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中的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乳腺恶性肿瘤77例和良性肿块12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MVD,结果 乳腺癌和良性肿块患者血清VEGF无显著性差异;有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血清VEGF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与良性肿块MVD差异有显著性;有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MV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VD确实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而MVD测定必需组织病理标本,不能反复测定。监测血清VEGF不仅可预测有无淋巴结转移。而且便于术后监测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良恶疾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分布,并探讨VEGF和MVD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水平(ER)、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的关系,同时评价VEGF和MVD的预后价值。方法:用Ⅷ因子抗体与抗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判断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随访预后情况。结果: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为51.35%(38/74),MVD均值为(30.8&;#177;19.4)个/200倍视野,而良性乳腺疾病的VEGF表达阳性率16.13%(5/31)(x^2=11.21,P&;lt;0.005),MVD均值为(16.09&;#177;7.9)个/200倍视野,(t=4.47,P&;lt;0.01);乳癌中,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t=2.0,P&;lt;0.05;F=3.48.P&;lt;0.05;x^2=4.24,P&;lt;0.05;t=2.84,P&;lt;0.05),VEGF与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x^2=5.62,P&;lt;0.05;x^2=5.13,P&;lt;0.05)。VEGF和MVD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相关(x^2=5.12,P&;lt;0.05;x^2=8.752,P&;lt;0.05)。VEGF和MV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的VEGF表达阳性率与MVD大于良性乳腺疾病者。VEGF与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均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VEGF不是影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NSCLC石蜡切片中MVD和VEGF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似然比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VD阳性、VEGF阳性表达的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缩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VD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MVD阳性NSCLC患者术后死亡的相对危险度是MVD阴性患者的34.247倍(似然比检验,P<0.01).结论:MVD可能是NSCLC预后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MVD高则NSCL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肾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在肾癌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LSAB法对 10例肾良性肿瘤、38例肾癌中 VEGF表达进行检测 ,并对肿瘤 MVD进行测定。结果 VEGF阳性率肾癌为 6 5 .8% ,肾良性肿瘤为 2 0 %( P<0 .0 1)。 、 期肾癌为 47.8% , 、 期肾癌为 93.3% ( P<0 .0 5 )。肾癌 MVD显著高于肾良性肿瘤 ( P<0 .0 1) , 、 期肾癌MVD显著低于 、 期肾癌 ( P<0 .0 5 )。随访 2年 :VEGF及 MVD均与肾癌预后有关。结论 VEGF及 MVD在肾癌的形成及浸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二者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王存良  范清宇  张伟  张明华  尚磊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103-4105,i006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再生的重要刺激因子,肿瘤血管再生与众多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骨肉瘤血管生成与预后的关系如何?目的:研究VEGF对骨肉瘤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对象:69例骨肉瘤标本。干预:对69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CD34,VEGF单克隆抗体对其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地高辛标记的VEGF探针对27例原发性骨肉瘤进行原位杂交染色。分析研究VEGF表达和CD34染色阳性血管密度与患者预后关系。主要观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为56.5%(39/69),VEGF阳性组肿瘤微血管计数(MVC)(35.7&;#177;9.8)及微血管周径(MVP)(2.76&;#177;0.18)um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MVC(7.2&;#177;2.4)及MVP(O.62&;#177;0.04)um]。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密度增高及VEGF表达阳性与骨肉瘤患者的远隔转移发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lt;0.05)。临床病理资料中,外科手术边界微小病灶阳性情况、Enneking外科分期、肿瘤大小和患者年龄与患者预后相关(P&;lt;0.05)。患者性别、手术方法分类以及病理亚型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VEGF在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VEGF是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决定性刺激因子,骨肉瘤MVD和骨肉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是骨肉瘤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在胰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i- 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血管生成因素在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3例胰腺癌标本及相同数目的正常胰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计数MVD。结果:胰腺癌VEGF阳性率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胰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和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高者VEGF和MVD高于分期低者,胰腺癌VEGF表达与MVD明显相关(P<0.05);根据VEGF和MVD水平高低分组,高水平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水平组(P<0.05),MVD是唯一的独立影响胰腺癌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结论:(1)VEGF对于胰腺癌的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2)VEGF与MVD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均是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的理想指标。