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源性肺淤血肺水肿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心源性肺淤血肺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法对相关资料展开分析,探讨其影像特征。 结果通过影像分析发现,其中心脏增大96例(96.0%)、肺血转流40例(40.0%)。肺淤血改变44例(44.0%)。间质性肺水肿53例(53.0%),包括了支气管袖口22例(22.0%)和Kelery B、A、C线31例(31.0%),表现为肺纹理和肺门血管增粗、模糊,肺部小叶间隔线、胸膜下线的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增多,支气管袖口征及小叶间隔呈光滑型增厚。肺泡性水肿40例(40.0%),表现为密度逐渐增高的薄纱样、云雾状以及云白样片状渗出影,典型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的蝶翼样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磨玻璃影或/和气腔实变以及边缘模糊19例(19.0%),蝶翼征21例(21.0%)。出现胸腔积液75例(75.0%)。 结论心源性肺淤血和肺水肿改变在影像中早于临床,具有发展迅速和变化复杂的特点,通过对肺水肿胸部影像进行分析,能为医师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依据,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广成  张健  何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064-106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的CT表现。方法 5例临床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重症患者共8次胸部CT扫描(复查3例)资料。结果 5例中均为双肺多叶、多段实变灶,无明显肺叶、肺段或特定体位分布趋势;大片肺实变表现为双侧沿支气管树分布的肺段实变;内有明显的空气支气管征;相邻肺段实变融合或在叶间裂处相邻的肺叶实变扩展,于影像接触部位融合,形成更大片实变影;肺内小病灶均为双肺多发,呈类圆形或棉团状,沿肺纹理分布最多见;大片肺实变可呈均匀致密实变、磨玻璃样变、蜂窝状实变,小病灶与大片实变灶一致,磨玻璃样变可出现在初诊和吸收期病例;反应性胸膜增厚及胸膜积液常见;无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T改变提示:甲型H1N1重症病例并肺炎在病程发展阶段,病变有经支气管肺泡系播散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在心源性肺水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水肿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分成胸部CT组(n=40)和能谱CT组(n=40),两组均进行相应CT成像定量分析。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CT显像,分析能谱CT在诊断肺水肿性质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心源性肺水肿CT表现以间质性肺水肿为主,心脏和肺门硬增大,血管束增粗、增大,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密度增高,纹理模糊增粗,其中又以间质性肺水肿为主,CT平扫双肺明显,并见Kerley B线,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较多。能谱CT诊断价值较胸部CT更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纤细网纹状影、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改变等征象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肺血重分布征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在鉴别心源性肺水肿中较胸部CT更具有诊断价值,因此可以作为检查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方法之一,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且实用判断肺水肿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肺周病变的超声成像表现,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20年1-2月份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经临床确诊的COVID-19患者共15例。其中,早期患者3例,进展期患者10例,重症期患者2例,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病灶超声成像特征。结果 (1)主要超声表现为胸膜线欠光滑或中断,产生实变影和可见到B线,发生率为100.00%(15/15)。其次为实变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为66.67%(10/15),胸膜增厚约为53.33%(8/15)。(2)不同发病时期患者肺周病变的超声成像有不同特征。早期患者可见肺周胸膜线毛糙欠光滑;进展期患者可见患者胸膜线毛糙欠光滑,有部分中断,同时可见数条B线,且B线位置固定,部分患者胸膜下可见小斑片状肺实变影;重症期患者除普通型患者表现特征外,可见胸膜线中断消失,胸膜下大片不规则实变影及大量融合B线,在实变区域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同时病灶相邻胸膜下可有局限性增厚,病灶实变区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乏血流信号。结论 COVID-19患者的超声表现在病情不同进展时期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表现,以便提高早期检出率,及时有效治疗,降低不良预后。