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同时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在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完成一期切除结直肠癌原发灶合并肝转移癌切除术的病历资料,观察一期切除的可行性(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中转开腹率)、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26例一期手术过程顺利,都获得成功。其中腔镜下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癌同时切除共有16例,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加开放肝转移癌切除术共有10例。手术时间为(205.12±49.09)min,术中出血量为(296.84±376.53)ml,术后消化道排气时间(2.62±0.56)d,术后住院时间(13.92±6.80)d。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例,肠瘘1例,自发性气胸1例。余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癌的一期切除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肿瘤的根治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例和同期有可比性的1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较传统开腹手术组的切口长度[ (5.54 ±1.65)cm比(14.42 ±2.49) cm]、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1±1.42)d比(3.94±1.50)d]、人均肠道干预次数[(0.3±0.7)比(1.7±2.1)]、首次进食时间[(3.08±1.64)d比(4.47±1.69)d]、人均镇痛次数[(0.50±1.0)比(0.90±1.2)]、尿管留置时间[(3.46±1.97)d比(5.06±2.81)d]等指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腹腔镜组均小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 217.38±68.35) min比(131.40±54.33)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手术切除肿块最大直径,结肠标本肿块距近切缘、远切缘的长度,直肠标本肿块距近切缘、远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阳性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且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同样的短期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临床比较开腹术与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复发转移率。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200例。开腹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1年的复发与转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01),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开腹组(P0.001),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01),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P均0.001),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P0.001)。两组脱落肿瘤细胞阳性率、复发率与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术治疗结直肠癌较传统开腹术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与开统开腹术治疗效果相当,不会增加远期转移复发率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及医生专业化程度对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0-01/2012-03,21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术后情况及临床结局差异.同时,根据医生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亚分组为腹腔镜专业组和腹腔镜非专业组、开腹专业组和开腹非专业组,对照腹腔镜专业组和腹腔镜非专业组、开腹专业组和开腹非专业组,比较手术、术后情况及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首次排气时间早、进流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1),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下地活动时间早、留置导尿管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P0.05);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切除标本长度短、住院总费用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专业组与腹腔镜非专业组比较,腹腔镜专业组进流食时间早(P0.01).开腹专业组与开腹非专业组比较,开腹专业组进流食时间早(P0.01)、肠瘘发生率低(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中出血少、清扫淋巴结数量多、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医生的专业化程度对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按患者同意原则,将136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成三组分别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快速康复外科组50例;腹腔镜手术组21例;开腹组6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快速康复外科组7.0d,腹腔镜手术组8.5d,开腹组12.5 d(P0.05);术后30d内并发症发生率:快速康复外科组为10.0%,腹腔镜手术组为14.3%,开腹组为15.2%(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是安全的,与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相比,患者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2~2015-10该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9)和开腹组(n=37)。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或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开腹组为27.03%(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腔镜同期同切口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两院收治的16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分期和同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及是否为同切口将其分为四组,A组(腹腔镜下同期同切口,60例)、B组(腹腔镜下分期不同切口,58例)、C组(开腹同期同切口,28例)、D组(开腹分期不同切口,22例)。比较四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状况。结果 术后出血量和术后初次排气时间排序为A组B组C组D组,且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A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B组、C组、D组(P均0. 05)。C组与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组,同时D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同样C组与D组的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切缘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同时D组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切缘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A组、B组、C组和D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 333%、8. 620%、21. 429%和31. 818%,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组与D组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同时D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均0. 05)。四组无瘤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B组、C组与D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期显著低于A组,同时D组中位无瘤生存期也显著低于B组和C组(P 0. 05)。四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B组、C组与D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A组,同时C组和D组生存率显著低于B组(P 0. 05)。结论 给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腹腔镜下同期同切口手术可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原发灶及肝转移灶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结直肠外科(FTCS)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 将123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 FTCS组(41例)、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1例).比较患者手术效果指标,康复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 腹腔镜+FTCS组与单独腔镜组或开腹组比较,其失血量、手术时间、排便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FTCS组较腔镜组或开腹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下床时间、排气时间、首次流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P<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腹腔镜+ FTCS组:12.2%(5/41);腹腔镜组:34.1%(14/41);开腹组:68.3%(28/41).腹腔镜+FTC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x2 =5.549,P=0.018;x2 =28.826,P<0.01),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x2 =9.567,P=0.002). 结论 腹腔镜联合FTCS治疗方法在老年结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有效,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老年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2例和开腹组36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血糖、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多于腹腔镜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糖、IL-6和CRP均明显升高,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术后第2天腹腔镜组血糖、胰岛素恢复到术前水平,开腹组于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IL-6恢复至术前水平,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术后第5天2组CRP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均〈0.05),且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手术后应激反应比开腹手术轻,强度低,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壁悬吊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方法纳入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壁悬吊腹腔镜组(悬吊组)和气腹腹腔镜组(气腹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淋巴结切除数。随访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和2年生存率。结果悬吊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气腹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组术后1 d和术后1周CD3+、CD4+及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悬吊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2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壁悬吊式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较传统气腹安全性更高,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但其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问题。 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75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3组(A、B、C),每组25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和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其总数的差异。 结果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38±5)min,显著长于B组(22±4)min和C组(21±2)min(P均<0.05);A组手术时间(201±39)min,显著长于B组(160±42)min和C组(156±43)min(P均<0.05);A组出血量(142±35)ml,显著多于B组(105±28)ml和C组(102±28)ml(P均<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和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其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25例在4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6.3台手术,B组和C组均在2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12.5台手术。 结论有丰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行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5例,手术频度为平均每月6.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改善围手术期处理实现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无管化";将腹腔镜下"无管化"结直肠手术与传统术后留置鼻胃管、腹腔引流管和导尿管腹腔镜下的结直肠手术在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方面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腹腔镜下"无管化"结直肠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49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留置"三管"手术组(对照组)(23例)、"无管化"手术组(TF组)(26例)。