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比较河南医利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昆明(KM)小鼠与河北医科大学KM小鼠两个封闭群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测量小鼠身长,尾长,血液指标,尾椎节数及长度。结果身长无差异,血液常规指标6项无差异。20周龄、30周龄尾长差异显著;30周龄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KM小鼠尾骨为节,而从河北医科大学引进的KM小鼠封闭群为28节。结论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KM小鼠与河北医科大学KM小鼠存在尾长和尾椎节数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快速建立免疫力低下的KM小鼠动物模型,用简单快速的方法鉴定动物模型成立。方法环磷酰胺经口灌胃,剂量为100 mg/kg;氢化可的松经口灌胃,剂量为80 mg/kg; 60%乙醇溶液经口灌胃,剂量为20m L/Kg; UVA紫外线皮肤照射(长波),剂量为10 J/cm~2,各组连续3 d给药处理。分别测定小鼠试验前后体重,测定小鼠血清中的IgG、IgA、IgM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T淋巴细胞CD3的含量,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小鼠外周血血细胞情况。结果环磷酰胺组和氢化可的松组的KM小鼠免疫力低下模型成立; 60%乙醇组和紫外线照射组免疫力低下模型不成立,需进一步试验探索。测定小鼠体重,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IgA、IgM的含量和小鼠外周血B、T淋巴细胞以及小鼠血常规分析,可以做为KM小鼠免疫力低下的模型成立的参考检测指标。结论连续经口灌胃3 d 100 mg/Kg的环磷酰胺建立的KM小鼠免疫力低下的动物模型是成立的。从各种检测指标简易程度上来看,体重、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血常规这三个指标简单易得,检测成本低廉且时间周期短,检出有效率高,可作为日常检测工作的动物模型建立确认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为评价封闭群动物的遗传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和日本光电血球计数仪对20、30、40、50日龄及不同性别SPF级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进行了测定。结果雌、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同时不同日龄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也存在差异。结论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雌雄、日龄之间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KM小鼠建立正常检测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994~1995年间对22个单位220只KM小鼠进行了鼠痘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检测,对4个单位的40只Wistar大鼠进行了出血热病毒的检测,对4个单位的19只豚鼠进行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的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抽检了3个单位的25只普通级KM小鼠的鼠肝炎病毒,阳性率为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KM小鼠封闭群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测量小鼠身长,尾长,尾椎节数及长度。结果:本中心KM小鼠与河北医科大学KM小鼠相比:身长无差异。20周龄、30周龄尾长差异显著;本中心小鼠尾骨节数分别为26,而河北医科大学KM小鼠尾骨为28节。结论:由于长期的封闭饲养,本中心KM小鼠与其它KM小鼠存在差异:尾较长,30周龄长2cm。  相似文献   

6.
三个远交群小鼠群体遗传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上海地区 ICR 系小鼠的2个远交群和昆明系(KM)小鼠的1个远交群共120只小鼠,用同工酶电泳法和免疫双向扩散法在10个位点上进行了基因型测试,分别计算其表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对 ICR 群体之间、ICR 与 KM 群体之间以及国内外 ICR 群体之间的遗传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被测3个群体和对照用1个群体中,ICR 群体Ⅰ的遗传性状同对照群相近,ICR 群体Ⅱ的遗传性状同 KM 群体相近。本文还探讨了 ICR小鼠和 KM 小鼠的历史渊源与其遗传特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lr4基因敲除小鼠和KM小鼠在生长繁殖方面的异同点。方法选取Tlr4基因敲除小鼠和KM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测量第4周到12周小鼠的体重和体长以及两者的增长率,并且随机选择20笼,每笼一雌一雄,对其产的第二胎幼仔进行统计。结果 Tlr4基因敲除小鼠体重以及增长率明显小于KM小鼠,P 0. 05;在体长和其增长率上第4和第5周两种小鼠差异不明显,P 0. 05,其它时间段Tlr4基因敲除小鼠体长和其增长率明显小于KM小鼠,P 0. 05;在繁殖能力上Tlr4基因敲除小鼠明显小于KM小鼠,P 0. 05。结论 Tlr4基因敲除对小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电泳方法和Festing下颌骨形态分析法对北京、上海、长春三大地区的四个中国KM小鼠的主要群体展开调查,并与近年从美国引进Swiss来源的NIH小鼠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中国KM与NIH小鼠群体在Es-3,Es-10,Got-2,Glo-1,Gpt-1,和Mpl-1座位的等位基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两者间遗传距离为0.131±0.011,证实中国KM小鼠为非Swiss来源的另一亚种。2.KM小鼠各亚群间等位基因分布无明显差异,亚群间遗传距离为0.008~0.027,与群体封闭时间成正相关.3.对群体生化和下颌骨形态学数据聚类分析表明S:KM在四个KM亚群中为特殊的一类,提示不同地区KM亚群存在的遗传差异可能对实验重复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昆明小鼠生化基因标志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的某些酶和蛋白质具有多态性,已成为研究小鼠遗传结构的标志,也是控制其遗传质量的良好指标。