方法对86例经实验室、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肺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双肺病变56例,单肺病变30例。肿块型2例,实变型8例,结节及斑片型40例,曲菌球15例,混合型14例,支气管扩张伴粘液栓7例。其他CT征象如晕征、充气支气管征、毛刺征、空洞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钙化、胸膜肥厚、胸腔积液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肺真菌影像表现各异,典型征象少,诊断时应密切关注临床病史、实验室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肺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毒症肺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经临床综合确诊的尿毒症肺42例影像学资料。结果肺水肿35例,其中间质性肺水肿23例,肺泡性肺水肿12例;肺内炎症感染7例,同时发现胸腔积液15例,小叶间胸膜增厚7例,Kedey’s B线5例,心包积液6例,42例均有不同程度心脏增大。结论尿毒症并发心、肺影像学的主要变化是肺水肿、肺内炎症感染及胸膜、心包、心脏等改变,间质性肺水肿是左心衰竭早期表现,肺泡性肺水肿是病情加重的征象。肺水肿短期复查变化迅速特点可与肺内炎症感染相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高分辨CT(HRCT)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断;因其治疗方法特殊,因此HRCT准确诊断对临床十分必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肺部HRCT表现,归纳其特征。结果肺泡蛋白沉积症分布肺内随机,无肺段叶、肺野分布规律。HRCT主要影像表现有以下五点:磨玻璃影(GGO ground glass opacity) 20例,"铺路石征"17例,"地图样改变"13例,气管走行自然、管腔清晰的空气支气管征3例,蜂窝状片状影2例。另外,双侧胸膜轻度增厚且无胸腔积液11例,纵隔可见淋巴结但淋巴结不肿大5例。结论 PAP的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肺内分布随机,主要以边界清晰的GGO为基本表现,"铺路石征""地图样表现"常见,发展较重或合并其它类型感染时可出现支气管走行自然的"空气支气管征"及"蜂窝状影"; PAP有可能累及胸膜出现轻度胸膜征像;纵隔淋巴结不肿大支持其诊断。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三例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3例经病理、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 (胸部CT及X线片 )特征及病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经CT导引肺穿刺切割肺活检获得标本并最终获得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所有 3例在胸片和CT上存在着不同范围的肺实变 ,在所有实变病灶中见空气支气管征。其中 1例除了多个肺叶的实变外 ,在右下肺有一大小为 3.5cm× 3.0cm的肿块 ,在其它肺叶还有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并且在肿块及部分结节中见空气支气管征。毛玻璃样改变或间质结构增厚所致的网格条索样改变在大多数肿块、结节和实变的边缘或其它部位存在。所有病灶中无坏死、空洞及钙化存在。无胸膜增厚及胸液。无明显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 ,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经皮穿刺肺活检可有效的获得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的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近期5例经实验室检查及对症治疗后证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资料。结果 3例为一侧肺多发,2例为双肺多发。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斑片状及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匀,可见"支气管气象",边界模糊;并见沿支气管纹理走行分布多发小叶中心结节影及分枝状线状影,呈"树芽征",局部支气管管壁增厚。1例伴患侧胸腔积液,3例病灶内可见空洞形成。结论通过对5例误诊患者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找到影像学误诊的原因,从而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肺癌在数字化摄片机(DR)与低剂量螺旋CT(LDCT)中的影像特点,为早期肺癌的正确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经病理确诊的53例早期肺癌患者的DR与LDCT影像表现并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DR表现为肺门阴影增大增浓,结节状密度增高阴影等;早期周围型肺癌为圆形、椭圆形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毛刺、分叶症。LDCT中央型肺癌表现为支气管狭窄,支气管梗阻或气管壁增厚,阻塞性肺部改变,肺门结节;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野内的孤立小结节、小斑片状阴影;可见征象分叶征81%、毛刺征65%、胸膜凹陷征53%、血管集束征38%、磨玻璃样征16%等。本组53例中,DR阳性率为33%,LDCT阳性率为9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1)。