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性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暴露的含义 1.1 具有传染性的物质血液、体液或含有血液的组织,具有传播HIV的危险。生殖道分泌物,如精液或阴道分泌物,及可见明血的其他体液具有潜在传染性。未被血液污染的脑脊液、滑膜液、胸膜液、心包膜液和羊膜液的传染性尚不确定,经皮或黏膜暴露于这些液体可能存在感染的危险,但尚须进一步评估。一般认为,未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泪液、  相似文献   

2.
徐带丽 《内科》2009,4(3):480-481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HIV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和人民警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HIV职业暴露感染情况,以及HIV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及补偿现状,以便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附5例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对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及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并探讨可能的防护方法。方法:对5位HIV职业暴露的临床医护人员的暴露原因,危险程度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位临床医护人员中,口腔医生1人(1/5),护士4人(4/5),其中艾滋病专业临床护士2人,外科护士1人,急诊科护士1人。(2)暴露方式及危险程度:4人为针刺伤并穿过皮肤,1人为长时间无保护接触病人血液;(3)暴露后处理及预防治疗;暴露后5人均用清水冲洗,共挤压伤口,用碘酊及75%酒精消毒,4人在24小时内接受ZDV+3TC+IDV治疗两周,其中2人在2小时之内接受治疗,1人未接受治疗,(4)HIV抗体检测,5人在3-6个月后HIV抗体检测均阴性。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尤其是临床护理人员,容易遭受HIV暴露,因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HIV暴露的防护,防止医护人员感染HIV。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及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并探讨可能的防护方法。方法 对5位HIV职业暴露的临床医护人员的暴露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及防护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位临床医护人员中,口腔医生1人(1/5),护士4人(4/5),其中艾滋病专业临床护士2人,外科护士1人,急诊科护士1人。(2)暴露方式及危险程度:4人为针刺伤并穿过皮肤,1人为长时间无保护接触病人血液。(3)暴露后处理及预防治疗:暴露后 5人均用清水冲洗,并挤压伤口,用碘酊及75%酒精消毒。4人在 24小时内接受 ZDV+3TC+IDV预防治疗两周,其中2人在2小时之内接受治疗,1人未接受治疗。(4)HIV抗体检测:5人在3~6个月后HIV抗体检测均阴性。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尤其是临床护理人员,容易遭受HIV暴露。因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HIV暴露的防护,防止医护人员感染HIV。  相似文献   

6.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为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信息.方法参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分析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和结果.结果42例医务人员、公安司法干警职业暴露后,经及时处理和预防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RT),在6个月的随访结束时均未发生血清阳转.结论HIV暴露后及时处理,及早用药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江翠芬 《内科》2007,2(2):264-265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e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病程较长,感染HIV后潜伏期可达2-10年。据2003年,卫生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8万例。我国HIV感染者已从高危人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感染最多的依次是云南、新疆、广西和广东。大多数HIV携带者不知道他们已经感染了HIV,很少有艾滋病急性感染者被发现,再加上艾滋病发病初期因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系列机会性感染,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易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因此,许多HIV携带者和未被检测诊断的AIDS患者,成为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最潜在危险期因素。我国虽无职业暴露感染HIV的报道,但暴露屡有发生。因此重视和做好职业性防护,是避免和预防HIV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及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及心理状况。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统计分析职业暴露方式、暴露环节、暴露原因、暴露后处理及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结果艾滋病职业暴露方式中针刺伤占70.00%;暴露环节中有创术中操作占30.00%,注射穿刺占26.67%,拔针占16.67%;暴露原因中自护意识不足占30.00%,安全管理缺陷占46.67%,防控能力弱占26.67%;相比中国成人常模,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及偏执评分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均无感染发生。结论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包括医护人员自护意识不足、防控能力较弱、安全管理有缺陷等,易出现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症状,须加强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及心理干预,以减少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喀什地区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和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情况,完善预防HIV职业暴露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喀什地区2010-2013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理情况、预防用药及时性及预防效果。结果喀什地区2010-2013年共计报告68例HIV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52例(占76.47%),公安人员16例(占23.53%)。暴露方式针刺占70.59%。暴露级别Ⅰ级为61例,Ⅱ级7例。75.00%(51/68)的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服药者中68.63%(35/51)的人采取了合理的服药方案。所有病例医学观察6个月后,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和公安人员是HIV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的宣传和防护;目前执行的职业暴露应急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HIV感染者手术时防护流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避免职业暴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5月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在对78例HIV感染者实施手术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防护流程,总结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修正防护流程。结果 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发生职业暴露17例(21.8%)。三级职业暴露4次,其中3次发生于急诊手术,1次发生于择期手术。暴露后按规定立即进行抗病毒药物预防,17名暴露者均未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结论外科医护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护教育,严格遵守防护流程,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尽最大可能避免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毒(HIV)感染人数的增加,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为了避免HIV职业暴露的发生,分析HIV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及危险性,探讨防治措施十分必要。现将布拖县人民医院2004年10月-2008年3月所发生的12例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布拖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属不同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方法对市属不同医院的护理人员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根据SCL-90中的各个因子分、总分、总均分等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护理人员的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大部分因子分高于常模;口腔医院、眼科医院护理人员的部分因子分高于常模;精神卫生科医院及120急救大部分因子分低于常模。结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护理管理者要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了解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完善预防HIV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深圳市2003—2007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59起(77人)职业暴露包括医务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暴露类型包括针头刺伤、抓咬伤和血液、体液接触皮肤或粘膜,主要途径是针头刺伤暴露。69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有61人采用基本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占79.2%(61/77);8人采用强化用药程序。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需要对医务人员、公安司法人员加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HIV职业暴露发生率;健全职业暴露后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暴露后的阳转率。  相似文献   

