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关系,分析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采取相应对策,更好的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 2013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某院门诊就诊的6~11岁儿童209名,根据自行编制的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家长问卷分为依从组、非依从组,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用药依从性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年龄、性别、病程、认知、吸入技术等的关系,进一步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家庭收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父母认知、吸入技术掌握情况、峰流速仪的使用、担心副作用、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5个因子在内的15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认知、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是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P0.05)。结论父母对哮喘认知的水平和对患儿行为的管理对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哮喘儿童家庭的心理社会支持,采取更有效的父母管理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其相关影响,并提出干预策略。方法对420例哮喘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分析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420例哮喘患儿的6个月治疗依从性差率为44.52%(187/420);影响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差(OR=3.117)、留守儿童(OR=3.935)、缺乏疾病知识(OR=3.466)、药物不良反应(OR=5.398),而保护性因素包括病情程度(OR=0.582)、医护监督(OR=0.400)及心理支持(OR=0.723)等。结论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且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学龄期儿童哮喘家庭控制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规律随访的118例学龄期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72例,女性46例。使用家庭功能量表(FAD)、家庭环境量表(FFES)及中文修订版Morisli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分别对患儿的家庭功能、家庭环境及药物使用依从性进行评估。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明确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结果纳入的118例哮喘儿童中有44例哮喘未控制,33例哮喘部分控制,41例哮喘完全控制。3组间患儿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控制组哮喘患儿FAD分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部分控制组和完全控制组(20.50±1.97 vs.16.36±1.11 vs.14.05±1.38,P<0.001),而FES总分显著低于部分控制组和完全控制组(46.80±4.51 vs.52.64±4.85 vs.57.83±3.19,P<0.001)。完全控制组患儿依从性高比例显著高于未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6.82%vs.3.03%vs.31.71%,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提示,FAD总分、FES总分和MMAS-8得分是影响患儿哮喘控制水平的因素(均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哮喘家庭控制情况仍不乐观。患儿家庭功能、家庭环境和药物依从性是影响其家庭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67-146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选取哮喘患儿78例,随机分为水剂鼻组(布地奈德鼻水剂经鼻吸入)与粉剂口组(布地奈德粉剂经口吸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患儿依从性的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药物副作用、父母监督指导不力、激素吸入装置复杂使用不习惯以及家长对激素认知程度均可影响患儿的治疗依从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担心药物副作用、父母监督指导不力以及家长对激素认知程度低均是导致患儿依从性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布地奈德经口与经鼻两种给药方式在治疗儿童哮喘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好;加强对患儿的用药指导及提高家长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可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以提供管理对策.方法 对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门诊建档的哮喘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建档后的727人中随诊10次以上者只有34例(4.7%),随诊5次以上者61例(8.4%).结论 对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低的原因与家长认识不足、吸入方法不当、储雾器损坏、经济等因素有关.要做好初诊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哮喘缓解期治疗依从性,探讨改善依从性差的对策,从而提高儿童哮喘的治愈水平。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9年12月期间因哮喘再次发作来院复诊的398例患儿,分析其哮喘规范化治疗依从性及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依从性,明确哮喘复发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复诊患儿中共360例患儿哮喘规范化治疗依从性差,还发现糖皮质激素吸入依从性差患儿未按时来院随访,哮喘相关疾病知识欠缺是规范化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糖皮质激素吸人治疗依从性差而复发哮喘的176例患儿,担心药物副作用而停药,没有掌握正确用法和用量认为哮喘痊愈而停药,患儿治疗不配合是导致糖皮质激素吸人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依从性差是患儿复发哮喘的重要因素,针对患儿家长开展哮喘知识讲座,指导家长合理用药,定期来院随访是提高患儿哮喘治愈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儿家长疾病认知状况和学习需求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家长对哮喘疾病认知及学习需求情况,以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儿童哮喘病的防治工作.[方法]采取非随机方式取样选取117位哮喘患儿家长,采用访谈与自设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哮喘患儿用药不依从率为50.43%;患儿家长哮喘相关知识平均掌握率为64.10%;多数家长表示对哮喘相关知识有学习需求,主要通过医护人员获取知识,希望医护人员提供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等指导方式.[结论]哮喘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率低、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低,医护人员应重视对哮喘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春市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对支气管哮喘知信行的知晓程度及治疗依从性,以便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小儿哮喘。方法:2009年6~10月对长春市常住居民中诊断为哮喘的就诊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55名患儿家长,有效问卷47份;其中53.2%的家长对哮喘基本知识有所了解,83.0%的家长认为哮喘规范用药后能控制,51.1%的家长能规范用药控制哮喘。结论:哮喘患儿家长对哮喘基本知识的认识率有待提高,普遍认为规范治疗可控制哮喘,但哮喘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应多方面努力加强小儿哮喘治疗的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及探讨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表、依从性调查表和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QLQ)对95例成人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及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就诊的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仅为38.94%,曾经接受过用药指导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未接受过指导的患者(P<0.01);依从性好的生命质量评分也高.分析发现哮喘患者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与哮喘的健康宣教工作未普及好有关.[结论]加强对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现状及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旨在为加强儿童哮喘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哮喘患儿150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状况以及患儿家长对疾病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患儿进行6个月的随访,根据近6个月有无哮喘发作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哮喘控制组(41例)与哮喘未控制组(10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影响哮喘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患儿家长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态、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个人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被动吸烟史等一般资料方面,哮喘控制组与哮喘未控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哮喘控制的相关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家长学历、家长认知水平、个人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被动吸烟史、坚持规范用药、坚持定期复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其中哮喘患儿控制的危险因素为个人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被动吸烟史。