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卯初春,恰逢刘祖贻老师有闲,遂前往拜访。刘老一如既往地带着谦和慈蔼的笑容,与之交谈,如沐春风,如啜甘霖。刘老言谈间总是流露出对中医的挚爱之情,让人深为感佩,很受启迪。其家学渊源,国学根底深厚,不仅勤于临床、精于实践,而且博采众长,擅于融会新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贵华  李振彬  杨静 《河北中医》2010,32(2):272-273
痹者,闭也,阻塞不通的意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学对疼痛病机的经典描述,同时也为疼痛的治疗指明了方向,如何正确运用“通”字治疗痹证,这是古今医家漫漫求索的目标,并留下了许多精辟的经验总结,正如《医学新传》谓“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  相似文献   

3.
余瀛鳌先生系我国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是我国最早倡导临床文献研究的学者之一。通过跟随余瀛鳌先生出诊学习多年,对先生治学和为医两方面均深有体悟,认为其在治学和为医两方面,颇多值得当前中医学子们参阅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李哲 《中医药学刊》2012,(4):689-691
余瀛鳌先生系我国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和中医临床家,是我国最早倡导临床文献研究的学者之一。通过跟随余瀛鳌先生出诊学习多年,对先生治学和为医两方面均深有体悟,认为其在治学和为医两方面,颇多值得当前中医学子们参阅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盐山县,1928年定居天津授徒、行医,至辞世。张氏世代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于经史百家无不研读,并随父研习医理。经两次应试不中,弃儒学医,渐闻名乡里,医名远扬。上世纪20年代,张氏被誉为北方医林四大家之一,成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氏一生行医数十年,始终以“与古为新”为己任,穷究医理,  相似文献   

6.
创新“灯火灸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建蓉  刁本恕 《中国针灸》2012,32(3):237-239
刁本恕医师在继承传统"灯火灸法"的基础上,创新灸具与灸法,研发出"刁氏药棒灸法",即将多种中药做成类似火柴棍大小的灸条,直接点燃迅速灼烧在人体穴位上,激发经气的运行,以达到防治病痛的目的。"刁氏药棒灸法"具有制作更科学、操作更安全、方法更简便、功效更快捷的特点,在临床运用中疗效较佳。本文对"刁氏药棒灸法"从施治方法、临床应用和灸法讨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辨析。  相似文献   

7.
刘明德主任医师及其家传验方“五肾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刘明德主任医师简介刘明德,主任中医师,1938年5月出生于刘氏中医世医之家,为其世家第五代传人,刘明德从十二岁时上学之余,即随父学医,1960年考入陕西中医学院本科医疗系(六年制)深造,毕业后先后从事教材编写、教学、医药考察和临床医疗至今,  相似文献   

8.
石学敏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针灸学专家,早年勤奋好学,热衷体育锻炼,成绩优异。曾参加援非医疗,应用针灸技术为大量国际友人解除病痛,为针灸学赢得了国际声誉。在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期间,学术和管理并重,为医院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促进了天津针灸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医医院管理经验,为其他中医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王有奎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E)以脾胃亏虚、无力传肺为发病之因,传变之机在于痰饮阻滞三焦,固本培元为治病之本。王教授运用“肺胃一体”指导COPE诊疗,分期论治,有的放矢。早期以脾土亏虚不培肺金为主;中期因肺津不润,渐伤阴分,以气阴两虚为要;晚期责之久病及肾,以肺肾两虚为重。将疾病早、中、晚三期归纳为肺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两虚证。  相似文献   

10.
<正>颜德馨教授为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家,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于2009年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颜德馨教授立足于气血学说,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等学术观点,提出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为医  相似文献   

11.
为了配合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总结和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从2006年起开辟了"名医传承"专栏,主要介绍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思想、创新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诊治的典型病历、辨证思维特点、某一疾病的诊治和用药规律等。迄今已发表近30位专家的来稿,得到了读者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2.
《河北中医》2009,31(4):F0002-F0002
人物简介 刘亚娴教授,男,汉族,农工党员,河北霸州胜芳人,1944年6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教,酷爱中医。河北医科大学四院、河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带徒中医药专家,并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河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  相似文献   

13.
李玉奇老先生,1979年生,辽宁铁岭人,全国名老中医。从医六十余年,时光流逝,自今已逾耄耋之年,但其精神旺盛,头脑清析,谈吐如流,回忆往事历历在目,经典条文随口而出,博闻强识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14.
为了配合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总结和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开辟了"名医传承"专栏,主要介绍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思想、创新的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诊治的典型病历、辨证思维特点、某一疾病的诊治和用药规律等。迄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程为平教授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方面进行剖析,并通过典型病例明确阐述,运用了程氏头针不拘常法的“卜”字针法,在选穴及手法上颇有研究,为面肌痉挛的治疗开拓了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木郁达之"是中医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语出《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为五郁先导",以气郁为要,人体肝胆之郁,可令气机怫郁,气郁为百病之长,常变生其他诸郁,其治疗大法即"木郁达之"。柴胡退热之用,归于其"达肝"之功,"木达则火自平",无论是外感或内伤发热,随症配伍后皆可用之。本文从"木郁达之"的理论出发,对柴胡的退热作用进行相关论述,并进一步探讨、总结仝小林教授有关柴胡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7.
徐景藩教授提出古文虽言“胃之五窍”,但其非独指胃腑此单一器官,而是一条承载人体气血源流的消化通道,是脏腑、血脉、经络、皮毛官窍、四肢百骸的营养来源,是人体内外信息、物质联系的枢纽。此外,胃腑作为一实体器官,按部位可分为3个部分,即胃之三脘,上脘主受纳,中脘主磨化,下脘主降浊,三者因部位不同其功能特性也有所侧重。了解胃之五窍与三脘的真正含义,掌握其生理特点,才能探究其出现病态的始末,为疾病的诊治提供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罗昀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7):F0002-F0002
为了迎接“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在渝启动,重庆市卫生局早策划、早部署、早落实,组织全市25位名中医整理撰写个人的临床经验、证治心得、从医感悟,汇编成《重庆名医证治心悟》一书。交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促使发扬中医传统优势、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振兴发展中医事业的系统工程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总结田从豁教授“形神共调”学术思想,结合脑卒中肢体麻木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形”“神”的深层含义和关系,“形神共调五部八法”的学术内涵及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的应用特点。从脑卒中肢体麻木的核心组穴方案、针刺手法的选择以及常用临床配穴等方面,深入挖掘“形神共调五部八法”治疗特点,并结合病案举例,在脑卒中肢体麻木的治疗中,总结田从豁教授基于《黄帝内经》形神理论的应用经验,以脑络髓海受损、经络气血失养为病机,治疗以益气宁神、养血调形和形神共调为法则;突出围绕“调神八法”“调形五部”,通过“小而精”的取穴和灵活细致的行针手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单次针刺治疗效力、减轻患者负担的特色。田氏“形神共调五部八法”对于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向基层医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名老中医尤松鑫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善从"通"字立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尤老认为本病因肝郁脾虚、肺闭肾虚、肠燥津枯等"不通"致"邪在胆,逆在胃",故治疗以利胆和胃为主,佐以疏肝健脾、宣肺固肾、润肠通腑之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