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抑制肽P12对脂多糖(LPS)与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s)结合的抑制作用,探讨LBP抑制肽体内阻断内毒素信号传导通路的机制.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低剂量P12组、中剂量P12组和高剂量P12组,每组8只.腹腔内注射LPS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尾静脉注射P12,流式细胞检测分析(FACS)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LPS(FITC-LPS)与AMs的结合,以平均荧光强度(MFI)表示;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内毒素血症组小鼠AMs MFI明显高于对照组(45.31%比4.61%,P<0.05);低剂量P12组、中剂量P12组和高剂量P12组的MFI分别为40.08%、30.76%和24.45%,低于内毒素血症组(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P12组和高剂量组P均<0.05).内毒素血症组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80.17±39.14)pg/mL比(24.88±5.82)pg/mL,P<0.01];低剂量P12组、中剂量P12组和高剂量P12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分别为(112.69±19.78)pg/mL、(86.34±9.25)pg/mL和(70.48±8.48)pg/mL,均明显低于内毒素血症组(P均<0.05).结论 LBP抑制肽P12抑制了LPS与内毒素血症小鼠AMs的结合,显著降低了LPS诱导的TNF-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抑制肽(P12)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血症小鼠TLR4、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表达和小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低剂量P12组、中剂量P12组和高剂量P12组,每组8只.腹腔内注射LPS复制脓毒血症模型,尾静脉注射P12,蛋白定量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TLR4和CD14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a的含量.结果 抑制肽组TLR4和CD14蛋白的OD值较LPS组低,较正常组高.脓毒血症组小鼠血清中TNF-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80.17±39.14)pg/mL比(24.88±5.82)pg/mL,P<0.01];低剂量P12组、中剂量P12组和高剂量P12组血清中TNF-a的含量分别为(112.69±19.78)、(86.34±9.25)和(70.48±8.48)pg/mL,均明显低于脓毒血症组(均P<0.05).结论 脂多糖结合蛋白抑制肽通过抑制由TLR4和CD14介导的LPS跨膜信号转导,降LSP诱导的TNFa的释放,提高了脓毒血症小鼠的生存率.表明脂多糖结合蛋白抑制肽对急性肺损伤或脓毒血症可能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舒旷怡  杨锦红  任凭  杨爱平  余玲玲  李向阳 《浙江医学》2010,32(12):1747-1749,177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sCD14和脂多糖(LPS)经过孵育和不孵育同时刺激佛波醇酯(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研究sCD14在LPS转运和活化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实验细胞为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同时将实验分为sCD14组(终浓度分别为1、0.5、0.1、0.01μg/ml)、sCD14~LPS混合物预孵育组(LPS终浓度分别为10、1ng/ml;sCD14终浓度为分别1、0.5、0.1、0.01μg/m1)、sCD14-LPS不孵育组(LPS终浓度分别为10、1ng/ml;sCD14终浓度为1、0.5、0.1、0.01μg/ml),并分别培养4h后,吸出上清液至1.5ml的离心管中,于-70℃内保存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结果 sCD14本身不能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α;LPS浓度为1ng/ml、sCD14浓度为0.01μg/ml和0.1μg/ml时,与LPS单独刺激TNF-α分泌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CD14浓度为0.5μg/ml和1μg/ml时,TNF-α分泌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LPS浓度为10ng/ml、sCD14浓度为0.5μg/ml和1μg/ml时,与LPS单独作用TNF-α分泌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sCD14/LPS混合物预孵育组曲线低平,无明显分泌高峰.结论 适当浓度的sCD14可明显增强LPS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且在LPS高浓度时尤为明显,而将sCD14和LPS混合孵育可使上述效应减少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三条LBP/CD14结合位点模拟肽体外抑制内毒素性炎症反应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模拟肽与CD1l4的亲和力及与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竞争性抑制活性.将佛波脂(PMA)诱导成熟的U937细胞与内毒索共培养,并予以模拟肽干预,采用RT-PCR检测模拟肽对U937细胞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s)与荧光标记内毒素(FITC-LPS)共培养,并予以模拟肽干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模拟肽对内毒素(LPS)与AMs结合的影响.结果 1号模拟肽(FHRWPTWPLPSP,10 μg/mL)与CD14的亲和力显著高于2号和3号模拟肽(20.3±4.1比11.8±2.4和13.7±3.3,P<0.01或P<0.05),1号模拟肽(10 μg/mL)对LBP的竞争性抑制活性也显著高于2号和3号模拟肽[(57.2±11.2)%比(39.4±9.7)%和(37.9±8.3)%,P均<0.01].