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矮小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身高落后。先贤对此病无单独论述,现代中医学者多将本症归为侏儒、五迟、五软、胎弱、胎怯、虚劳、童子痨、天宦、阴茎短小等范畴,均不甚符合矮小症的特点。可以径取"矮小症"作为中医病名,使之成为一独立的儿科疾病,并完善规范的中医证型及相对应的方药,纳入现代科学的诊疗手段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精神发育迟滞证与中医"五迟""五软""五硬""胎怯"及"痴呆"等范畴一致。通过整理归纳中医古籍描述"五迟五软"等病症段落,分别从病名、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等方向阐述中医古籍对精神发育迟滞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廖婷婷  尚莉丽 《光明中医》2023,(17):3334-3337
近年来,中医学者提出“矮小症”这一病名,以区别于传统“五迟、五软”类疾病,此主要指达到矮身材诊断标准,且不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患者。尚莉丽治疗矮小症或身材偏矮患儿多从“脾为后天之本”入手,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灌四肢,荣四旁,小儿脾常虚,易致气血生化乏源,则生长发育迟缓。以参苓白术散化裁,并随症加减,结合起居养护保健,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钱婷  叶进 《河南中医》2014,(12):2502-2503
矮小症的病因源于脾肾,旁责于心肝,脾肾两虚为主要病机。中医辨证论治矮小症价格低廉,副作用少,主要方法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若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患儿生命,预后不良,病死率较高。现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近三十多年治疗状态做一概述,以供参考。一、中医对新生儿硬肿症的认识新生儿硬肿症,祖国医学虽无此病名记载,然据其临床症候,可归属于中医古代医籍中的“胎寒”、“血淤”及“五硬”中的“肉硬”范畴。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如《医学纲目》日“小儿胎中有寒,生下不能将护,再伤于风,其候面色青白,  相似文献   

6.
宫颈内口松弛症滑胎中医学称为"滑胎",又名"数堕胎"。《叶氏女科证治》曰:"有屡孕屡堕者……名曰滑胎",其特点往往是"应期而堕"。山东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医院朱鸿铭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60余年,在内、妇科疑难杂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朱鸿铭认为脾肾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是宫颈内口松弛症滑胎的主要病机,总结出以补肾固冲、健脾增肌、补气升提治疗宫颈内口松弛症滑胎的方法。该法传承《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理论,强调了提升脾气的重要性。以朱鸿铭磐石固胎汤加柴胡、升麻、炒枳壳,体现标本兼治的特点,且健脾益气的时间点与重要性不亚于肾主胞胎。正常的生殖胎孕功能除了与我们常认识到的肾主生殖载胎,藏先天之精之外,还与脾运化后天之精并充盈于冲脉密切相关,二者应互有关联,不可厚此薄彼,才能对宫颈内口松弛症滑胎的治疗疗效确切。朱师认为,中医治疗宫颈内口松弛症滑胎的核心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于接诊的经西医妇产科确诊之宫颈内口松弛症患者,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已孕后经宫颈环扎术失败,患者欲改用中医药重新治疗者;另一类是经医院确诊后,不愿再行宫颈环扎术寻求妊娠期保守治疗者。并列举典型医案2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沈瑞扬  沈坚华 《新中医》2016,48(12):155-156
正沈坚华,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十五、十一五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学术经验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医妇科、男科、内科的临床工作,在"三步六法十八方"的学术思想体系指导下,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不孕不育症、胎动不安、滑胎等病症。滑胎是指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亦称数堕胎、屡孕屡堕~([1])。滑胎相当于西医学之习惯性流产,近年有学者将连续2次流产者称之为复发性流产~([2])。笔者师从沈主任多年,试将沈主任治疗滑胎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儿童矮小症是儿科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用生长激素皮下注射。中医学从"肝"防治儿童矮小症具有独到的优势,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具有主升发的生理特性,通于春气;表现为升发生长和生机盎然,能促进矮小儿童生长发育。故中医学治疗矮小症时抓住春季生长黄金季,用以调肝养肝的药物并注重情志调节必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症"是中医诊断体系中最具体的要素,症状信息规范化其关键在于明确"症"的认识和理解,文章系统分析中医"症"的内涵,分析目前"症"规范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各家之言迥异、中西医"症"的混杂等,这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临床与科研,不利于中医学术的交流及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研究。因此提出从明确症名定义、统一规范症名、拆分复合症名、区分症状轻重、避免诊断性症名、纳入客观指征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症"的描述进行规范,通过建立系统标准体系,进行"症"的量化分级,规范信息采集过程,借助微观指标辨证等开展中医"症"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中医将其归属“胎痫”、“胎搐”、“胎弱”、“胎怯”、“五迟”、“五软”等范畴,是我国“九五”攻关课题。论述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目前的治疗研究展望,以期从围产期开始就应重视其预防和有关措施实施,为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创造有利务件。  相似文献   

