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血浆(空腹)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测定,比较检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明显相关。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与叶酸、维生素B12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及VitB12与脑梗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循环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A及VitB12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16.35±5.52)μmol/L,升高比例(2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3.45)μmol/L,6.7%,P<0.01];血清FA和VitB12降低的脑梗死组患者升高比例(19%和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0%,11.7%,P<0.01),而血清FA水平(13.62±5.98)nmol/L和VitB12水平(527.35±288.65)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8.45±6.70)nmol/L,(565.24±282.72)pmol/L,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清FA和VitB12水平与Hcy水平均呈负相关(r1=-0.365,r2=-0.625,P<0.05).结论 Hcy血症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与FA和VitB12水平下降有关,Hcy、FA、VitB12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的预防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大玉  孙鉴 《上海医药》2009,30(9):402-40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探讨采用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病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中、老年志愿者70例。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及7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浓度。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干预,干预4wk后复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15umol/L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在病例组中占52.2%,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12.9%(P〈0.001);2)病例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8.72±8.25umol/L,比对照组高;3)病例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59±4.52ng/mL和359.15±186.72pg/mL,均比对照组的12.25±3.23ng/mL和498.32±256.23pg/mL降低(P〈0.01);4)脑梗死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经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干预4wk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平均为17.86±4.6umol/L,较干预前27.45±7.36umol/L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有效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相似文献   

4.
孙广斌 《河北医药》2011,33(18):2758-275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及抵抗素(resistin)水平,并分析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及resistin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82例脑梗死患者Hcy水平,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esistin水平。并同期检测健康老年人55例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resis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水平与resistin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血清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69,P〈0.05;r=-0.7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resistin水平升高,Hcy水平与resistin水平呈正相关;叶酸、维生素B。:水平降低,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干预患者血清Hcy、resistin、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对降低脑梗死发病可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88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正常对照者,抽取空腹静脉血4ml分别测定Hcy、ET。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Hcy、ET,分别为(22.09±9.46)μmol/L、(108.04±21.1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Hcy、ET显著增高,病情越重Hcy和ET增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79±4.1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7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开展同型半胱氨酸的常规检测,利于早期发现脑梗死及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联合干预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叶酸、维生素B12联合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前(基线水平)及治疗后3个月测定患者血浆Hcy水平及反映血管内皮的功能的指标,包括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I2(prostaglandin I2,PGI2)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变化率(flow mediated endothelium dependent dilation,FMD)。结果叶酸、维生素B12联合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Hcy、ET-1和TXA2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NO、PGI2水平及肱动脉FMD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12联合干预治疗不仅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并可改善老年高血压不良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与高血压及其合并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检测62例单纯高血压患者(A组)、45例单纯脑出血患者(B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C组)和40名健康体检者(D组)血浆Hcy、ET-1和NO的水平.结果 A、B、C和D组的血浆Hcy分别为(17.6±6.6) μmol/L、(18.2±7.2)μmol/L、(21.9±6.7)μmol/L和(10.8±4.6)μmol/L;ET-1分别为(100.7±11.8)μg/L、(101.2±12.1)μg/L、(120.8±15.9)μg/L和(44.7±10.6)μg/L;NO分别为(57.2±11.7) mg/L、(58.6±11.2)m g/L、(41.8±13.2) mg/L和(120.8±12.6)mg/L.与D组比较,A、B和C组Hcy和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P<0.05);C组Hcy和ET-1水平高于A、B组,NO水平低于A、B组(P<0.05).脑出血量与血浆Hcy和ET-1水平呈正相关,而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害和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对高蛋氨酸(Met)喂饲所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阴茎组织内NOs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分别喂以普通鼠饲料、普通鼠饲料添加3% Met、普通饲料添加3% Met同时每只鼠每天添加叶酸0.5mg、维生素B6 2.5mg和维生素B12 50μg,喂养3个月.测定血浆总Hcy(tHcy)浓度、血清叶酸浓度及阴茎组织NOs的浓度.结果:实验前,血浆tHcy、血清叶酸浓度3组间无明显差异.实验后,干预组血清叶酸浓度明显高于实验前和模型组及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浆tHcy浓度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干预组阴茎组织内Nos浓度高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NOs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结论: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降低模型组摄入所致高Hcy血症,削弱后者引起的阴茎组织内NOs的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ey)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入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成人56例为对照组,患者人院后立即采血测定血浆hsCRP,并将上述患者分为hsCRP正常组42例,hsCRP上升组48例。入选患者在服用调血脂药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定Hey和ox—LDL的水平的变化。其中52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再发脑梗死与Hey及ox—LDL的关系。