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颖 《中国医药》2008,3(10):586-58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评价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以及阿德福韦酯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治疗52周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9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1×10^6拷贝/ml,血清ALT水平1.5—10.0倍正常值上限(ULN)。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共52周治疗。定期随访,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比较不同基线ALT、HBeAg、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52周时的疗效差异。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5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基线ALT〉5×UIN组(72.7%)高于ALT〈2×ULN组(38.0%),P〈0.05;基线HBeAg≤350样本值与截止值之比(s/co)组(66.7%)高于HBeAg〉350s/co组(30.2%),P〈0.01;基线HBV DNA≤10^7拷贝/ml组(66.7%)、基线HBV DNA10^7~10^8拷贝/ml组(46.7%)高于血清HBV DNA〉10^8拷贝/ml组(34.4%),均P〈0.05。52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基线HBeAg水平≤350s/co组和HBeAg〉350s/120组分别为42.2%和7.5%(P〈0.01)。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组患者,5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82.6%、57.1%和17.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2.2%、25.7%和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52周ALT复常率分别为100%、82.9%和75.0%,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组高于〉10^5拷贝/ml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52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HBeAg血清学转换与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中度相关(P〈0.01)。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  相似文献   

2.
徐军  王芳  杨帆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877-1878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34例慢性HBV感染者HBV血清标志物,根据HBeAg/抗-HB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Ⅰ组(HBeAg+/抗-HBe-,43例);11组(HBeAg-/抗-HBe+,69例);Ⅲ组(HBeAg-/抗-Hbe-,22例)。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连续监测法检HBVDNA载量以及ALT水平。结果Ⅰ组HBVDNA阳性率和HBVDNA载量明显高于Ⅱ、Ⅲ组(P〈0.01)。HBVDNA阳性患者ALT异常率高于HBVDNA阴性患者(P〈0.01)。HBVDNA阳性患者HBVDNA载量与ALT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174,P=0.156)。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抗-HBe以及ALT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单纯依靠HBeAg/抗-HBe以及ALT来判断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BV慢性感染者的病情检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与胎盘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2例HBsAg阳性孕妇分成两组,研究组44例,于妊娠28、32及36周肌注HBIG 200IU;对照组48例,未用药。采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HBVDNA水平及乙肝五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各层细胞HBsAg及HBcAg的表达。结果(1)92例孕妇胎盘HBV感染43例,各层细胞感染后导致官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OR值)由母面至胎儿面呈逐渐上升趋势。(2)研究组胎盘HBV总的感染率为34.09%(15/44).而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研究组胎盘VCEC感染:率为6.82%(3/44),而对照组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胎盘VCECHBV感染是官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2)注射HBIG可降低胎盘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欣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612-161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对448名临床医务人员和256名非临床人员进行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内、外科医务人员HBV感染率分别为82.8%和87.7%,高于非临床人员的73.4%(P〈0.05);护士组HBV感染率高于医生组(P〈0.05),其中外科护士HBV感染率为90.5%,远高于外科医生的80.0%(P〈0.05)。结论:综合性医院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对象是一线临床医务人员,且重点为外科护士,控制策略为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3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60例、中度140例、重度60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慢乙肝轻度、中度患者HBV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乙肝重度患者HBV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DNA水平患者的TBil、AI』、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变化,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HBV标志物(HBV-M)和AFP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PHC(病例组)和113例其他肿瘤患者(对照组)的血清HBV-M和AFP检测资料。结果病例组感染104例(92.03%),对照组感染20例(1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例组,(HBsAg、HBeAg、HBcAb)阳性和(HBsAg、HBeAb、HBcAb)阳性多见,分别为26例(25.00%)和46例(44.23%);血清HBV—M阳性患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1)。对照组无一例AFP升高。结论HBV感染在PHC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PHC患者中血清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的特点。方法应用ELISA对512例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BVDNA的含量,分别统计每组的HBVDNA阳性例数及其阳性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BsAg(+)/HBeAg(+)/抗HBc㈩组168例,HBVDNA阳性161例,占95.8%;HBsAg(+)/抗HBe(+)/抗HBc(+)组163例,HBVDNA阳性51例,占31.3%;HBsAg(+)/抗HBc(+)组181例,HBVDNA阳性94例占51.9%;三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HBsAg(+)/HBeAg(+)/抗HBc(+)组中HBV复制最活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比血清标志更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与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张勤  李红屏  商国强 《天津医药》2006,34(11):781-782
