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性髋关节假体柄-骨接触面积与松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髋关节假体柄与骨的接触面积,并探讨接触面积的大小与假体松动的关系.方法用尸体股骨15根,分为三组,分别行直柄、弯柄和解剖型假体置换,测量各类型假体的柄-骨接触面积,包括近段内侧面、远段外侧面和总接触面积.结果解剖型假体三个面积(78%,49%,37%)均高于另两种假体;直柄与弯柄假体相比,总的接触面积无明显差别(25%,26%),直柄假体近段内侧接触面积小于弯柄(52%,70%),远段外侧大于弯柄(43%,36%).结论①三种假体的总接触面积均较低,而应力集中的近段内侧和远段外侧接触面积高,有利于负荷向骨的转移.②解剖型假体与骨的配合更好.③直柄假体容易下沉,而弯柄假体容易外翻摆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光弹技术对骨水泥填充后人工关节假体的应力状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骨水泥固结长度增加可降低假体内侧内应力,但固结假体柄尖部则反而使假体柄中上段应力增大,易生产假体柄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光弹技术对骨水泥填充后人工关节假体的应力状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骨水泥固结长度增加可降低假体内侧压应力,但固结假体柄尖部则反而使假体柄中上段应力增大,易生产假体柄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皮质形态特点对胫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位置的作用。方法手术治疗46例不涉及关节面的胫骨下段骨折,其中胫骨内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23例(内侧固定组),胫骨外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23例(外侧固定组)。比较两种术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临床和X线片检查随访,同时CT重建患侧胫骨骨皮质,利用Photoshop 7.0软件计算骨皮质面积。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内侧固定组出现骨折迟缓愈合1例,无骨折移位;外侧固定组出现骨折迟缓愈合6例,骨折移位2例。与外侧固定组比较,内侧固定组骨折迟缓愈合率低(P〈0.05)。胫骨中远段骨皮质面积比较,内侧骨皮质面积较外侧骨皮质大(P〈0.01),前侧骨皮质面积较后侧骨皮质大(P〈0.01)。结论对于闭合不涉及关节面的胫骨下段骨折,内侧固定组具有更加符合天然骨生物力学条件、并发症少等特点,应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5.
三种人工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报告三种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方法 设计了直柄加栓固定式人工髋关节 ,其特点是假体柄为直柄。直柄的头端外侧有一直径约 5mm的贯通性螺孔 ,与相应的螺栓相匹配。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力学测试 ,方法是将 15根新股骨标本在股骨距上 12mm处截骨后随机分为安装弯柄髋关节 ,直柄髋关节和直柄加栓髋关节和正常对照共 4组 ,实验组每组 5具标本 ,对照组为截骨前 15具标本 ,模拟单足站立位 ,进行 15 0N、 30 0N和 45 0N加载 ,对相应部位的电应变进行测量 ,结果 1、各组应变值与载荷的大小量呈正线性相关。 2、在各测点中股骨距、股骨外侧和大转子处应变值变化最为明显。 3、在三个实验组中弯柄组应变值变化最大 ,直柄加栓组与对照组应变值较为接近。结论 直柄加栓人工髋关节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前后股骨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研究Chamley Elite骨水泥型和Summit近端多孔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换后股骨总体应力以及假体周围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根据Charnley Elite骨水泥柄和Summit非骨水泥柄假体形态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加载关节合力以及相关肌肉的肌力负荷,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总体应力模式并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区域骨质应力分布进行分区量化研究。结果:两种假体植入后没有改变股骨总体的应力模式,应力峰值区域均位于全长股骨的中下段,但股骨应力峰值有所下降。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质等效应力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下降最严重的区域为近段内侧象限即股骨距区,应力遮挡率分别达90.8%和95.3%;向假体远端应力水平逐渐增大,直至假体远段和末段水平应力值逐渐恢复并接近生理水平。就该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假体比较而言,引起的应力遮挡区域分布基本一致,应力下降程度Summit近端多孔非骨水泥型假体要高于Charnley Elite骨水泥型假体。结论:两种假体植入后均在股骨近端形成显著的应力遮挡,假体周围骨质应力大小和分布的改变是引起术后骨量丢失和假体松动的原因之一,也是术后股骨骨折发生的类型以术后肢体疼痛发生的力学基础。两种固定方式的假体均需通过进一步改进以减少应力遮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股骨柄假体表层改为多层粗大孔隙结构联合自体植骨的生物学固定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完成犬骨重建型股骨柄假体,将股骨柄假体近2/3段表层改成粗大、多层立体孔隙结构。对24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两组,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实验组将假体表面孔隙内充填自体股骨头颈骨质制成的骨泥后,再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不填充碎骨泥。