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考察虎杖中大黄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大黄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95%乙醇提取2次,每次40min为虎杖中大黄素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证实结果稳定,方法可行。且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虎杖的提取方法及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虎杖的提取工艺,并以大黄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影响虎杖中大黄素得率的主次因素为溶剂用量、溶剂浓度、提取时间。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溶剂用量10倍,提取时间2 h。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大黄素的得率为85.84%。  相似文献   

3.
大黄中大黄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大黄中大黄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根据大黄素的理化特性,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3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采用5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2h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论本工艺合理可行,有利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四消浓缩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大黄素和大黄酚获得量为考察指标,选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煎煮条件的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每次加入8倍量85%乙醇,提取3次,每次2h。结论:本工艺简便,大黄素和大黄酚获得率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素含量为指标,正交实验法考察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用量对大黄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用量对大黄素提取率的影响有显著影响。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大黄用8倍量60%乙醇,浸泡12 h,渗漉提取12 h,大黄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实验研究和肾络颗粒药物乙醇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大黄素和芍药苷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工艺因素的影响。结果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次数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其中提取次数对指标成分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三个因素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用浓度为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乙醇用量为药材重量的6倍,每次提取时间为40分钟。  相似文献   

7.
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选大黄中大黄素的提取条件。方法利用正交实验法对大黄中的大黄素进行乙醇回流提取。结果以温度80℃,乙醇浓度90%,乙醇用量8倍量提取大黄素的含量最高。结论回流法提取大黄中大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80℃,乙醇浓度90%,乙醇用量8倍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祛毒疏肝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60%乙醇为提取溶剂,出膏率和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以溶剂倍数、回流时问和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祛毒疏肝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回流1小时.结论:优选得到的祛毒疏肝颗粒醇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黄提取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黄中总蒽醌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筛选。结果: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润时间三因素对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有显著影响。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大黄用8倍量55%乙醇按渗漉法提取,浸泡12h,渗漉9h,大黄素含量>2.6%。  相似文献   

10.
均匀设计法对复方制剂中大黄素醇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平  校合香  廖蔚珍  万明 《中药材》2005,28(1):57-58
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大黄复方制剂中大黄素的醇提时间和提取次数及其它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研究;以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大黄素含量.结果表明,影响浸膏与大黄素提取率的因素与乙醇浓度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最佳工艺条件为:75%乙醇2.5倍量浸泡1 h后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大黄素转移率为6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确定从连银汤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 ,以绿原酸提取率和得膏率为指标 ,来考查浸泡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对绿原酸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 :加 (12 +8)倍水 ,不浸泡 ,直接煎煮 (1+1) h。结论 该最佳工艺是稳定可行的 ,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健脾颗粒中挥发油和橙皮苷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挥发油增量为指标 ,考察蒸馏液体积与挥发油增量之间的关系 ;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及 Ca(OH ) 2 量等因素对橙皮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陈皮挥发油与橙皮苷最佳提取条件为 :药材加 11倍水进行水蒸汽蒸馏 ,收集 5倍体积的蒸馏液 ,药渣加(8+6 +4)倍水和药材投料量 12 %的 Ca(OH) 2 ,回流 (0 .5 +0 .5 +0 .5 ) h。结论 该最佳工艺是稳定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优选神光源颗粒剂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神光源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多糖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四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8倍,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醇沉浓度60%。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对神光源颗粒剂的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牙周康胶囊的水提醇沉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4种因素(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醇沉浓度)对工艺的影响。结果牙周康胶囊的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加16倍水,每次煎煮1h,煎煮3次,醇沉浓度为40%。结论确定的提取方法适合于牙周康胶囊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煎煮法与乙醇回流法提取干姜中6-姜辣素的效率,以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6-姜辣素的转移率及浸膏量为评价指标,选择溶剂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乙醇浓度为正交试验的影响因素,优选乙醇回流最佳工艺;选择溶媒倍数、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为正交试验的影响因素,优选煎煮法最佳工艺。最后选择最佳煎煮工艺和乙醇回流工艺平行进行3次试验以比较6-姜辣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煎煮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水,每次提取1.5h,提取2次。乙醇回流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5%的乙醇,每次提取1h,提取2次。水煎煮法较乙醇回流法的6-姜辣素转移率高,得膏率低。结论:本研究选择煎煮法作为干姜中6-姜辣素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6.
咳喘平片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咳喘平片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醇沉浓度为因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咳喘平片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h,醇沉浓度为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依据十功能煎药机3种煎煮模式的加水量公式进行加水,收集相关吸水系数、管道失水及按付数需要煎出的袋数是否相符,并确定最佳加水量。方法:十功能煎药机3种煎煮模式,分别按加水公式进行加水,采集姓名、付数、单位处方剂量(g)、剂量(g)、理论加水(m L)、实际加水(m L)、药渣重(g)、得药量(m L)等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常规加水量(m L)/剂量(g)的值在5~10倍[1],试验中加水量(m L)/药重(g)在2.5~5倍。加水量是保证汤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保证按要求煎出的袋数时,加水量(m L)/药重(g)的值建议为4倍更合适,既保证了汤剂的质量又不会比按要求煎出的袋数多太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土茯苓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连翘苷提取量、总皂苷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土茯苓胶囊的醇提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15倍量的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 该提取工艺稳定,安全,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宣肺止咳口服液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为指标,优选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和醇沉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60min。最佳醇沉工艺为:浸膏相对密度1.10~1.15(60℃),加95%乙醇至乙醇浓度为60%,冷处静置24h。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科学合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法优选平哮颗粒的提取纯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平哮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条件.方法:以出固率、盐酸麻黄碱和芍药苷的总提取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盐酸麻黄碱和芍药苷的总转移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考察药液与药材比例、醇沉时间、醇沉体积分数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平哮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最佳醇沉工艺为水煎液浓缩至生药质量浓度2 g·mL-1,加乙醇使含醇体积分数达60%,搅匀,静置8h.结论:该优选工艺可确保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