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胶囊对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2名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名。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包括口服药及胰岛素)及缬沙坦胶囊降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降糖、降蛋白的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治疗。评估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胶囊能显著缓解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障碍,同时改善患者血糖、进一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傅晓骏  熊荣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2):305-308,455,456
目的:研究黄芪水蛭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IL-1β及C-Ⅳ、FN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黄芪水蛭制剂组)、西药治疗组(洛汀新组)、雷公藤治疗组(雷公藤组)、中西药治疗组(黄芪水蛭制剂+洛汀新组),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β1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肾脏组织中的C-Ⅳ、FN表达。结果:经黄芪水蛭制剂治疗2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IL-1β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模型组的C-Ⅳ、FN分别呈现高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水蛭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大鼠的炎症反应及肾纤维化的进展,与抑制了C-Ⅳ、FN在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与洛汀新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新宏 《陕西中医》2006,27(6):691-692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黄芪注射液与洛汀新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服用洛汀新,10~30mg/日,治疗组在用洛汀新的基础上,每日静脉给予黄芪注射液40ml。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在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空腹血糖均控制在良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用药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洛汀新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洛汀新,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傅奕  陈帮明  李鑫  魏林  吴兆东  付义  刘永芳 《中草药》2020,51(23):6045-6049
目的 探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筛选九江市中医院Ⅲ~IV期DKD患者,随机分配入对照组(46例)及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持续3个月。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脂、尿IgG4、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改变。评估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后血常规、肝功能、细胞免疫,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3.91%、86.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尿微量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尿微量蛋白为(178.65±31.72)mmol/L、尿素氮为(7.63±2.15)mmol/L、血肌酐水平为(85.68±14.74)μmol/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IgG4、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白细胞、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DKD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虎杖分别与黄芪、益母草配伍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链脲佐菌素诱发SD大鼠糖尿病肾病(DN)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开博通组、虎杖-益母草配伍组、虎杖-黄芪配伍组。空白组10只,模型组15只,其余3组每组13只。虎杖与益母草配伍、虎杖与黄芪配伍合煎液灌服剂量为3 g·kg-1,开博通组灌服博通剂量为6.25×10-3g·kg-1,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同体积10 mL·kg-1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8周。以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流变学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虎杖-黄芪组、虎杖-益母草组在用药第4,8周能明显降低DN模型大鼠血糖水平(P<0.05),明显降低TG水平(P<0.05),对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有明显减轻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虎杖-益母草组对血浆黏度减轻明显(P<0.01)。结论: 虎杖分别配伍黄芪、益母草①对糖尿病肾病糖、脂代谢及血流变具有调节作用;②可能通过降低血糖、甘油三酯等水平,降低全血与血浆黏度,改善微循环,发挥其对糖尿病肾病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稳心颗粒对早搏病人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的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24hHolter监测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方法: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显著(P<0.01),两组相比各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1),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是治疗早搏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别浊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加益肾别浊汤治疗组50例和单纯基础治疗对照组50例,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尿微量清蛋白。结果:益肾别浊汤治疗组显著降低尿微量清蛋白。治疗2个月后,临床综合总疗效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肾别浊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软坚方结合西药治疗IV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符合标准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糖尿病基础疗法加口服氯沙坦钾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自拟益气软坚方(黄芪、白术、鬼箭羽、茯苓、木香、葛根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效果和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中,两组治疗后各个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治疗前后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比较均有所好转,其中治疗组的尿微量蛋白减少量较对照组多(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取益气软坚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IV期糖尿肾病,能取得较好效果,改善症状降低尿蛋白。  相似文献   

9.
