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作了临床比较。发现两者在生活事件、婚姻状况、发病年龄、病程、家族史、疗效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0.01),而在居住环境、性别、病前性格、药物剂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间是否存在遗传效应的差异.方法:调查了精神分裂症Ⅰ型(186例)和Ⅱ型(99例)患者亲属中精神疾病病的患病情况。结果:Ⅱ型组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多,一级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的发病风险率高。一级亲属的遗传率高,与Ⅰ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间存在着遗传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3.
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与血浆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检测以阳性和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Ⅰ型、Ⅱ型)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Ⅰ型患者20例、Ⅱ型患者18例及20名正常人的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检测.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Ⅰ型患者的IL-2水平显著高于Ⅱ型患者,且和SAPS分显著正相关;Ⅱ型患者的IL-8水平显著高于Ⅰ型患者,且和SANS分显著正相关.结论Ⅰ、Ⅱ型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的感觉性诱发电位差异。方法 对 2 7例Ⅰ型精神分裂症、2 8例Ⅱ型精神分裂症及 5 2名正常成人 ,应用光、声、触刺激 ,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 (AEP)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结果 Ⅰ型组和Ⅱ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在VEP/P2 ,AEP/P1、P2 、P3 潜伏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Ⅰ型组潜伏期VEP/P2 ,AEP/P1、P2 前移 ,AEP/P3 延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Ⅱ型组潜伏期AEP/P3 延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降低更甚。Ⅰ型组与Ⅱ型组比较 ,在潜伏期VEP/P2 、AEP/P1、P2 、P3 以及波幅VEP/P2 、AEP/N1 P2 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Ⅱ型组延迟于Ⅰ型组 ,波幅亦低。结论 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诱发电位潜伏期变化有其特点 ,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数概念障碍方面的差异。检测分为直观数概念和抽象数概念二个部分,共分10个项目。结果表明Ⅱ型组患者在数概念障碍方面显著高于Ⅰ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分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Ⅰ、Ⅱ型精神分裂症之间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有无差异,我们用Haldame和Smith法对83例Ⅰ型精神分裂症、51例Ⅱ型精神分理解症进行了这一些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无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Ⅱ型有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这种效应为父母年龄越大,胎次超高者易患Ⅱ型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7.
对130例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Ⅰ型54例、Ⅱ型76例)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下称TD)作了调查,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进行评定,结果表明,TD的总发生率为16.92%(22/130),Ⅰ型及Ⅱ型患者TD的发生率分别为5.56%(3/54)和25%(19/76),TD组阴性症状综合评价总分明显高于非TD组,TD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讨论了减少TD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前瞻性地对80例Ⅰ型精神分裂症,51例Ⅱ型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年龄、发病季节、出生月份、职业分布、文化程度、起病形式、病前性格及病程等临床变量进行了比较。发现除起病年龄外,其余各项均无显著差异。同时本文资料提示性格内向、低社会阶层、低文化程度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9.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Ⅰ、Ⅱ型精神分裂症之间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有无差异,我们用Haldame和Smith法对83例Ⅰ型精神分裂症、51例Ⅱ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这一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无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Ⅱ型有父母育龄及胎次效应,这种效应为父母年龄越大、胎次越高者易患Ⅱ型精神分裂症。进一步提示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之间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首发未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测定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HSV-Ⅰ、Ⅱ)抗体,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发病之间的关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患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共70例,均为北京安定医院的健康职工。患者组共67例,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采血并评定PANSS及CGI量表,定性检测血清中HSV-Ⅰ、Ⅱ型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HSV-Ⅰ、Ⅱ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V-Ⅰ、Ⅱ感染与患者发病时的疾病严重程度、HSV-Ⅰ、Ⅱ合并感染对其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样本量条件下,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观察利培酮口服液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对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期在3个月以内知的,在住院期间配合积极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继续干预(干预组)并与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期在3个月以上治疗条件相仿,无家庭干预(对照组)进行对照。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干预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家庭干预能促进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Ⅱ型)和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Ⅰ型)两者认知损害程度的差别。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数字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检测(WCST)评估29例精神分裂症Ⅱ型患者和28例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及28例正常对照组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结果 精神分裂症Ⅱ型和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的记忆测验,划销测验,WCST成绩显著性差于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Ⅱ型患者在WMS测验中的1-100、累积、图片、再认、记商(MQ),在划销测验中的划对数目、划数测验净分和在WCST测验中的持续错误、测验次数成绩显著差于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结论 精神分裂症Ⅱ型和Ⅰ患者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精神分裂症Ⅱ型患者的记忆、注意及执行功能均较精神分裂症Ⅰ型患者差。  相似文献   

14.
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非偏执型神经心理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偏执型和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神经心理学有无差异。方法 对12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随机给予氟丙嗪或氟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分别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利手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言语流利性测验10项神经心理测查各一次,治疗12周末再评定一次上述各项检查。结果 在治疗前治疗12周末偏执和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在各项神经心理测查指标方面均无显性差异。结论 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的神经心理功能不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评价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2例,疗程8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完成8周治疗的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显效18例(56.2%)、有效11例(34.4%)、无效3例(9.4%),总有效率为90.6%,副作用轻微,无明显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应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分析。1 对象和方法为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3年 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共 184例 ,男 99例 ,女 85例 ;3例因经济原因、2例因迁移脱落 ,179例患者完成治疗。以利培酮治疗 ,起始剂量 0 5~ 1mg/d ,逐步加量 ,平均剂量 4 5mg/d。疗程 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和副反应量表 (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 1、2、4、8周进行评定。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 ,肝功能 ,心电图 ,胸透等。统计采用SPSS软件作t检验。2 结果经利培酮治疗 ,179例…  相似文献   

17.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为本院 1999年 3月~ 8月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入组标准 :①符合CCMD - 2 -R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且病程不超过 5年 ;②年龄 16~ 5 0岁 ;③BPRS总分≥ 4 0 ;④既往采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连续治疗时间不超过 8周 ;⑤无严重的躯体疾病者。1.2 给药方法 入组前未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直接给药 ;曾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需停原药 3天 ,再开始利培酮治疗。利培酮剂量为 1mg/d开始 ,以后据病情逐渐加量 ,直到疗效满意 ,最大剂量不超过…  相似文献   

18.
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抑郁症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于入院、治疗3、6、9、12月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SANS-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对1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轻度或以上程度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71%,但在缓解期降至12%。急性期突出的抑郁表现为认知障碍与迟缓(因子分各占HAMD总分的35%和29%)。抑郁症状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缓解而减轻,与性别、发病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及前驱期长短无关。HAMD总分在急性期仅与BPRS的焦虑抑郁因子分有关,但在缓解期与阴阳性症状、临床总体印象以及总体功能均有密切的相关性;急性期以及治疗3个月时的抑郁症状与随后的阴阳性症状、总体功能的变化无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抑郁症状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症状群,抑郁程度不能作为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数概念障碍方面的差异,检测分为直观数概念和抽象数概念二个部分,共分10个项目,结果表明Ⅱ型组患者在数概念障碍方面显著高于I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Ⅰ型、Ⅱ型精神分裂症与遗传的关系,对有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进行调查。把患及其父母二系三代亲属中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Ⅰ型、Ⅱ型,比较患与其亲属的类型的一致性。患与其父母二系三代及一级亲属的一致性均较高,х2检验有非常显性差异(p<0.01)。说明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与遗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