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阐明不同柑橘属药材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特征峰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贡献程度.方法 建立枳实、青皮、陈皮、橘红和香橼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HPLC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反应体系尿酸生成量,评价各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对照品比对法鉴定主要色谱峰.结果 谱效关系分析表明,各药材提取物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圣草次苷>柚皮苷>柚皮素>橙皮苷>桔皮素>川陈皮素>新橙皮苷>橙皮素.结论 不同柑橘属药材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特征峰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土茯苓中6种黄酮类成分在CYP2D6中的体外酶促动力学过程.方法 以表儿茶素、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黄杞苷、白藜芦醇6种黄酮类成分为底物,研究了不同孵育时间、不同CYP2D6酶浓度对土茯苓中6种黄酮类成分体外代谢的影响.结果 6种黄酮类成分在30 ~ 90 min内呈线性消除,且代谢消除率随着CY...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MS)对桑寄生乙酸乙酯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筛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该实验使用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9μm),以1%甲酸水(A)-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1),进样量5μL。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利用Xcalibur 4.1软件对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裂解碎片进行分析。采用HPLC筛选部分已知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活性。该实验对所得数据结合对照品信息、文献和MzCloud、ChemSpider数据库,共分析出以酚酸类和黄酮类为主的30种化学成分,对其中10种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发现没食子酸和柚皮苷查尔酮对XO具有较强抑制活性,IC_(18)分别为57、108μg·mL;。该研究所用UPLC-Q-Exactive-MS方法能准确、快捷、较为全面地分析桑寄生乙酸乙酯部位中的化学成分,其中没食子酸和柚皮苷查尔酮成分可能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茯苓药材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同时测定土茯苓中(-)-表儿茶素、5-O-咖啡酰基莽草酸、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黄杞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B)-0.05%磷酸(A)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30 nm,对土茯苓、短柱肖菝葜、华肖菝葜药材进行分析。测定的84份土茯苓药材中(-)-表儿茶素、5-O-咖啡酰基莽草酸、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trace~1.381,trace~9.913,trace~3.673,0.670 6~27.08,trace~1.181,trace~4.833,trace~2.754 mg·g-1。用建立的方法对土茯苓常见混淆品短柱肖菝葜、华肖菝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短柱肖菝葜、华肖菝葜药材中(-)-表儿茶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11 63~0.060 07 mg·g-1和0.015 83~0.085 85 mg·g-1;而其他6种成分均未检测到。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土茯苓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短柱肖菝葜和华肖菝葜的成分显著不同于土茯苓,不宜与土茯苓混用。  相似文献   

5.
HPLC-MS与HPLC-1H-NMR联用鉴定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与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法(HPLC-1H-NMR)对土茯苓提取液中的二氢黄酮醇苷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土茯苓中鉴定出4个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分别为落新妇苷、新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新异落新妇苷。结论:该法能简单、快速地鉴别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红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并对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为红花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基于紫外分光光度原理的高通量微孔板筛选的方法,对从红花分离出的12个黄酮类成分进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筛选和测定。结果:从红花所含的黄酮类成分中筛选出7个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较好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其中槲皮素、杨梅素和木犀草素抑制活性明显,其IC50分别为4.89,3.03和7.72μmol/L。结论:红花中部分黄酮类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抑制作用,可为红花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土茯苓Smilax glabra中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一测多评测定方法(QAMS)并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土茯苓中各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土茯苓中的落新妇苷为内参物,计算该成分与新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相对校正因子,用获得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指标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考察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采用建立的QAMS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土茯苓中各指标成分的含量,研究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共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样品5批23份,各指标成分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计算结果偏差均小于1.0%。各指标成分含量与生长年限具有一定相关性,落新妇苷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负相关,新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和异落新妇苷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建立的QAMS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土茯苓中5个成分的定量分析。生长年限对土茯苓中4种落新妇苷类成分含量均具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痛风动物模型对异落新妇苷(IA)抗痛风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MSU)建立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踝关节肿胀变化及炎症相关因子测定,评价异落新妇苷抗痛风性关节炎活性;腹腔注射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通过血尿酸(U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测定,评价异落新妇苷抗高尿酸血症活性。结果异落新妇苷治疗显著降低了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5.7%以上,同时炎症因子IL-1β、IL-8、MCP-1、IFN-γ显著降低(P 0.05),并能有效的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同时异落新妇苷治疗显著降低了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UA 25.8%以上和XOD活性12.9%以上。结论异落新妇苷可以通过降低炎症水平实现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抑制,并通过抑制XOD活性,降低血UA水平实现抗高尿酸血症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法提取土茯苓中落新妇苷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落新妇苷和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其中落新妇苷含量用HPLC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土茯苓中落新妇苷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甲醇30mL,超声提取15min,超声3次。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加入50%乙醇,超声提取60min。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土茯苓药材中落新妇苷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土茯苓及其制剂中落新妇甙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土茯苓中落新妇甙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土茯苓中落新妇甙的平均含量为0.0275%,而银屑冲剂(含土茯苓)则未测出落新妇。关键词##4土茯苓;;落新妇甙;;紫外分光光度法;;银屑冲剂  相似文献   

11.
