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氯胺酮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氯胺酮对炎性反应中的炎性因子TNFα、IL-1、6、8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又能增加抗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等,从而对感染或非感染时炎性反应造成的组织器官的损害有保护作用,显示了氯胺酮麻醉镇痛作用以外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酮对炎性反应中的炎性因子TNFα、IL-1、6、8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又能增加抗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减少NO的生成等,从而对感染或非感染时炎性反应造成的组织器官的损害有保护作用,显示了氯胺酮麻醉镇痛作用以外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对于氯胺酮诱导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大鼠海马中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哌啶醇能否预防或治疗氯胺酮导致的脑损害。方法 选择48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在腹腔注射氯胺酮80.0mg/kg前后给予不同剂量氟哌啶醇(1.0,5.0,10.0mg/kg),24h后取鼠脑,应用HSP7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海马中HSP70的表达,并用MIAS-2000图文分析系统分析大鼠海马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阳性细胞密度和灰度值。结果 单独应用氯胺酮可在大鼠海马表达HSP70;预先给予氟哌啶醇能抑制氯胺酮诱导的HSP70表达,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在使用氯胺酮后给予氟哌啶醇,不能减少HSP70的表达。结论 氯胺酮可诱导HSP70在海马的表达,提示海马的神经元可能受到损害;氟哌啶醇可以预防氯胺酮所致的神经元损害,但对已造成的神经元损害无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和氟比洛芬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59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4组(n=20):小剂量瑞芬太尼组(LR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HR组)、大剂量瑞芬太尼+氯胺酮组(HRK组)、大剂量瑞芬太尼+氟比洛芬组(HRF组).LR组术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HR组、HRK组和HRF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4μg·kg-1·min-1,4组均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于开始分离胆管时HR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8 mg/kg,HR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1.5 mg/ks.记录术后2 h内和术后4、8、12、24及48 h时VAS评分,术后2 h和48 h内哌替啶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HR组比较,LR组、HRK组和HRF组术后2 h和48 h内哌替啶用量均减少,术后2 h内VAS评分降低(P<0.05或0.01),术后4~48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R组比较,HRK组和HRF组术后2 h和48 h内哌替啶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内VAS评分降低(P<0.05).HRK组和HRF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和氟比洛芬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确切且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氯胺酮抑制瑞芬太尼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痛觉过敏的量效关系.方法 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例,年龄40~60岁,体重45~80 kg,ASA Ⅰ或Ⅱ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阿曲库铵和异丙酚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维持麻醉.麻醉诱导后,采用序贯法静脉注射氯胺酮,初始剂量为0.8 mg/kg,相邻剂量比为2,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抑制时(气管拔管后10 min时VAS评分<4分)氯胺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95%有效剂量(ED_(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氯胺酮抑制瑞芬太尼术后痛觉过敏的ED_(50)(95%可信区间)为0.23(0.12~0.35)mg/kg,ED_(95)(95%可信区间)为0.62(0.51~0.68)mg/kg.结论 氯胺酮抑制瑞芬太尼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痛觉过敏的ED_(50)和ED_(95)分别为0.23、0.62 mg/kg.  相似文献   

6.
氯胺酮对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机体对创伤和应激的免疫防御反应中 ,细胞因子 (cy tokines,CK)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是传递细胞间信息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 ,主要由激活的白细胞产生 ,也可由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1] 。细胞因子种类繁多 ,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 (cytokinenetwork)。目前认识到 ,在细胞因子网络中 ,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 ,是机体产生合适免疫应答的关键。前炎性细胞因子 (proinflammatorycytokine)属于促炎症细胞因子类 ,主要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合并术前焦虑和认知功能下降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焦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89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术前1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焦虑亚量表评分≥8分且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45)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S组麻醉诱导时静注艾司氯胺酮0.2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术后使用艾司氯胺酮PCIA镇痛。C组在麻醉诱导、维持和PCIA镇痛时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用药同S组。于术前1 d、术后1、3 d采用HADS及MoCA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检测术前1 d和术后3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黄碱使用情况,入PACU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情况以及术后48 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头晕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1、3 d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MoCA认知评分明显升高,TNF-α、IL-6、S100β浓度明显降低,BDNF浓度明显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黄碱使用率、拔管时间、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后48 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和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减轻神经损伤,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及减轻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复方软伤伸筋丸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成刚 《中国骨伤》2004,17(12):755-755
复方软伤伸筋丸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面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观察复方软伤伸筋丸镇痛、抗炎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和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42例。两组麻醉诱导前 10 min分别恒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首量泵注结束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E组麻醉诱导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0.5 mg·kg-1·h-1持续泵注。S组麻醉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术中维持瑞芬太尼0.05 μg·kg-1·min-1持续泵注。两组其余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一致。记录术中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动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后(t1)、打开胸膜后30 min(t2)、拔除喉罩前(t3)、送返病房前(t4)的HR、MAP、SpO2、PaCO2和PaO2。记录t1、t2、t3 时VT、RR。于t0 及术后24 h(t5)时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 ml,检测TNF-α、IL-6浓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幻觉、谵妄、噩梦发生情况,口腔分泌物量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与S组比较,E组术中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0 时比较,S组t1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t1、t2、t3 时SpO2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E组t1、t2、t3时SpO2明显升高(P<0.05),t1、t2、t3、t4 时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P<0.05),t1、t2 时VT明显增大、RR明显增快(P<0.05), t5 时静脉血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幻觉、谵妄、噩梦发生率和口腔分泌物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以降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急性期炎症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Y354740预先给药减轻氯胺酮麻醉致幼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海马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48只,21日龄,重约22~32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6只);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组(Ket组)、LY354740预给药组(LY组)。