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09年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春宏  权利  刘艳  刘文琳  曹婷 《吉林医学》2011,32(16):3263-3265
目的:调查和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9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0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合理54例,占45.0%;不合格使用抗菌药物66例,占55.0%。预防用药起点高,种类选择欠妥,用药疗程过长。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亟需加强临床医生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3种手术(阑尾炎、疝气修补术、甲状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与切口感染情况。方法动态监测3种手术围手术期患者,记录并统计分析以下指标:术前是否用药,术前用药指征,术前用药时间,术前用药品种选择,预防用药时间以及是否有手术切口感染。结果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术中用药率及术前用药品种选择合理性较往年明显更好,但预防用药天数偏多,费用偏高,有待进一步规范;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预防切口感染没有影响。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行为有待规范,择期手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分析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关系,为I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2011年5月~2013年12月对我院住院患者所有2306例I类切口手术监测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883例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且未发生切口感染;在预防用药1423例中,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52%,监测例数中无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不良反应记录。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大幅度下降,合理用药率大大上升;I类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有用药指征时,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能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又能确保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现状,为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6月出院病例中所有的Ⅰ类切口手术共794例为调查对象,其中乳腺手术286例,妇科手术508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填写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和Ⅰ类切口感染病例调查表,制定评价标准,对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及得出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的一系列措施,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0.65%,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达94.64%,给药时机合理率为63.69%,用药疗程合理率为23.21%。Ⅰ类切口手术使用抗菌药物与切口感染无关联。结论:参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妇幼保健院在Ⅰ、Ⅱ类切口类别的区分上应作适当调整,在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的把握上还需进一步规范。感染管理科将协同相关科室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敦促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循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这才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PDCA循环在我院I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管理成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12月I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作为对照,2015年、2016年、2017年1-6月I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作为管理组,比较经过PDCA循环前后I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是否控制在术前30分钟到1小时内的比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不超过24h的比例。结果经过PDCA循环的管理,我院I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是否控制在术前30分钟到1小时内的比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不超过24h的比例均较前明显好转。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预防使用率显著下降,首次预防用药时间控制在术前0.5-1小时内的比例显著上升,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不超过24h的比例显著上升,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应继续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洁  蔡卫民 《中国医院》2007,11(6):10-11
从手术切口类型决定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指征、抗菌药物的选择、用药方法、给药途径等方面论述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问题。指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关键,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好适应症,选择正确的药物和用药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现状,进一步推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化. 方法 对210例Ⅰ类与Ⅱ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208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前30min、术前2h及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者分别占6.73%,13.94%,79.33%.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是三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术后单用、二联、三联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为66.83%,25.48%,7.69%.I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5.56d,≤3d者39例(29.32%);Ⅱ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7.15d,≤3d者19例(25.33%).结论 基层医院胃肠外科普遍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但严格按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应用者少,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加强手术后的观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113例手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医院感染调查,对113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切口感染率,围手术期未用药的为15.67%。切口长度〉12 cm为11.7%。切口未使用抗菌药物冲洗的为15.22%。结论围手术期用药、切口抗生素药物冲洗可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9.
段晓芳  蒲奕 《新疆医学》2014,(5):97-100
抗菌药物在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切口感染中应用广泛,导致了抗菌药物滥用、真菌感染、细菌耐药性增加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临床外科用药所面临的难题,为此,我院临床药师以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突破口进行了干预,通过临床药师实施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改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清洁切口感染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性,比较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临床手术感染率影响,为规范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出院病历,结合应用电子信息平台,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实时查阅方法,收录并跟踪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将住院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用药时机、用药天数、使用方法、疗程、联合用药和院内感染及切口愈合等情况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对切口感染进行诊断。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临床手术率的影响。结果 970例清洁切口手术病例中有317例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653例,总使用率为67.32%。653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分布为:术前0.5~2 h用药为437例,占66.92%;术前未使用,术后使用的190例,占29.10%,其中急诊手术有123例;术前提前1 d使用的有26例,占3.98%,其中,围手术期用药24 h者有194例,占29.71%;术后24~48 h者有164例,占25.11%;术后48~72h者有101例,占15.47%;术后超过72 h者有194例,占29.71%;用药指征合理的有516例,用药指征合理性占79.02%。970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中,甲级愈合例数为945例,甲级愈合率为97.42%;切口感染发生5例,为0.52%,符合国家有关清洁切口医院感染率≤1.5%的规定。结论通过对563例围手术期病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比较分析得出,79.02%的病例在手术期间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清洁切口感染率小于1.5%,符合有关规定。但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与国家卫生部有关要求有一定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11.