孙兢喆 《陕西中医》2015,(1):103-104
目的:确立土茯苓药材中阿魏酸、落新妇苷、白藜芦醇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条件为ODS-C18色谱柱(5μm,150x4.6m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18:82),流速1.0mL/min,测定波长290nm。结果 :阿魏酸、落新妇苷、白藜芦醇分别在0.02088~0.1044ug、0.4284~2.142ug、0.0432~0.216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样品中阿魏酸、落新妇苷、白藜芦醇评价含量分别为0.05964mg/g、0.01455mg/g、0.01839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作为土茯苓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并确定其活性成分。方法:制备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部位:二氯甲烷萃取部位、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以及剩余水溶性成分部位,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测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各萃取部位降血糖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进而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各萃取部位总黄酮含量,综合筛选并确定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降血糖和抗氧化的有效部位,最终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确定其活性成分。结果: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014、0.13 mg·mL~(-1),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_(50)分别为0.044、0.158 mg·mL~(-1));DPPH自由基清除与黄酮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亦强于其他萃取部位,其IC_(50)为6.89 mg·mL~(-1);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86.11%,为该部位的主要成分,经标品比对较好的3个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结论: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应为核桃楸叶降血糖和抗氧化有效部位,主要活性成分为金丝桃苷、异槲皮素和紫云英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采用不同种类的砧木培育出的化橘红药材进行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初步探究砧木种类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柚皮苷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以HPLC法同时测定各样品中柚皮苷及野漆树苷含量。结果所建立的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5.81%,RSD为1.06%。HPLC法同时测定柚皮苷与野漆树苷含量在进样量为1.54~30.80μg和0.07~1.4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7。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RSD=3.42%)、98.63%(RSD=2.37%)。不同砧木培育的化橘红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与凤尾化橘红相比,本地柚砧木凤尾野漆树苷含量与其相近,其他品种均明显低于凤尾化橘红。结论不同种类的砧木对化橘红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非本地柚为砧木芽接后化橘红药材野漆树苷含量显著下降,以本地柚为砧木嫁接凤尾芽苗培育出的化橘红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采用不同种类的砧木培育出的化橘红药材进行黄酮类成分含量研究,初步探究砧木种类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柚皮苷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以HPLC法同时测定各样品中柚皮苷及野漆树苷含量。结果 所建立的可见分光光度法加样回收率为95.81%,RSD=1.06%。HPLC法同时测定柚皮苷与野漆树苷含量在进样量为1.54μg~30.80 μg 和0.07 μg~1.40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柚皮苷与野漆树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1%,RSD=3.42%、98.63%,RSD=2.37%。不同砧木组的化橘红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与正常凤尾组相比,只有本地柚砧木凤尾组的野漆树苷含量与其相近,其他组别均明显低于正常凤尾组。因此,以本地柚为砧木嫁接凤尾芽苗培育出的化橘红品质较优。结论 经不同种类的砧木对嫁接后培育出的化橘红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非本地柚为砧木芽接后,化州柚药材野漆树苷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黄瑞香中化学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以黄嘌呤为底物,别嘌呤醇为阳性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瑞香中的化学成分木犀草素,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daphnodorin A(3),瑞香苷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上述化合物进行酶抑制类型考察。