结论在本地区,哮喘患儿病情的控制情况欠佳,其中影响患儿哮喘控制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较差、与不良环境的接触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为提供哮喘患儿的控制水平,需加强对上述影响因素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联合干预模式对哮喘患儿吸入激素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干预模式对哮喘患儿吸入激素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临床试验方法将136例支气管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联合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吸入皮质激素,其中联合干预组辅予医生—家庭—社会联合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只依靠医生单一方面的指导,两组均随访观察1年,比较其吸入激素的依从性及哮喘复发率。[结果]干预组哮喘患儿吸入激素依从率为60.56%,对照组为33.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干预组患儿哮喘复发率为30.99%,对照组为61.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生-家庭-社会联合干预模式可有效地提高哮喘患儿的皮质激素吸入依从性,降低哮喘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单斌 《现代保健》2010,(11):48-5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使用定量气雾剂(MDI)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血清学IgE水平的影响。方法2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ICS组135例,采取专项护理措施,对照组125例,采用常规的用药指导方法,评价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及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IgE水平。结果ICS组依从性较对照组好(P〈0.01)。对照组及ICS组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IgE水平均下降(P〈0.05)。ICS组治疗后3个月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使用MDI的依从性,提高疗效。ICS糖皮质激素可使哮喘儿童血清IgE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贵阳地区哮喘患儿病情控制现状及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儿童哮喘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哮喘门诊就诊的病程超过12个月的1~14岁哮喘患儿400例,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其家长就哮喘控制状况及疾病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患儿近12个月有无哮喘发作为标准将其分为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对可能影响哮喘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过去12个月内,72.5%的患儿有过哮喘发作,35.5%的患儿有过因哮喘发作的急诊治疗,17.8%的患儿有过因哮喘发作导致的住院治疗。家庭经济收入、家长学历、家长认知水平、坚持规范用药、坚持定期复诊是哮喘患儿控制的保护因素;个人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被动吸烟史是哮喘患儿控制的危险因素。结论 贵阳地区哮喘患儿病情整体控制状况并不理想,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及不良环境的接触等因素是影响哮喘控制的主要危险因素,认识并改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多中心城乡联合网络信息化数据库管理模式进行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治疗以及管理的推广,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确诊的41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山市多中心城乡联合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对哮喘儿童进行分级管理,并通过该渠道实施哮喘规范化管理的推广,对比管理前后哮喘患儿临床病情控制情况、急性发作和急诊就医次数、家庭经济负担情况、患儿误学以及家长误工的情况。结果:实施该管理体系使中山市哮喘患儿用药更趋合理,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率,减少哮喘急性发作和急诊就医次数,减少患儿误学及家长误工天数,降低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结论:采用多中心城乡联合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在中山市进行儿童哮喘规范管理模式的推广对儿童哮喘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儿童慢性疾病治疗与控制的首要选择,由于慢性病患儿与家长的共同参与以及患儿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用药依从的难度较大。既往研究没有对慢性病患儿糖皮质激素用药依从性的现状进行综述报道,该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对慢性病患儿糖皮质激素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内,国内外报道儿童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因此,指导患儿家长做好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可使哮喘患儿避免或减少哮喘发作,维持长期稳定,使患儿住院、误学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保证儿童正常身心发育。1 进行自我管理教育 将防治哮喘知识教给家长及患儿,相信通过长期、充分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调动他们防治哮喘的积极性。2 避免哮喘诱发因素 居住环境良好,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尤其避免被动吸烟,在哮喘发作期,饮食宜清淡,避免过甜或过咸。避免鱼、腥、海鲜类食物以免加重哮喘,避免大哭、大笑等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家长对哮喘的了解程度及对哮喘治疗的依从性及可行性,为有效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门诊10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其家长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67. 0%家长认为哮喘为气道炎性疾病,58. 0%家长对哮喘认知仅来源于医护人员病情解释,26. 0%家长认为哮喘诱发为接触变应原诱发,40. 0%家长认为激素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45. 0%家长禁止患儿参加任何运动,23. 0%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仅应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按医嘱长期用药家长仅占21. 0%。观察组患儿哮喘完全控制、部分控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儿,哮喘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健全"医院—社区—家庭"的儿童哮喘管理网络对儿童哮喘控制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家庭管理模式注重加强儿童哮喘防控的薄弱环节,提升家长对哮喘认知对提升哮喘的疗效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对脑瘫儿童家长进行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选择脑瘫儿童家长10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家庭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时对脑瘫儿童家长进行微信互动性康复指导。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儿童家长对脑瘫相关知识及训练方法的掌握程度、家庭训练的依从性和两组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GMGM)及精细运动功能(FMFM)评定。结果观察组的家长对脑瘫康复相关知识和训练方法的掌握及家庭训练配合的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儿童的GMGM及FMFM均较前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信群对脑瘫患儿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可提高家庭训练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提高儿童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方法:对近年来的影响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总结。结果:大量资料表明吸入治疗依从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儿童及家长对本病认识及理解程度的差异、没有正确掌握吸入方法、儿童期特殊的心理状况等。结论: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在接受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接受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的80例哮喘患儿,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性、家庭疾病管理能力及临床症状。结果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M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接受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哮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改善其临床症状,增强家属的家庭疾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