术后1、3和6个月行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以了解假体内外成骨和固定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3、6个月标本大体观察可见大量骨质重建现象;X线检测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多孔层孔隙内最大骨长入深度(μm)与新生骨平均充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假体一骨界面最大剪切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将股骨柄假体表层制成多层粗大孔隙结构联合自体植骨能显著加强生物学固定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新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新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1例(32髋)髋关节疾患,男18例,女13例;年龄50~77岁,平均60.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8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0例。按照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 标准)、术后股骨柄假体的生物学固定情况(Engh标准)、术后股骨侧的骨长入情况(按Gruen分区描述)等,对Tri-lock骨保留型股骨新假体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均Ⅰ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31例(32髋)均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的38.3±4.9提高到最后随访的92.5±11.2(t=27.53,P〈0.01).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肢体长度及股骨偏心距基本恢复正常,股骨柄假体的初始固定均符合优良标准,置换后随访3个月的X线片示Gruen Ⅱ区和Ⅵ区的近段Gription微孔涂层区均出现典型的骨锚固征。结论:Tri-lock骨保留型假体设计更符合人体解剖特征,髋关节功能恢复快,骨量保留多,为治疗髋部疾患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方法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对本科于1985年5月~2003年12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9例(138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了随访。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及THA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者分别为29例(31髋),90例(107髋)。所有手术均采用后外侧人路。[结果]早期使用的国产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86.7%的股骨柄假体出现松动。全骨水泥THA,50%髋出现了髋臼杯似体松动,62.5%髋股骨柄似体松动,25%髋行全髋人工关节翻修术:混合型(Hybrid)THA,未出现髋臼杯及股骨柄似体的松动,非骨水泥THA,除1例外无髋臼杯及股骨柄假体松动或下沉。[结论]使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应慎重选择,可适用于老年、日常活动量小的患者;而对于年轻患者,非骨水泥型THA为最佳选择;对于股骨侧出现骨质疏松或不适合使用生物固定型股骨柄假体的患者,混合型(Hybrid)THA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全骨水泥犁THA应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应用解剖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56例(163髋),实际获得临床及X线片随访143例(148髋)。随访时间3~93个月,平均47个月。所用假体均为LINK公司生产的Ribbed假体。结果术后Harris评分71.95分,平均91.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5%。随访x线片均未见明显透光线及假体内外翻移位,且未发现股骨柄假体无菌松动。结论Ribbed解剖型假体设计独特,临床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展型转子截骨技术在较困难的骨水泥型股骨柄翻修手术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采用扩展型转子截骨翻修股骨侧假体12例,应用扩展型转子截骨技术取出所有骨水泥和假体柄,重新植入翻修用假体柄,以多道金属线缆环扎固定。其中1例选择的是骨水泥股骨假体,11例是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24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截骨处均愈合,无大转子移位。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4±7.5)分上升至术后平均(89.3±8.1)分(为术后1年的评分),假体无松动、下沉、假体周围未见骨吸收、骨溶解。结论扩展型转子截骨对骨水泥取出困难的股骨侧翻修术具有骨水泥取除彻底,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关节假体柄部断裂在股骨头置换术后并非少见。本实验采用光弹性技术研究模拟人工股骨头假体应力分布,分析人工股骨头假体柄断裂的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及8例(9个部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柄断裂的临床观察,确定其致柄断裂的因素为:①骨水泥的填充和股骨距的截取对假体的应力分布有直接影响;②人工股骨头假体装置不当,如假体内翻或外翻畸形位,均能形成柄部应力集中;③人工股骨头假体一旦出现松动,原装置的假体与股骨上段应力分布发生改变,易导致柄部疲劳断裂。研究资料与临床观察结果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预防假体柄断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对磨损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确定其合适剂量.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经膝关节将钛合金假体及混合磨损颗粒植入胫骨近端(双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Ⅰ、Ⅱ、Ⅲ组,每组6只,术后对照组每日空腹生理盐水2ml灌胃;实验Ⅰ、Ⅱ、Ⅲ组每日空腹阿仑膦酸钠灌胃,剂量分别为0.01、0.1、1mg/(kg·d),持续6周.