目前,国内外对现有近交系小鼠各品系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对远交系和来自非近交原种的封闭群动物的研究尚少。昆明小鼠是我国1946年由印度Hoffikine研究所引入云南昆明,以后陆续在全国各地繁殖饲养,称为昆明(Kun Ming)小鼠(简称KM小鼠),已成为广泛应用于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内进行科研工作的远交品系实验动物。但由于对KM小鼠本身开展的研究工作甚少,使得许多应用KM小鼠进行的实验结果,难以进行国际交流。我们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对KM小鼠群体中7个生化标志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SPF级先天性白内障小鼠体重及主要脏器重量,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的背景资料。方法以28日龄及56日龄正常KM小鼠为对照组,以同日龄先天白内障小鼠为实验组,分别测定小鼠体重、主要脏器重量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与28日龄KM小鼠相比较,同日龄白内障小鼠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与56日龄KM小鼠相比较:(1)小鼠体重、心、肝、脾、肺、肾、雄鼠睾丸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血液学检查数据显示:雌鼠的平均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雄鼠的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液生化学检查数据显示碱性磷酸酶、尿酸、葡萄糖、总蛋白、雄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雌鼠的尿素、甘油三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56日龄白内障小鼠与同日龄KM小鼠相比,体重及主要脏器重量以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兰州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报告信息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数据,运用SPSS 11.5软件对网络报告信息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4-2009年兰州市共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164 973张,未及时报告29 142张,未及时审核5 424张,无重卡,无零缺报县(区);未及时报告率为17.66%,未及时审核率为3.29%;2009年传染病病例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为0.56d,从报告到审核的时间间隔为0.84h;报告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质量较好的县(区)为城关区、榆中县,较差的为永登县、西固区。结论 2004-2009年兰州市疫情报告质量逐年提升,但报告质量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医疗机构的迟报是直接影响兰州市网络直报工作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对属地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2.
肺支原体是实验大鼠和小鼠的重要致病微生物,所导致的鼠呼吸系统支原体病也是研究人类呼吸系统感染的动物模型。肺支原体膜蛋白及其变异、致病机理和毒力的影响因素等一直是肺支原体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简要综述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用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及在小鼠间的传染性。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攻毒组、同居组,攻毒组乙醚麻醉后滴鼻感染AIV,观察各组食欲、反应、呼吸及有无皱毛、弓背、死亡等,测量体温及体重;检测相应抗体水平、小鼠排毒情况及小鼠各器官带毒情况,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攻毒组出现食欲反应下降,呼吸急促,皱毛,死亡;体重、体温下降。同居组未出现感染。攻毒组攻毒后12 h至第9天可从肺组织分离出病毒,第10天始出现相应抗体;感染小鼠的肺、心肌、肝、脾、肾和脑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 AIV对小鼠具有致病性,AIV能跨越种系障碍直接感染哺乳动物, 但在小鼠间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经口感染弓形虫RH株速殖子垂直传播小鼠模型。方法将54只妊娠0天的BALB/c孕鼠随机分为6组,于妊娠第8天,分别用0,1000,2000,4000,8000,16000个弓形虫速殖子灌胃感染,妊娠第18天处死,记录活胎率,测定母鼠肝、胎盘和胎仔脑组织弓形虫抗原。结果经ELISA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证实,孕鼠死亡率与胎盘和胚胎感染率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而活胎率下降。1000,2000组的胎盘、胚胎未发生感染,4000组的胚胎感染率5.13%,16000组的胚胎感染率20.00%,但孕鼠的健康状况差、死亡率高,均不适宜建立弓形虫垂直传播动物模型。综合分析表明,8000组孕鼠既有较高的存活率,又可保证胎盘和胚胎较高的感染率。结论每只孕鼠灌胃感染8000个速殖子为建立弓形虫垂直传播小鼠模型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3株抗鼠肺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它们分别是BA11,BD7和B612.试验表明:3株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均属IgG1亚类,都是鼠肺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与多种其它支原体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小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4周龄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多房棘球蚴病组(每组20只),并各设空白对照组(10只),均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或鼠源泡球蚴原头蚴混悬液0.2mL(含庆大霉素250IU·mL^-1,原蚴头500个·mL^-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mL,含庆大霉素250IU·mL^-1,PBS液。通过病检和腹外观察,了解小鼠包囊的生长情况、重量、数量、直径和不育囊率。