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中医之"变"——谈"变亦变,不变亦变"后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了“变亦变,不变亦变”一文后,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如中医该不该“变”?发展还是“变”质?什么是中医的精神?中医落后吗?中医要“西医化”吗?学习西医的目的是什么?中西医结合等于发展中医吗?如何找契入点?中医理论体系要作一番重构吗?并对这一系列问题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浅析食亦     
导师张琪教授擅长治疗疑难杂症,随同出诊受益非浅,体会甚深,现举一食亦病,以供参考.食亦谓病人能食易饥而瘦,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简明中医辞典>:"食逪古病名……又称食亦.  相似文献   

3.
《素问·五脏别论》有"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的观点,笔者通过学习对其义理及运用加以探讨。1释义魄门,即是肛门。古代医家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王冰注:"内通于肺,故曰魄门。"张介宾《类经·脏象论》言:"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藏魄而主气,肛门失守  相似文献   

4.
<正>《内经》云:"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魄门即指肛门,张介宾注:"虽诸府糟粕固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亦赖以调,故亦为五脏使。"就是说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调达,脾气的升降,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首载于《素问·气厥论》的“食亦”病之命名进行考释。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有关“食亦”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认为“食易”、“食夜”、…亦’为衍声”、“虽食亦病”等四种代表性观点均有不足之处,不能圆满解释其病症、病机。结论:应从“食”、“亦”之本义并结合其引申义综合理解,方可洞悉其命名之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6.
李绍林 《中医杂志》2011,52(5):443-444
从文献学角度对"食晦"与"食亦"进行梳理与考证,以证实"食晦"与"食亦"属同病异名,为消渴范畴。  相似文献   

7.
从文献学角度对"食晦"与"食亦"两病名进行梳理与考证,提出"食晦"与"食亦"为同病异名,属消渴范畴。  相似文献   

8.
为段逸山先生《“解[亻亦]”》一丈申说,由文字、音韵再证“[亻亦]”义为惰。从音读相类之“易”“夜”同有相近之语义,印证惰乃“[亻亦]”义之确。藉此阐述解构字形以诠释词义,循字音以证得词义的底蕴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经》“食亦”“淋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纲 《光明中医》1994,(4):16-17
《内经》“食亦”“淋露”考张纲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100005)“食亦”“淋露”,为见诸《黄帝内经》中之古代病名。对此二病名称之确切含义,千百年来聚讼不已,并至今仍悬而未决。这无疑会给中医医史、病史等理论工作者带来概念上的模糊不清,和给中医临床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热入血室"古时多以女子论之,清代医家薛生白著作《湿热病篇》有"热入血室,不独妇女,男子亦有之".探讨"血室"之病位、病机、性别,从女子"热入血室"延伸至男子"热入精室",拓展其致病之邪不独寒邪化热,亦可为湿热、温热,其发病不独在女子,男子相应疾患亦可循迹于此,现代医家多以"湿热""瘀滞"论治男子精室疾患亦是继承古人学...  相似文献   

11.
丁德正 《河南中医》2007,27(3):72-73
解亻亦症,出自《内经》。关于其症状记述,《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谓:“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解亻亦,懈怠也。”(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一般指肢体困倦懈怠而多卧,消瘦,少气懒言的一组症状群;它可见于多种疾病。笔者于精神疾病临床上,对肝肾亏损或气虚血少所致之尺脉缓弱,或迟涩,懈怠懒困,惰卧乏力之解亻亦症,慎察脉症,辨证析因,以中药、针灸治疗,收效满意。兹择二案于下。1肾阳虚案侯某,男,22岁,农民,1972年5月21日初诊。患者蒙被蜷缩而卧,扶起就诊,体懈乏力,屡欲倾倒;为之诊,拒之,谓:吾疾革难瘥,行将就木,治之何益?惟长卧…  相似文献   

12.
"气化则湿亦化"是吴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上焦篇中提出的治疗温病湿热证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为了深入理解并掌握吴鞠通这一学术思想,笔者试就此谈一点个人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耿浩 《养生月刊》2006,27(10):906-907
甘蔗,又名竿蔗、接肠草、糖梗,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颜色有紫皮、青皮之分,种类有糖蔗、果蔗和糖果蔗兼用之别。主产于我国南方温热带地区。我国种植甘蔗的历史悠久,《楚辞·招魂》中有“柘浆”的记载,古时,“柘”与“蔗”通用,“柘浆”就是指甘蔗榨出的汁液。唐代诗人王维有“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的诗句,可见古人对蔗浆能清热、消食的作用早已有所认识。魏文帝曹丕,特爱吃甘蔗,他认为甘蔗能醒脑提神,因此他每当和大臣议事时,右手总爱持一根甘蔗,边吃边议。更为有趣的是,他还常常把甘蔗当作手杖,拄着下殿。传说,东晋有名的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来探讨吴鞠通《温病条辨》“气化则湿亦化”理论对于湿疹治疗的指导意义,认为祛除湿邪应从三焦气化着手,上焦以宣肺达表,透热化湿;中焦宜运脾健胃,内化水湿;阻于下焦应淡渗通阳,导邪外解。故笔者认为治疗湿疹,重点在于宣畅气机,恢复三焦气化。  相似文献   

15.
胃肠功能障碍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药在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方面有一定优势。该文从《黄帝内经》中的“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角度总结中医在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解(亻亦)"一语,《灵枢》唯一见,出于《论疾诊尺》,《素问》凡五见,《平人气象论》、《玉机真藏论》、《刺疟篇》、《刺要论》、《四时刺逆从论》各一。  相似文献   

17.
自读《中医杂志》1982年11期80页所介绍“白术通大便的启示”一文后,获益非浅,以原方(白术60克、生地20克、升麻5克)治愈多人,然亦有罔效者。后余思粪便  相似文献   

18.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首载于《黄帝内经》,指妊娠妇人罹患疾病,可酌情用药治疗,必要时亦可施以峻烈之品,无碍于母体、胎元。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圆机活法,将此理论付诸实践,遵循打破成见、准确辨证,遣方用药、精准配伍,谨慎用量、中病即止,调养结合、安固胎元的原则,留下诸多传世经方。基于仲景关于“有故无殒,亦无陨也”的应用经验,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展开分析,探究这一理论的内涵本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梳理历代医家对于“食亦”的理解,分析其病因病机,总结其治疗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原文是:"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殒,损伤的意思,指有病邪存在,虽使用峻烈药物,是不会伤害母体,亦不会伤害胎儿的;妇女妊娠时期,在用药上有许多禁忌,在治法上也有禁汗、禁吐、禁下、禁利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