结果患者调脂药治疗后血浆Hey和ox—LD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CRP升高组血浆Hey水平与hsCRP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sCRP升高组血浆ox-LDL比hsCRP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随访6个月,发生再发脑梗死者8例(15.38%)治疗后血浆Hey和ox—LDL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发生组(P〈0.05)。结论Hcy、ox—LDL及hsCRP不仅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且可能在导致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和促进脑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其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入选103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Hcy,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21±0.51) μmol/L比(12.32±0.16) μmol/L,P<0.01];脑梗死内膜增厚组、斑块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无斑块组[(18.37 ±0.24)、(20.16±0.58) μmol/L比(13.25±0.13) μmol/L,P<0.05];斑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对高Hcy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值得研究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清Fractalkine(FKN)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发病3d内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分别按梗死体积、梗死部位及预后评估分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1-3d、7d、14d和28d的血清FKN浓度,与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FKN浓度与脑梗死体积、梗死部位、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各时点的血清FK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于病后7d达高峰值;血清FKN浓度在大梗死组、皮层及伴皮层下梗死组高于其他组;依赖组各时点血清FKN浓度均高于独立组。结论FKN可作为脑缺血炎症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FKN浓度与脑梗死灶的体积、部位及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7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Hcy及性激素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17.5±2.5)μmol/L显著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14.9±2.4)μmol/L,P<0.01.男性患者雌二醇水平(65.8±29.6)pg/ml明显低于男性健康对照组(82.4 26.0)pg/ml.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80.7±28.6)pg/ml明显低子女性健康对照组(100.2±33.2)pg/ml.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失衡.性激素水平降低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对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选取112例作为脑梗死组,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102例做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24.89±1.96)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8.58 ±2.34) μmol/L](P<0.01)、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79±2.35) μg/L和(228.67±114.75) 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5±2.64) μg/L和(320.53±154.78) ng/L](P<0.01);脑梗死组IMT[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1.12±0.25) mm、右颈总动脉叉处(1.09±0.28) mm、左颈内动脉(1.18±0.23) mm、右颈内动脉(1.03±0.24) m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左颈总动脉叉处(0.65±0.18)mm、右颈总动脉叉处(0.61 ±0.24) mm、左颈内动脉(0.58±0.22)mm、右颈内动脉(0.61 ±0.19)mm] (P <0.05).对照组血浆HCY与IMT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081,P>0.05),脑梗死组HCY与IMT两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 =0.834,P<0.01).结论 血浆HCY增高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与初发脑梗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脑梗死的诊断和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林强  曹亦宾 《中国医药》2012,7(11):1369-137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13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Hcy检测,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中高Hcy血症45例(42.9%),血浆Hcy水平平均为(16.4±3.1) μmol/L,对照组高Hcy血症12例(9.8%),血浆Hcy水平平均为(10.0±1.8) 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高Hcy血症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ET,AN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组109例,冠心病组87例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60例的血浆ET,ANP水平。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d2,15,30的血浆ET,ANP含量分别(141.3±10.7),(142.7±18.2);(123.6±4.3),(118.6±12.1);(85.4±15.7),(101.9±9.3)pg·mL~(-1),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入组初血浆ET,ANP含量分别为(85.7±10.2),(103.9±9.3);(45.7±12.2),(67.4±9.5)pg·mL~(-1)。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ET,A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ANP含量均逐渐降低。结论:ET,AN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23例健康者与39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1)的含量进行对照分析。分析CGRP与ET-1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CGRP)、ET-1含量在1个月内明显高于对照组(r=-0.317,P〈0.05)。在1个月后两者的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组水平。结论CGRP、EF-1的含量与脑梗死密切相关,CGRP、ET-1参与了脑梗死患者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根据2者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变化规律,2者在脑梗死的病程中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组和非颈动脉斑块组,并选取8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血Hcy表达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Hcy水平为(21.06±4.68)μmol/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0.11±3.7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22.27±4.58)μmol/L,远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的(16.45±2.5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Hcy的高水平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应积极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Hcy 水平分为三组,5.0~15.0μmol/L 组、15.1~20.0μmol/L 组、20.1μmol/L 以上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记录颅内外脑血管狭窄的数目,分析判定 Hcy 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165例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5.0~15.0μmol/L 组74例(45.18%),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36条;15.0~20.0μmol/L 组50例(30.12%),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66条;20.1μmol/L 以上组41例(24.70%),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67条。各组血管狭窄的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12,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水平升高者比例大于 Hcy 水平正常者;随着 Hcy 水平的升高,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