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农 《江西中医药》2006,37(12):10-11
1 体质研究的意义 体质学就是体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学。体质就是人体的基本质量,如抗寒、抗缺氧、抗疲劳、抗强力劳动、抗高温等。一般而言体质学研究应该在自然健康人群中进行。因为不同地域和相同地域的自然健康人体质因遗传、饮食习惯、生活史等多种因素,身体内有某些微分子结构确实存在差异。体质学研究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再确立有效的方法。方可得到新的比较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湿热体质是一种身体内环境不清洁、湿热氤氲,而导致排泄不畅的体质。这种体质的人在养生方面要特别注意“干燥”,既要保证生活的外环境干爽清洁,也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  相似文献   

3.
一、瘀血体质主要表现为血脉不畅通 瘀血体质就是全身性的血脉不畅通,有一种潜在的瘀血倾向。在气候寒冷、情绪不调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血脉瘀滞不畅或阻塞不通,也就是瘀血。淤塞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就发暗发青、疼痛、干燥、瘙痒,出现肿物包块,  相似文献   

4.
平和体质的人最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不伤不扰,顺其自然"。拥有平和体质,一方面可以说是上天的厚爱,另一方面说明个人后天的修为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伤不扰、顺其自然就好。一、平和体质主要表现为形神和谐平和体质的人形体比较匀称,通常不会太高大,很少弯腰驼背,体重适中,且波动不大。这种人的食欲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5.
体质及体质因素与中医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月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22-2123
论述了体质及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认为阴阳五行理论将辨体质与辨证融为一体,借助流行病学和科学统计学方法使体质辨证规范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辨施治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气郁的人经常郁闷、不高兴、生闷气,抑郁症患者中常见这种体质的人。对于气郁体质的人来说,最主要的就是保持七情平和,不要想太多,不要太敏感,平常多交朋友,多去旅游,使心胸开阔。一、气郁体质主要表现为"善太息"气郁体质者中瘦人偏多一些。面部表情经常是郁闷、不开心的,面色发黄,没有光泽。气郁体质者经常叹气,就是"善太息"。我经常会见到一些女性,在候诊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叹气。为什么会叹气?因为气机不畅,人觉得闷、不舒服,无意识地就要通过叹气来舒展气  相似文献   

7.
体质养生     
1、气虚体质养生法现代人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即时感疲劳者,便属于气虚体质。疲劳通常与各种劳动(体力、脑力)的强度、速度及持续的时间有关。速度越快,强度越大,疲劳出现越  相似文献   

8.
过敏体质属特禀质,遗传因素是过敏体质形成主要原因,阴阳失衡导致机体易受外界某些因子影响而引起过敏反应,避免过敏物不能根本上治疗过敏疾病,治愈关键是体质调控,益气固表或凉血消风可改善过敏体质偏颇状态。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易因后天饮食不节、过服寒凉药物、病后失调等原因而损伤脾胃,导致脾虚,调整小儿过敏体质偏颇状态关键在于健脾。物质的寒热偏性是诱发小儿过敏的重要原因,脾虚是导致小儿过敏体质病机关键。健脾同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祛湿、消食、清热、滋阴等,如此,健脾之功才能事半功倍。脾肺若虚,水精不足以充分濡养肝脏,金气不足以收敛肝木的发散之性,则肝风易动,机体易对动风之品敏感。过敏反应易有风邪致病特点,善行数变、侵袭阳位、皮肤瘙痒时,应注意调理肺、肝二脏,祛除机体易受风邪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的健康问题描述,中医体质类型和细化中医体质等级评价。方法:通过统计描述,因子分析,决策树分类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对2392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中医体质自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从2392例30岁以下青年女性中医体质健康问题中抽取了21个共性因子;按体质主次及复合情况获得277个体质类型,前50个体质类型占49.32%;基于决策树分类将中医体质5个级别的等级评价细化为19个。结论:所有探索符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更加个性化地描述体质健康问题及其数量关系,深入探讨前50个中医体质类型应该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细化的等级评价将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有利于《标准》的规范操作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西强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18-119
本文探讨了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分析了体质应具备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方的体质"的概念,以此作为方证的一部分,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安全有效地选择方药。  相似文献   

