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多发性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溶栓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本文报告85例多发性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方法 依MR影像在相应脑静脉窦区出现长T2,短T1信号和DSA显示脑静脉窦充盈缺损,及脑小静脉扩张迂曲和静脉期循环时间延长是血栓形成的根据。治疗中以间断穿刺颈动脉和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注入尿激酶为主,并辅以口服华法林抗凝。结果 1周后复查脑血管造影,5/18例静脉窦出现部分再通;8/18例脑循环时间接近正常,12例小静脉迂曲扩张现象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超声溶解外周动脉血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急性外周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材料与方法 24例患者经血管造影证实,股浅动脉血栓形成21例,Guo动脉血栓形成2例,肱动脉血栓形成1例。对下肢动脉血栓采用对侧或同侧股动脉穿刺,插入超声导管溶栓;对上肢动脉血栓采用股动脉穿刺,插入超声导管至上肢动脉深栓。24例患者均进行4~6分钟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结果 24例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血管内超声成功溶解了动脉内血栓,有1例治疗24  相似文献   

3.
血液秀析分流通道机能不全和闭塞造影诊断及个人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3年来有关血液秀发流通道要能不全和闭塞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对33例血透分流通道机能不全和闭塞做血管造影,包括27傲一血管瘘道、6例人工移植物瘘道。19例通道得行溶栓治疗,13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结果 初次造影结果:19例通道闭塞,12例血管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19例通道闭塞溶栓治疗即时开通率达89%;2例技术失败。溶栓后造影7例伴潜在血管狭窄,其中4例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血栓的血管内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13例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6岁。经血管造影均显示动脉栓塞,病变涉及动脉16段,首先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不能达到临床效果者再进行经皮穿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11段血管再通,5段血管溶栓失败;再通率为68.75%(11/16)。PTA治疗5段,有3段达到临床效果(造影复查显示残存余狭窄小于30%),治疗成功率为60%(36)。13例均未见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血管内局部溶栓及P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急性肢体动脉血栓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内一科孙全格童文玲刘登峻许贵刚兰新昌(济南250101)关键词溶栓颈动脉脑梗死传统脑血栓溶栓疗法多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穿刺法在颈内动脉注药和静脉法,我们自1997年1月采用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初Chaise等用纤维蛋白溶剂,经动脉内灌注治疗因手术所致的血栓形成,后又发展为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方法逐渐推广到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栓所在动脉或者血栓附近,达到高选择溶栓目的。其血管再通率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7.
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目的研究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12例难治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接受了包括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机械性破栓、经颈动脉溶栓和静脉窦内支架置入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所有病人均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17~29个月,平均23个月。结果12例患者均接受了经静脉途径溶栓治疗,其中10例患者同时接受联合机械性血栓切割。2例患者同时接受经颈动脉途径溶栓治疗。出院时,所有患者闭塞静脉窦均再通,临床症状改善和颅内压恢复,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Glasgow评分由术前平均12分,恢复到出院时14分。平均随访23个月,无一例血栓再形成。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4年11月至2002年2月采用动脉灌注抗凝、溶栓和扩血管药物治疗肢体重度冻伤3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动静脉溶栓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5例发病6h内的脑梗死患者,动静脉双途径溶栓同时行狭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欧洲卒中量表评定缺失神经功能恢复并严密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溶栓和支架成形术过程顺利,25例患者神经缺失症状得到满意的恢复,无出血和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动静脉溶栓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6h内的第一次发病脑梗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性溶栓治疗分析,评价急性脑梗塞早期应用介入性溶栓治疗的疗法。方法:采用改良S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行DSA造影后用6F导引导管送入微导管,经微导丝导引,穿入血栓,不能穿过血栓的使微导管尽可能靠近闭塞的动脉端。用微量输液泵导管内缓慢泵入尿激酶,治疗后再行造影检查,并在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和2周分别做神经功能评定。结果:血管完全再通19例,部分再通3例,无变化8例。治疗后2小时运动改善的25例,感觉改善的16例,言语改善的13例,2周后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的12例。结论:介入溶栓的针对性极强,局部溶栓药物浓度高,血管再通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密切观察,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动脉内溶栓治疗已经逐渐成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急性颈动脉完全性阻塞引起的脑梗死,由于溶栓药物进入颅内循环困难,动脉内溶栓治疗可被延误和阻止。