结果两种包虫病的感染率均为100%。第350天剖杀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昆明小鼠,不育囊率为100%,所有细粒棘球蚴包囊内未见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包囊的直径和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第90天剖杀的泡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不育囊率平均为15%,85%的感染泡球蚴病灶内含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泡球蚴包囊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鼠对多房棘球蚴感染比雄鼠更敏感,多房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快,适宜保种;雌鼠和雄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敏感性无明显区别,细粒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慢,不宜保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分离的28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社区感染株(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CAI)237株,医院感染株(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51株。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Ab对几乎所有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耐药性,对其他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亦不敏感。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为68.5%,其余抗生素的敏感率都〈54.5%。绝大多数病原菌医院内感染株的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株,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期我院经验性治疗首选阿莫西林/舒巴坦+左氧氛沙星+阿米卡星或SMZCO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全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的分布情况。方法:在兰州市8个县区开展了1~50岁人群HBV感染标志分布的横断面调查。结果:兰州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率,从高流行地区进入中流行地区。结论:此次调查为进一步探讨乙肝疫苗扩大免疫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Weanling female white Swiss mice were exposed to challenge virus standard rabies virus and street virus isolates from various domestic and wild animals. Virus was given free choice as suspension or as infected mouse brain by stomach tube, by single injection of suspension into the oral cavity of unanesthetized mice, by repeated injection into the oral cavity of anesthetized mice and by single application to the external nares of anesthetized mice. Challenge virus standard virus in mouse brain suspension and a suspension of skunk salivary glands infected with street virus (titer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6)MICLD50/0.03 ml) consistently produced high rates of infection in mice exposed intranasally, low to high rates of infection in mice exposed by forced feeding and other artificial methods of oral exposure and very low rates of infection when given free choice. Street virus isolates passaged intracerebrally in mice had titers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4.5) MICLD50/0.03 ml and rarely caused rabies in mice exposed orally or nasally by any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solates used, virus of high tit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6)MICLD50/0.03 ml) is required to consistently produce infection in mice by the nasal route and that the mucosa of the nasal cavity probably is the chief route of infection eve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20.
二种纯系小鼠动物模型应用于布鲁氏菌病传染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细菌学、血清学、细胞免疫学及病理组织学等方法,较系统地应用牛、羊和猪布鲁氏菌毒种建立二个纯系小鼠(BALB/c及C57/BL)布鲁氏菌病动物模型。发现BALB/c感染布鲁氏菌的过程较明显,尤其用牛种544A皮下感染时更为明显,表明BALB/c小鼠可作为慢性感染动物模型。抗体形成细胞(PFC)的动态观察表明,三种布鲁氏菌对小鼠PFC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羊种布鲁氏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用布氏菌素进行皮内变态反应的观察发现,BALB/c小鼠对布氏菌素的皮内变态反应不敏感;而C57/BL小鼠则较为敏感,但在感染后第45天左右有一免疫抑制阶段。本研究为国内外广泛利用纯系小鼠作为布鲁氏菌传染免疫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