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较常见,临床上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为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实施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可以使家长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有效地减少病理性黄疸引起的并发症。现将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时宣教的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3.
重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雪华 《新医学》2001,32(5):261-261,300
1 引 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是指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消退迟。高胆红素血症指胆红素超过205 μmol/L,严重者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存活儿也可能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我国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50%至55%。本病可早防早治。在发达国家,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发病率已很低。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区,但对此仍未引起足够的…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疾病中争议最多的问题,其影响因素很多,并发症也很多。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特别对脑干听觉通路产生影响,引起神经性听力丧失。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故积极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尤为重要。现对5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观察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观察2008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6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来预防并发胆红素脑病.结果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占71.64%,病理性黄疸占28.36%.经护理治疗后4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平均降至(42.1±20)μmol/L以下;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2.5周内均痊愈;未发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情况.67例患儿住院时间5~14 d,平均住院(6.7±1.0)d.结论 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血乳酸、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血乳酸、凝血功能指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根据黄疸类型分为病理组(70例)和生理组(60例);另选取同期6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为对照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乳酸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乳酸、凝血功能指标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分析血乳酸、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组和生理组血清TBIL、DBIL、IBIL及血乳酸、P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血清TBIL、DBIL、IBIL及血乳酸、PT、APTT、TT水平均高于生理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BIL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95%CI:0.77...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14天后逐渐消失,而病理性黄疸需要治疗。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期黄疸既是生理现象,也可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1990~1996年作者对152例新儿黄疸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新生儿黄疸152例,其中病理性黄疸91例,男52例,女39例。生理性黄疸61例,男3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对比分析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42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结果 642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生理性黄疸458例(71.34%),病理性黄疸184例(28.66%),其中包括ABO溶血病58例、感染52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31例、围生因素所致26例、其他因素17例。病理性黄疸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结论 ABO溶血、感染、G6PD缺乏症是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病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0.
经皮测新生儿胆红素在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洲胆红素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意义。方法:经皮测定140例足月新生儿胆红素及抽股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了解两的相关性。结果:经皮测胆红素的数值与血清胆红素数值之间呈高度直线关系,随着经皮测胆红素数值的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结论:动态经皮测新生儿胆红素能早期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防止病理性黄疸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巩膜、皮肤等黄染,它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因而也常常被家长所忽视.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前者可自行消退,后者则需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正确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非常重要.病理性黄疸如未能得到及时就诊,可引起核黄疸,导致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产儿科人员于2009年对辖区内438例的新生儿中发生黄疸的189例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国玉 《临床医学》2001,21(9):55-5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迁延不退,呈加重趋势及血清胆红素大于12mg/dl者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儿科中有很高的发病率,是新生儿期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黄疸持久不退,不仅新生儿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而且可出现全身水肿、新生儿贫血、肝脾肿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其中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严重并发症,所以,快速有效准确地判定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不但能区分生理性黄疽和病理性黄疸,并对预防胆红素脑病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也可减少  相似文献   

13.
在新生儿期,出现黄疸颇为多见,究其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多种疾病所引起的,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的第2~3 d出现黄疸,于4~6 d全身黄疸最严重。足月儿在出生后的第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第三周才消退[1]。但在新生儿期有很多因素可导致病理性黄疸,有少数新生儿因处理不当,导致胆红素脑病,产生不良后果。一旦出现病状较严重的黄疸者,通常采取常规抽血化验方法以确定其严重程度。然而对新生儿而言,抽血检查较痛苦,采血部位渗血,甚至感染,出结果慢(因为医院不是每天分析化验黄疸血样,故不能及时得到化验结果判断病情),成本高等缺点,这…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体内胆红素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黄染的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中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增高所致最多见,严重者可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手段,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明显的远期副作用而被广泛采用。2006年1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0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常新生儿和新生儿黄疸患儿444例耳声发射听力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和新生儿黄疸耳蜗听觉功能受损的对比情况。方法 对126例正常新生儿和3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用耳声发射仪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力检查。以各频率的信噪比≥6为该频率通过,8个频率中有5个通过为正常。结果 正常新生儿和生理性黄疸患儿DPOAE正常;正常组分别与病理性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组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病理性黄疸和胆红素脑病组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第2次复筛通过率达92%。第2次复筛未通过的4例均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全部引出波形。结论 DPOAE是一种可靠、简便、快捷、无创的听力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的胆红素变化规律及黄疸持续时间,我们把1994~1997年因黄疸入院的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144例新生儿黄疸中发病年龄小于7天者占病人总数的2/3(66.67%)。其黄疸病因的排位比为:1.感染性疾病占43.06%,2.母乳性黄疸占18.06%,3.生理性黄疸占15.28%,4.ABO血型不合溶血占6.94%,5.其他原因共占16.66%。ABO血型不合溶血的总胆红素(BT)值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母乳性黄疸较前增加。仅依据胆红素值来判断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是不科学的,必须结合临床。此外,还发现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有所延长(大于14天)。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1]。病理性黄疸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引起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脑部后遗症甚至死亡[2]。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研究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55-1856
以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产科娩出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2例,对照组以肉眼目测、血红胆红素测定法对比性预测,以蓝光、鲁米那、白蛋白等药物治疗病理性黄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可疑溶血病、早产儿、妊娠期合并症孕妇所产新生儿纳入高风险人群,动态监测血红胆红素,对于高风险人群给予干预治疗,对于病理性黄疸,给予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新生儿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日,对照组与观察组黄疸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的新生儿黄疸的预测和干预治疗路径可有效降低黄疸发生风险,增进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促患儿及早转归。  相似文献   

19.
经络穴位按摩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海渊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0):1354-1354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d出现,4-6d达高峰,7-10d消退。若黄疸出现早,并日渐加深或兼有其他症状者,则为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延迟喂养、胎粪排出较晚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因此早期干预治疗十分重要。作者对2007年6至12月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进行经络穴位按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黄疸病例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从而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以免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方法 以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室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1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3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采用重氮法,使用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试剂盒,参考范围:总胆红素(< 205 μmol/L),直接胆红素(<6.0 μmol/L).结果 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感染性因素所致黄疸共127例,占总数的40.32%;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围产因素所致黄疸共96例,占总数的30.48%;溶血等其他因素引起黄疸共92例,占总数的29.20%.结论 新生儿黄疸病因复杂,新生儿期较其他任何年龄段都更为常见,足月儿发生率达60%,早产儿发生率达80%,临床常见病因以感染为主,其次是围产因素及ABO溶血因素,近年来发现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胆道闭锁、红细胞增多症所引起新生儿黄疸也有散发病例存在,应引起临床医生关注,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病因的认识,积极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可大大减少新生儿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