术后12周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结果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厚,细胞成分多,与纤维界膜连接处新生骨边缘呈虫蚀状,新生骨对假体的支撑作用较差;实验Ⅱ、Ⅲ组假体柄周围纤维界膜较薄,新生骨与假体间可见有直接接触,对假体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假体周围界膜厚度及面积的形态计量学检测并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与实验Ⅰ组、实验Ⅱ与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实验Ⅰ组分别与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阿仑膦酸钠预防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时,最适合剂量为0.1mg/(kg·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骨水泥全涂层长柄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采用全涂层长柄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的53例患者(53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62岁。股骨假体采用强生(Depuy)公司全涂层长度为165mm的直柄AML假体10例、全涂层165mm的Solution假体19例和203mm带弧度分左右侧的Solution假体24例。比较髋关节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片评价假体柄有无松动下沉及应力遮挡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8年,平均4.7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37分,最后随访时增加至8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后完全负重,原有髋关节疼痛缓解。在最后随访时,有45例股骨柄假体获得骨长人固定。并发症:术后脱位1例,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术后感染1例,假体柄明显下沉1例,后两例患者行再次翻修术,末次随访假体柄稳定。随访X线片显示多数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连续亮带及假体柄下沉的患者。结论复杂的股骨侧翻修手术,应尽可能选择非骨水泥长柄假体。特别是股骨干骺端骨质条件差,中段有骨缺损,近端不能获得牢固固定的病例。术中结合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处理股骨中上段中重度骨缺损,中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在全髋置换术中,羟基磷灰石涂层人工股骨柄假体的疗效是否优于非涂层假体仍存在争论。目的:探讨采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采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全髋置换术300例,男157例,女143例;年龄34~73岁,平均67.1岁。分别于术后1、3、6个月、1年及之后的每年随访。术前、术后随访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采用Gruen分区评价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假体,采用DeLee和Charnley建议的三区间对髋臼假体进行影像学评估,对髋关节疼痛及其他髋关节功能参数采用Harris评分复查。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11例失去随访,其余289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9~99分,平均95.3分。6例(2.07%)患者术中扩髓时股骨干近段出现不完全性骨裂缝,5例(1.73%)术后出现髋关节脱位,2例(0.69%)出现异位骨化(BrookerⅠ级1例,Ⅱ级1例),4例(1.38%)术后出现跛行。股骨柄内翻或外翻角均在5°范围以内,术后第6个月超过50%的羟基磷灰石涂层股骨柄假体周围可见骨内生长,术后2年90%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周围可见明显的骨生长。术后2年复查髋关节X线片示羟基磷灰石涂层假体下沉小于1mm者5髋(1.73%),之后随访未再发现任何假体下沉。术后第3~6个月Gruen1、2、6、7区间羟基磷灰石涂层部位可见典型的点接合,网状骨质浓缩以及皮质骨骨密度增高影像。臼杯假体倾斜角在35°~55°,术后第6个月,在I区或Ⅲ区可见骨生长。依据Engh评判标准,无一例出现近端广泛性骨质溶解或末端骨质溶解及松动。结论:全髋置换术羟基磷灰石涂层能在假体与骨之间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具有骨整合作用强、生物相容性及生物活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抗骨质溶解等优点,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例42侧髋关节。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35-78岁。平均50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16年,平均6年3个月。翻修的原因;髋关节疼痛不伴假体明显松动11例11髋,感染2髋,无菌性松动27髋,假体柄位置异常2例。42个髋臼中无髋臼骨缺损者10髋,GustilloⅠ,Ⅱ型髋臼松动14髋,Ⅲ型髋臼松动10髋,对上述患者直接用纯钛螺旋臼成型或髋臼底加用颗粒植骨,Ⅳ型松动骨缺损8髋。采用颗粒植骨,钛网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40侧股骨进行了翻修术。其中假体无松动12髋。Gustillo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假体柄松动分别为6,8,13和1个髋关节,取出假体柄后视情况植入非骨水泥普通假体柄或加长柄,视骨缺损情况进行假体周围植骨,必要时捆绑带固定。结果:髋臼侧进行了钛网重建植骨的8例患者术后3d可以下地非负重柱拐行走,其余患翥 均可于术后3d下地负重行功能练习,术后随访6-66(平均22)个月。无假体自欺欺人多位下沉等不稳迹象,无需要再重新翻修的病例。Harris评分由翻修前的5-54分(平均32.6分)增加到术后的56-98分(平均88.1分)。随访X线片显示部分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新出现透亮带的患者。结论:最常见翻修的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其次为股骨头或双动头置换术后金属与髋臼之间摩擦产生的疼痛,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对髋关节进行翻修术后中,近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17.
