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俊平 《四川中医》2009,27(3):114-115
目的:观察温针加穴位注射腰椎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用温针加穴位注射腰椎夹脊穴治疗。对照组100例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4.00%,总有效率97.00%;对照组治愈率为64%,总有效率为86%。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疗程方面,治疗组经1。2疗程治愈者,其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加穴位注射腰椎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其疗效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2.
温针夹脊穴与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温针夹脊穴与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49例温针夹脊穴为主,配合频谱和火罐治疗;对照组35例超短波配合火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间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30.24,P<0.01).结论温针夹脊穴为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温针夹脊穴、风池、大椎、晕听区为治疗组计43例,与电针治疗的对照组24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均能增大椎动脉的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夹脊穴为主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明显增大椎动脉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观察温针颈外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5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痊愈47例(94%),好转2例(4%),无效1例(2%),有效率为98%,说明温针颈外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夹脊穴温针斜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腰夹脊穴温针斜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腰夹脊穴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夹脊穴温针斜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在综合疗效和缓解疼痛方面较常规针刺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Li J  Lu J  Ding QN  Duan GY  Tong K  Zhou YY 《中国针灸》2011,31(10):887-891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合浮针与单纯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验证浮针与针刺夹脊穴的协同效应.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合浮针组、浮针组,每组30例.夹脊穴合浮针组先对相应的肌筋膜触发点(MTrP点)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6h,然后再行针刺相应的夹脊穴等,留针30 min.浮针组单用浮针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治疗5天间隔2天,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镇痛平均起效时间、首次治疗后平均镇痛维持时间;并采用McGill疼痛询问量表比较两组首次治疗后以及2个疗程后的平均疼痛评分.结果:两组间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3.70)min vs (5.93±5.09)min,P>0.05].夹脊穴合浮针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浮针组[(13.00±6.90)h vs (6.27±3.98)h,P<0.01].首次治疗后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疗程后夹脊穴合浮针组3项评分均低于浮针组(均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可以延长浮针的止痛时间,并且可以提高浮针的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7.
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松林 《陕西中医》2006,27(5):599-600
目的:观察夹脊穴为主的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有100例有腰腿痛症状并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对象;选用突出椎间盘及上、下两个节段的夹脊穴为主,并行温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1%。提示:用艾条温和灸,可驱逐风湿湿邪、活血化瘀、温养筋肉、通则不痛。此法具有针对性,针感强、疗效好,且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
夹脊穴皮下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琪 《陕西中医》2009,30(3):336-336
目的:观察夹脊穴皮下埋针治疗四肢躯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夹脊穴皮下埋针。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夹脊穴皮下埋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温针夹脊穴配合腰背肌锻炼与温针常规穴配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优化本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针夹脊穴配合腰背肌锻炼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温针常规穴配合腰背肌锻炼治疗。疗效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中腰痛的疗效标准,评价指标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ODI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显著疗效,均能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但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项七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大兔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7只正常新西兰白兔局部注射异体血液制成椎动脉型颈椎病大兔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分别针刺项七针和颈夹脊穴,并测定NO、ET、TXB2的含量.结果:项七针组、颈夹脊穴组针刺治疗后NO、ET、TXB2的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项七针组优于颈夹脊穴组(P<0.05).结论:针刺可引起血液内ET、NO、TXB2含量的变化,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项七针优于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11.
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周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233)关键词椎间盘移位穴,夹脊温针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症,它的典型症状是腰痛,向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严重者伴下肢感觉障碍及腰腿功能障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针灸治疗腰突...  相似文献   

12.
赵明华 《上海针灸杂志》2015,(12):1162-1164
目的寻找治疗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给予夹脊穴排刺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夹脊穴排刺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尿潴留症状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排刺配合温针治疗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尿潴留疗效优于单纯夹脊穴排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陈宁 《江苏中医药》2013,(11):55-56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76例,并与针刺后溪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的6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俊平 《陕西中医》2009,30(6):717-718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50例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针、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局部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夹脊穴针刺,取病变相应脊髓节段夹脊穴:胸背部疼痛取胸4~胸11;腰腹取胸10~腰2;上肢取颈5~胸2;下肢取腰1~腰5;操作方法,稍向内斜刺0.5~1寸,待有麻胀感即停止进针,留针20~30min,1次/d。治疗组34例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局部艾灸,夹脊穴针刺同对照组,留针时,用一段长约1~2cm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温针灸同时配合患处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局部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对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64例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头针、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头针基础上结合电针腰夹脊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sheikh躯干控制能力测定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sheikh躯干控制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效果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5)。结论:电针腰夹脊穴结合头针与体针结合头针治疗都可以改善患者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但电针腰夹脊穴结合头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椎动脉乙型颈椎病8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对CSA的应力应变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观察的方法,从2000年1月开始对来我院就诊的CSA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双号(治疗组)采用温针隔姜灸疗法,单号(观察组)只用单纯针刺疗法,两组的穴位、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都一样,至2005年1月,每组治疗89例,观察CSA应力应变所致颈性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89例患者重、中、轻度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4、34、11例,治疗后为4、2、0例,对照组治疗重、中、轻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2、39、18例,治疗后为16、14、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CSA,患者的应力应变及眩晕症状改善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的不同取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颈四针组与颈夹脊组,颈四针组局部取天柱、颈百劳、大杼、肩井。颈夹脊组取颈第2、4、7夹脊穴。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D型电疗仪,以对应两侧为一组接正负极,选用连续波,频率为5Hz,每次治疗30min,每日治疗一次, 7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疼痛综合评分,并将两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四针组在临床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颈夹脊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颈四针穴在病症改善与各项疼痛控制方面都优于针刺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19.
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治疗中风1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08例中风患者全部采用针刺,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结果:基本治愈41例,占全组病例的38%;显效52例,占全组病例的48.1%;有效13例,占全组病例的12%;无效2例,占全组病例的1.9%.总有效率为98.1%.结论:督脉穴及夹脊穴为主配合体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臭氧水阿是穴、夹脊穴注射治疗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浓度为22μg/m L的臭氧水20 m L于阿是穴、夹脊穴行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24 h内不得洗浴,3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2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10%。结论:臭氧水阿是穴、夹脊穴注射治疗腰背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