益肾康颗粒与洛汀新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扬洲  朱莹  彭素娟 《新中医》2008,40(5):23-24
目的:观察益肾康颗粒与洛汀新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采用益肾康颗粒与洛汀新联合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洛汀新治疗.6周为1疗程.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血糖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压、血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Sc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胆回醇(TC)、甘油三酯(TG)均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对照组仅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Scr、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TC、T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康颗粒与洛汀新联合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以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121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能减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SMD=1.00, 95%CI(0.70,1.30),P<0.01]和24 h尿蛋白定量[SMD=1.00, 95%CI(0.70,1.30),P<0.01];不能显著减少血清肌酐[SMD=0.11, 95%CI(-0.03,0.26),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显著减小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但对肾功能无显著性改善。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限制,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养血散寒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养血散寒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均进行中医症状计分,测神经传导速度。试验共计12周。试验结束后进行两组症状计分、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41%,对照组有效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在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养血散寒颗粒治疗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对疼痛、乏力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综合疗效优于甲钴胺片治疗。两组对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降糖精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降糖精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降糖机制的初步探讨。 方法: 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降糖精组和对照组。通过8周的观察,比较2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 结果: 2 组用药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用药后,降糖精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8周时降糖精组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降糖精颗粒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减轻患者相关中医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的肠促胰素(GLP-1)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丹地泄浊汤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60例,分为单纯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及联合治疗组(西药加丹地泄浊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糖化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白蛋白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单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及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地泄浊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病(G2~3期)患者,能提高疗效,缓解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消渴肾安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对尿微量白蛋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消渴肾安胶囊和洛汀新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糖脂代谢、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抗氧化应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渴肾安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与免疫调节机制的相关性。 方法: 将60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自拟中药方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逆转尿蛋白、逆转尿红细胞、整体疗效以及安全性;取血检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 结果: 自拟中药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个月,在逆转尿蛋白、逆转尿红细胞、整体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单纯应用雷公藤多甙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18,TNF-α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IL-10水平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自拟中药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优于单纯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临床疗效与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改善机体内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姜昭琦  吴艳艳 《新中医》2015,47(2):77-78
目的:观察玉液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实施饮食、血糖控制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于基础治疗上予玉液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24h尿微量蛋白、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空腹血糖、24h尿微量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液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降低空腹血糖及24h微量尿蛋白,改善血脂水平及肾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葫芦巴总皂苷(TFGs)与磺脲类降糖药(SU)合用对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单纯使用SU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在服用SU的基础上,分别加服安慰剂和TFGs,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均<0.01),体重指数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TFGs联合SU治疗T2DM,显示了较好的降糖效果,同时能改善临床症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达立通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胃动素、胃泌素及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90例DGP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另设15例单纯糖尿病(DM)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饭前服用盐酸伊托必利片,50 mg/次,3次/d;观察组饭前服用达立通颗粒,6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进行治疗前后胃电图检测;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单纯DM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电图餐前主功率、主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胃动过缓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电图餐后主功率、主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胃动过缓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达立通颗粒能促进DGP患者胃蠕动、改善胃动力,减轻临床症状,还能调节胃肠激素,临床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宋晓龙  宋俊  倪其猛  潘仁友  伍德明 《陕西中医》2011,32(12):1587-1589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与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降糖治疗控制血糖,并口服缬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症状改善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在腰膝酸软、疲乏无力、肢体麻木、舌象、脉象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程,是一种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血1号方治疗血热夹瘀证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尿红细胞、尿蛋白、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常规衍生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3家医院108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予尿血1号方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予卡托普利及阿魏酸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监测尿镜检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血中性粒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D-二聚体、免疫球蛋白A(IgA),随访6个月后紫癜肾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总有效率为88.9%(48/54),对照组为70.4%(38/5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08,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4天,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总积分、尿镜检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尿镜检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第28天,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尿镜检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计数、D-二聚体及24 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中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中性粒细胞比率、NLR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PLR、LM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儿肾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尿血1号方治疗血热夹瘀型紫癜肾炎,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紫癜肾炎患儿尿红细胞、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中性粒细胞及NLR,有效减轻肾脏的炎症状态,减轻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