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回顾针麻镇痛的科研道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初期探索:1958年上海和西安有一部分医生将针刺技术应用于外科手术,试图不用麻醉药或减少麻醉药用量而完成外科手术,称之为针刺麻醉(针麻)。这一创新性临床实践,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兴趣。(2)临床推展:1965年开始全国许多医院进行仿效;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全国几乎所有医院全部开展针麻;进入20世纪80年代,临床应用针麻逐渐减少。(3)原理探讨:1965年开始,大量基础研究工作者参与进行人体和动物实验研究,从1970年开始的30年间,针麻镇痛研究论文持续发表,这些科研肯定了针刺镇痛疗效,并试图阐明其原理。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举办针刺疗法听证会,证明针刺镇痛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导致国内和国际上加大了科研资助,针麻镇痛研究在全球广泛开展。(4)重点研究:2007年中国将针麻镇痛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在全国9个大医院进一步确定开展临床针麻镇痛的有效性及其相关原理的研究。确认了电针与手针有同样的镇痛效果,研制出了电针仪和经皮穴位电刺激仪器,临床实践证明其可以简化针麻镇痛步骤,便于在手术室推广应用。(5)理论总结:鉴于经络的实质尚待明确,但可以明确的是分布于穴位下的神经纤维是刺激"穴位"发挥镇痛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因此认为,可以用现代神经科学知识理解针麻实质。中国古老的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科学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并扩展了针刺相关疗法的临床应用,更好地实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6)回归现实: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和发展,针刺具有镇痛作用的事实已得到国际科学界的认可,"针刺辅助麻醉"或"针药复合麻醉"已成为某些特定手术的首选麻醉技术。由于开展针麻镇痛研究而掀起的科研浪潮既促进了针刺疗法在全世界的应用,也推动了针灸疗法本身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但理论和实践的转化,基础和临床的交融,是永无止境的。半个世纪的实践值得加以总结,以便深入阐明原理,提高临床效果,纠正可能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正> 针麻的特点之一是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近年来针刺镇痛的原理研究多在急性实验条件下进行,并获得一些可贵资料,阐明了中枢神经系统参与针刺镇痛。我们认为在清醒的不麻醉状态下进行慢性动物实验研究也可能是研究针麻原理的另一个方面,条件反射即为其中的方法之一。最早,条件反  相似文献   

3.
针麻临床实践表明,情绪对针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针刺镇痛效应也可表现在针刺使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减弱,在边缘系统中海马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国内针麻原理研究的不少结果表明,中缝核、兰斑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也有工作证明中缝背核、兰斑向海马背侧的纤维投  相似文献   

4.
针刺镇痛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除神经系统的作用外,体液因素是否参与作用?如何参与作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在针刺过程中,外周血液中体液因素的变化与针刺镇痛的中枢作用有没有关系?在针麻原理研究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需要回答的问题。1971~1972年,我们用动物交叉循环实验初步证明了针刺过程中外周血液中某些体液因素可以通过交叉循环至另一动物的中枢参与镇痛作  相似文献   

5.
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脑皮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研究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作用原理的文献作简要综述。针刺麻醉是在中医经络脏腑理论及针刺疗法的丰富实践,尤其是镇痛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针麻手术是在病人清醒状态下完成的。因此,这一课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从临床和实验室,生理和生物化学等方面总结了针刺对大脑皮层功能活动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大脑皮层参与针刺镇痛过程,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当然,近年来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是不够的。进一步的研究将会对阐明针刺镇痛原理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约70篇。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深入针麻临床的实践中,观察到某些心理因素在针麻中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实验,以探讨某些心理因素对痛觉、针刺镇痛和针麻效果的作用。现把我们的部分研究结果报告于下。方法和结果我们使用的测痛仪器是弹簧压力测痛器。最大压力为500克。当测痛器压在皮肤上后,  相似文献   

7.
临床应用针麻进行手术,虽然有适应证广,安全度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长处,但明显地存在镇痛不全的缺点。不少作者报导联合用药以提高针麻效果,因此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如何选择合理的增效药物。在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发现:电针镇痛时,脑内阿片肽释放增加,小剂量纳洛酮可以部分拮抗,提示阿片受体参与针刺镇痛。联合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在理论上应该增  相似文献   

8.
<正>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我国工作者分别论述了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及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机制中的作用。部分文献报导了针刺诱导和针刺镇痛对脑分区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酯酶(ChE)活力的影响。但这方面工作较少,结果也不一致。为了增加对胆碱能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机制中作用的了解,我们观察了电针镇痛时家兔尾核、下丘脑、大脑皮层 ACh 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采用气冲、外陵横针不留针的针麻方法下,对不留针针麻镇痛作用进行了某些研究。下面是对不留针针麻全过程即针刺诱导期和手术过程以及术后的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1.诱导期:针刺10分钟使用弹簧压力测痛器和57-9A电子皮肤痛刺激仪两种测痛方法致痛和测痛,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针麻和硬膜外麻醉胃手术后,腹直肌肌电、血压、脉率同步连续观察,发现针麻手术后,针刺的镇痛效应还继续保持并参与术后镇痛过程,提出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应看作两个部分:一是针刺产生的镇痛效应;二是起针后还存在的针刺镇痛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 中脑黑质致密部是多巴胺神经元中(Do-paminergic Neuron)比较集中的部位由此发出黑质纹体束主要通往同侧尾核、壳核和中央杏仁核。近年来有报道提示黑质纹体多巴胺系统可能有对抗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作用。本文将海人酸(Kainic Acid KA)直接注入家兔黑质,观察黑质神经元被损毁后,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影响,并用连续切片、染色和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神经元被损毁的情况。方法实验对象造体重为2~3公斤的家兔39只,雌雄未限。电针取穴为一侧相当“足三  相似文献   