14.
990名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属医院护理人员以整群方式进行采样,调查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根据结果对SCL-90九个因子分与焦虑抑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90名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分低于常模(P〈0.01);偏执分与常模无统计学差异,其余6项因子分高于常模(P〈0.01);990例护理人员焦虑抑郁总分与常模比较,焦虑高于常模(P〈0.01),抑郁低于常模(P〈0.01);焦虑与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其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性正相关,强迫及妄想呈相关性;抑郁与9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焦虑和抑郁程度越高,心理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原因、方式、危险因素及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措施,探讨防范策略。旨在引起产科医务人员对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重视,以便加强防护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确保产科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顺利高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方法对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3-2008年27例HIV职业暴露中,警察8例,医生4例,护士12例,检验人员3例;皮肤黏膜暴露4例(医护人员3例),针刺器械刺伤17例(医护人员16例),抓伤、咬伤6例(均为警察)。均采取了暴露后预防措施,医学观察12个月后,未发现感染病例。结论需要对医务人员、司法人员进行定期的HIV职业暴露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职业暴露现状和职业暴露后应急预防处理的情况,完善预防职业暴露感染HIV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广东省2008-2010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应急处理情况、预防用药及时性及预防效果。结果广东省2008-2010年共报告380例HIV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294例,占77.4%;其次为公安人员74例,占19.5%。暴露方式以针刺和切割伤为主,占48.9%。暴露级别以I、II级为主,分别占50.3%和41.8%。88.7%(337/380)的暴露者实施了应急局部处理,85.5%(325/380)的人进行了预防性服药,58.8%(191/325)的人采用了合理的服药方案;14.5%(55/380)未进行预防性服药,其中60.0%(33/55)是真正无需预防性服药。所有病例医学观察12个月后,均未发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和公安系统人员是HIV职业暴露高发人群,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的宣教和防护,以减少因职业暴露发生的HIV感染。  相似文献   

18.
杨彬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3):347-348,366
随着艾滋病(AIDS)疫情的蔓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受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增大,给职业暴露者及其亲友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文章对HIV/AIDS罪犯监区护士的HIV职业暴露职业压力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暴露于HIV/AIDS后的危险评估及暴露后双汰芝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暴露于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后的危险程度及双汰芝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从事HIV/AIDS防治工作的人员提供帮助和信息。方法 分析7例暴露后的处理过程和监测结果,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7例暴露后均服用双汰芝1个月,监测随访6个月表明:服用双汰芝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无骨髓抑制现象和皮疹发生,是安全的;在6个月随访结束时均末发生血清阳转,是有效的。结论 暴露的情况不同,发生感染的几率不同,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有效地降低暴露后HIV/AIDS的发生率,但是最重要的是使暴露危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正>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被犬、猫等病兽咬伤而感染发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高度兴奋、恐水、怕风、流涎、咽痉肌挛、进行性瘫痪。狂犬病是迄今为止最凶险的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近100%。在诊疗此类病人时,医务人员不可避免要接触其血液、体液、分泌物及病人使用过的器械、物品等,一旦发生针刺伤、粘膜喷溅、自身存在皮肤破损极易导致职业暴露,暴露后他们特别需要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以稳定情绪,疏导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希望获得心理支持和精神安慰。国内对狂犬病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报道甚少,临床缺乏理论和实践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