三条模拟肽(10μg/mL)均可从基因水平显著抑制LPS诱导U937细胞产生TNF-α(P<0.01或P<0.05),1号模拟肽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2号和3号模拟肽(0.239±0.053比0.406±0.112和0.493±0.121,P<0.01).1号模拟肽能显著抑制LPS与AMs结合(2 157±514比2 763±453,P<0.01).结论 1号模拟肽(FHRWPTWPLPSP)有较高的CD14亲和力及LBP竞争性抑制活性,具有潜在的抗内毒素性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烫伤后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rBPI21)对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35%Ⅲ°烫伤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12只)和rBPI21治疗组(12只)。烫伤组和rBPI21治疗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2和24小时活杀。留取组织和血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rBPI21治疗可明显抑制局部组织LBP/CD14mRNA表达(P<005001),并不同程度抑制肝、肺及肾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rBPI21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烫伤早期应用rBPI21可部分减轻肠源性内毒素移位诱发的病理损害,其作用机理可能与rBPI21对体内多种组织LBP/CD14mRNA表达的下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THP-1细胞CD14诱导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质量浓度(0.1~50 mg/L)的LPS刺激培养48 h的THP-1细胞,并测定其CD14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THP-1细胞CD14表达量极低,而LPS对单核巨噬细胞THP-1具有显著的诱导激活作用,在较低质量浓度剂量刺激下即可被活化,表现为CD14mRNA表达量迅速增加,同时,LPS可诱导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6,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LPS可导致THP-1细胞活化,显著上调CD14mRNA的表达,并诱导产生炎症介质TNF-α和IL-6。  相似文献   

7.
脂多糖结合蛋白/CD14结合位点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DNAStar分析软件、亲和实验及竞争抑制实验初步定位脂多糖结合蛋白(1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与CD14的结合位点.方法 以CD14为筛选分子,联合应用噬菌体肽库展示技术、噬菌体ELISA鉴定、LBP竞争抑制实验及DNA测序推导LBP/CD14结合位点的展示肽序列,采用DNAStar分析软件比对所获展示肽序列与LBP一级结构,初步定位LBP/CD14结合位点并人工合成其模拟肽.采用ELISA检测该模拟肽与CD14的亲和力及与LBP的竞争抑制活性.结果 DNAStar比对结果表明,经噬菌体肽库筛选获得的8条展示肽氨坫酸序列与LBP第252~263位氨基酸有一定相似性.LBP第252~263位氨基酸具有结合位点的特性,即有良好的亲水性、可及性、可塑性及抗原性,该部位可能是LBP/CD14的结合位点.体外活性实验表明,模拟肽FHRNHRSPVTLL可与CD14有良好的亲和力,有较强的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活性.结论 LBP第252~263位氨基酸的模拟肽FHRNHRSPVTLL与CD14有良好的亲和力及有较强的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活性,具有LBP/CD14结合位点的生物学特性,LBP/CD14结合位点初步定位在该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巨噬细胞膜脂改变对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 LPS体外刺激巨噬细胞,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随时问变化细胞膜CD14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膜脂微环境变化对CD14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刺激巨噬细胞1h CD14表达增加,5h达高峰,8h降至正常水平;而CD14 mRNA水平3h达高峰,5h降低。LPS刺激巨噬细胞5h后细胞膜脂成分降解,膜脂流动性降低,CD14表达增加;用脂质体预处理后膜脂含量增加,膜脂流动性增加,CD14表达降低。结论 LPS体外刺激能上调巨噬细胞膜CD14表达,且此调节作用可能至少发生在转录水平;LPS刺激巨噬细胞使主要膜脂成分降解,膜流动性降低,这可能是LPS上调CD14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p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L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β1-42(0、62.5nmol/L、125nmol/L、250nmol/L)进行干预,2组均在Aβ1-42干预2h后用RT—PCR法检测CD14及TNF—αmRNA表达的量。结果:不同浓度的Aβ1-42干预小胶质细胞2h后,62.5nmol/L与0nmol/L Aβ1-42组CD14mRNA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Aβ1-42浓度为125nmol/L和250nmol/L时,CD14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使用CD14抗体后,抗CD14加Aβ1-42组中CD14mRNA的表达与Aβ1-42组比降低(P〈0.05)。Aβ1-42组TNF-αmRNA的表达随Aβ1-4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与Aβ1-42组相比,抗CD14加Aβ1-42组中TNF-αmRNA的表达在Aβ1-42浓度为125nmol/L开始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脂多糖受体CD14使TNF-αmRNA的表达增加,且与Aβ1-4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可溶性CD14(soluble CD14,sCD14)对小鼠体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结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ICR小鼠分组,共5组,分别注射蛋白终浓度均为100ng/ml的LPS与LBP、LPS与sCD14的混合液作为实验组,以及分别单独注射LPS、LBP、sCD14液作为对照组,30min后检测小鼠血清LPS浓度.