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脾动脉部分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肝癌病人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过程中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观察病人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肝功能的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恢复正常的时间为术后2—4周,49例肝功能改善,原有牙龈出血和鼻衄等症状大多消失,伴门脉癌栓76%(16/21)术后近期腹水减少或消失,肝功能恢复较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同时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脾功能亢进,促进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升高,减轻门脉压力增高,提高免疫力,对肝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已为国内外广大学者公认。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可以使脾功能亢进 (脾亢 )患者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升高 ,肝功能改善 ,已部分替代外科脾切除手术。我们近年来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在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的同时进行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收到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 2 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的介入治疗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 3例患者中 ,男 18例 ,女 5例 ,年龄 2 2~ 59岁 ,平均 4 1岁。所有患者均临床结合B超、CT及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部分性脾动脉栓塞46例和脾切除3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象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继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01),但两组患者中脾切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改善明显优于脾动脉栓塞组,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脾切除组(P<0.001)。结论对于腹水较多、门脉高压明显、脾脏巨大的患者不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行脾切除术较好;对于肝脏功能较差、凝血功能严重障碍、高龄和伴肝癌的脾功能亢进患者宜行脾动脉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门脉高压硬脾功能亢进的部分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36例肝硬化同压脾机能亢进患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确定其产的观测指标、栓塞范围和PSE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患周围血细胞计数三系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选择性插入脾动脉靶血管后先造影然后用抗生素液浸泡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30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笋恢复到正常水平,5例部分缓解,、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凝血酶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部分脾栓塞在肝癌伴脾亢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伴腺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使其血细胞恢复正常,以便能进一步行肝动脉化疗。方法:对46例不能行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并作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脾栓术后24h、48h、72h、1周、2周、4周的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部分脾栓塞能治疗脾功能亢进,提高血细胞数量,使肝癌伴脾亢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40例门脉高压症作了脾动脉及胃左动脉栓塞术研究,其中肝硬化34例、特发性门脉高压症4例及Budd-Chiari综合症2例。40例中25例作了脾动脉及胃左动脉栓塞,15例只作脾动脉栓塞。脾动脉栓塞用不锈钢圈35例,明胶海绵2例,两者并用3例。胃左动脉栓塞用明胶海绵。脾动脉栓塞对脾功亢进的应用价值可从栓塞后末梢血像变化作为评价标准。脾动脉栓塞术后6个月血小板计数比术前呈现有意义增高(P<0.001),白细胞计数术后一周内急剧升高,然后渐减,术后6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26例病人追踪观察6个月以上,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后腹腔干动脉血流再分配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明胶海绵颗粒与碘化油混合剂对30例病人施行了选择性脾动脉栓塞。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窗的疗效并对比研究栓塞前后脾动脉及肝总动脉血液流体力学的变化。结果:30例病人成功实施了脾动脉栓塞术。随访2—48个月。完全达到临床预期目标。结论: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脾机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提出了腹腔干动脉血流再分配对于肝硬化病人的肝功能恢复及腹水的消失有重要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 ,选择或超选择插管进入脾动脉和 /或其分支血管 ,行部分性栓塞共 2 6例 ,术前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果 脾动脉栓塞后 3~ 5d血小板、白细胞显著增加 ,1~ 2周升至或超过正常范围。术后 2月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 ,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Ρ <0 .0 1)。 2 6例患者术后均有脾区疼痛 ,2 4例有发热 ,随访时间 1~ 44月 ,平均 15 .7个月 ,除 2例死于肝癌外其他病例均存活 ,2例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但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脾动脉部分栓塞属微创手术 ,既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 ,又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 ,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部分栓塞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确定其疗效的观测指标、栓塞范围和PSE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三系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著。选择性插入脾动脉靶血管后先造影然后用抗生素液浸泡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30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5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门脉高压的症状。PSE栓塞范围在30%~80%之间为宜。白血球和血小板尤其是后者数量和功能改变为PSE后疗效可靠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脾动脉不同部位的栓塞治疗不同疾病的临床效果和方法,方法:选择23例患者,肝硬化合并肝癌6例,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13例,脾功能亢进4例,男19例,女4例,对19例患者采取脾动脉主干栓塞,而后4例患者作部分性脾实质栓塞(即对部分脾段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于脾动脉主干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除1例栓塞1月后再次出血,1例历肾功能衰竭于栓塞术后48h死亡外,其余11例一年内未再次出血;6例肝癌行脾动脉主干栓塞后进行了肝癌的灌注栓塞(TACE)治疗,未发生术后上消化道出血;4例脾亢患者行脾段动脉栓塞后,第3天白细胞及血小板有明显升高,除左上腹疼痛及发热较明显外,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栓塞治疗比较安全,结论:通过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可以治疗脾亢及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且保留了脾脏功能,所有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脾功能亢进是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脾栓塞术(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上具有安全、有效、可重复、微创且能保留脾脏部分免疫功能等优点,已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原发性肝癌发生脾功能亢进的机制、PSE的优势、操作方法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诊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TAE)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碘化油、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对12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TAE。