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及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50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ABI、IMT测定,调查其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以及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并测量血压,化验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用SYNTAX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分析在不同病变程度下ABI和IMT之间的相关性。分别用ABI和IMT预测冠心病,并比较两者诊断的可靠程度。结果①以SYNTAX评分判定,ABI除冠脉正常组和轻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126)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ABI越低。IMT除中、重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外,余各冠状动脉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IMT值越大。②以SYNTAX积分为协变量,计算ABI与IMT的偏相关系数,两者为负相关(r=一0.499,P=0.000)。SYNTAX积分为分组变量情况下分析ABI和IMT的相关性,显示在冠脉有病变的情况下两者呈负相关。③分别作ABI、IMT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ABI=0.95,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75.3%;IMT=1.51mm,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64.4%。结论ABI、IMT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冠脉病变患者ABI越低则IMT越厚。ABI和IMT两种检测方法均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具有价值,且二者协同互补,可以改善无创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ABI和IMT作为非侵入性检测,对筛查无症状冠心病患者及评估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无创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中的价值.方法 将101例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检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形成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冠心病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2.26±1.55)Vs(1.73±0.94) mmol/L,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1.65±0.54)vs(1.94±0.46) mmoL/L,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71.1%)和斑块形成率(43.4%)增高,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甘油三酯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对冠心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并且该无创技术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相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分析Pwv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对于筛选冠心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机收集体检及住院疑似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血管功能性指标PWV、ABI及结构性指标IMT,同时对这些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及冠心病组。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多支病变组。按照分组对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观察PWV、IMT对于筛选冠心病的灵敏性与特异性。结果冠心病组Pwv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6.07±314.30vs1385.98±109.92,t=-8.994,P〈0.001):冠心病组ABI低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6±0.13vs1.19±0.07,t=6.011,P〈0.001)。PWV对于筛选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6.19%、特异性为96%;IMT对于筛选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0.72%、特异性为75%。结论Pwv、ABI对于评价冠心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很好的诊断价值:Pwv比IMT对于冠心病的筛选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人群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CAVI)临床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入选541例受检者,男性167例,女性374例,年龄21~86(56.2±12.4)岁。询问病史,使用VS-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CAVI,分析年龄、性别、疾病、血压对CAVI测量值的影响。结果541例受检者中健康组285例,疾病组256例。CAVI检测阳性150例(27.7%,150/541)。在健康组人群,控制年龄因素后,性别与CAVI无相关性;在控制性别因素后,年龄与CAVI测量值呈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左右两侧分别为0.724、0.725(P均〈0.01)。各疾病组CAVI值均高于健康组,但在控制年龄因素后,各疾病组CAVI值与健康组未见显著差异。在控制年龄、性别、疾病因素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与CAVI测量值呈弱正相关,与收缩压的相关系数左右两侧分别为0.267、0.299,与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左右两侧分别为0.189、0.211,(P均〈0.01)。结论年龄是影响CAVI测量值的最重要因素,随年龄增大CAVI值增高。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3)
目的探讨心脏脚踝指数(CAVI)、最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ax IMT)及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ean IM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及Gensini评分,分为正常组(A组,0分),B组(1分~80分)及C组(81分~160分),并以B组、C组作为CAG阳性组。对3组人员空腹采血检测CAVI、Max IMT及Mean IMT指标。结果 CAVI、Max IMT及Mean IMT三项指标中,CAVI曲线下面积显然大于其他两项指标;其次为Max IMT。说明CAVI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显然高于其他两项指标。同时CAVI、Max IMT及Mean IMT对预测粥样硬化的CUT-OFF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4、84.01%及69.0%,1.33、74.51%及74%,0.92、68.85、73.22%。CAVI、Max IMT及Mean IMT的三项评分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P0.001),0.31(P0.05),0.40(P0.001),其中CAVI与该项评分相关性最强。CAVI假阳性率显著高于Max IMT及Mean IMT,CAVI阴性预测性显著低于其余两项指标,Mean IMT阴性预测值最大。结论 CAVI相对于Max IMT及Mean IMT两个指标对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更具有预测价值,且该指数变化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对临床判断冠心病及相关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ROC曲线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 ,及其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据冠状动脉造影将 76例患者分为CHD组 (5 2例 )和非CHD组 (2 4例 ) ,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价颈总动脉IMT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 ,计算IMT及粥样斑块诊断CHD的灵敏性、特异性。结果 :非CHD组及CHD组IMT分别为 (0 .79± 0 .11)及 (1.11± 0 .37)mm ,斑块发生率分别为 8.3% (2 / 2 4 )及 71.2 % (37/ 5 2 ) ,两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颈总动脉IMT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 0 .80 ,IMT诊断CHD的最佳分界值为 0 .90mm ,以IMT≥ 0 .90mm及 (或 )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CHD ,敏感性 82 .7% ,特异性 79.2 %。结论 :颈总动脉IMT对诊断CHD有一定的准确性 ,IMT≥ 0 .90mm及 (或 )出现粥样斑块是预测CHD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对7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比较,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05、P<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68(P<0.001).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69和0.66(P<0.001).结论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显著的正相相关性,这类患者通过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8.
