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138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10-1611
目的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2月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41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58.7%,主要剖宫产指征为妊娠并发症(32.0%)、胎儿窘迫(13.1%)、骨盆异常(11.6%)、孕妇及家属要求(9.6%)等,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较阴道产高。结论规范术前诊断,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开展导乐分娩、镇痛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6年间的剖宫产率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头位难产(26.1%)及胎儿窘迫(16.8%)、妊娠合并(并发)症(13.1%),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12.2%)上升较明显.结论 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现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转变产时服务模式.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条件,可有望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2010-2014年住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年为34.63%,2014年为51.68%;同期剖宫产占难产分娩比例逐年增高,而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围生儿死亡率2010年(25.02/万)与2014年(25.06/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综合因素所致,尤其社会因素上升明显,过高剖宫产率并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应合理掌握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剖宫产产妇住院病历资料,统计各年度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同时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剖宫产率为30.11%,2011年上升至5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由2005年的15.13%上升至2011年的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5—2009年剖宫产指征以头位难产为第一位,2010—2011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占首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非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1990与2002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1990年与2002年剖宫产病例,比较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990年剖宫产率25 .36%, 2002年剖宫产率39. 64%,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一直居于首位, 社会因素上升到第2位, 胎儿宫内窘迫位居第3。结论: 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 鼓励产妇阴道分娩,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1431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斌  章蕾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1475-1476
目的:分析2004年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对1431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47.7%。,主要指征依此为:胎儿窘迫(12.3%)、羊水过少(10.4%)、臀位(9.9%)、巨大儿(9.4%)、头盆不称(9.2%)、脐带绕颈(9.1%)、疤痕子宫(7.7%)、产程异常(5.7%)、胎膜早破(5.2%)、要求手术(3.2%)。其中臀位的剖宫产率为97.9%,疤痕子宫的剖宫产率为97.3%,巨大儿的剖宫产率为74.0%,多胎妊娠的剖宫产率为73.9%。新生儿窒息率为1.3%。结论: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剖宫产指征扩大化,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探讨手术指征把握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湖北省某二级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分娩的539例剖宫产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达74.7%。社会因素(39.3%)、胎儿窘迫(10.7%)、前次剖宫产(10.2%)、巨大儿(8.0%)、脐带异常(7.2%)、相对头盆不称(7.1%)为前6位主要指征,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大,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导因素。结论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导致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宣教,引导孕产妇正确看待分娩过程;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减少干预,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8.
近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蔡圣芸  惠宁  费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47-1849
目的:分析近10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长海医院1993~1995年的剖宫产病例944例、2003~2005年间的剖宫产病例19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后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3~1995年剖宫产率为39.95%,2003~2005年剖宫产率为73.69%,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两组前4位剖宫产指征均为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妊高征及臀位,但胎儿宫内窘迫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适当控制剖宫产率,选择最有利于母婴健康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西北妇女儿童医院5年间78 438例产妇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调查,探索降低剖宫产率的手段和措施。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78 438例,统计分析年度分娩方式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因素下剖宫产指征的比例。结果总剖宫产率为42.35%,去除前次剖宫产后的剖宫产率为28.45%。阴道助娩率为3.89%,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率为10.62%。从2014年开始,去除前次剖宫产后的剖宫产率逐年降低(χ~2=607.94,P<0.05)。剖宫产率、阴道助娩率和VBAC率年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0.13、100.38、29.49,均P<0.05),但变化无规律。在剖宫产因素中,胎儿因素占43.39%,其后依次为子宫疤痕因素(33.18%)、妊娠并发症(9.46%)和产程异常(9.15%),其他因素占4.90%。手术指征比例最高的是前次剖宫产(32.82%),其后依次为臀位/横位(9.97%)、双胎/三胎(6.56%)、胎儿监护异常(6.10%)、胎儿窘迫(5.95%)、羊水过少/偏少(5.44%)、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5.20%)、头盆不称/巨大儿(4.71%)、先露下降/宫口扩张阻滞(3.28%)、引产失败(3.17%)、脐带因素(2.54%)、前置胎盘(2.18%)、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2.1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53%)、持续性枕横/枕后位(1.20%)、前不均倾/高直位(0.88%)、宫缩乏力(0.61%)、胎盘早剥(0.5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剖宫产几乎占所有剖宫产的1/3。多种措施并举包括实施VBAC可促进阴道分娩;通过把控'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前次剖宫产'为指征的手术,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6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术指征,分析剖宫产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6641例剖宫产术的指征。结果:剖宫产率为30.23%。6641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社会因素(27.77%)、难产(21.38%)、臀位(12.47%)、胎儿窘迫(12.32%)、妊娠合并症并发症(9.79%)、瘢痕子宫(9.41%)、其他因素(6.87%)。结论:剖宫产率高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396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婕  冷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36-4837
目的:规范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方法:对2004~2006年396例剖宫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平均剖宫产率为21.53%,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头盆不称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下降,而由于产妇心理障碍、对自然分娩的误解、医务人员回避医疗纠纷等诸多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腹产率逐年上升。结论:规范剖宫产指征诊断,提倡人性化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及胎儿监护质量是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平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晓霖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513-151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的安全性和剖宫产率。方法对天津市和平区妇产科医院2003年2月~2005年2月住院459例剖宫产分娩产妇,进行剖宫产指征、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459例剖宫产产妇占同期产妇总数(1 001例)的45.9%,其中,初产妇409例,占89.1%;经产妇50例,占10.9%。剖宫产出血例数及感染例数明显高于同期阴道分娩者(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才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嘉兴市8个分娩区域户籍人口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区域化安全降低该地区剖宫产率的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嘉兴市7个县区及1个市级分娩机构共8个区域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户籍人口的剖宫产率和指征。结果 2013-2015年嘉兴市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13年全市的总剖宫产率为51.59%,2015年为46.77%,下降4.82%。孕妇生育年龄逐年增加,2013年平均为(26.25±3.95)岁,2015年平均为(27.52±4.26)岁。经产妇人数逐年增多,2013年占分娩人数的27.24%,2015年上升为39.01%。全市2013-2015年的前6位剖宫产指征分别为瘢痕子宫、非医学指征、产时异常、胎儿体重异常、胎儿窘迫和胎位异常。瘢痕子宫占比逐年增高,2013年为25.22%,2015年上升至45.77%;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逐年降低,2013年为17.66%,2015年下降至13.48%。结论生育政策改变导致剖宫产孕妇年龄和经产妇增加,降低剖宫产率更加困难;嘉兴市户籍人口剖宫产指征趋于合理化,尤其是产时异常指征剖宫产增加。安全降低该地市剖宫产率以非医学因素的指征为主,进一步控制胎儿体重,提高助产技术和避免过度诊断。每个地区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4.
