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同时检测,观察二者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胆碱酯酶采用速率比色法,血清白蛋白采用溴甲酚绿法在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严格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成A、B、C三级,各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下降,且各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级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与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0.56)。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在对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划分中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朱芳  吴林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6):1032-103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诊断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肝硬化组90例患者平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321±845)U/L和(31.2±6.3)g/L,而健康对照组平均水平为(8726±911)U/L和(44.6±2.8)g/L,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hitd A、B、C三级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均明显下降,各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降程度为ChildC级〉ChildB级〉ChildA级,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和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结论】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了解肝组织受损的程度,以协助判断肝硬化发展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水平检测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探讨两者在肝硬化时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血清胆碱酯酶以速率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以溴甲酚绿法(BCG)在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与胆碱酯酶比值(Alb/CHE)分析优于常规肝功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白蛋白水平测定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活性和正常人血浆胆碱酯酶活性以探讨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2例肝硬化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胆碱酯酶活性,并按Child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CHE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A组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HE活性可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活性与肝脏的损害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邓伟  赫军  陈泛野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62-564,56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 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2例(C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D组).[结果]随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A~D组分别为(3 460±835) U/L (ALB≥35 g/L)、(2 730±920) U/L(ALB 30~35 g/L)、(2 190±866) U/L(ALB 25~30 g/L)、(2 134±672) U/L(ALB<25 g/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胆碱酯酶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 Child C 级组与 Child B 级组、Child B级组与 Child A 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 Child A 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B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 Child C 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还是Child C 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的66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 900 U/L.[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 分级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浓度同时进行检测,研究二者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以酶速率比色法,白蛋白(Alb)以溴甲酚绿法在全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在严格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划分而成的A、B、C三级中,各级血清BuChE活性均明显下降,且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F=43.54,P<0.001)。各级中下降程度依次为Child-A0.05)。结论 S-BuChE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实质性损害有关,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与Alb有同样重要的价值,且有反映肝病病情变化及不受输白蛋白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在肝硬化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测定105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前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汁酸活性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胆碱脂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比较,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之间、在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碱脂酶活性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胆汁酸在ChildB级与A级,C级与B级间有显著差异性,在A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在肝硬化早期评估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预后的判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996年~ 2 0 0 3年间肝硬化患者 2 4 8例、门奇静脉断流术 113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出现相应的降低。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低于 190 0u/L时 ,有 5例患者术后出现肝昏迷。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因其具有受肝脏以外因素影响小、半衰期短 (仅为 11天 )、检测方法简单等优点 ,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分级的不足。当血清胆碱酯酶小于 190 0u/L时手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水平变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9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肝炎未肝硬化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变化,对比研究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关联性。结果:研究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胆汁酸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A级胆碱酯酶、白蛋白高于Child-Pugh分级B级、C级,而Child-Pugh分级B级高于Child-Pugh分级C级,但Child-Pugh分级A级血清总胆汁酸低于Child-Pugh分级B级、C级,且Child-Pugh分级B级低于Child-Pugh分级C级(P<0.05);经Pearson分析,白蛋白(r= -0.765)、胆碱酯酶(r= -0.648)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血清总胆汁酸(r=0.817)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在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中表达不同,随病情加重胆碱酯酶与白蛋白下降,但血清总胆汁酸升高,检测其变化幅度可为临床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中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临床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近2年来本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9例,用化学法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并分析其与临床中毒程度的关系。结果血清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胆碱酯酶活性只能作为中毒诊断的参考指标,诊断分级应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四种不同的底物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观察结果间的差异。方法将160例血清标本和英国朗道公司两种不同水平的质控血清,用四种不同底物的试剂盒同时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参照各自的参考范围。结果两个水平的质控血清测定均值均在标示的范围以内。其中生化仪测定胆碱酯酶降低的52例患者血清,用试纸条法测定同样降低;生化仪测定胆碱酯酶108例正常的血清,用试纸条法测定同样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不同底物的试剂盒测定结果均能反映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检测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时间(PT)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分别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硫代丁酰胆碱法、凝固法检测肝硬化患者PA、CHE、CHO、P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A、CHE、CHO和PT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PA、CHE、CHO呈进行性下降,在C级均处于最低水平,PT呈进行性延长,在C级处于最高水平,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清蛋白(ALB)、CHE、CHO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PT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PA、CHE、CHO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PT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且与肝硬化程度呈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PA、CHE、CHO、PT可以较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对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是参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和25例健康人肝功能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及血清ChE活性,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的ChE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A级ChE活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次降低。结论:血清ChE活性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HE活性, 将他们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再分别比较男性、女性组中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HE活性.结果 男性组血清CHE活性: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健康对照组(P<0.01);女性组血清CHE活性: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降低程度与肺部炎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细胞损伤时肝硬化患者血清前清蛋白和胆碱酯酶的变化特点,探讨2项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7~12月来该院就诊并确诊的肝硬化患者45例纳入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98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前清蛋白、胆碱酯酶检测,前清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胆碱酯酶检测采用丁酰硫代胆碱底法。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的前清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以及异常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各个治疗阶段的前清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治疗中前清蛋白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胆碱酯酶治疗后与治疗前、治疗中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前清蛋白是肝细胞损伤的一项敏感指标,其变化可以反映病情的发展状况,对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定量分析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将本院195例急性有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临床中毒程度分轻、中、重3组,同时以定量分析法及纸片法检测血胆碱酯酶活性,并与临床中毒程度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定量分析法在临床符合程度上优于纸片法(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定量分析法在检测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关系上较纸片法优胜、准确,但在临床工作中仍有必要将中毒症状与血胆碱酯酶检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的.减少误、漏诊的发生及避免对病情估计不足,方法:回顾性将近2年本院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96例,按临床中毒程度分轻、中重度中毒3组,把就诊和确诊时用纸片法测得的血胆碱酯酶活性与其临床中毒程度相比较,观察血胆碱酯酶活性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关系。结果:22例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明显不相符。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活性变化在诊断及估计病情时只能作参考;对可疑中毒者不能因血胆碱酯酶正常而作出否定的结论;对诊断明确,血胆碱酯酶活性正常而症明显及血胆碱酯酶活性严重下降而下着状轻微者,上均不能麻痹大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88-1889
对8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分别对患者的血清胆固醇(CHO)、白蛋白(ALB)、血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TBA)水平,然后与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6名健康人员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组中肝功能检查的差异。将两组进行比较得出,肝炎肝硬化组患者总胆汁酸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而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清胆固醇则显著低于健康体检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hild A级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显著高于Child C级患者,Child A级患者总胆汁酸显著低于Child C级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水平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在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肝功能检验项目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量与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78例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男48倒,女30例)和80名健康查体者,同时检测其乙肝表面抗原的量和胆碱酯酶活性.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量的增大,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明显降低,相关系数-0.086.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受病毒刺激后肝脏合成胆碱酯酶能力明显增强,随着表面抗原量的增多又逐渐下降,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25例肝硬化患者和5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的血清PA、ChE、白蛋白(ALB)、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A含量、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患者血清PA含量与ALB、TB之间无明显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血清ChE 活性与TB无明显相关,与ALB呈显著正相关,与PT呈显著负相关.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血清P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hild-Pugh C级明显低于B级、A级及对照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级、B级、C级血清ChE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三级之间血清ChE活性差异也具有显著性;两项指标均呈现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其血清ChE活性明显低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的患者.结论:血清PA含量和ChE活性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和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