结论低剂量螺旋(LDCT)对早期肺癌的征象及阳性率要明显优于DR,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定性有着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肺部超声与胸部CT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收治的肺炎婴幼儿(1个月~3岁)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肺部超声检查,并在诊断重症肺炎24 h内进行胸部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同时以胸部CT为金标准,评估肺部超声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患儿中超声呈低、等或混合回声,其内可见支气管征或含液支气管征,部分见腺泡实变影、斑片影、结节影、间质浸润病变、肺纹理增粗、胸腔积液,观察B线见其呈位于胸膜、向屏幕底部延续的条状强回声,出现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A线消失、胸膜线模糊或消失分别36例(36.00%)、93例(93.00%)、44例(44.00%);胸部CT确诊为重症肺炎87例,排除重症肺炎13例,肺部超声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时,检出腺泡实变影、腺泡斑片影、结节影、间质浸润病变、肺纹理增粗、胸腔积液与胸部CT的符合率分别为80.00%、60.53%、87.50%、83.33%、76.19%、66.67%;以胸部CT为金标准,肺部超声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0.80%、69.23%、88.00%、95.18%、52.94%、0.531。结论肺部超声诊断婴幼儿重症肺炎有较高应用价值,与胸部CT相比,其诊断符合率、一致性均较高,应用肺部超声有助于提高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诊疗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相关性胸部马红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方法对HIV合并胸部马红球菌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2例影像学表现,单侧发病11例(50%),双侧发病11例(50%);X线平片多表现为类球形密度增高阴影16例(72.3%),本组21例表现为肺实变伴多发空洞形成(95.4%),其中类肿瘤样实变伴多发空洞3例(13.6),肺叶肺实变伴多发空洞形成11例(50%),肺段肺实变伴多发空洞6例(27.3%),斑片状浸润伴多发空洞1例(4.5%);浸润灶无空洞形成1例(4.5%);少量胸腔积液及或胸膜肥厚14例(63.6%);纵隔淋巴结肿大13例(59.1%)。结论 HIV相关性胸部马红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肺实变伴多发空洞,部分呈类球形密度增高阴影伴空洞形成,周围常见小结节及树芽征。但影像表现只能提供一定的依据,必须结合临床方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2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其影像学特点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单纯肺叶、肺段实变阴影,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状阴影,混合阴影。磨玻璃密度影的病理学基础是癌细胞沿肺泡壁匍匐生长及其分泌的黏液在肺泡腔中部分充填。实变阴影的病理基础为癌细胞大部分或完全充填肺泡腔并沿肺泡孔及细支气管播散、蔓延;癌细胞分秘的黏液在气腔中完全充填;细小癌组织周围伴有出血及肺炎。空泡影的病理学基础是实变影内的充气支气管断面像。蜂窝影的病理学基础是癌细胞侵犯间质及癌组织纤维增生。认为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病理学特点,可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肺癌肺内转移在CT影像上的各种形态表现。方法 对194例肺癌肺内转移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描述,其中男106例,女88例,平均45岁。原发肿瘤包括鳞癌56例(28.9%),腺癌(包括肺泡癌和黏液腺癌)107例(55.2%),小细胞肺癌26例(13.4%)和腺鳞癌5例(2.6%)。对20个转移病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肺癌肺内血行转移主要以实性结节最为常见,其少见影像可表现为空洞转移、磨玻璃转移、转移病灶边缘毛糙和/或胸膜凹陷征以及转移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气像,并主要见于肺腺癌;淋巴道转移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呈串珠状或胸膜下多角形细线结构。转移结节强化明显。结论 肺癌肺内转移可呈多形性影像表现,对确诊肺癌的病例如肺内出现空洞结节、磨玻璃结节、新出现病灶边缘毛糙和/或胸膜凹陷征以及转移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气像等少见征像均应考虑转移瘤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肺部影像检查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率,早期评价患者病情.方法 收集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年1月~ 2012年3月收治的54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高分辨CT检查的影像特点.结果 高分辨CT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肺实质病变,如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蜂窝样囊腔改变、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肺动脉高压、食管气液平、胸膜增厚和心包积液等.