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倒AIMI患者的心电图是否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心功能分级和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合并左前降支病变组与不合并左前降支病变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心功能在Ⅱ~Ⅳ级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组明显高于无胸前导联ST段下降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左前降支病变存在与否无关,与无胸前导联ST段下降者相出心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 56例AIMI患者依据有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分为ST段压低组(甲组)和无ST段压低组(乙组)。对二组间冠状动脉造影有前降支(LAD)狭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AIMI时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预测LAD狭窄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69%。结论 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LAD狭窄有关(P<0.01)。  相似文献   

3.
梁革文 《当代医学》2011,17(9):69-69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低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依其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与否分为Ⅰ、Ⅱ两组,比较两组间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超声心动图、Holter、冠状动脉造影及各种临床并发症等结果。结果 ST段压低组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浓度明显高于非ST段压低组(47.25±25.42)∶(25.50±15.46)mmol/L,P〈0.01;(2.82±1.99)∶(1.80±0.86)mmol/L,P〈0.05,ST段压低组患者并发后壁MI比例亦明显高于非ST段压低组(56%:9%,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脉造影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分为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和对照组(胸前导联ST段正常组)各40例,分别将两组的心电图情况与两组的冠脉造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冠脉造影的多支病变(2支或2支以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正常)(P〈0.05),且观察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最高值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正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诊断时,同时结合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疾病的预后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压低与否分为Ⅰ、Ⅱ两组,比较两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超声心动图及各种临床并发症等结果。结果:Ⅰ组患者CK-MB峰值(142.12±85.32)U/L比Ⅱ组患者(89.56±42.53)U/L显著增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50.32±7.34)比Ⅱ组患者(57.59±8.54)明显减低(P〈0.05),发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也更为多见。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aVR导联ST段压低者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心力衰竭(心衰)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记录119例AIMI患者中并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并发症,做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并与无心衰者比较。结果:AIMI并心衰者26例(占21.9%),并心衰组较无心衰组年龄大,肌酸激酶(CK)峰值高,右室梗死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为主者比例高,住院病死率高。逻辑回归分析显示,AIMI并心衰与CK峰值,右室梗死、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及住院病死率独立相关,而与年龄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不相关。结论:AIMI并心衰者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及右室梗死发生率高,CK峰值高。AIMI并心衰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为一高危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方法:对94例AIMI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94例AIMI患者的心电图Ⅲ导联与Ⅱ导联ST段抬高之比(STEⅢ/Ⅱ)>1、≤1分别为73例、21例.73例STEⅢ/Ⅱ>1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右冠状动脉(RCA)、回旋支(LCX)者分别为65例、7例,1例IRA为第一对角支(D1);21例STEⅢ/Ⅱ≤1者IRA为RCA、LCX分别为9例、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STEⅢ/Ⅱ>1 AIMI患者,ECG伴V1~V6导联ST段压低(STDV14)36例,不伴STDV1-6为10例,两组表现为除IRA病变外,合并前降支(LAD)病变分别为18例(50%)和1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STEⅢ/Ⅱ≤1 AIMI者,ECG伴STDV1-6为5例,不伴STDV1-6为3例,伴STDV1-3压低同时STEV4-6为4例,3组合并LAD病变分别为4例(80%)、0例(0)和2例(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合并右室梗死者IRA为RCA者29例(96.67%),且多为RCA开口或近段病变(65.52%),合并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或Ⅲ°AVB)共7例(63.64%).结论:AIMI患者ECG下壁导联STEⅢ/Ⅱ的比值有助于鉴别IRA为LCX或RCA;合并胸前导联ST段改变与LAD病变有关;表现为下壁合并右室梗死者多为RCA近段病变,梗死面积更大,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回旋支动脉(LCX)或右冠状动脉(RCA)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T段抬高型AIMI,IRA为单支LCX或RCA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IRA开通前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1及aVL导联、aVR导联、V1和V5、V6导联,ST段有无偏移基线,即抬高(T)或压低(1),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结果:59例LCX或RCA单支病变引起的sT段抬高型AIMI中,LCX组7例,RCA组52例。在心电图判定指标中,RCA闭塞组sTI、aVLJ和STaVRf、无压低或压低〈0.1mV发生率均高于LCX闭塞组(P〈0.01和P〈0.05);STaVR〉0.1mV、STV1和STV5、V6在LCX闭塞组中发生率均高于RCA闭塞组(P〈0.05)。STI、aVLj和STaVRt、无压低或压低〈0.1mV,预测RCA为IRA的敏感性分别为73.1%和80.8%,特异性分别为6/7和5/7。STV,0、STaVRiI〉0.1mV和sTV5及V。均抬高,预测LCX为IRA的敏感性分别是4/7、4/7和3/7,特异性分别为84.6%、86.5%和92.3%。结论:分析多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应用多种方法组合预测AIMI的IRA,优于任一个单独的心电图标准。  相似文献   

9.