比较患者基线特征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生活质量量表(QoR-40)评估、术后安全性指标。 结果"无管化"手术组有3人术后发生尿潴留;"无管化"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天数(Z=5.241,P<0.001)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t=3.21,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吻合口漏、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深静脉血栓和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管化"手术组术后48 h QoR-40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Z=5.774,P<0.01);其中"无管化"手术组在身体舒适度、自理能力和疼痛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在结直肠手术后常规留置鼻胃管、导尿管和腹腔引流管并不能使患者获益;而"无管化"结直肠手术通过减少患者术后不适,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且不增加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NOSE)的近期效果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湖北省肿瘤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8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标本经肛门取出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1例(NOSE组),传统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8例(LAP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近期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各临床指标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检出数目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OSE组术后疼痛评分(2.8±0.9分)显著少于LAP组(3.7±1.2分),(t=3.766,P<0.001)。NOSE组和LAP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6±0.8 d和3.3±0.8 d,(t=4.427,P<0.001)。NOSE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LAP组短,两组分别为7.8±4.3 d和10.3±5.4 d,(t=2.213,P=0.030)。NOSE组与LAP组患者术后第3天CD4T细胞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均P<0.05),且LAP组术后第3天CD4T细胞比例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2)。术后第3天CD8T细胞及CD4 /CD8与术前相比,LAP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OSE组下降不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LAP组升高更加明显,两组术后第3天、第6天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结直肠癌NOSE术与传统腹腔镜辅助手术相比,具有更加优越的微创效果,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内脏肥胖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及患者预后影响的关联性。方法选择该院2012-02~2013-10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103例,根据SMA角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内脏肥胖组(SMA角≥51.75°,n=52)和非内脏肥胖组(SMA角<51.75°,n=51)。分析内脏肥胖与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转移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联性。结果SMA角可用于诊断内脏肥胖,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95%CI:0.680~0.863,P<0.05),截断值为51.75°,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74.50%。内脏肥胖组男性、年龄≥60岁的人数比例大于非内脏肥胖组,而淋巴结转移率≥18%的人数比例小于非内脏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肥胖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非内脏肥胖组,中转开腹率高于非内脏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肥胖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内脏肥胖组(P<0.05),但两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肥胖组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非内脏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肥胖组的中位生存期(OS)为40个月,非内脏肥胖组的中位OS为38个月,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OS具有关联性(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肿瘤高、中分化程度和内脏肥胖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OS的保护因素,而有淋巴结转移为危险因素。结论SMA角可作为内脏肥胖的诊断指标,且当SMA角为51.75°时诊断效能最大。同时,内脏肥胖会影响结直肠癌手术操作,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在外科治疗结直肠癌中的近期疗效,另外对手辅助腹腔镜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做出评估。 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的79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者41例,接受手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者38例。根据2种术式分为全腹腔镜组(LAC组)和手助腹腔镜组(HALS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病理类型、分期、ASA分级、BMI指数等;手术资料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取标本切口长度、Trocar数目等;术后资料包括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HALS组和LAC组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Trocar使用数目、取标本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存在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肥胖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肥胖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PEEP 10 cm H2O组(高通气组)和PEEP 5 cm H2O组(低通气组),每组40例。记录插管后、气腹及PEEP建立、气腹2 h的PETCO2、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记录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情况,以及改良肺通气评分;记录所有患者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高通气组和低通气组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气腹压力、术中出血、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不同时间点的HR、SBP和DB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气组的Ppeak和Pplat水平在气腹及PEEP建立、气腹2 h水平显著高于低通气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酸碱度(pH)、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O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PEEP通气在肥胖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能提高围术期肺通气水平,但未能提高患者术的呼吸功能和减少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l plane block,ESPB)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0年9月在浦东医院择期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手术的患者62例,年龄66~79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试验组)组31例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31例。试验组于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术侧0.375%左布比卡因20mL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2组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自控镇痛(PCA)。记录术后1h、6 h、12 h和24 h 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的舒芬太尼使用总量、PC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次数和患者术后舒适度。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镇痛泵PCA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h、12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皮肤瘙痒和头晕胸闷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未发生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 ESPB可减少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术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应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的3D与2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近期疗效资料,探讨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7例右半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行2D完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患者35例,设为2D组;行3D完全腹腔镜右半切除术的患者32例,设为3D组。对比其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病理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 结果两组之间,3D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明显小于2D组(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行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肿瘤大小、远近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TNM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和5.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28)。 结论重叠式三角吻合技术在3D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在3D腹腔镜下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消化道重建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雷替曲塞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近期安全性以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在关腹后经引流管行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用蒸馏水冲洗后关腹。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液学毒性、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等近期安全性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液学毒性、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雷替曲塞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中灌注化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一次性根治术与切开挂线术对腺源性肛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腺源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一次性根治术组(DRO组)和切开挂线术组(ITD组),各44例,DRO组给予一次性根治术治疗,ITD组给予切开挂线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6 h、12 h、24 h、48 h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比较伤口愈合时间、术后2周时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另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DRO组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长于ITD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48 h VAS评分<术后24 h<术后12 h<术后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O组术后6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ITD组(P<0.05)。术后2周时两组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等级分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愈情况等级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DRO组复发率为2.27%,显著低于ITD组的18.18%(P<0.05)。结论在腺源性肛瘘患者的治疗中,一次性根治术与切开挂线术的治愈率相当,术后并发症少,一次性根治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排便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切开挂线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