LY组于每天第1次注射氯胺酮前30 min腹腔注射LY354740 15 mg/kg余同Ket组;Ket组和LY组每天腹腔注射氯胺酮30 mg/kg共3次、间隔30 min,连续5天;NS组每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NS组)、氯胺酮组30 mg/kg(Ket组)、LY354740预处理组(LY组)。LY组于每天首次腹腔注射氯胺酮前30 min注入LY354740 15 mg/kg,余同另两组。Ket组和LY组于每天同一时间点腹腔注射氯胺酮30 mg/kg、间隔30 min注射一次,共3次,连续5 d。所有小鼠均在末次给药结束后24 h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水迷宫和旷场实验),测试完毕后立即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海马IL-1、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Ket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旷场中心区停留时间缩短,平台穿越次数减少;海马IL-1、IL-6、TNF-α含量升高(P0.05),L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et组比较,LY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原平台停留时间和旷场中心区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海马IL-1、IL-6、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 LY354740预先给药可改善氯胺酮麻醉所致幼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肉毒毒素在除皱美容方面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皮肤外科学杂志》(Dexmatologic Surgery)首次刊发关于应用肉毒毒素除皱的论文。4年后,2003年第29卷第5期再次发表23篇肉毒毒素除皱新进展的论文。2001年加拿大政府批准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用于除皱,短时间内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也相继获批准。发表的23篇文章共有3个重点:①应用BTXA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抑郁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180~220 g,月龄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氯胺酮组(K1~4组).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建立抑郁大鼠模型.药物干预前1 d大鼠强迫游泳15 min,药物干预当日,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C组)、氯胺酮2.5 mg/kg(K1组)、5.0 mg/kg(K2组)、10.0mg/kg(K3组)、20.0 mg/kg(K4组).给药后30 min将大鼠再次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动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取海马组织测定BDNF及TrkB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K1~4组不动时间缩短,K3组和k4组海马BDNF、TrkB含量升高(P<O.05);K1~4组随氯胺酮浓度升高,不动时间缩短(P<0.05),与K1组或K2组比较,K3组和K4组海马BDNF、TrkB含量升高(P<0.05).结论 氯胺酮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发挥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BDNF和TrkB含量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ketamine o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and tyrosine receptor Idnase B (TrkB) in the hippocampus in mentally depressed rats.Methods Fifty male Wistar rats weighing 180-220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 n = 10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C) and groups K1-4 ketamine 2.5, 5.0, 10.0 and 20.0 mg/kg. On the 1st day the animals were forced to swim for 15 min. On the 2nd day ketamine 2.5, 5.0, 10.0 and 20.0 mg/kg were given iniraperitoneally in groups K1-4 respectively at 30 min after administration. The immobility time of the rats during the forced swimming test was recorded. The animals were then decapitated. The hippocampus was harvested for determination of BDNF and TrkB levels. Results Ketamin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immobility time during forced swimming test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BDNF and TrkB levels in the hippocampu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K, and K4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group C, and K1 and K2 groups. Conclusion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BDNF and TrkB in the hippocampus are involved in the dose-dependent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ketamine.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时促炎症因子和抗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时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本组 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急性胰腺炎 (mildacutepancreatitis,MAP) 13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 19例。观察入院后第 1、3、5、7日急性生理和既往健康评分 (APACHEⅡ )、BalthazarCT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6、IL 8、IL 10和IL 12的变化。结果入院第 1日MAP组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CT评分分别为(5 6± 2 1)和 (1 5± 0 6 ) ,SAP组为 (13 6± 4 3)和 (6 3± 1 5 ) ,2组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CT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1) ;入院第 1日MAP组患者血清IL 6、IL 8、IL 10、IL 12的水平分别为 (9± 3)pg/ml、(4 1± 16 )pg/ml、(7 9± 2 3)pg/ml、(12 9± 30 )pg/ml,SAP组分别为 (6 4± 14)pg/ml、(5 1± 18)pg/ml、(6 9± 1 7)pg/ml、(6 4± 14)pg/ml,2组IL 10 /IL 6、IL 12 /IL 6、IL 12 /IL 8的比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值均 <0 0 1)。结论IL 6、IL 8和IL 10、IL 12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度有关 ,综合BalthazarCT评分、APACHEⅡ评分和血清中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比值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度进行评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核转录因子kB抑制剂对犬体外循环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证实,体外循环、心脏的缺血再灌注均可促使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大量的炎性因子及粘附分子过表达并释放到循环中,参与并加剧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与组织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B(NF—kB)的激活有关。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为  相似文献   

16.
感染、创伤等外界刺激会引起机体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并导致炎症反应。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袭、清除坏死组织、修复损伤和促进康复,是宿主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失衡,炎症反应失控,则自身破坏远比致病因子直接刺激产生的损伤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7.
抗凝血酶在重症感染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一种在肝脏合成的α2糖蛋白,在肝素的协同作用下,AT能特异地抑制凝血酶和凝血系统中的其他蛋白酶。动物实验研究显示AT不仅具有抗凝特性,而且具有抗炎作用,用AT治疗重症感染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防止DIC及MODs;研究还发现AT的抗炎活性与剂量相关。临床试验表明,AT能明显降低重症感染病人的疾病危重程度及MODs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但同时使用肝素会阻滞AT的抗炎活性,增加大出血几率。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多种蛋白、糖和脂类水解酶的活性。研究表明乌司他丁还有明显的抗炎性介质作用,用于心脏手术可以抑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但其对原位肝移植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观察持续输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浆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