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研究雷公藤叶制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雷公藤叶经水提取、氯仿萃取、β-环糊精包合等工艺 ,制成雷络酯及其片剂 ,并采用薄层比色法控制质量。  结果 :制备工艺比较稳定 ,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结论 :该提取工艺可以富集有效成分 ,β-环糊精包合可减轻临床毒副反应 ,质控方法比较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氢溴酸右美沙芬为主药制备一种带桔子香味的止咳糖浆,尤其适用于老人﹑儿童咳嗽。方法:建立该药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40例临床应用观察。结果:该药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靠,临床应用总有效率达95%。结论:该药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可靠,临床治疗儿童咳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降糖明目合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处方组成,确定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芪、葛根、枸杞子进行鉴别。结果:供试品与对照品薄层图谱斑点相同并清晰,重现性好。结论:降糖明目合剂制备工艺合理,制剂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维肤灵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丙酸氯倍他索、维甲酸与尿囊素制成复方制剂,参照药典方法研究与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质量控制标准与方法可行。结论:维肤灵乳膏处方合理,配制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通闭消渴丸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泛制法制丸,通过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按实验选取工艺所制丸剂的性状、鉴别、水分、重量差异及溶散时限均符合中国药典中丸剂的标准。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可靠。  相似文献   

6.
张诚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85-2386
目的:研究解郁消胀煎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水煎提取法制备解郁消胀煎,并建立其质控标准。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控标准简便合理,切实可行。结论:该制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万先伦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4):400-401,403
目的:探讨硼砂泡腾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制备硼砂泡腾片,按中国药典方法对该制剂主药含量、性状、酸度、发泡量等进行质量控制,用中和法测定硼砂含量.结果:制备的硼砂泡腾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当归养血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当归养血口服液中的黄芪、甘草、白芍 ;以芍药苷为定量指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检查项目制定了相对密度、p H值。结果 :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制定了质量标准 ,所建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李文斌  刑健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27-2129
目的:建立当归养血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当归养血口服液中的黄芪、甘草、白芍;以芍药苷为定量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检查项目制定了相对密度、pH值.结果: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制定了质量标准,所建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肝炎合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水煎法及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虎杖、丹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制剂性质稳定;在薄层层析色谱中能检出虎杖、丹参。结论:该制剂处方配伍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控方法简便,为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实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桉叶止咳糖浆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1],测定波长为278 nm。结果: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0.73%(n=6)。结论:桉叶止咳糖浆制备工艺合理,制剂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2.
乳酸左氧氟沙星涂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乳酸左氧氟沙星涂膜剂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用壳聚糖、卡波普为成膜材料,按药剂学原理制备乳酸左氧氟沙星涂膜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左氧氟沙星含量,并对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该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靠,质量稳定。结论:本品符合涂膜剂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清热灵口服液,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应用水解、酸解、渗滤、水提醇沉等方法,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制备,从制剂的性状、定性、定量等几方面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结果:制剂稳定,质控方法简单、可靠.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控方法适用于清热灵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血液透析A液。方法按照处方工艺制备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可靠。结论该方法适合于医院制剂室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肝素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肝素及质量控制。方法:利用盐解一树脂法,提取肝素,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结果与结论:本制剂工艺简单,回收率高,效价含量高。  相似文献   

16.
痔特佳栓剂的最佳处方筛选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痔特佳栓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制备其复方栓剂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以外观、硬度及融变时限的综合分评价栓剂质量;采用薄层色谱对该制剂中的槐角、枳壳、当归、黄芩进行鉴别.结果:流浸膏密度是影响痔特佳栓剂质量的主要因素:所制栓剂符合药典栓剂的规定;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7.
吴静  王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58-3259
目的:探讨抗乙肝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根据处方中药的性状和理化性质,确定了简单合理的制剂制备工艺;同时根据医院药品质量检测条件,应用薄层色谱法与丹参、赤芍、重楼和青黛的鉴别,经考察,剂型稳定,检测方法重现性好。结论;抗乙肝颗粒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标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韩敏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321-3322
目的:介绍酚炉甘石冼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在原有的炉甘石洗剂的基础上加入苯酚,增加止痒效果;用滴定法控制含锌量>11%。结果:该制荆制备工艺简单,质控标准简便合理,切实可行。结论:该制剂质量稳定。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活血定痛合剂的制备与质量标准。方法:确定活血定痛合剂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活血定痛合剂中的当归、川芎、红花、赤芍、丹参等进行定性鉴别,拟订其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在室温下留样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薄层色谱具有鉴别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在考察的时间内稳定。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益视疏糖胶囊的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半浸膏制粒方法制备药物颗粒,采用显微鉴别检测处方中的红花、女贞子、山楂,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丹参和枳壳。结果:该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制剂性质稳定,定性鉴别方法灵敏,显微图谱和薄层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益视疏糖胶囊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