MATTHEW  B.  COLLIER  C.  ANDERSON  ENGH  JR.  JAMES  P.  MCAULEY  STUART  D.  GINN  GERARD  A.  ENGH  蔡迅梓 《骨科动态》2006,2(2):93-99
背景:从关节和胫骨假体聚乙烯衬垫后表面转移磨损碎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主要原因。全膝人工关节假体设计随时问而发生变化,例如对胫骨盘近端表面的粗糙度和聚乙烯衬垫的灭菌方法。我们假设胫骨盘表面抛光和采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之外的其他方法对衬垫灭菌,可降低骨溶解的发生率。方法:从1987年至1998年,我们采用后十字韧带保留型的解剖型组配式全膝人工关节假体系列。对300名患者施行3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5至10年,对这些患者的膝关节摄正、侧位X线片。由两位关节置换专家对X线片上的骨溶解状况进行单独评定(骨溶解的界定标准为假体周围存在边缘清晰的非线性松质骨丢失区)。结果:在粗糙表面的胫骨盘的242例膝关节中,使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的衬垫固定,有34%(82例)骨溶解阳性。用惰性气体中γ射线照射或没有照射的衬垫与抛光表面连接的98例膝关节中,有9%(9例)骨溶解阳性。骨溶解与六项因素相关,这些因素为:一项与患者(男性)相关、一项与胫骨盘(近端表面抛光)相关、三项与聚乙烯衬垫(加工的原材料、灭菌方法及存放时间)相关及一项与手术技术(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间的过伸)相关。结论:在这类假体设计中,胫骨盘近端表面采用抛光及衬垫采用更为先进的灭菌方法(不用空气中γ射线照射灭菌)能显著减少骨溶解的发生率,但不能避免骨溶解。  相似文献   

18.
患者股骨颈头下骨折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治疗 ,术中安装的假体是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手术正常进行 ,取出股骨头 ,然后手工加工髓腔 ,把髓腔锉得跟假体柄大小差不多了 ,用手按压放入假体柄进行比试 ,当插入的假体 ,肩部离股骨颈截骨面大约 1.5cm处 ,估计大小基本符合。于是打算把假体拔出修平髓腔 ,可是用手拔假体柄怎么也拔不出来 ,甚至把打出器的钩子拉断了还是丝毫不动。往外打不出就往里打 ,直接安装 ,可是锤子打松了假体也进不去 ,变成进退两难。试着在股骨干外侧离顶端约 8cm的地方 ,大约超过假体柄上珊瑚面的部位 ,钻一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髋臼假体在翻修髋臼假体内侧移位松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1年3月收治16例髋臼假体内侧移位松动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聚乙烯髋臼假体翻修松动的髋臼假体,对伴有股骨假体松动的患者,根据患者的骨质情况和骨缺损情况选择骨水泥翻修长柄假体(9例)、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假体(2例)或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假体(1例)。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1.5~6.2)年,未出现臼杯松动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5(18~6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60~99)分。结论应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髋臼假体翻修内侧移位松动的髋臼假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混合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骨水泥柄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接受混合型初次THA治疗髋部疾病的患者126例(135髋)进行至少10年的随访。观察Harris评分、股骨假体位置、骨水泥壳及其周围骨质变化。假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以无菌性松动导致翻修及单纯骨溶解病灶清除植骨术为随访终点。结果共有79例(85髋)获得10年以上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44.5±18.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2.1±5.6)分。截至随访终点,在Gruen 1区观察到2髋发生骨溶解,7区4髋发生骨溶解现象。共有4例(4髋)接受翻修手术,其中1例男性患者因骨溶解致髋臼假体松动,同侧股骨近端骨溶解,同期行右髋臼侧翻修及股骨侧骨溶解病灶清除植骨术。另3例因髋臼假体松动行髋臼侧翻修术,影像学及术中见股骨假体稳定。以无菌性松动为随访终点,股骨假体生存率为100%;以无菌性松动翻修、单纯骨溶解病灶清除植骨术为随访终点,股骨假体生存率为98.8%(95%可信区间,12.23~12.32)。结论混合型初次THA术中骨水泥假体的远期生存率令人满意;采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固定的股骨柄取得与现代非骨水泥假体柄相近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