(3) VEGF和MVD可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卵巢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9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其中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17例,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1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64例)中VEGF表达情况及MVD计数。结果在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上皮肿瘤、良性卵巢肿瘤中VEGF阴性分别为:2例(3%)、4例(31%)、16例(94%);VEGF低度表达分别为:31例(48%)、7例(54%)、1例(6%);VEGF高度表达分别为:31例(48%)、2例(15%)、0例。VEGF蛋白高度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MVD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的相关性。VEGF蛋白高度表达者的生存率比VEGF无或低度表达者差。结论VEGF蛋白表达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术前未作过化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VD值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2)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VEGF表达与MVD值密切相关(P0.05)。结论 VEGF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MVD和VEGF的检测可以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都依赖血管生成,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实体瘤生长不会超过1mm。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已有较多研究,但其确切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本通过分析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米非司酮治疗葡萄胎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改变,探讨米非司酮对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寻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新途径。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32例葡萄胎组织的VEGF表达及MVD的改变;以正常早孕人工流产胚胎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葡萄胎组织VEGF阳性表达病例11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1周后再次清宫,取组织重复染色,观察VEGF染色及MVD情况,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对葡萄胎组织VEGF及MVD的影响。结果葡萄胎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为34.4%,高于正常早孕人工流产胚胎组织的6.7%,VEGF阳性表达区多位于滋养细胞增生区或向正常组织浸润的边缘。米非司酮治疗前、后MVD值分别为43.03±10.11和21.32±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治疗病例随访13~37个月,无一例进展成侵蚀性葡萄胎。结论葡萄胎组织VEGF高表达可能与肿瘤性滋养细胞的浸润性有关,米非司酮对葡萄胎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对预后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KDR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关系。方法对9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应用CDM,KDR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双盲法计数热点内血管测定MV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KDR在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质呈较强阳性表达,在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质内表达呈弱阳性,KDR表达与MV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R在乳腺癌细胞的高度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与其生物学特征及放射治疗前后的变化率,以进一步明确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反应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03/05经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后3个月和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时的血清中VEGF水平,并随机选取30例健康人的血清做正常对照。结果: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93.71&;#177;241.03)ng/L和(295.24&;#177;136.05)ng/L,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临床Ⅰ,Ⅱ,Ⅲ期之间以及T1,T2,T3期之间血清VEGF水平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Ⅳ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或Ⅲ期,T4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T1,T2或T3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P&;lt;0.01)。放疗后局部复发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398.00&;#177;24.01)ng/L,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发生远处转移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放疗前(P&;lt;0.01),且其放疗后血清VEGF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鼻咽癌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鼻咽癌侵袭生长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预测鼻咽癌远处转移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4.
项锋钢  马桂馨 《中国临床康复》2005,9(6):206-208,i009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对许多实体瘤的血管生成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肺癌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单一佯本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病理学教研室。材料:随机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1985—01/1990—12经手术切除的75个肺癌标本。2002—09/11月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进行实验。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sionTM—9000(PV—9000)法,测定75个肺癌标本中Flt1和KDR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肺癌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的表达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肿瘤细胞、纤维母细胞中Flt1和KDR表达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Flt1和KDR的表达较为广泛,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及胞膜上.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亦有表达。Flt1和KDR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在问质纤维母细胞中的表达(x^2=6.07,5.88,P&;lt;0.05)。肿瘤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该两种受体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O5)。