12.
<正> 尾核在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又是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最高的核团。文献报道尾核内注射抗胆碱药东茛菪碱可阻断针刺镇痛,最近我们观察到针刺镇痛时家兔尾核ACh释放增加,提示尾核胆碱能系统可能参与针刺镇痛。密胆碱(HC-3)可竞争性抑制生物膜主动转运胆碱的过程,抑制ACh生物合成。毒扁豆碱可竞争性抑制胆碱酯酶,抑制ACh降解。为了进一步了解尾核胆碱能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工作采用尾核内微量注射药物的方法,观察了HC-3和毒扁豆碱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咪唑啉受体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以辐射热照射致甩尾反射潜伏期作为测痛的指标 ,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射 (ith)咪唑啉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方法观察咪唑啉受体对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 :ith可乐宁和电针双侧“次”穴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 ,均可被事先注射咪唑啉受体的拮抗剂苯恶唑 (Idazoxan)所阻断。结论 :说明激活咪唑啉受体可能是可乐宁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共同脊髓机制 ,但是没有观察到可乐宁明显加强针刺镇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文献记载,杏仁核不仅同下丘脑,中脑网状结构,中央灰质,尾核头部有密切的纤维联系,也与内侧丘脑,后丘脑有一定的纤维联系.关于杏仁核同疼痛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一些报导.如:杏仁核含有丰富的内啡胀和吗啡受体,向杏仁核内微量注射吗啡和5-羟色胺可以提高动物的痛阈,抑制动物的攻击性行为,电刺激杏仁核可以提高动物的痛阈.可见,杏仁核同痛反应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探讨杏仁核及  相似文献   

15.
<正> 以 Freund 氏完全佐剂形成的大鼠实验性关节炎属于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炎症肢体红肿、发热、运动障碍,局部痛阈明显降低,症状持续约一个月左右逐渐消退。我们使用针刺两侧环跳穴可以提高全身痛阈,对炎症局部痛阈的提高尤为显著。但针刺提高痛阈的强度不高,镇痛持续的时间不长,所以还不能满足临床上的要求。鉴于针刺可以增加体内脑啡肽的释放,因此针刺合并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芬太尼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可以较大地增强针刺的镇痛效果。因此本实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针药合并对于炎症局部慢性痛的镇痛作用,为临床治疗寻找较好的途径。方法动物模型,SD 大鼠,体重约150~200克,雌雄各半,分性别、组别饲养,水食自  相似文献   

16.
半导体砷化镓激光穴位照射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临床和动物实验证明,激光穴位照射对人体和动物有显著的镇痛效应,并且具有全身性镇痛和镇痛后效应特点。以往激光穴位照射代替传统针刺镇痛效应的研究多采用氦-氖激光,而对半导体砷化镓激光穴位照射镇痛效应的研究国内尚未报道。为此,我们以家兔痛阈为指标进行了半导体砷化镓激光或加低频电脉冲穴位照射镇痛效应的实验研究。同时对经穴与外周神经的关系和镇痛机理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研究电针镇痛过程中脑内乙酰胆碱(ACh)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本文将用更新率的研究方法,从电针镇痛过程中脑内ACh含量的变化,电针对脑内ACh合成率的影响和电针对ACh利用率的影响等三个方面作一探讨。一、电针镇痛过程中脑内ACh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 脑内不少神经递质以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作为第二信使,“调节着细胞功能。近年来,对cGMP在中枢镇痛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脑室内注射cGMP可使痛阈明显提高,并能增强大鼠电针镇痛效应。初步观察到,这可能与乙酰胆碱(Ach)和阿片样物质(OLS)的作用机理有关。有资料证明,Ach、OLS与脑内cGMP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设想cGMP可能是传递阿片受体兴奋的细胞内介质。本工作观察了脑室注射cGMP对  相似文献   

19.
Itwasreportedthatthemethionineenkephalinimmunoreactivity(MEKIR)andleucineenkephalinimmunoreactivity(LEKIR)wereattenuatedintheguineapig’sspinalcordafteracupunctureinourpreviousexperiment,suggestingthatacupuncturemayinducethereleaseofMEKandLEKfromthespin…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对大鼠纹状体及脊髓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已证明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有关,其中对5-羟色胺(5-HT)能神经系统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在针刺镇痛后对动物各脑区5-HT含量的影响,各家报道并不完全一致。已有报道在电针后可使小白鼠皮层及丘脑中5-HT含量升高,为进一步阐明针刺镇痛与中枢5-HT能神经元系统的关系,本文用荧光法测定大白鼠针刺镇痛后纹状体及脊髓中5-HT及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的变化,同时也观察了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兹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