11.
蔡成思  王爱敏 《新中医》2020,52(20):71-73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每组35 例;2 组患儿均给予运动训练和睡眠指导,对照组给予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中医组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包括中药内服和穴位贴敷;3 个月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观察比较2 组患儿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骨龄变化,评价其总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中医组为85.71%,对照组为62.8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及骨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长(P<0.05);且中医组患儿身高、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贴敷部位皮肤红肿2 例;2 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辨证治疗特发性矮小症,能够明显促进患儿身高和体质量增长,且治疗用药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应用补肾中药治疗生理遗传性矮小症,营养不良性矮小症、佝偻病、侏儒症引起矮小症2000例,有效率达97%.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中医胎养学说及中国传统静道,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医胎养中的静道观:一、静以养心。二、静以养气。三、静以摄念.四、静以适情。五、药养以静。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说明静道在中医胎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脑瘫"之病名,根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可在"五迟"、"五软"、"胎怯"等范畴中找到相关内容的描述,但不能认为直接等同对应。本文对先秦时期到清代中医主要儿科书籍的整理,结合脑瘫临床诊断标准,认为脑瘫以五迟、五软复合命名较为贴切,其常因先天不足,外感邪毒、药石所伤、七情内伤所致。病位在肾,与肝、脾、心相关,以虚证居多,治宜补肾健脾。  相似文献   

15.
潘高之胤  范炳华 《新中医》2017,49(8):207-209
正范炳华教授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推拿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范教授精通中医经典,临床经验丰富,并在融汇中西医基础之上创新性的提出"有症必有因"的临床辨证思维,即:临诊重视审症求因,诊断主张症因相关,治疗遵循治因为先。颈性偏头痛(cervical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硬肿症系指新生儿期所发生的周身或部分发冷,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并兼有水肿的一种严重疾病。其病因不明,病死率较高。本症属中医“寒厥”、“胎寒”、“血瘀”、“五硬”等病证范畴。大部分患儿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寒邪而致病。本文拟结合近1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症的有关案例,对本症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临床实验等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米烈汉  柯婷  谢晓丽 《光明中医》2016,(21):3093-3094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是陕西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中医学术流派。流派创始人米伯让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理论家及教育家。流派历经百年,独树一帜,创立了著名的"三阴三阳钤百病"及"临症优选法"诊疗特色,2015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正>矮身材(SS)是指患者身高低于正常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人群身高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中医学者近年来提出“矮小症”这一诊断,以区别于传统“五迟、五软”类疾病,主要指达到矮身材诊断标准,且不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患者。国外文献报道,SS在儿童人群中检出率为1.3%,我国的矮小症患病率约为3%[1-2]。可见矮身材发病率高,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医术语“症”、“症状”及“体征”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医领域对"症"、"症状"、"体征"3个术语的运用存在不规范、甚至混淆不清的现象。文章在分别分析西医、中医有关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医"症"、"症状"及"体征"等术语进一步界定的思路,旨在促进人们对中医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为中医术语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矮小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小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生长速度缓慢,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2个标准差(-2SD)或第三百分位以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笔者主要论述特发性矮小症。中医学以往无矮小症这一病名,也无相关的论述,但在临床诊治中矮小病患者不断增多,笔者在浙江省级名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