结果 第2组LBP组和第4组sCD14组的LPS检测浓度明显低于第1组、第3组和第5组的结果(P<0.01),第3组LPS与LBP混合组的LPS浓度明显高于第1组LPS组结果(P<0.01).第5组LPS和sCD14混合组的LPS浓度高于第1组LPS组结果(P<0.05),第3组LPS和LBP混合组的LPS浓度明显高于第5组LPS和sCD14混合组(P<0.01).结论 100ng/ml外源性LBP比sCD14能更好地结合小鼠体内LPS,减轻了LPS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Jiang Y  Liu A  Qin Q  Yi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410-1414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过程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协同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蛋白激酶活性测定分析LPS刺激RAW264.7细胞引起的激酶活性变化;用报告基因技术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LPS诱导的TNF-α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结果 LPS刺激RAW264.7细胞可引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和p38MAPK的一过性激活,用MAPK上游激酶的活性突变体分别转染RAW264.7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TNF-α启动子转录活性;而且,这些MAPK通路激活诱导的TNF-α启动子转录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三种MPAPK的无活性突变体均显示出对LPS刺激引起的TNF-α启动子转录激活的抑制效应;RT-PCR的结果证实,ERK、JNK和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对TNF-αmRNA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LPS刺激引起的TNF-α启动子转录活性增加,可能涉及了ERK、p38和JNK三条通路的激活;这些通路通过协同效应共同发挥对TNF-α基因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 ,LBP)多抗对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探讨LBP多抗对LPS炎症反应减敏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 将从 4 0只大鼠分离、培养的肺泡巨噬细胞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为LPS刺激组 ,C组为LBP LPS刺激组 ,D组为LBP多抗 LBP LPS组。运用RT -PCR和ELISA的方法 ,分别检测LBP多抗对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后IL - 1β ,IL - 18的mRNA表达与TNF -α分泌量的变化。 结果 B组细胞分泌的TNF -α和IL -1β,IL - 18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A组 ,而C组细胞显著高于B组 ,D组却低于C组。LBP多抗显著减少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 -α的分泌和IL - 1β ,IL - 18mRNA表达。 结论 LBP多抗可能降低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后炎症因子表达 ,减少炎症因子分泌 ,对LPS炎症反应起减敏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脂多糖结合蛋白与CD14结合位点模拟肽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多肽序列.方法 以CD14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4轮亲合筛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鉴定筛选后的噬菌体克隆与CD14的结合活性,取结合活性较高的克隆进行DNA测序,推导其多肽序列并与LBP序列比对,再进行竞争抑制实验检测筛选噬菌体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效力.结果 挑取的20个噬菌体克隆中,16个结合实验鉴定阳性,取6个亲和力最高的克隆测序,得到3条不同编码的12肽序列(FHRWPTWPLPSP、MHRHPPPITLPL和AAFHRAHHLTSP),3条多肽与LBP一级结构同源性低,为模拟肽.6个噬菌体克隆有较高的竞争抑制率.结论 用噬菌体12肽库成功筛选出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模拟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时细胞()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损害中的作用。KupfferKCsCD14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乙醇喂养组(剂量~)和葡萄糖对照组。周和周活杀分离,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Wistar 512g/kg/24h48KCsFCM胞膜上蛋白的表达,同时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测定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法()CD14RT-PCRKCsCD14 mRNAELISA测定血浆中TNF-α和-浓度变化;测定血浆内毒素及血浆中转氨酶()水平变化,并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IL6ALT结果: 乙醇组大鼠周时膜上已明显表达蛋白和 ,周时其表达进一步增强,显著高于对照组4KCsCD14CD14mRNA8(P。乙醇<0.05)组周和周时血浆48TNF-α浓度、-浓度及内毒素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6 (P。乙醇组肝组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对<0.05)照组肝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乙醇能诱导大鼠肝脏膜蛋白和的表达显著增强,血浆中细胞因子KCsCD14CD14 mRNA-TNFα和-浓度增加,引起肝脏形态改变和功能损害。IL6  相似文献   

15.
