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朱文  李作勇  王毅 《贵州医药》2001,25(12):1106-1107
1992年以来 ,我们采用多个“Z”成形术加邻近侧胸、肩胛区皮瓣整复腋部蹼状瘢痕挛缩 ,经随访 ,患者肩关节功能及腋部外形恢复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 ,男 14例 ,女 5例。年龄 2~ 2 9岁。烫伤后瘢痕挛缩 11例 ,烧伤后瘢痕挛缩 8例。其中 ,左侧腋部蹼状瘢痕挛缩 10例 ,右侧 8例 ,双侧 1例。肘、上臂与侧胸壁粘连 5例 ,上臂与侧胸壁粘连 14例。瘢痕挛缩张力最大处位于腋窝顶前壁 9例 ,位于顶后壁 6例 ,累及整个腋窝 4例。1 2 手术方法 先于肘、上臂与侧胸粘连瘢痕的前后壁设计多个“Z”形皮瓣 ,按设计切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 1990~ 1999年收治的 8例烧伤后腋窝、胸壁、上肢严重瘢痕挛缩的病人修复。方法 采用胸部、肩背部局部舌形皮瓣、局部筋膜瘢痕瓣、肩胛皮瓣和全厚皮片修复。结果 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 ,上肢均可上抬 110°以上 ,内收、外展功能良好 ,随访病人腋窝无继发性挛缩。结论 烧伤后胸壁、上肢粘连病人的整复重点仍在腋窝 ,以皮瓣修复为首选。肩胛皮瓣因供区隐蔽、血管解剖恒定、切取方便等优点而多被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瓣成形术在治疗手部蹼状瘢痕挛缩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两个"Z"成形和一个"Y-V"成形将蹼状瘢痕设计为五瓣形,切开形成五个三角皮瓣,相互调换位置,延长组织长度以矫正蹼状瘢痕,解除挛缩畸形.结果术后全部皮瓣均良好成活,挛缩解除,手部的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五瓣成形术是治疗手部蹼状.瘢痕挛缩的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下腹部蹼状瘢痕的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对14例下腹部瘢痕患者采用连续“Z”成形术进行手术整复。对于瘢痕严重挛缩的患者,采用仅对挛缩瘢痕切开松解而不切除的手术方法,灵活设计切口,利用挛缩部位已成熟的瘢痕形成较大面积三角形瘢痕瓣来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1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皮瓣全部成活,蹼状粘连解除。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同周围皮肤,质地柔韧,皮瓣无挛缩,感觉良好,外形满意,活动正常。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手指掌侧瘢痕挛缩不仅可造成手指功能障碍,同时还严重影响美观,必须手术修复。以往传统的方法是采用“Z”字成形术或瘢痕切除游离植皮,效果很不理想。我们自1995-03以来,采用指侧方带血管、神经岛状皮瓣或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掌侧瘢痕挛缩共21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5~56岁,平均22岁。瘢痕挛缩时间0.5~6年,平均2年。21例均为单指瘢痕挛缩。其中拇指1例,食指5例,中指4例,环指6例,小指5例。瘢痕累及范围,拇指为指间关节掌侧,其余指为近、中节掌侧,近指间关节屈曲程度30~130°左右。其中1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方法及康复。方法 自1998年4月~2004年12月,对56例2岁~12岁之间的Ⅰ一Ⅳ度颈部瘢痕畸形患者采用局部皮瓣、皮肤扩张术、局部皮瓣转移加全厚或中厚植皮等手术方法整复,并结合术后的颈托固定、理疗等防止瘢痕挛缩措施及主动及被动锻炼等综合治疗措施至少6个月。结果Ⅰ度畸形采用Z改形、五瓣成形术等10例;Ⅱ度患者采用局部皮瓣扩张后转移修复加中厚植皮5例,局部皮瓣转移加全厚或中厚植皮17例;Ⅲ一Ⅳ度惠者采用局部皮瓣转移加全厚或中厚植皮共24例。术后近期效果良好,随访6个月~2年,4例颈部后仰活动轻微受限,6例所植皮片轻度挛缩。结论 对儿童颈部瘢痕畸形,手术治疗结合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烧伤后瘢痕性指蹼粘连的整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瘢痕性指蹼粘连的整复术式。方法 对 87例 (10 4只手 )瘢痕性指蹼粘连病人依据粘连程度及周围供皮状况分别采用“Z”字交错皮瓣、蝶形皮瓣、矩形皮瓣加双三角形瓣和三矩形瓣予以修复 ,两侧指根残余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创面均一期愈合 ,功能、外形修复满意。结论 充分利用指蹼周围正常皮或瘢痕皮 ,精确设计小型皮瓣可简化手术 ,功能、外形恢复好 ,无继发挛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肩胛下血管蒂的组织瓣的血供解剖以解决肩胛下血管蒂的联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有杉6具新鲜尸体标本,从肩胛下血管起始处灌注中华墨汁,观察皮肤着色范围;于背阔肌上缘、前缘、肩胛岗、腋前线和髂嵴平面分别切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应用Luzex-F图像分析仪,观察皮瓣间微血管构筑特征。结果显示肩钾皮瓣、脊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间存在非常丰富的血管吻合网。临床上以肩胛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包含肩胛皮瓣、背阔肌肌皮瓣、侧胸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软组织缺损,吻合血管移植6例,轴型皮瓣移植50例,均获成功。结论:以肩胛下血管蒂制备的联合组织瓣是一个理想供区,可用于移植修复大范围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李红  徐萍  韩东  庄颖 《江西医药》2009,44(7):683-684
目的观察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儿腕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背部瘢痕畸形4例,腕背部瘢痕畸形3例、“虎口”挛缩7例。结果14例岛状皮瓣全部成活.1例因静脉回流障碍,经处理后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大部分成活,创面换药痊愈效果均满意。结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不牺牲前臂主要血管前提下逆行修复小儿于部瘢痕,手术安全、简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颈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睿文  王达利 《中国医药》2006,1(5):301-302
目的探讨颈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效果。方法颈部瘢痕挛缩患者14例,行瘢痕松解后以颈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皮瓣面积最大38cm×18cm,最小22cm×10cm。结果全部存活12例,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更换敷料后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色泽好,外形满意,颈部功能恢复好。结论颈浅动脉皮瓣是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一种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岛状皮瓣和肌皮瓣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15例慢性难愈性创伤性溃疡、8例静脉性溃疡、5例压力性溃疡、3例糖尿病性溃疡采用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足背动脉岛状皮瓣、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臀大肌岛状肌皮瓣进行修复,对修复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例皮瓣远端坏死约2.5cm×2.0cm,经植皮治愈;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正确处理皮瓣血运恢复正常;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其中23例患者4个月至3年,皮瓣外观好,溃疡无复发.