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用于治疗湿热阻滞,阳气不足的肠痈。其病机为阳气不振、湿热内蕴,根据这一病机将其应用于痤疮、湿疹、结节性红斑等皮肤病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寻常痤疮辨证论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钱江  杨柳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7-868
通过查阅国内外近10年寻常痤疮辨证论治文献,发现临床辨证分型没有统一标准,分型较多,其中以肺经风(郁)热、肺胃湿热、血瘀、痰凝、冲任不调等型多为诸医家所用,并取得了确切疗效。参照现代医学根据寻常痤疮皮损形态分型论治理论,从中医病因病机入手,结合辨证分型规律,联系临床治疗体会,将寻常痤疮分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气滞血瘀、冲任不调等5型,与现代医学所分丘疹性、脓疱性、结节性、囊肿性、萎缩性、聚合性痤疮等基本对应,较为系统全面,便于临床学习应用。  相似文献   

3.
化痰法治疗寻常性痤疮1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1999年3月~2002年8月用化痰法为主治疗寻常性痤疮15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5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女性140例 ,男性10例 ,病程最短者1月 ,最长者5年 ,年龄16~30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粉刺的诊断标准 [1]。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者34例 ,痰湿凝结者116例。根据文献[2]西医分型属丘疹性痤疮39例 ,脓疱性痤疮86例 ,结节性痤疮25例。2治疗方法以化痰祛湿为主 ,清热凉血活血为辅 ,方用导痰汤加减。药物组成 :姜半夏15g,陈皮6g,茯苓15…  相似文献   

4.
基于王琦教授"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的体质理论,痤疮的发病与湿热体质密切相关,痤疮的临床表现符合湿热体质特征,痤疮的病机要点以湿热体质为本,毒瘀痰结为标,主张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文章在分析痤疮的临床特征、发病的病因病机与湿热体质相关性的基础上,佐以王琦教授从清热利湿干预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病例加以说明,从而显示出辨体论治在治疗痤疮中的临床优越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医湿热理论与痤疮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认为湿热蕴结型是马来西亚地区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湿热蕴毒、湿热致瘀、湿热毒瘀是痤疮的病理过程,而祛湿清热、解毒、化瘀合理配伍是痤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齐鲁杜氏湿热流派擅长以湿热为核心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湿热邪气是导致现代人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以加味葛根黄芩黄连汤为例,以杜氏湿热流派理论为基础,从伤寒、温病两个角度探析湿热型痤疮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以期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潘星宇老师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为热、湿、痰、瘀4方面,面部可划分为上、中、下3部,与上、中、下三焦脏腑相对应,从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毒瘀证、血瘀痰凝证等4种证型辨证论治痤疮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关于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方面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了解和掌握目前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痤疮的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现代医家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理论探讨、痤疮治疗的临床研究及方药的使用方面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具有重要理论基础和临床优势。这为痤疮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从体质角度根治痤疮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痤疮净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痤疮患者,辨证分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3型,以痤疮净加减内服配合中药面膜倒模术。结果:肺经风热型疗效最好,湿热蕴结型次之,痰湿凝结型最差,有效率为92%。结论:痤疮净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多毛囊同时发生炎症,破溃后可造成很深疤痕,有时造成毁容,是损伤较重的皮肤病。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病程较长,顽固不愈。笔者采用中药汤剂,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为治疗原则,联合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诊断依据《临床皮肤病学》,临床诊断为聚合性痤疮,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11.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 ,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多不确切。我科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0 0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 ,符合以下痤疮诊断标准 :皮损为发生于颜面及上胸背部的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 ,并可见黑头粉刺 ,对称分布。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 6例 ,男 36例 ,女 2 0例 ;年龄14~ 32岁 ,病程 2个月~ 10年。其中丘疹性痤疮 2 5例 ,脓疱性痤疮 15例 ,结节性痤疮 8例 ,囊肿性痤疮 6例 ,聚合性痤疮 2例。对照组 44例中男 2 7例 ,女 17例 ;年龄 15~ 34岁 ,病程 1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王琦教授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观察中药治疗痤疮的病例,总结其疗效和疗效影响因素。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结果:共纳入28例成年痤疮的病例,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本研究提示从湿热体质论治痤疮具有一定的优势,为"辨体论治"研究提供临床依据。同时提示饮食、服药方法等对痤疮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消走泄法由清代医家叶天士首次提出,主要用于治疗三焦气分湿热病证。痤疮是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疾患之一,湿热是本病病机关键,湿热体质亦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内在影响因素。因此,临证治疗可运用分消走泄法以清除湿热邪气,改善湿热体质,并根据痤疮肺经风热、肠胃湿热、脾虚湿蕴等不同证型分别治以疏风清热、宣散湿邪,荡涤肠胃、畅清湿热,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从宣上、畅中、渗下层面分消湿热病邪,同时兼顾脏腑虚实,以达标本兼治之功。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从肝论治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中医研究进展,结合古近现代中医对该病的认识,我们以“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理论作为指导,提出从“肝”论治女性迟发性痤疮。认为女性迟发性痤疮的病位主要在肝,以湿热为患,肝经湿热循经上扰所致,为临床辨证论治女性迟发性痤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卢某,女,22岁,于2011年12月8日初诊。2个月前因熬夜致痤疮复发,经治好转,面部暗红结节,疮痕明显,月经提前2天,舌淡嫩红、苔薄润滑,脉细滑。西医诊断为结节性痤疮。中医诊断为痤疮。辨证为阳气不潜,寒瘀凝结。治以温阳潜纳。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减。药用炮附片30g,砂仁15g(后下10min),龟甲10g,丹参45g(后下30min),浙贝母15g,皂角刺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进展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11)代国庆关键词痤疮,针灸疗法,综述痤疮是一种常见且顽固难治的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可形成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结节性皮肤损害,有时可形成疤痕,多发于青春期,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任小红 《新中医》2002,34(3):61-61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湿热蕴结型寻常痤疮患者比较多见。笔者从1999年6月-2000年8月,用内服自拟痤疮饮,合外敷痤疮面膜粉治疗湿热蕴结型寻常痤疮患者8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湿热与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痤疮发病的相关性入手,深入探讨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痤疮机理,论述湿热是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痤疮的核心环节,清热燥湿为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痤疮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会文 《河北中医》1992,14(2):18-18
1 当归贝母苦参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田某,男,42岁。1990年8月5日诊。患结节性红斑4天,拟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因其畏惧药物副作用来诊。双下肢胫部皮下硬结枚,小者0.5×1cm,大者1.5×2cm,色红,中等硬度,有压痛,扪之灼热。脉弦,舌质较红,黄腻苔。患者平素嗜酒,喜食辛辣肥甘之物。西医诊断:下肢结节性红斑。中医诊断梅核火丹。病缘于湿热下注,阻滞经隧,气血不畅,瘀血停留,进而湿热瘀聚集胶固,形成结节。治宜清热除湿,祛瘀散结。方予当归贝母苦参汤:当归尾6g,浙贝母40g,苦参6g。水煎,日服1剂,分4次服。医嘱饮食清淡,戒酒。守方13剂,结节性红斑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20.
囊肿型痤疮是痤疮中较为严重的一型,临床治疗难度颇大。现代人生活方式导致湿热体质多见,湿热酿痰也逐渐成为痤疮的主要证型。伴随病情发展,庄国康教授认为伴随痤疮病情发展,出现痰瘀热三者互结、胶着难分的局面,临床表现为难治性、复发性囊肿性痤疮,可采用祛瘀通络、化痰散结法配以活血化瘀或活血清热法治疗,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临床上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