最近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这些危险因素之间关系如何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高分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的颈动脉进行了检测·探讨颈动脉病变与各种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91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75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与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程度;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冠心病各组在左侧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和狭窄率上存在差并(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也越重.以颈动脉斑块分级计分大于1、2和3分为标准预测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是68.5%、73.2%和74.6%.结论以上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测因素,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8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以B型超声仪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用冠脉病变支数表示冠心病程度。采静脉血检查血脂水平。结果: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危险因子,如增龄、肥胖、血脂异常。比较各组IM T差别发现,颈动脉窦的F值最大(左,右分别为65.64%,63.24%)。颈动脉窦粥样硬化对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告值最大(左、右颈动脉窦分别为89.9%,88.8%)。结论:颈动脉窦IM T与冠心病程度明显相关。颈动脉窦IM T可以作为筛选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脉搏波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价值及联合应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及其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02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同时行PWV、IMT测定,用SYNTAX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的程度;分别用PWV、IMT预测冠心病并比较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的可靠程度。结果:①以SYN-TAX积分判定冠脉正常组、病变轻、中、重组间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脉病变越严重PWV越高;冠脉正常组、各病变组间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脉病变越严重IMT越大。②分别作PWV、IMT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PWV=11.50m/s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86.4%;IMT=1.50mm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64.3%。③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95.1%。结论:PWV、IMT和冠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密切关系;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检测冠脉病变程度可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是动脉粥样硬化亚临床的标志,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如肝脂酶、载脂蛋白、胆固醇脂转移蛋白、对氧磷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3、炎性细胞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等变化时,IMT也可发生变化,从而增加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5例)和非冠心病组(47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37例、双支病变组26例、多支病变组22例,应用超声测量颈动脉IMT、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分析比较不同病变程度下颈动脉IMT及ABI,应用ROC曲线判定IMT及ABI对冠心病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颈动脉IMT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组与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ABI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及非冠心病组,组与组之间数据比较,P<0.05,而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AB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提示:颈动脉IMT、ABI预测冠心病存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14,提示颈动脉IMT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ABI则意义不大。颈动脉IMT诊断切点值1.09mm,诊断敏感性52.3%,特异性78.9%。结论颈动脉IMT及ABI与冠心病均相关,颈动脉IMT更能早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且颈动脉IMT≥1.09mm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心脏脚踝血管指数(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151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9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CAVI检测,并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高血压病患者CAVI值与健康者的差异以及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AV!值的差异。结果单纯高血压组CAVI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有合并症(糖尿病、冠心病等)高血压组CAVI值较对照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校正年龄影响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高血压患者辨证分型,各证型CAVI值:瘀血阻络证〉痰浊壅盛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气阴两虚证〉肝火亢盛证。虚实夹杂证CAVI值较实证、虚证增高P〈0.05)。痰瘀证组CAVI值较非痰瘀证组增高(P〈0.05),校正年龄影响后,差异仍然存在。结论高血压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展,血糖、血脂等对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动脉硬化可能与痰瘀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CSF)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及其在冠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116例因胸痛行冠脉造影(CAG)的患者,其中确诊为CSF56例(CSF组),CAG正常、无CSF者60例(对照组)。以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评价造影时冠状动脉血流速度。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患者CIMT。结果CSF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CSF与CIMT呈正相关,CSF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英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3(3):173-174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病人1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程度。结果 病人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分组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相关(r=0.7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7)。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IMT相关(r=0.69),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相关(r=0.68)。结论 冠心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81例为实验组,其中血尿酸正常组(Uric≤416 mmol/L)50例,高尿酸血症(Uric>416 mmol L)组31例;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21例。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分析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1)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Gensin积分呈正直线相关(r=0.506,P<0.05;r=0.321,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210,P>0.05),但无直线相关性;(2)高血尿酸组空腹血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脉Gensini积分有正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血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以联合预测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53例(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者(正常组)42例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记录斑块数目,并计算斑块积分,同时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63例)、双支病变亚组(49例)、3支病变亚组(41例)。结果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68%(104/153) vs.11.9%(5/42),P<0.05]、颈动脉IMT[(1.11±0.19)mm vs.(0.82±0.06)mm,P<0.05]、斑块积分[(5.03±3.33)分vs.(1.11±0.75)分,P<0.05]和Gensini评分[(21.7±10.3)分vs.(0.0±0.0)分,P<0.05]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3支病变亚组和双支病变亚组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评分均比单支病变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吸烟、肥胖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并经颈动脉DSA及B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冠心病组再分成三个亚组。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较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低,但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颈动脉狭窄亦有加重趋势。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踝臂指数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32例老年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38例)、单支病变组(46例)、2支病变组(65例)、3支或左主干病变组(3支病变组,83例),进行踝臂指数的测量、病史采集及血脂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比较,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踝臂指数明显降低(P0.01);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踝臂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踝臂指数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01)。结论踝臂指数与老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