代远斌  杨镛  时德 《医学争鸣》2002,23(6):555-558
目的 探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 E-选择素(E- SL T)和 s CD14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EL ISA于术前和术后测定 37例手术和 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 E- SL T、s CD14及 TNF- α的浓度 .结果  E- SL T水平在未并发感染组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术后 3d达高峰 (15 1± 12 )μg· L- 1 ,4d后开始下降 ,至 2 5 d接近正常水平 (4 0±10 ) μg· L- 1 ;在并发严重感染组 E- SL T水平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6 8± 9)μg· L- 1 ,至术后 2 5 d时仍处于高水平状态 (32 8± 5 4) μg· L- 1 .s CD14水平在未并发感染组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4d后开始下降 ,至 2 5 d接近正常水平 (1.0 3± 0 .16 )mg· L- 1 ;在并发严重感染组 s CD14水平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至术后 2 5 d仍处于高水平状态 (2 .6 3± 0 .82 ) mg· L- 1 .s CD14与 TNF- α者间的相关系数为 r=0 .896 ,P<0 .0 5 .结论  s CD14和 TNF-α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 CD14与早期感染密切相关 ;E-选择素可能在感染病理变化过程的后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 E- SL T和 s CD14是反映术后并发感染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抑制肽(MIP)对脂多糖(LPS)激活BV2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处理)、LPS组(给予1 mg·L-1 LPS处理)和不同剂量MIP+LPS组(分别给予25、50和100μmol·L-1 MIP预处理1 h后,再加入1 mg·L-1 LPS)。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BV2小胶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BV小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组BV2小胶质细胞体积变大,突起增多,呈阿米巴状;不同剂量MIP+LPS组小胶质BV2细胞活化率较LPS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MT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不同剂量MIP+LPS组BV2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或P<0.01)。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LPS组比较,不同剂量MIP+LPS组BV2小胶质细胞中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及iNO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IL-4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及Arg-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IP能够抑制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7.
噬菌体展示短肽模拟脂多糖结合蛋白抗炎功能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e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具有抗炎作用的肽序列.方法以LPS为目标分子,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亲合筛选,4轮筛选后,检测随机挑取的噬菌体克隆的结合活性和抑制活性,对可与LBP竞争性结合LPS的噬菌体克隆行细胞因子生成抑制实验和LPS内化抑制实验,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推导外源肽氨基酸序列,并与LBP序列比较,确定LBP的抗炎功能位点.结果随机挑取的100个噬菌体克隆中16个可与LBP竞争性结合LPS,其中7个噬菌体克隆对LBP的增敏LPS刺激PBMC分泌TNF-α功能无作用,对这7个克隆进行LPS内化抑制实验,其中3个克隆可以抑制LBP增强LPS内化作用.测序发现这3个阳性克隆融合多肽的序列均为FHTRWNYWPYLH,与IBP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结论该12肽序列可以模拟LBP的抗炎功能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D3诱导的U937细胞CD14蛋白表达的方法及其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方法用(0.1μMol)VitD3与U937细胞共同培养24h以诱导其表达CD14基因,使其产生CD14蛋白,并观察U937细胞对不同浓度LPS刺激不同时间后的反应。结果发现VitD3能稳定诱导U937细胞表达CD14mRNA基因和CD14蛋白,转型的U937/CD14细胞显著增加了对LPS刺激的敏感性,表现为低浓度LPS刺激能诱导其细胞核中NF-κ3B激活,指导TNF-a的mRNA的转录和表达,进一步合成和释放TNF-a。结论U937细胞是研究CD14在LPS介导MO激活的理想细胞模型,维生素D3能诱导U937细胞CD1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增加其对内毒素刺激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