结论 应用高分辨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系统性硬化症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以毛玻璃影、食管扩张并气液平最具有特征性,此影像特点对明确诊断意义较大,同时网格影并蜂窝影对了解系统性硬化症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型肺癌伴胸膜改变的X线表现以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997~2006年间确诊中心型肺癌并伴有胸膜形态改变的住院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心型肺癌伴胸膜改变的X线表现以胸膜条状增厚,叶间裂弧形移位,胸膜局部丘状肥厚以及中大量胸膜腔积液为主。结论经手术后取近胸膜肺组织切片观察,X线下的胸膜增厚并非胸膜本身真正的增厚,而是由于段或叶的肺不张,使局部肺体积缩小,引起胸膜腔内负压增大,胸膜腔内液体增多,在虹吸作用下积存于不张的肺叶或肺段的周围,在X线表现下类似胸膜增厚。当有肺门肿块形成时,由于肺段或肺叶不完全性不张,叶间裂在移位过程中受肺门阻挡而表现为弧心性移位。而肺癌的胸膜转移灶则表现为胸膜的局部丘状突起和胸膜腔内的中大量积液,胸膜腔内的积液常常遮盖肺内改变与胸膜转移灶。并且此时患者因胸膜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21年5月经病理学确诊的30例原发恶性胸膜间皮瘤及30例胸膜转移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影像学分析。结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胸膜转移瘤患者CT表现环状胸膜增厚、叶间胸膜受累情况、胸膜斑、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廓体积缩小、心包受累、肺内转移情况,两者差异显著(P<0.05);胸腔积液、胸壁受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环形胸膜增厚、叶间胸膜块状增厚、胸膜斑、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心包受累有利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而叶间胸膜多发小结节状转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转移有利于胸膜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不典型CT表现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CT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73例,根据其图像特点进行分类并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按图像特点分为6型,其中多空洞型7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空洞,无结核播散灶;肺间质型20例,表现为肺内大片细网织样密度增高影,与周围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晰,病变区内部分病灶融合实变,并可见多发垂直于胸膜的小叶间隔增厚影;雪花型16例,4例合并间质型,表现为多发腺泡样结节沿小支气管及其分支周围分布,受累各级支气管管腔充盈,内形成多发“小树芽征”及小叶性实变;肿块型29例,病灶边缘可见光滑、深分叶、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未见短毛刺征,病灶平扫为等密度,其中3例肿块呈薄壁或厚环形强化,7例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并假性动脉瘤型1例,表现为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内出现假性动脉瘤;实变型4例,为多发段、叶实变,段、叶支气管腔内无异常改变。 结论6种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中,肺间质型、雪花型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并假性动脉瘤型有一定特异性,但所有类型需结合临床、化验检查等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198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 ,我们收治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 2 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43~ 72岁 ,平均5 3.3岁 ;病程 8~ 12个月。均无石棉接触史 ,但有结核性胸膜炎史 2 0~ 40年不等。 2 8例初诊时均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其临床表现为胸痛 2 8例 ,气急 4例 ,消瘦、乏力 2 8例 ,发热、咳嗽 7例 ,胸腔积液 2 1例 ,胸壁压痛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7例。X线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 14例 (1例支气管胸膜瘘合并液气胸 ) ,右侧胸腔积液 7例 ,2例胸膜增厚表现为一片密度增高X线影像 ,其外侧边缘与胸膜呈钝角 ,内缘光滑…  相似文献   

20.
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1例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同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首发症状以咳嗽、咯血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为多见,实变肺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尤其是血管高密度征、枯树枝征及多发腺泡结节是其胸部CT的主要表现特点。结论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找脱落细胞是诊断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