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皮质缺血再灌注期间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结论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及预处理组(IPC),每组各1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PC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s,开放30s,反复3次,最后夹闭10min。于术后2d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TTC法检测大鼠脑部梗死面积;光谱法检测磷酸化的GSK-3β水平(p-GSK-3β);采用Linear Regression分析GSK-3β活性与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脑部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IPC组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显著增多(P<0.01),p-GSK-3β水平降低(P<0.01);与I/R组相比,IPC组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p-GSK-3β水平增高(P<0.01);p-GSK-3β与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脑部梗死面积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使p-GSK-3β水平增高,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减少,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脑泰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新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泰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和脑泰方(NTE)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和NTE组再分为再灌注1、3、5、7d4个时相亚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计分、脑梗死体积、脑微血管密度(CMVD)的表达。结果①神经功能缺失计分: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计分均为0分;1d至7d时NTE组和模型组评分均下降:3d时NTE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梗死体积:假手术组未见明显脑梗死;1-7d时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增大;NrIE组3d至7d脑梗死体积减小.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MVD:1d时模型组及NTE组的微血管数均较假手术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3d时NTE组微血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时NTE组微血管数显著增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模型组至7dCMVD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泰方可通过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脑组织血管新生从而改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失计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异丙酚预处理离体乳鼠脑皮质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24 h以内的新生SD乳鼠的脑皮质细胞,体外培养至第7天,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损伤组),C1组(1 mg/L异丙酚预处理组),C2组(3 mg/L异丙酚预处理组)和C3组(5 mg/L异丙酚预处理组)。C1、C2C3组第7天予以对应浓度的药物预处理,24 h后B、C1、C2、C3组予200μmol/L谷氨酸损伤0.5 h,所有组更换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24 h;观察神经细胞存活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HE染色后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异丙酚预处理各组MTT量不同程度高于损伤组,LDH漏出量和凋亡细胞百分比低于损伤组;HE染色后各预处理组细胞形态受损较损伤组轻,以C2组效果最佳。结论:异丙酚提前24 h预处理离体幼鼠脑皮质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中以3 mg/L异丙酚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严重缺血或低氧常引起细胞和组织损伤。近年的研究表明,预先短暂缺血或轻度低氧可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防护能力,对随后的严重缺血或缺氧产生强大防御和保护作用。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是1986年Murry在心肌缺血研究中首先发现并提出,是指通过亚致死性的短暂的缺血过程,诱导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或减轻再次发生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醒神解毒方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药物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热凝椎动脉,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缺血预处理组预缺血3min,3天后给予缺血1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双侧大脑颈总动脉1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药物预处理组,灌胃2周后,做缺血再灌注处理,运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存活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形态的改变。结果:药物预处理存活神经元与缺血预处理存活神经元比较,P〉0.05,两者与缺血再灌注比较,P〈0.01。假手术组可见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正常,脑缺血预处理组和药物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只有少量细胞有轻度水肿,未见坏死。而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变性严重。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96只沙土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沙土鼠随机分为四组:SH组:假手术对照组,未行脑缺血预处理;IC组:预处理对照组,予2min脑缺血后来再次缺血;IP组:预处理缺血组,予2min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再次脑缺血10min;IR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予脑缺血10min后行再灌注。每组据再灌时间点的不同又分为Ⅰ(1d)、Ⅱ(3d)、Ⅲ(5d)、Ⅳ(7d)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呆用TUNEL法检测沙土鼠脑海马CAI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 IP可显著减少沙土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与IR组相比P〈0.01)。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机体对后续缺血的耐受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中药脑泰方提取物(NTE)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融合生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E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NF α组、NTE对照组和NTE高、中、低剂量组 ,观察 1 0 0ng/ml的TNF α作用 2 4h后内皮细胞显微形态的改变及培养液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含量。结果TNF α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相差显微镜及普通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较多细胞收缩成圆形固缩状 ,细胞间隙变宽 ,甚至发生脱落并出现异常颗粒 ;部分细胞纵轴拉长 ,横轴缩小 ,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型外观 ,培养液中vWF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 ;NTE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细胞拉长 ,细胞间隙略增宽 ,但细胞及核边界尚清楚 ,形态较规则 ,与TNF组比较 ,圆形固缩状细胞数目减少 ,vWF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 ;单独添加中剂量NTE 2 4h后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及vWF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一定剂量的NTE对TNF α诱导的HUEC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海马CA1区p-p38MAPK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海马CA1区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造成前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预缺血组(IA组,前脑缺血3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预处理组(IP组)?后3组末次缺血后再分为再灌注15 min?2 h?6 h?1 天和5 天时间点,每时间点8只动物?前4亚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p-p38MAPK含量?再灌注1 天?5 天2亚组观察行为学变化和海马CA1区形态学存活细胞数目?结果:IA组?IR组?IP组沙土鼠海马CA1区再灌注15 min?2 h?6 h和1 天 p-p38MAPK表达均多于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IR组沙土鼠海马CA1区再灌注15 min?2 h?6 h和1 天 p-p38MAPK表达均多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IP组沙土鼠海马CA1区再灌注15 min和2 h p-p38MAPK表达多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再灌注2 h?6 h和1天 p-p38MAPK表达较IR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与SH组沙土鼠行为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R组沙土鼠再灌注1天和5天探索活动均较IA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IP组沙土鼠再灌注1天?5天探索活动均少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IR组沙土鼠海马CA1区再灌注1天和5天存活神经元少于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IP组沙土鼠海马CA1区再灌注5天存活神经元多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3 min预缺血可引起海马CA1/3区p-p38MAPK水平轻度升高,但能降低24 h后5 min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CA1区p-p38MAPK水平的上升程度?