肿瘤细胞中Flt1和KDR的阳性表达率在3组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0.35,7.29,P&;lt;0.05),而纤维母细胞中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x^2=2.86,2.56,P&;gt;0.05);肿瘤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Flt1和KDR的阳性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2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2~9.32,P&;lt;0.05),在3组不同术后生存时间患者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x^2=8.81—19.19,P&;lt;0.05);肿瘤细胞中Flt1和KDR的表达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44,P&;lt;0.01)。结论:Flt1和KD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间质纤维母细胞,提示肺癌的生长主要依赖自分泌机制;肿瘤细胞中该两种受体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并具有协同效应.提示联合检测Flt1和KDR的表达,可能对肺癌转移及预后的评估更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血管再生的重要刺激因子,肿瘤血管再生与众多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骨肉瘤血管生成与预后的关系如何?目的研究VEGF对骨肉瘤血管生成、生长、转移及预后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对象69例骨肉瘤标本.干预对69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CD34,VEGF单克隆抗体对其组织切片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地高辛标记的VEGF探针对27例原发性骨肉瘤进行原位杂交染色.分析研究VEGF表达和CD34染色阳性血管密度与患者预后关系.主要观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为56.5%(39/69),VEGF阳性组肿瘤微血管计数(MVC)(35.7±9.8)及微血管周径(MVP)(2.76±0.18)μm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MVC(7.2±2.4)及MVP(0.62±0.04)μm].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密度增高及VEGF表达阳性与骨肉瘤患者的远隔转移发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临床病理资料中,外科手术边界微小病灶阳性情况、Enneking外科分期、肿瘤大小和患者年龄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患者性别、手术方法分类以及病理亚型与预后无相关性.结论VEGF在骨肉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VEGF是骨肉瘤血管生成的决定性刺激因子,骨肉瘤MVD和骨肉瘤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是骨肉瘤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及同期就诊的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乳腺纤维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分析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50岁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50岁患者,未绝经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绝经患者,TNM分期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患者,存在淋巴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存在淋巴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患者TNM分期越晚、合并淋巴转移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越高,可作为早期诊断乳腺癌转移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癌内血流分级与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PDI)技术对膀胱癌的血流信号进行血流分级,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PDI技术测定肿瘤内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MVD与血流等级的相关性为r=0.49,P〈0.05,与VEGF表达为r=0.36,P〈0.05。随着血流分级的增高MVD增高,血流分级丰富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结论PDI显示血流信号在组织学和生物学上与血管生成有关。PDI联合MVD及VEGF免疫组化指标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膀胱癌的血管生成特征,有助于对膀胱癌血管生成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喉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运用CD34单抗、VEGF多抗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34例喉癌中瘤内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结果 :①颈淋巴结转移组喉癌瘤内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非转移组 ( 2 6 33± 9 70、17 6 8± 6 0 6 ,P <0 0 1) ;②喉癌微血管密度高于均数组 ,颈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 ( P <0 0 5) ;③喉癌组织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喉癌瘤内微血管密度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VEGF对喉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作为骨髓造血微环境重要组成成分的微血管以及调节因子VEGF在AA是否存在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以抗Ⅷ因子相关抗原及VEGF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活检组织切片,检测51例初诊AA患者及10例对照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比较AA患者与对照者以及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MVD及VEGF表达变化。结果AA患者骨髓MVD为5.5±3.5,明显低于对照组(8.7±3.4,P〈0.05)。非重型AA(NSAA)与重型AA(SAA)患者的MVD分别为7.4±2.9和4.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患者骨髓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8.4)%和(14.7±6.1)%,P〈0.01],但NSAA与SAA患者的骨髓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获得治疗反应的患者骨髓MVD及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论AA患者骨髓MVD减少及VEGF表达减低,可能是AA骨髓造血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改善骨髓血液循环的药物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或可加快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20.
闻安民  陈建国  林秋雄  张斌 《新医学》2002,33(6):334-33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37例卵巢癌组织(恶性组),3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良性组)和26例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同时测定卵巢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恶性组的MVD值明显高于良性组,正常组(均为P<0.01)。恶性组VEGF表达等级主要为高,中度表达;在良性组主要为中,低度表达;正常组中多数不表达。VEGF高度表达的卵巢癌组织中的MVD值显著高于VEGF代度表达者(P<0.01),卵巢癌临床分期为晚期(Ⅲ,Ⅳ期),病理分级高(G2和G3)者与临床分期为早期(Ⅰ,Ⅱ期),病理分级低(G1)者比较,VEGF表达水平高。结论:卵巢癌组织的MVD值与病理分期,临床分级关系密切。VEGF表达水平高的卵巢癌组织的MVD值亦高,提示VEGF高表达可显著促进卵巢癌组织中的血管生成,与卵巢癌的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