结果:黄瑞香中化学成分木犀草素,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daphnodorin A,瑞香苷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为非竞争性抑制,木犀草素、瑞香苷为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结论:黄瑞香中的黄酮类和香豆素类成分能够较好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为黄瑞香治疗痛风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HPLC分析测定28个不同采集地土茯苓(断面红色、白色)中落新妇苷的含量,并通过对土茯苓(断面红色、白色)渗透型炎症的研究,拟对该品种进行药效与成分的评价.方法:RP-HPLC测定落新妇苷含量,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冰醋酸溶液(21∶ 79),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91 nm,柱温25℃,理论塔板数以落新妇苷计不得低于5 000.用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比较不同断面颜色药的抗炎作用.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落新妇苷在0.003 379 ~4.004 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加样回收实验加样80%,100%,12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101.9%,99.3%.断面白色土茯苓中落新妇苷质量分数为0.19% ~2.46%,断面红色土茯苓中落新妇苷质量分数为2.10% ~ 5.92%.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断面白色土茯苓抗炎抑制率为32%,断面红色土茯苓抗炎抑制率仅为21%.结论:红、白2种断面土茯苓中落新妇苷的含量及抗炎作用均存在较大差异,土茯苓中落新妇苷的含量高低与其抗炎作用的强弱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黎莉  陈科力  朱田密  范小磊 《中药材》2007,30(4):445-447
目的:研究并比较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28种提取物在体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方法:用带有酶动力学分析软件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8种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波长290 nm、黄嘌呤氧化酶8.32×10-3U/ml,黄嘌呤0.05 mmol/L,反应时间为1 min。结果:卷柏属7种药用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结论:乙酸乙酯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是卷柏属药用植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部分,可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土茯苓及其混淆品种的色谱法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彬  陈幸  黎万寿 《中药材》2004,27(2):88-90
以落新妇苷为对照品,利用薄层层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土茯苓及其混淆品种进行鉴别,并在此基础上对采集的商品药材作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PR-HPLC同时测定金刚藤中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黄杞苷4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4%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290 nm,流速0.7mL·min-1;分别采用外标测定法(以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槲皮素-3-O-α-L-Rha、黄杞苷为对照品),一测多评法(以落新妇苷为内标),测定金刚藤中4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外标法测定4个黄酮类成分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落新妇苷100.8%、新异落新妇苷100.3%、槲皮素-3-O-α-L-Rha101.4%、黄杞苷101.4%,RSD分别为1.8%,2.0%,1.4%,1.6%。一测多评法,新异落新妇苷、槲皮素-3-O-α-L-Rha、黄杞苷相对落新妇苷对照品的校正因子f分别为0.726,0.264,0.801,RSD分别为0.62%,0.18%,0.66%。两种方法测得的4个黄酮化合物含量相对偏差无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建立HPLC外标法同时测定金刚藤中4个黄酮化合物含量简便、准确。同时以落新妇苷对照品为内标的一测多评法测得金刚藤中4个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与外标法没有显著性差异,可替代外标法用于金刚藤的质量分析,为全面评价金刚藤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不同断面颜色土茯苓UPLC特征图谱,结合不同模式分析方法探究不同颜色土茯苓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样品,建立UPLC特征图谱;运用相似度评价、灰色关联度分析、化学模式识别法等对断面类白色和红棕色的土茯苓进行基于特征图谱的质量分析。结果 建立了断面类白色、红棕色土茯苓特征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8个共有峰,并指认2、3、4、5、6号峰分别为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相似度结果分别为0.948~0.999,灰色关联度(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结果显示,红棕色土茯苓的质量优于类白色土茯苓,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可将2种样品大致区分为两类,4种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基于特征图谱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为不同规格土茯苓的质量对比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