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瘤体内直接注射白细胞介素2质粒/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治疗小鼠肝癌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将小鼠白介素2表达质粒(VR1110)与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按适当比例混合而形成复合物(VR1110/Transfectam)。通过瘤体内接注射此复合物治疗小鼠肝癌模型,观察治疗后肿瘤积变化、组织学变化及表达情况。结果 瘤体内注射VR1110/Transfectam后,可在肿瘤组织中检测到小鼠IL-2mRNA的表达。VR1110/与Tansfectam治疗组肿瘤生长较其它对照组明显减慢,第1次治疗后第12天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它组(P<0.05)。治疗组小鼠均可见肿瘤组织大量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CD4^ 、CD8 淋巴细胞。结论 瘤体内直接注射VR1110/Transfectam复合物对小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明显,增强了小鼠机体对肝癌细胞的免疫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TGFβ1质粒DNA直接瘤内注射地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o P  Lu Y  Ge X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2):93-95
目的探讨裸DNA质粒PMAMneo-TGFβ1小人直接注射后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肺腺癌细胞株LM3小鼠背部皮下接种,两周后瘤。瘤体内多点多次直接注入质粒DNAPMAMneoTGFβ1,并设空质粒和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于第8周将小鼠处死,取新鲜的铰瘤组织提取RNA,行Northern杂交,并病理制片观察肿瘤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TGFβ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增快,但各  相似文献   

4.
利用瘤内注射法将治疗基因直接转入体内的肿瘤细胞并获得表达,一方面可以提高治疗基因对肿瘤细胞的针对性,减少对非靶细胞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也较简便,更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本文初步探讨了瘤内注射脂质体-IL-2基因复合物在实验性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将IL-2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ME18S,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阳离了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白细胞介素2基因修饰肝癌细胞瘤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将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真核表达南粒VR1110,导入小鼠肝癌细胞H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末经放射线照射和冻融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并研究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而制成的瘤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 转染后经放射线照射和末经放射线照射的H22细胞均持续分泌IL-2达30天以上;转染细胞在冻融后也能分泌IL-2;制备的瘤苗对小鼠肝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结论 阳离了脂质体介导的小鼠细胞介素2基因转染后,能在肝癌细胞中有效表达,所制备的瘤苗可诱导有效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6.
TGFβ_1质粒DNA直接瘤内注射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裸DNA质粒PMAMneo-TGFβ1小鼠瘤内直接注射后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肺腺癌细胞株LM3小鼠背部皮下接种,两周后成瘤。瘤体内多点多次直接注入质粒DNAPMAMneoTGFβ1,并设空质粒和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于第8周将小鼠处死,取新鲜的瘤组织提取RNA,行Northern杂交,并病理制片观察肿瘤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TGFβ1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增快,但各组间肿瘤转移的差异无显著性。Northern杂交证实,注入到瘤体内的TGFβ1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结论TGFβ1基因的瘤内表达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刺激肿瘤的生长;裸DNA质粒直接瘤内注射法作为invivo基因转移手段有其不可低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我院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甘露醇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临床资料本组17例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2.2岁(34~78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肝细胞癌11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平滑肌肉瘤2例,结肠癌肝转移1例,胃癌肝转移2例(均为腺癌)。17例中,主瘤直径>10 cm者4例,5~10 cm者12例,<5 cm者1例,最大瘤体13.5×15 cm。治疗分为2组:(1)外放射加瘤内注射甘露醇:共11例,均为原发性肝癌。主瘤直径>10 cm者4例,5~10 cm者7例。(2)单纯瘤内注射甘露醇:  相似文献   