11.
刘西强 《山西中医》2011,27(12):50-51
探讨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分析体质应具备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方的体质的概念,以此作为方证的一部分,可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安全有效地选择方药。  相似文献   

12.
怎么判断体质呢?只要感官系统正常就可以判断。中医判断体质、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如果脏腑气血健康,必然会有相对健康的外形;如果脏腑功能、气血失调,则会通过五官、皮肤、形体、情绪反应在外。如何捕捉生命信息,倾听脏腑的“声音”?中医养生也好,治病也好,强调因人而异,即辨体施养,辨证施治。辨体、辨证、感知差异的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13.
体质转化论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1):781-783
作者从阴阳学说是体质转化论的理论基础;体质转化的条件和因素;运用"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干预体质的转化等三个方面,对体质转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强调应针对体质转化的条件和因素,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法,如注意饮食调节、重视心理疏导、加强体育锻炼、顺应自然环境和提倡有病早治等,促使异常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以免疾病的发生,或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这是"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眼病体质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历代医家对疾病与体质的关系论述颇多,而对眼病体质论述者却不多见。眼病体质主要是阐述眼病的全身机能状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亦属辨证论治范畴。它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余不揣谫陋、提出眼病体质之管见,以就正于同道。古今医家对体质的认识体质即素质,是人体平素生理机能的综合状况,亦是机体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疾病防大于治思想的突出,中医体质研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大基础实验研究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积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以基因表达为指标,以基因调控改变和功能修饰为研究方向结合大量人群体质信息的采集管理,将有助于中医体质实验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塞冬 《家庭中医药》2013,(10):56-57
孙女士今年47岁了,这几天她感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她患病喜欢看中医,于是,请了病假去中医院,被诊断为血虚。何谓血虚?中医学认为:血虚是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能力减退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些异常变化。常可见血虚者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其自感视物不清、四肢麻木、皮肤干燥、头晕眼花。如  相似文献   

17.
常用补血药膳猪蹄止血汤原料:猪蹄1对,茜草30g,大枣10枚。制作:猪蹄去毛洗净;茜草装入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三味下锅同煮,熟后去药袋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中风易患者多见的体质类型,制定具体干预措施,了解体质干预对中风易患者体质的影响,探讨体质干预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所具有的作用。方法:运用中医辨体理论对有中风危险因素的120例中风易患者进行体质分类,找出中风易患者多见的体质类型;结合个体差异,制定出适合于个人体质的调理措施,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药物、针灸、药浴等方面给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中风易患者体质类型的变化,收集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120例中风易患者中,男67例(55.83%),女53例(44.17%),男女比例为1.264∶1。对其体质进行分类,以痰湿质为最,占据34.16%。中风病危险因素中,有高血压病的78人,有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分别为48例和57例。对有偏颇体质的中风易患者进行体质干预,各种体质的干预效果并不相同,痰湿质和气郁质有所改善,其余各种体质干预效果不明显。结论:中风易患者的体质分布具有趋向性,痰湿质为其最主要的体质类型;对中风易患者进行体质干预,短期内对部分体质类型有影响,期待进一步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可以对其得出更明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体质特点:多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养生方法:(1)体育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位都活跃起来的,有助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2)精神调养。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表现,培养乐观  相似文献   

20.
<正>气郁体质,顾名思义,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这种体质的朋友总会莫名其妙感觉心情不好,或坐卧不安,或过于敏感,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能情绪失控。不仅如此,这种体质的朋友食欲非常差,睡眠质量也不好,一般都很难入睡,即使入睡也会睡得很浅,一点点小动静便会惊醒。由于吃睡都不好,所以这种体质的人通常不会为肥胖而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