谷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64-306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围产期门诊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间分娩产妇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其原因。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4年间该院分娩产妇1 496例,其中剖宫产618例,剖宫产率为41.3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初产妇占89.20%,年龄25~30岁产妇占87.54%。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因素、母儿因素、社会因素、母亲因素。在选择剖宫产产妇中,城市产妇占85.60%,农村产妇占14.40%。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居第1、2位;胎儿窘迫居第3位。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是诊疗技术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剖宫产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总结分析2004~2006年剖宫产的病历资料,并与同期自然分娩组进行对照,采用随机抽样取材法。结果: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67.72%,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占首位。剖宫产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以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二胎政策开放前后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12 230例住院分娩孕产妇病历,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前后某三甲医院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的顺位变化。结果二胎政策实施后剖宫产率为57. 31%,明显低于实施前的68. 75%;二胎政策实施后,剖宫产前五位的指征依次为: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社会因素、胎位异常、难产。其中因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发生率33. 42%,显著高于实施前的1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因胎儿窘迫、难产、巨大儿和多胎妊娠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 0.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胎政策开放后剖宫产率有所下降,剖宫产指征顺位发生变化,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显著下降,但疤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反而升高。因此,建议做好一胎产妇分娩方式的掌控和加强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王爱萍 《现代保健》2010,(20):11-13
目的 探讨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出生缺陷、剖宫产率增高的根源.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1月~2009年11月住院分娩2062例产妇:(1)产前规范化检查与随意性检查两者妊娠结果情况 (2)十二年前后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首位指征的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方式主要决策者情况 (3)高危产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情况.结果 (1)规范化产检率明显低于随意性产检率.随意性产检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率又明显高于规范化产检者,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十二年前后剖宫产率由28.74%增为50.34%,阴道分娩率由71.26%降为49.66%,剖宫产指征由前三位以后的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升为前一二位,且二者多是人为因素所致 (3)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遗咨询传率极低.结论 产前规范化检查率低,产时没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导致高危妊娠率、剖宫产率增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术指征构成,探讨提高分娩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剖宫产率及指征构成。结果 2905例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为46.66%;疤痕子宫、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六种指征占81.13%。结论社会因素是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探讨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是否降低中转剖宫产率以及如何应对其剖宫产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1日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住院分娩行腰硬联合镇痛分娩足月、单胎、头位中转剖宫产126例,与资料比较(150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影响因素和指征分析)中转剖宫产率、手术指征及术中出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中转剖宫产率13.09%,与资料无镇痛组9.2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P>0.05).腰硬联合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产程延长/停滞38例,胎头位置异常32例,胎儿窘迫22例,其他34例.无镇痛组中转剖宫产手术指征:其中63例为社会因素、珍贵儿等因疼痛拒绝阴道试产要求行剖宫产,其余指征与研究组相同.各手术指征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56、15.47、5.64、6.77,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0.46、0.82,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镇痛分娩未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其手术指征与无镇痛组基本相同,但无社会因素手术指征,且各手术指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产程延长/停滞居第一位,可能与腰硬联合镇痛相关,可以通过产时适时应用缩宫素、第二产程停止镇痛泵及体位变换等应对.另外,可以通过孕期体重控制预防巨大儿、早期诊断处理产科合并症、并发症等降低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我院2310例剖宫产手术进行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剖宫产术孕妇23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按比例依次是:社会因素(33.65%)、瘢痕子宫(25.22%)、巨大儿(9.7%)、头盆不称(7.34%)、羊水过少(5.83%)、胎位异常(5.04%)。胎儿宫内窘迫(5.83%)等。结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开展产前学习,通过产前对孕妇及家属教育,并详细地了解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相关知识,同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产程的观察和产程处理,提高产科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