同时缺血预处理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并改善沙土鼠行为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前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 min,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48只沙土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n=24)和对照组(B组。n=24),A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氯化锂腹腔注射,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假手术组(Ash,Bah,n均为12)和缺血组(Ais,Bis,n均为12),分别于术后3天(Ash3,Ais3,Bsh3,Bis3,n均为6)和7天(Ash7,Ais7,Bah7,Bis7,n均为6)断头取脑,制成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每0.04 mm2中含有的细胞数)分别为:Ais3组15.8±3.31、Ais7组13.54±5.22、Bis3组11.81±4.58、Bis7组1.48±1.55、Ash3组28.17±4.02、Ash7组28.11±4.14、Bah3组29.64±5.99、Bsh7组30.21±2.95。Ais3组、Ais7组显著多于相应的Bis3组、Bis7组(P<0.01)。Ais3组、Bis3组显著多于相应的Ais7组、Bis7组(P<0.01)。结论:氯化锂预处理能明显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致鼠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及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间点鼠脑梗塞面积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小 ,仅表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且神经细胞的凋亡较缺血再灌组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减小鼠脑缺血后脑梗塞面积 ,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 ,显著减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 ,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 ,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 (UlinastatinUTI)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造成全脑缺血 5min ,然后恢复血流 ,造成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 2 4只沙土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组 (Ⅰ组 )、缺血组 (Ⅱ组 )、预防组 (Ⅲ组 )、治疗组 (Ⅳ组 ) ,每组 6只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 2 4h时血清、脑组织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测定。采用SA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 ,各组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A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光镜、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 脑缺血组存活 2 4h时 ,脑组织、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下降 (P <0 .0 5 ,vsⅠ组 ) ;光镜显示 :海马CA1区细胞肿胀 ,细胞间隙增大 ,部分细胞核呈不规则固缩、深染。电镜显示 :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嵴断裂、边聚 ,多聚核蛋白体解体成单体 ,核膜模糊 ,核内染色质稀疏 ,边聚。Ⅲ组、Ⅳ组与Ⅱ组相比 ,脑组织及血清中MDA含量减少 ,SOD活性提高 ;光镜显示 :海马CA1区细胞间隙稍有增大 ,只有个别细胞核固缩 ;电镜显示 :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减轻 ,高尔基复合体发达 ,出现大量多聚核蛋白体 ,Ⅲ组和Ⅳ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箭方提取物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并比较其与七箭方饮片疗效的不同。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予链脲佐菌素65mg/kg单次腹腔注射诱发糖尿病,观察糖尿病大鼠灌服不同剂量七箭方提取物、七箭方饮片、卡托普利90天后,血糖、血脂、肾功能、肾指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脏病理的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灌服七箭方提取物后。血糖、血脂、肾功能、肾指数、肾脏病理明显改善(P〈0.05或P〈0.01),疗效优于七箭方饮片。结论:七箭方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优于饮片。 相似文献
13.
缺血后处理联合预处理对大鼠脑组织HSP70的表达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分5组,假手术A组、缺血再灌注B组、缺血预处理C组、缺血后处理D组,联合处理E组,各组动物分别于再灌注结束后(6,8,24h)断头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HSP70灰度值;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脑组织HSP70表达增强,在各时间点E组HSP70表达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观察B组脑组织损伤最重。E组脑组织损伤最轻,C组和D组优于B组。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HSP70表达,有利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脑络通方对光化学诱导脑缺血大鼠脑内bFGF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络通方对光化学诱导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光化学诱导的脑缺血大鼠第5天时,各组脑内缺血灶、缺血灶周围、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等部位bFGF的表达.结果脑缺血5天后,脑内bFGF主要在缺血灶周围、海马部位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以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为主,治疗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脑络通方可通过提高缺血灶周围和海马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后神经元的存活,参与脑内的损伤修复和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意义。方法:将36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CIP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和假手术组(Sham组n=12);I/R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2h建立模型,CIP组先给予MCAO阻断10 min,再灌注72 h后给予与I/R组相同的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均于术后1d取材检测脑梗死体积、用 Zea 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及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测定TLR4和TNF-α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 d各组大鼠比较,C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P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I/R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LR4、TNF-α mRNA在CIP组与I/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二者在CIP组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改善由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可能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的表达来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醒神解毒方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醒神解毒方预处理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将2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药物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热凝椎动脉,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双侧大脑颈总动脉10 min后再灌注;缺血预处理组预缺血3 min,3 d后给予缺血10 min后再灌注24 h后处死;药物预处理组,灌胃2周后,作缺血再灌注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的表达.结果:药物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缺血区HSP70表达与与缺血再灌注比较,P<0.01.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细冰合剂滴鼻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冰合剂滴鼻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细辛组、冰片组、细冰合剂及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术前各治疗组连续滴鼻3d,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尼莫地平,均于末次给药30min后行手术,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 测脑组织梗死体积、脑指数及脑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脑指数及脑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模型组比较,细冰合剂组脑梗死范围有一定缩小(P〈0.05),脑指数、脑含水量及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细冰合剂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水肿程度,减少脑组织的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镁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镁制剂治疗组。测定脑匀浆SOD、MDA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镁制剂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脑匀浆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硫酸镁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清除氧自由基、阻断Ca^2+内流等作用维护膜结构的完整性。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