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陛。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有效率达95.65%,其中有3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先予胺碘酮以最小负荷量(0.2,tid,p.o.)进行治疗,当心律失常好转后,逐渐减至维持量(0.2,qd.,),用药时间1-4周。结果:除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风湿病引起的慢性心房纤上,胺碘酮对其余各种原因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均有满意疗效,总有效率为85.7%。结论:胺碘酮可作为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及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胺碘酮静脉给药:首剂75~150 mg,稀释后10~15 min内缓慢注入,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决定是否需口服维持治疗,观察心律失常转复率、心室率变化、收缩压及QTc改变,有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及静脉炎发生等。结果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率为86.03%,心室率由治疗前152.00±25.66次/分减慢为79.86±7.25次/分,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无显著变化(P>0.05)。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15%。结论胺碘酮治疗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危重症 ,尤其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更为明显。因为心律失常本身就会引起严重的症状和血液动力学障碍 ,而已有病变的心肌代偿功能低下 ,心律失常发生时心功能急骤下降、恶化 ,常诱发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等 ,此时 ,果断正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我院自近年来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1 9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 9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1 5例 ,女 4例 ,年龄 42~ 86岁 ,平均 69岁。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 9例 ,冠心病 5例 ,低钾血症 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院前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院前老年患者(年龄≥60岁)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率≥150次/min)予胺碘酮1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予0.3~0.9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必要时追加150 mg胺碘酮静脉注射1次。结果以心室率<100次/min或较原有心室率下降了30%为有效,有效率达93%;出现低血压2例,均较易纠正。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院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作用少,适合院前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剂负荷量150 mg加5%葡萄糖溶液20 ml,15 min泵入,继之以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若心律控制不满意,可间隔15 min后,再追加负荷剂量75~150 mg。结果:胺碘酮治疗急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为78.18%。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首次剂量150-300mg,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个别室速反复发作者,随后以0.5-1.0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结果:40例患者,有效36例,总有效率90%。有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收缩压明显下降,P—R间期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心率恢复正常(P〈0.05),QRS时限延长(P〈0.01),Q—T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导致老年人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重构,损害心室结构和功能,严重者危及生命.胺碘酮(Amiodarone)为I I类和有效的广谱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对各型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房扑、房颤和预激综合征所致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12年1-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患者胺碘酮注射液150mg加入0.9%氯化钠100mL,快速静点,无效可反复应用;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胺碘酮片0.2g2次/d,口服应用。之后监测心率及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5例中,有效率80%(12例),无效率20%(3例)。结论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口服胺碘酮治疗疗效较好,短期内未发现不良反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应用胺碘酮有效;室性心动过速和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静脉应用胺碘酮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胺碘酮在治疗急诊中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以便更合理有效的使用药物。方法对我院在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总的有效率为96.15%,有75例,其中显效的有69例,占88.46%,有效的有6例,占7.69%,无效的有3例,占3.8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是使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方式,胺碘酮对于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乙胺碘呋酮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30例。年龄最小1(7/30)月,最大13岁。疗效显著,特别是近期有效率93.3%,其中3例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显效迅速。经随访部分早搏病例有复发,但再用或加至原剂量仍有效,维持用药最长16月。口服副作用小,有心动过缓,心电图P-R或Q-T间期延长、皮疹、恶心、眼角膜微粒沉着及光晕感,未发现甲状腺功能明显变化。1例静脉注射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血压下降等严重反应,故强调静脉用药应严格控制剂量及速度、心肌病、心脏肥大者相对禁用。 相似文献
12.
乙胺碘呋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近期疗效显著,但国内对小儿病例报告较少。我院儿科1983年9月至1984年10月对31例心律失常的患儿用乙胺碘呋酮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②方法 选择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58例,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3~5 mg/kg,随后静脉泵入维持量1.0~1.5 m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600~1 200 mg/d,以后依病情逐渐减量至口服胺碘酮200 mg/d。初次负荷量心律失常控制无效者,可每隔30 min追加负荷量150 mg。③结果 第1 个24 h胺碘酮静脉用量(1 583.4±216.4)mg,口服用量(803±175)mg,总量为(2 505.0±304.2)mg,心律失常有效控制率为86.21%。不良反应:血压下降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静脉炎2例,未停药对症处理后好转。④结论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室壁瘤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接受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希氏束电图或食道导联心电图证实A(P)波与V(QRS)波分离,V波前无H波,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在检查中,将电极导管插至右心室内,电刺激右心室可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时,用普鲁卡因胺静脉注射治疗效果好;随访0.5~4年,胺碘酮、心律平、奎尼丁能预防VT再发作。 相似文献
16.
张芑元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0(2):18-19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衰伴心律失常患者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观察15例采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定性早搏患者的Q-Tcd变化,并与1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作治疗前后对照。结果:①治疗前:心衰并发室性早搏Q-Tcd为(6867±24.24)ms,对照组Q-Ted为(33.01±3.30)m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心衰并发室性早搏组治疗后Q-Ted为(52.90±12.84)ms,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对照组治疗后Q-Ted为(30.45±10.11)ms,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减小Q-Tc离散度,作用大小与心肌细胞复极差异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庆凤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4):265-266
目的 观察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疗效.方法 将32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164例,采取自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中滴注营养物质.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术后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吻合瘘发生.胃排空障碍1例,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进食及对症处理,术后第21天恢复经口进食.患者体重较术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9例,体重较术前下降(3±1.4)kg.两组患者体重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及精心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92例中性粒细胞氧化供谢变化。其中心血管疾病心功能Ⅲ-Ⅳ级者32例,心功能正常者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5例,正常对照者15例。比较各组间PMN-CL各参数,结果发现心血管疾病伴心功能不全组PMN-CL较心血管疾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强,但仍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胺碘酮针与利多卡因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取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观察对象分成二组,其中65例给予利多卡因针,73例给予胺碘酮针。观察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短期预后。结果二种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及1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个月内胺碘酮针组病死率有一定降低。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选用胺碘酮针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后病人80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硬膜外组各40例。静脉组用曲马多600m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87mL,硬膜外组用曲马多500mg+氟哌利多2.5mg+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69mL,PCA设定为持续量2mL/h,PCA量0.5mL,锁定时间10min。分别记录开启泵6,12,24,48hVAS评分,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镇痛均取得良好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硬膜外组肠蠕动恢复优于静脉组(P<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组、硬膜外组均有极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