孙丽  王宾  魏旭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49-151
目的了解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评估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出院的672例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90.33%,存在无指征用药、疗程过长、用药时机不当、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规范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需引起重视,加强抗菌药物围术期使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秦树森  覃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50-51,54
目的分析我院2009年甲状腺、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三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12月归档病历120例,进行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结果 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无继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6%,合格率为86.7%。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选药、用药时机方面都比较合理。结论医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降低抗菌药物费用,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医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情况,为加强I类手术切口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符合要求的出院病历共1307份,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指征、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及有无联合用药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本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91例,占总例数的14.61%;其中无用药指征的有11例,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的有66例;术前0.5-1h开始预防用药的有184例,预防用药疗程小于24h的有121例,预防用药疗程大于48h的有47例,未发现联合用药现象。结论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日趋合理,但在用药指征的把握、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在加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促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科学化管理。方法:临床药师探寻佐证证据,逐步实施两轮PDCA循环管理以进行阶段性改进,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指标合理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两轮干预后,有效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自32.45%提高至82.53%(P<0.05),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自65.62%提高至94.13%(P <0.05),预防用药剂量合理率自84.38%提高至96.99%(P<0.05),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自48.43%提高至94.88%(P <0.05),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自50%提高至85.84%(P<0.05),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比例、术中抗菌药物追加给药合理率均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15.
陈馨 《医学教育探索》2012,27(6):595-596
目的 评价眼科医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现状,以控制围手术期全身使用抗菌药物,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设计调查表,随机抽取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青光眼科、眼底病科、眼眶科、斜弱视科、泪道科、角膜科7个科室2011年5—9月住院病历各20份,总计140份。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抽查的140份住院病历,有118份为手术病历,共做手术131例次,其中I类切口清洁手术96例,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全身预防使用率38.6%。结论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眼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基本符合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本院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合理性,对临床用药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为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1~6月手术科室病例200份,对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100%,涉及抗感染药物6类,19种;注射用头孢西丁为本次调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其次是注射用头孢米诺钠和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结论 本院手术科室普遍选用抗菌药物作抗感染治疗或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应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加强贯彻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避免抗菌药物的不适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220例患者中有145例围手术期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91%;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主要表现为用药疗程、用药时机、药物选择等方面的不合理。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加强监管,规范临床医护人员的用药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在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对骨科、普通外科、妇产科和眼耳鼻喉科不同年间的同一时间段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别进行三轮目标性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与干预。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降到76.36%,在手术前30min~2h给药率提高到了99.11%,手术结束后24h停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提高到31.25%,切口感染率三轮均为0。Ⅱ类切口手术,在手术前30 min~2 h给药率提高到了70.50%,手术结束后24 h停止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提高到9.17%,切口感染率三轮分别为1.76%,0.82%,1.53%。结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在逐步规范,而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无显著变化;目标性监测对规范围术期用药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12月份住院患者病历,通过对不同手术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指症过宽、起点过高、疗程过长、选药不对症等现象。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应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剖析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部分指标,探索更有效可行的操作方案。方法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依据相关政策对我院2011年4-12月间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干预、统计分析,重点监测给药时机、手术部位感染、合理率、未用药率。结果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准确率、合理率、未用药率等明显提高,而手术部位感染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把握好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给药时机,减少预防用药,安全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