韩清丽 《中原医刊》2003,30(18):12-13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冠脉照影结果及其并发症。分为两组:组1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28例);组2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30例)。结果:组2多支血管病变较多,CK峰值高、EF值较低,室性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及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肖毅  王斌  李镝  闫德春  方进平 《北京医学》2000,22(4):227-230
目的 探讨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广泛导联 ST段压低对左心功能及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4 5例合并胸前广泛导联 (V1~ 6) ST段压低的病人 (A组 )和 78例不合并胸前导联 ST段压低 (B组 )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 (AIMI)患者进行临床和心脏超声检查的比较研究。结果  A组病人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B组(33.3%对 5.1% ,17.8%对 0 ,33.3%对 16 .7% ,2 4 .4 %对 1.3% ,P分别 <0 .0 0 1,0 .0 0 1,0 .0 5,0 .0 0 1)。A组的 L VEF为 4 9.5% ,显著低于 B组的 6 1.1% (P<0 .0 0 1) ,A组的轻度和严重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分别为 2 9.1%和 2 4 .8% ,也显著高于 B组的 12 .5%和 14.0 % (P均 <0 .0 0 1)。结论 胸前广泛导联 ST段压低是 AIMI病人左心功能和短期临床预后的不良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森林 《中国医药导刊》2002,4(2):124-124,137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时Ⅰ和aVL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故性分析96例初发Q波型AAMI患者的心电图(ECG),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住院期间临床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资料。结果:与单纯AAMI患者(B组)比较,AAMI伴I和aVL导联ST段抬高患者(A组)中对应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压低的比较明显增加(P<0.005),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增高(P均<>0.001),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P均<0.05),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和aVL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AAMI患者的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3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AMI)和 2 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 ,对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导联ST段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相关分析。 结果 AAMI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中Ⅰ、avL导联ST段抬高占70 .5 9% (P <0 .0 1) ,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占 76 .4 7% ,而冠脉多支病变与ST段压低差异无显著性。AIMI组Ⅰ、avL导联ST段压低占 71.4 2 % ,冠脉多支病变中Ⅴ4~Ⅴ6导联ST段压低占 5 2 .17% (P <0 .0 1)。 结论 AAMI或AIMI时Ⅰ、avL与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与压低呈对应“镜像”改变 ;AAMI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 ,病变多位于左前降支近段 ,梗死面积大 ;AIMI时Ⅴ4~Ⅴ6的ST段压低则反映冠脉多支病变。AMI的ECG早期鉴别诊断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3.