结果12例行TAE后出血均得到完全控制.所有病例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术后10天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11例定期再行1~4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1年存活率为27.3%。结论TAE是原发性肝癌破裂急诊止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Purpose To study the value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splenis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mbo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THAE) combined with PSE was performed in 30 patients with HCC complicating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ypersplenism. Gelfoam sponge was used as the embolic material for PSE and limited to 100–150 pieces. Results More than 50% of splenic parenchyma was infarcted in 27 patients. Leukopenia and thrombocytopenia were corrected by PSE in 25 of 27 patients with hypersplenism. In 26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varices, including 5 patients with bleeding, no rebleeding occurred during a 6–17 month follow-up. Hypersplenism was not corrected in 2 of 3 patients whose infarcted splenic parenchyma was less than 50%. No splenic abscesses or other sever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Of the 30 patients treated, 19 are still alive after 1 year. Conclusions THAE combined with PS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asure for patients with HCC.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肝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经皮肝门脉导管药盒系统(PCS)植入术治疗少血性肝转移癌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对8例不能手术的肝转移瘤患者和2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动脉闭塞的患者,行经皮肝穿门脉,沿导丝送入留置管,导管留置于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内,药盒植入右上腹壁皮下。术后定期用5-氟尿嘧啶、阿霉素、卡铂经药盒导管系统内滴注或推注化疗。结果:所有患者门脉PCS植入术均成功,未见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无门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留置管移位脱入腹腔。术后定期行B超或CT复查,显示5例肝转移瘤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2例肿瘤增大,1例术后12个月死亡。结论:作者认为经皮肝穿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是可行的,其创伤小、安全、操作技术简单,为少血性肝转移癌及原发型肝癌经门脉内的化疗灌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经皮门静脉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门静脉右支栓塞(PVE)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在电视透视引导下经导管行经皮穿肝或穿脾行PVE。栓塞前、后用CT测量左侧肝叶的体积,并测量栓塞前后的门静脉压力、肝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行经皮PVE,栓塞术后左肝叶代偿增生明显,其中3例PVE后顺利实行右肝切除术。PVE后未出现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轻,均未发现并发症。结论经皮选择性PVE能诱导非栓塞侧肝叶代偿性增生及栓塞侧肝叶萎缩,增加肿瘤手术切除机会,提高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脾动脉在肝癌供血中的DSA表现和治疗价值.方法 3例肝癌患者在栓塞治疗中行DSA检查发现肿瘤有脾动脉供血,对DSA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同时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3例肝癌患者经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后,所有病例的供血血管均显著减少,病灶均明显缩小.结论 脾动脉供血型肝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肝动脉变异性供血,熟悉其血管变异的特点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改变。方法:选择肝脏动态增强CT扫描肝细胞癌合并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征象病例21例,以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区域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手术切除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方法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征象表现为肿块以外肝实质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呈等密度,楔形或三角形13例,不规则形9例,叶段形6例。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征象与癌细胞向周围扩散和肝内转移无相关性。结论:明确肝细胞癌肝实质一过性异常强化的形成机制及病理基础,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8例脾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 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液化碘油与无水乙醇混合后栓塞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小肝癌的新方法。方法对经彩超CT或MRI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88例共126个病灶,进一步行肝动脉造影,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后,对小肝癌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并以超液化碘油混入无水乙醇(1:0.5)对发现的126个小肝癌病灶充分栓塞。结果 88例患者共126个小肝癌病灶全部行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病灶直径0.8~3.0 cm,平均直径2.75 cm,术后3月复查,肿瘤完全消失16例,72例肿瘤不同程度缩小,肿瘤平均直径1.45 cm。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7%(15/88)、25%(22/88)、36%(32/88)。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88)、86%(76/88)、68%(60/88)。结论超液化碘油混合无水乙醇栓塞治疗小肝癌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于外科手术治疗,可作为治疗小肝癌的选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肝动脉化疗,栓塞与肝静脉暂时闭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10例肝癌患者中运用肝静脉暂时闭塞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的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7例甲胎蛋白阳性患者5例下降大于50%,2例转阴。4例肿瘤缩小>50%。2例合并肝动-静脉瘘者成功实行碘油栓塞,1例经治疗后肝动-静脉瘘消失。对肝功能的影响与普通介入治疗相同。消化道反应相对较轻。并可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配合肝段动脉或靶血管的插管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