结论 岛状皮瓣和肌皮瓣是修复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理想方法,它可以有效提高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愈率和治疗效果.应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深度、创面处组织特点以及血管条件等综合因素,选择相应的岛状皮瓣和肌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期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对46例(52指)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指背逆行筋膜岛状皮瓣旋转180°转移修复。结果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均成活,经6个月~5年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按TAM法评定,优3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达93%。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疗程短、成功率高,对手指功能影响小,皮瓣血运良好,指端外形感觉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热压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手部热压伤并留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岛状皮瓣转移手术,其中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瓣修复8例、示指背侧岛状瓣7例、尺动脉腕上支岛状瓣5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瓣5例。结果 25例皮瓣转移全部成功,仅有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结论根据手部热压伤组织缺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岛状皮瓣转移,可最大程度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原发灶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以颏下岛状瓣转移修复,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修复效果,同时探讨颏下岛状瓣应用相关问题.结果 本组5例,其中4例未发生感染及坏死,1例因疤痕体质至皮瓣修复失败.所有男性患者未见胡须生长.5例患者供区外形良好,无仰头功能障碍、闭口功能障碍及下唇外翻.均随访6~12个月,4例未复发,1例局部复发,术后面神经功能均良好.结论 颏下岛状瓣血供稳定且充足,组织弹性及颜色与口腔颌面部组织接近,皮瓣制取简便,手术时间短,成活率高,术后放疗不影响皮瓣成活,供区缺损可一期拉拢缝合,且外形及功能良好,对于老年患者尤其适用.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颈部瘢痕挛缩畸形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治疗体会。方法:颈部瘢痕切除松解后分别采用中厚皮、全厚皮移植或皮瓣转移覆盖的方法修复。结果:57例皮片移植的病例中成功者55例,成功率96.5%,虽然7例皮瓣覆盖病例均成功(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后者外观臃肿。结论: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松解后使用皮片移植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胡检  黄宇斌  黄志斌  柳晖  林加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50+52-50,5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临床应用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2年2月烧伤整形科收治的31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术,对手术技巧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31例患者,其中28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痊愈。连续跟踪随访2年,观察皮瓣弹性、血运、质地均表现良好。结论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修复方法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术。  相似文献   

17.
全世明  王昱  徐佳  童德迪  温春泉 《安徽医药》2021,25(7):1347-1349
目的 探讨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的严重程度的分级方法及对应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65例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按照病人耳廓瘢痕范围,耳廓位置与颅耳角有无异常,耳轮、耳垂、耳甲腔、耳屏等耳廓结构的缺损情况,耳廓结构的辨识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四级评级分类.并分析手术方式与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一级轻度耳廓瘢痕畸形74例,二级中度耳廓瘢痕畸形51例,三级中重度耳廓瘢痕畸形27例,四级重度耳廓瘢痕畸形13例.一级轻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术,二级中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植皮术,三级中重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植皮术,四级重度耳廓瘢痕畸形最常采用瘢痕切除+皮瓣转移+植皮+耳廓成形术.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烧伤后耳廓瘢痕畸形的分级标准,有利于畸形严重程度判断,并能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此分级标准简单易行,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不同类型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1 067例成人患者,手术涵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成形或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瓣膜成形或置换、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改良扩大Morrow术等,均采用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术后44例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切口愈合不良,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65.2±6.73)岁。经积极处理,均愈合良好。结果 14例患者胸部正中切口脂肪液化,予以换药加压包扎,痊愈;11例患者胸部正中局部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予以二次缝合术,痊愈;10例患者胸部正中切口全程愈合不良,清创后予以二次缝合术,除1例愈合欠佳,中段再次予以清创缝合术,均愈合良好;5例术后胸骨钢丝松动,收紧钢丝后予以清创缝合术,愈合良好;4例胸骨哆开,予以胸大肌皮瓣翻转术,一次性治愈。结论 针对心脏术后不同类型的胸部正中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足底内侧顺行皮瓣转移修复足跟区缺损12例患者(12足),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法进行治疗。结果创面以局部皮瓣加皮片移植加以修复,术后恢复疗好,无溃疡发生。结论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区,足底前负重区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