8.
Wang KM  Xia AD  Chen SS 《癌症》2002,21(10):1041-1046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12及MHCⅠ基因均已单独用于肿瘤基因治疗,为探索两者的抗肿瘤协同效应,本研究探讨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基因与同种异型的MHCⅠ(小鼠为H-2K)基因联合治疗Balb/C小鼠实验性肝癌。方法:分别应用含mIL-12基因,C57BL/6小鼠H-2K^bcDNA及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体外经新型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LF2000)介导转染小鼠肝癌细胞株MM45T.Li,检测转染细胞外源基因的表达,将经LF2000介导pcDNA3/mIL-12与pcDNA3/H-2K^b转染的MM45T.Li细胞,注射于小鼠皮下,观察致瘤性的变化,在荷瘤Balb/C小鼠瘤内注射上述脂质体-DNA复合物,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期的改变。结果:LF2000介导pcDNA3/GFP转染MM45T.Li细胞的最佳条件为脂质体与DNA为3:1(μg:μg),转染效率达30%,经LF2000介导pcDNA3/mIL-12与pcDNA3/H-2K^b转染的MM45T.Li细胞,RT-PCR检测有mIL-12和H-2K^bcDNA的特异扩增片段,WesternBlot检测显著有57kDaH-2K^b蛋白表达,ELISA检测mIL-12分泌量达48ng/ml/10^6细胞,经LF2000介导pcDNA3/mIL-12与pcDNA3/H-2K^b转染的MM45T.Li细胞,其致瘤性下降;荷瘤Balb/C小鼠瘤内注射该脂质体-DNA复合物,FACS检测显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CD3^ ,CD4^ 和CD8^ 的数量治疗组较对照组高,肿瘤生长相对缓慢,且pcDNA3/mILp-12与pcDNA3/H-2K^b联合治疗具有一定的正协同效应。结论:mIL-12基因与MHCⅠ基因联合治疗小鼠肝癌具有正协同效应,增强了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交替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68例。结果:随访5-15个月,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联合治疗的31例原发性单个小肝癌(≤5cm),甲胎蛋白阳性14例,术后降至正常11例,影像学疑复发2例;9例转移性肝癌(≤5cm)仅作单纯的经皮射频治疗,治疗后1例复发;28例大肝癌(>5cm)病人全部首先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然后再作经皮肝穿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其中甲胎蛋白阳性15例,术后降至正常7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5例,无下降或上升3例;影像学随访显示病灶好转或稳定21例,病情进展7例。联合治疗副作用不大,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合对小肝癌的治疗或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大肝癌的补充治疗,两者联合治疗可望提高癌局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IL┐2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肝动脉插管注入IL┐2加化疗栓塞(治疗组)10例,并以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10例。结果治疗组疗效PR40%,对照组为10%有效率提高,治疗组KPS亦有提高,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本法值得临床上继续探索,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聚合白蛋白(MAA)和^32P胶体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观察26例PHC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肿块大小、血清AFP水平、组织病理学以及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PHC患者临床症状减轻,21例AFP升高者的血清AFP水平明显下降;肿块均见缩小,肿块缩小率≥50%者占78.38%,平均肿块缩小率为53.25%,组织学检查发现治疗区内肿瘤组织出现完全或部分坏死和纤维化。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46%、76.92%、38.46%,平均生存期为16.5个月。局部无并发症。治疗前后ECG、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免疫功能均无变化。结论:瘤内注射聚合白蛋白和^32P胶体是1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治疗PHC的新方法,不良反应轻、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2.
探讨T-VI SA- B i kDD脂质体对肿瘤治疗的作用。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T-VISA-BikDD和CMV-BikDD质粒转染入多种肿瘤细胞株中,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死亡率。结果 T-VISA-BikDD质粒经转染进入多种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同一肿瘤系、不同细胞株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P<0.01)。结论 T-VISA-BikDD质粒在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在临床抗肿瘤基因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裸鼠转基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应用体外转染法和体内转染法建立裸鼠转基因结肠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观察肝脏转移率和自然生存期;瘤组织作病理切片;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RT-PCR)检测CD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体外转染法与体内转染法裸鼠肝脏转移率、自然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15/15),100%(15/15); (40.60±2.2297)d, (41.73±2.4919)d;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相对定量比较,体内转染法CD基因的表达活性低于体外转染法(P<0.05,t=2.758)。体内转染法瘤组织CD基因蛋白表达低于体外转染法。结论 体外转染法建立裸鼠转基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目的基因在瘤组织中能更稳定、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癌瘤内单纯注射32p胶体和先注射聚合白蛋白(MAA),再注射32p胶体两种不同给药方法的32p在瘤外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探讨不同剂量MAA的阻滞效果及MAA颗粒数量和32p胶体应用剂量的相关关系。方法在Balb/c小鼠右侧胸前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10d后接种部位长出直径约1cm的肿瘤。随机将其分为4组第1组单纯注射32p胶体1.85MBq;第2组先注射1×104颗粒MAA,再注射32p胶体1.85MBq;第3组先注射1×105颗粒MAA,再注射32p胶体1.85MBq;第4组先注射1×105颗粒MAA,再注射32p胶体18.5MBq。注射后24h、第8天和第16天时各组分别处死小鼠,测定心、肝、肾、脾、肺和骨骼的放射性。结果瘤内注射32p胶体时,32p可向全身其他器官扩散;当向肿瘤内注射的32p胶体剂量相同时,预先注入1×104颗粒MAA和1×105颗粒MAA的两组小鼠,其体内32p的分布均比未注射MAA的一组小鼠要少,其中1×105颗粒MAA组的小鼠,32p体内分布又比1×104颗粒MAA组少;当预先注入的MAA颗粒数量相同时,注射的32p胶体剂量增大,体内分布也随之增加。结论与单纯瘤内注射32p胶体相比,先在瘤内注入MAA,再注入32p胶体,MAA可以有效阻止32p胶体的全身扩散,使32p胶体能够较长时间的滞留在肿瘤内,从而减少了全身分布。  相似文献   

15.
超声介导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经CT和B超检查确诊的40例,43个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收到良好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内直接注射治疗。结果:肿瘤完全消失14例;瘤体缩小80%以上21例;瘤体缩小50-80%3例;失访2例。结论:平阳霉素瘤内用药量小,无明显副作用,治疗后病例随访最长时间3年以上,疗效稳定,提示了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其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配合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3例)为艾迪注射液配合肝动脉化疗及栓塞疗法,对照组(30例)为单纯肝动脉化疗及栓塞。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客观疗效分别为60.6%和53.3%,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2.7%和33.3%,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54.5%和3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改善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配合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血型抗原免疫及瘤内注射来治疗肿瘤,通过测定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及脾指数了解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将A型血型抗原腹腔注射全身免疫小鼠4次,接种S180细胞于小鼠背部.成瘤后.于瘤内注射A型血型抗原5次。并设A型血型抗原仅全身免疫组、A型血型抗原仅瘤内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处死小鼠,计算脾指数,用MTT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对S180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A型血型抗原全身免疫及瘤内注射组、A型血型抗原仅全身免疫组和A型血型抗原仅瘤内注射组的脾指数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9值均〈0.01)。在效靶比20:1时.A型血型抗原全身免疫及瘤内注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S180细胞的杀伤率为76.27%±4.07%.显著高于A型血型抗原仅全身免疫组、A型血型抗原仅瘤内注射组和空白对照组(杀伤率分别为10.55%±2.29%.40.92%±4.98%和9.85%±2.76%),P值均〈0.01。[结论]血型抗原免疫及瘤内注射后小鼠的整体免疫功能有所提高.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靶细胞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