陈秀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51+154-151,154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8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做心电图检查,并于发病后12h内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Ⅰ组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住院病死率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Ⅱ组高,心脏射血分数降低,心肌酶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伴有胸导联压低组多支病变显著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的临床合并症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显著增多,临床预后较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心电图ST段压低情况。方法于治疗前采用心电图检查本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7例APE患者,分析总体不同导联(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和V6)的ST段压低情况,并统计不同肺栓塞面积的ST段压低分布情况及心电图表现。结果137例中共有78例患者出现ST段压低(56.9%),累计605个导联ST段压低,范围为0.05~1.4 mV,以0.1~0.5 mV为主,其中V4导联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依次为V3、V5、V2、V6、Ⅱ、aVF、Ⅰ、Ⅲ、Ⅵ和aVL。大面积组在Ⅲ、aVL、V1导联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上高于其余两组(P<0.05),aVF、V6导联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于小面积组(P<0.05),V2导联的低于次大面积组(P<0.05);次大面积组在aVF、V2、V6导联ST段压低的发生率均高于小面积组(P<0.05)。不同栓塞面积P波电压、P波时限和PR间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E患者ST段压低的发生率较高,且不同栓塞面积在具体导联ST段压低的发生率和心电图表现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方法记录90例AIMI患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并与无心力衰竭组相比较。结果AIMI并心力衰竭20例(占22.2%),并心衰组年龄较无心衰组年龄大,(66.4±6.2)岁(62.5±5.8)岁;肌酸激酶心衰组峰值高(2800.8±1641IU/L1979.5±984IU/L);并右室梗塞发生率高(30%5.7%),并胸前导联V(4~6)ST段压低较高(55.0%21.43%);住院死亡率比较高(50%8.6%)。结论AIMI并心力衰竭,并发右室梗塞、肌酸激酶增高及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为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为无胸前导联ST段下移组(A)、胸前导联V4-6ST段下移组(B)、胸前导联V1-6ST段下移组(C)。结果:C组较A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增加,临床心脏事件增加。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胸前导联V4-6ST段下移合并左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低,胸前导联V1-6ST段下移多存在左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预后差,左室功能差,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IMI)患者右冠状动脉闭塞(Right coronaryartery,RCA)、左回旋支闭塞(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AIMI患者均于发病后6 h内做18导联心电图,并于2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比较。结果冠脉造影判定RCA82例,LCX18例。STⅢ↑/STⅡ↑〉1.0,STaVL↓/STⅠ↓〉1.0,STV3↓/STⅢ↑≤1.2提示为RC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LCX;STⅢ↑/STⅡ↑≤1.0,STaVL↓/STⅠ↓≤1.0,STV3↓/STⅢ↑〉1.2提示LCX的敏感性、特异性高于RCA,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图判断AIMI相关动脉的准确性高,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AIMI相关动脉预测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将68例下壁AMI患者按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分为3组:Ⅰ组(n=19):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Ⅱ组(n=14):Ⅴ_(1~3)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Ⅴ_(1~5)或Ⅴ_(1~6)导联ST段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6.3%、14.3%、74.3%,ST段下降组较无ST段下降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增加(P<0.01),Ⅲ组前降支狭窄程度≥90%的有34.3%,Ⅰ组、Ⅱ组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果提示:下壁AMI伴胸前导联Ⅴ_(1~5)或Ⅴ_(1~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数合并前降支病变,主要原因是前降支严重狭窄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它可作为早期甄别下壁AMI重危患者的一项指标,而Ⅴ_(1~3)导联ST段下降可考虑是一种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回顾分析 1 99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住院的 1 1 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其胸前导联心电图改变 ,并进行对比分析。③结果  1 1 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右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胸前导联无ST段压低者 (t=9.90 7,χ2 =4.434~ 7.81 1 ,P <0 .0 5、0 .0 1 ) ,且左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者显著多于无ST段压低者 (χ2 =8.0 2 5~ 2 0 .331 ,P <0 .0 1 )。④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可能提示心肌梗死范围较大或存在左前降支病变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常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以往认为是一种对应性镜像反映[1],近年来则提出较多异议。它能否作为判断合并前支病变的依据,对临床诊治及判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变化和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探讨胸前导联ST段变化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0例中,胸前导联ST段下移者41例,胸前导联ST段正常者19例。前者CK最高峰值达2356±1036,后者CK峰值最高达1630±421,P<0.01,冠状动脉显示右冠状段异常的41例中,4例死亡。KILLIPⅡ级以上心力衰竭15例,发生36.6%;心率失常30例,发生率73.2%,胸前导联ST段正常的19例中Ⅱ级以上心力衰竭2例,发生率10.5%,心率失常7例,发生率36.8%,P值均为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V1-V3ST段压低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镜像改变,而伴胸前导联V4-V6ST压低则可能存在左前降支和/或回旋支的严重狭窄病变,存在较大面积,临床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