目的:探讨45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中,HER-2/neu基因、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ER-2/neu、HBsAg在肝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x^2分别为22.77和15.65,P〈0.01),HBcAg在肝癌及癌旁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P〉0.05)。HER-2/neu基因癌组织阳性率与HBsAg.HBcAg均存在关联性(x^2分别为17178和8.46,r分别为0.532和0.398)。而癌旁组织阳性率与HBsAg有关联性(x^2=15.33,r=0.254),与HBcAg不存在关联性(x^2=0.1267,P〉0.05)。HER-2/neu基因癌组织阳性组(7例)中HBsAg阳性率高于阴性组(x^2=12.69,P〈0.01),HBcAg阳性率也高于阴性组(x^2=5.08,P〈0.05)。HER-2/neu基因癌旁组织阳性组(39例),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x^2=11.84,P〈0.05)。在临床分期(1989年日本分期)中,各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neu基因阳性时,HBsAg、HBcAg的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在临床分期中,随着癌组织的进展,癌旁HER-2/neu基因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 DNA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检出情况及其与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00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同时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HBV5项血清标志物。结果 200份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组的HBV DNA阳性率有差异,HBsAg、HBeAg和(或)HBcAb阳性组阳性率为98.1%,其中96%以上HBV DNA≥10^4 cope/ml;HBsAg、HBcAb和(或)HBe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约为76,5%,但其中90%以上HBV DNA≤10^4 cope/ml;单纯HBV抗体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约为13.0%,但均为HBV DNA≤10^3cope/ml。三组间HBV DNA阳性率及分布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HBV DNA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沟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其的相关因素,验证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实用性。方法选用野战心理防护方舱军人心理测查软件系统中的人口学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60名山沟部队官兵进行测量,结果软件自动分析处理。结果山沟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成长环境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不同。结论要采取积极措施,营造和谐军营环境,维护和促进山沟官兵心理健康。同时,验证野战心理防护方舱是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阻断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妊娠妇女母婴HBV垂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8月,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对婴儿HBV垂直传播有高度危险的妊娠妇女于妊娠28周至分娩后1个月期间服用替比夫定600mg,1次/d。5例妊娠妇女的HBVDNA≥1×10^7。观察其服药前和分娩前HBVDNA水平、肝功能及不良反应。检测新生儿HBVDNA、HBsAg,观察其发育情况,并发症和进行Apgar评分。结果:5例HBV感染的妊娠妊娠妇女中,4例未检出HBVDNA(〈5×10^2拷贝/ml),1例HBVDNA末降至可检测下限(HBVDNA4.56×10^3拷贝/ml),5例新生儿发育正常,Apgar评分均为10分,HBV 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结论:替比夫定似对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有效,且不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M阳性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燕  黄兴华 《天津医药》1997,25(5):288-290
应用聚合链反应对14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HBV M)阳性的慢性肼病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HBV DNA总阳性率为72.86%;BH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纺分别为76.56%、96.15%和74.42%;HBsAg阴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33.33%,HBeAg阴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59.09%。2.各HBV感染模式中,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至2019年在某院接受某原研TDF片300 mg/d抗HB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初治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体内血药浓度等临床资料。按HBeAg水平分为阴性组(<1 IU/mL)、低水平组(1~<50 IU/mL)、中水平组(50~1 000 IU/mL)高水平组(> 1 000 IU/mL)。监测不同组患者血清中的代谢相(服药后约12 h)药物浓度,考察该血药浓度与HBV DNA达标时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代谢相血药浓度为(125.29±35.06)ng/mL;HBV DNA由103IU/mL降至<30 IU/mL所需时间为(8.71±6.95)月;HBV DNA 6个月达标率,低、中、高水平组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血药浓度在100~150 ng/mL时各组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人卵巢组织中HBV cccDNA,寻找人卵细胞为HBV靶细胞的证据。方法使用RT-PCR法测定33例慢性乙肝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卵巢组织HBV DNA、HBV cccDNA含量;同时检测孕妇的肝功能、HBV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结果产妇卵巢组织的HBV cccDNA与血清HBV DNA定量存在明显正相关性。其正相关因素为外周血HBsAg和HBV DNA定量(r=0.335),负相关因素为孕妇谷丙转氨酶水平(ALT,r=-0.360)及谷草转氨酶水平(AST,r=-0.347)。结论卵巢组织是HBV的靶器官,并可在其中复制。卵巢组织HBV cccDNA的存在与外周血HBV DNA载量、卵巢组织的HBV DNA载量和ALT、AST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HBV感染现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31例静脉注射毒品者的血清进行HBV两对半试验的检测。结果:静脉注射毒品人群HBsAg阳性率为33.77%,高于一般人群。而能够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的比率仅为18.18%。结论:静脉注射毒品人群自身为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DNA含量与乙肝病毒感染免疫学标志物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对50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进行HBVDNA含量检测,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不同组之间DNA含量有差异(P<0.01)。HBsAg(+),HBeAb(+),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除HBsAg(+)、HBeAb(+)、HBcAb-IgM(+)组以外的其他各组(P<0.01)。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有较高的一致性(P<0.01)。结论 5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HBeAb(+),HBcAb(+)组患者血清HBVDNA含量阳性检出率及HBVDNA的平均含量最高,HBeAg检测和DNA定量检测阳性率具有较高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4周的HBsAg定量变化情况。方法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检测并记录0、4、8、12、24周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结果恩替卡韦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BsAg定量的变化可预测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在孕期接受HB IG注射后,其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以评价HB 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448例HB sA g(+)孕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HB IG组),该组孕妇分别在孕32、36和40周时肌注HB IG 200IU;另一组为对照组,孕期未注射HB IG。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在分娩时均取外周血测HB sA g和HBV-DNA,同时两组新生儿生后均进行乙肝的主被动免疫。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3%,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为14.5%(χ2=10.675,P<0.01)。结论:HB sA g(+)孕妇孕期注射HB IG能有效减少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