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对9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9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73例,检出率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判断斑块类型,同时判断斑块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者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 536例行颈动脉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 359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4.9%)和斑块发生率(63.6%)均比非脑梗死者高(P<0.05),其中不同类型斑块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硬斑(54.8%)、软斑(21.1%)、纤维斑(16.1%)和溃疡斑(8.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有密切的联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判断内膜病变情况,斑块形成部位和形态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与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2.9%,硬化斑块主要为溃疡斑和软斑,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社区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脑梗死的社区防治中的作用和意义。对 74例脑梗死患者及 8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发现 ,74例脑梗死患者中有 4 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其中硬斑和扁平斑 31例 ,软斑 11例 ,溃疡斑 4例 ,且好发于双侧颈动脉分叉部位。正常对照组 84例中有 16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此结果提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动脉粥样性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血清标志物。通过对 12 0例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组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 84例患者于入院 3周后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结果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 72 .5 % (87例 ) ,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 4 .17%。梗死侧颈动脉软斑发生率 (32 .9% )高于非梗死侧 (16 .9% ) ,软斑组和硬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而软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又高于硬斑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可能以斑块居多 ,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 ,软斑为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02例脑梗死患者及98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IMT,左侧为1.39 mm±0.13 mm,右侧为1.27 mm±0.14 mm;非脑血管病组IMT,左侧为0.79 mm±0.18 mm,右侧为0.62 mm±0.05 mm.脑梗死组左右两侧颈动脉IMT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病组(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8%(73/102),其中软斑检出率63.1%,硬斑检出率为21.7%,混合斑检出率为15.2%;非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5.7%(35/98),其中软斑检出率34.3%,硬斑检出率为65.7%,未检出混合斑.组间比较,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软斑检出率及混合斑栓出率均高于非脑血管病组,而硬斑检出率则低于非脑血管病组(P<0.01).结论 颈动脉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发生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之间的联系.方法 对22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发观有颈动脉斑块者,测量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有无血管狭窄.结果 225例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有197例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合并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出现部位多集中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中扁平斑块78例,软斑块64例,溃疡型斑块31例,硬斑块24例.结论 粥样硬化的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高频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高频超声对 52例脑梗死患者与 50例非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作扫查 ,观察血管直径 ,内膜 -中膜 ( IMT)厚度、光滑度 ,有无斑块、斑块位置 ,回声强度。结果 脑梗死组的颈动脉直径较对照组增宽 ,IMT较对照组增厚、毛糙 ,粥样斑块多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斑块数目较对照组增多 ,尤以软斑及混合斑为著。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78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并随访18个月,脑梗死复发64例(复发组),脑梗死无复发214例(无复发组),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复发组患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P0.01)。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及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P0.05)。软斑患者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斑块及硬斑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复发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 将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脑梗死组,并将5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测量所有患者的血压、血脂,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部位.结果 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达94.9%,发生率和IMT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斑块最好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BIF),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的血压、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无粥样硬化斑块者(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压与高血脂是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彩色超声检测结果,以确定其在脑梗死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脑梗死患者及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各56例,均采用彩色超声行颈部动脉检测查.结果 脑梗死组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血管轻、中重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和血管狭窄程度越高的患者越容易患脑梗死(P<0.05);脑梗死组软斑和硬斑,颈动脉交叉(BIF)处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5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在门诊体检的60例经CT或MRI证实的无脑梗死健康者,进行颈动脉颅外段高频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并进行比较。结果 65例脑梗死患者中有50例颈动脉颅外段检出粥样硬化斑块,与对照组6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软斑及混合斑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规进行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能早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积极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波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8):545-54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颈动脉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潜在的临床标志物。方法 对 12 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结果  87例患者 ( 72 .5 % )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 4.17%。梗死侧颈动脉软斑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 ( 3 2 .9%∶16.9% ) ,斑块组年龄、TC水平、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斑块组 ,分别为 ( 65 .2 4± 9.69∶5 5 .3 8± 14 .5 1,P =0 .0 0 7) ,( 6.0 4± 1.18∶5 .41± 0 .79,P =0 .0 2 7) ,( 4 7/63∶10 /2 1,P =0 .0 2 2 )。结论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可能以斑块居多 ,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 ,软斑为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以指导岳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接收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接受诊治的非脑梗死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12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根据检查所得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5%(51例),颈动脉软斑检出率20%(12例),混合斑检出率48.33%(29例);而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20%(12例),颈动脉软斑检出率3.33%(2例),混合斑检出率1.67%(1例)。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有关,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于脑梗死的预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僵硬系数,并与对照组(n=60)进行比较.结果:腩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埘照组(90%对28%,P<0.005);脑梗死组软斑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扁平斑和硬斑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脑梗死组IMT和β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IMT与β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8例陈旧脑梗死患者检查颈动脉血流及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情况,并与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管狭窄和附壁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4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40例,占83.3%;对照组颈动脉管壁增厚及斑块形成10例,占33.3%,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密切关系,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检出有助于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对4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动脉管腔内径,并与39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多以颈总动脉分又处居多,且与血脂水平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分布与血脂水平有关,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预测脑梗塞的作用。方法:对脑梗塞组(100例)患者和非脑梗塞对照组(10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3%(83/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19%(P0.01)。脑梗塞组的颈动脉软斑(26%:5%,P0.05)及混合斑检出率(44%:1%,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型脑梗塞的颈动脉软斑(57.1%:17.1%,P0.05)及混合斑检出率(95.2%:2.9%,P0.01)显著高于轻型脑梗塞。结论:脑梗塞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脑梗塞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塞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9例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和64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斑块及内膜中膜厚度(IMT),同时检测血清PAPP-A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15例,稳定性斑块组20例,不稳定性斑块组44例,比较各组血清PAP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及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PAP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PAPP-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血清PAPP-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IMT与血清PAPP-A水平有明显相关性(r=0.718,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PAP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梗死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22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量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以及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158例)和无斑块组(64例).观察不同年龄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析脑梗死与不同颈动脉斑块分级的关系.结果:70岁以上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2级以上斑块的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脑梗死和多次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高于70岁以下患者(P<0.05).2级和3级斑块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增大,血流速度增快,血管阻力增大(P<0.05).有斑块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斑块级别越高,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越明显,脑梗死发生率也越高.70岁以上高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