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动脉同路人血栓抽吸切除术治疗2例急性颈动脉球完全性阻塞患者,阻塞颈动脉立即获得再通,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选择眼动脉插管局部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超选择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经股动脉或颈动脉插管 ,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溶栓治疗 12例中央动脉血栓形成致视力障碍患者。结果 治疗后 ,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正确诊断 ,早期应用超选择局部溶栓、扩血管并尽可能应用较大剂量溶栓药物 ,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和血管介入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6年以来6例急性肾梗死患者的诊治情况,明确诊断为急性肾梗死后即行肾动脉抽吸溶栓治疗.结果 6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均获得明确诊断,行肾动脉抽吸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梗死灶血流完全或部分恢复.结论 急性肾梗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是首选的诊断方法;肾动脉抽吸溶栓是治疗急性肾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时间在90~450 min行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采用的机械辅助方法有导丝碎栓、导管抽吸取栓及支架应用等,术后统计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28例患者应用机械辅助溶栓成功再通血管23例,血管再通率为82.1%,平均血管再通时间为65.22 min,3个月后mRS评分均≤3分;5例血管再通无效者中2例死亡,1例mRS评分4分,2例mRS评分≤3分。血管再通组中,机械辅助溶栓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率。结论机械辅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减少尿激酶用量及血管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15.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和溶栓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报告肠系膜静脉血栓(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和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初步经验。资料与方法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原发疾患分别是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肝癌、胰腺炎和剖宫术后。2例有腹部超声检查。4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造影诊断为MVT。随后留置导管,直接实施尿激酶灌注溶栓及抗凝。结果 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是:(1)SMA及其分支痉挛和显影时间延长。(2)肠系膜上静脉(SMV)延迟显影或几乎不显影。(3)SMV主干或较大分支内的充盈缺损。(4)肠壁增厚,肠腔内对比剂存留和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尿激酶(或组织溶栓剂)和肝素治疗后3~10天复查,上述征象消失,SMV显影时间正常,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亦改善,免去了手术治疗。结论 选择性SMA造影为临床怀疑MVT时直接观察SMV血流状态的准确诊断手段,并可同时实施经SMA导管尿激酶灌注溶栓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的3D DSA与二维(2D)DSA图像进行比较,分析颈动脉的形状、狭窄的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必要性、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及支架的选择。结果 与2D DSA相比,3D DSA能更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形状及程度,能提供最佳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使用3D DSA能正确决策支架的选择。结论 3D DS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提供许多2D 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对常规DSA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件疾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形治疗12例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全部病例均有慢性肢体缺血病史,平均19.3个月(3~48个月),间歇性跛行距离为50~200米,平均125米.12例中静息痛5例(42%),足趾坏死3例(25%),重症肢体缺血4例(33%).在全部12例中踝-肱指数(ABI)为0~0.65,平均0.33.全部病例的病变部位首先被置入导管溶栓(尿激酶、rt-PA),2 d后行腔内血管成形(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结果 全部12例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4例应用rt-PA,8例用尿激酶,病变动脉的闭塞长度在溶栓前为60~150 mm,平均80 mm,溶栓后为10~50 mm,平均为30 mm.全部病例溶栓后成功地完成了血管成形,术后ABI为0.64~1.0,平均0.86,较术前平均提高了0.53.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和需要进一步外科干预的并发症.全部患者得到随访1年,原病变血管100%通畅.结论 预置导管溶柃辅助腔内血管成形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我们CT室医生工作中遇到的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发病突然,危害大。如果在6小时内溶栓治疗其疗效往往比较显著,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再行溶栓,可能会引起再灌注损伤和继发性脑水肿,脑出血。因此,如何早期诊断缺血性脑梗死一直是我们临床工作中最大的难点,本文综述,非增强CT(NCCT),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经股动脉插管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的新技术,可直接向病区把血管注入扩血管、溶栓、抗凝及低渗药物.使川塞的血管重新开放,从而改善股骨头的供血,临床效果显著。现将16例行股骨头血管扩张溶栓术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6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7例。椎基底动脉闭塞5例,闭塞血管再通者,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2例。其中7例患者动脉溶栓的同时进行了血管内治疗,5例球囊成形术和2例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7例,明显好转或进步8例,无效3例,死亡3例;溶栓后脑出血2例.存活病例无1例并发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