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如明 《河北中医》2007,29(1):68-68
《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高度概括了眼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篇》又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五脏中眼与肝脏关系尤为密切.临床上眼病从肝论治的方法颇多,现将泻肝法在眼科临床中的运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素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关于素食的名词有不少,《诗经》里则称"素餐"。《礼记·坊记》里有"齐(斋)戒"的记载;《庄子·南华经》中称为"蔬食",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古汉语中,"素食"有三种含义,一指蔬食,如《匡谬正俗》及《南华经》所言"案素食,谓但食菜果饵之属,无酒肉也";二指生吃瓜果;第三指无功而食禄。《诗经》里的"素餐"包含上述三种含义,今天所谈的素  相似文献   

3.
自汗是指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其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临证指难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以补气以卫外."《景岳全书·汗证》亦认为自汗属阳虚.《丹溪心法·自汗》说"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但笔者观察临床部分自汗属阳热阴虚型,临床见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汉书·食货志》说:"酒是上天赐给的美好福禄,帝王用来保养天下,进献上苍,祈请福祉,扶持贫弱的人,调养患病的人."又说"酒为百药之长". [原文]"酒者,天之美禄①,帝王所以颐②养天下,享祀③祈福,扶衰养疾."又云:"酒,百药之长."  相似文献   

5.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相似文献   

6.
1 脾胃与人体阴阳平衡 脾具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作用,称为"仓廪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仓廪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脏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脾之阴阳.如缪仲淳《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说:"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万密斋《养生四要》说:"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气而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血证论》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饮食物在胃中,初步消化,形成食糜,将精微物质游行布散,上输于脾,通过脾之运化,散精归肺,供养周身.  相似文献   

7.
《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又曰:"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简约几言,道出了临床把握针刺深浅的重要性.然而,何为"各至其理"之"理"呢?  相似文献   

8.
《医学三字经·暑症第十三》云:"伤暑症,……心烦辨,切莫忘,香茹饮,有专长."其中的"心烦辨,切莫忘"说明伤暑与伤寒主要辨证在"心烦".笔者认为此说不完全正确.因为《伤寒论·太阳经证提纲》内虽然没有"心烦症",但在  相似文献   

9.
汪昂在《医方集解·序》中说:"方之祖始于仲景,后人解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笔者试从方药配伍角度对《伤寒论》相反用药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百草园     
夏枯草【醉扶归】品味辛兼苦,香色拙而粗;历雪经霜独夏枯,伟质先生慕.何止精雕画图,体物还留赋.《植物名实图考》"夏枯草"条云:"余伟兹草不与众卉俱生,不与众卉俱死,有特立之概,乃为赋."有"苕黄箨零,乃蕃滋兮.苦雾悲泉,甘以怡兮.百英炜煌,独沉寂兮.非无惧无闷之俦,孰能敌兮"等句.  相似文献   

11.
许力行 《养生月刊》2021,42(2):103-105
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气乃精之所化,精为气之本,在人体内气之运行,无处不到,周流不息,无休止地循环于表里内外,它具有内养五脏,外濡肌肤的作用.《庄子·知北游》道:"人之生,气之聚也."《素问·宝命全形论》道:"人以天地之气生."《难经·八难》谓:"气者,人之根本也."说明了"气"的存在及其特殊重要性,它又是人体各器官活...  相似文献   

12.
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为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中之常见证候.《素问·阴阳别论》谓:"阳加于阴,谓之汗".《伤寒论》、《金匮要略》有"自汗出"、"汗自出"等描述.《三因方》说:"无问昏醒,浸浸自汗出者,名曰自汗."《景岳全书》云:"自汗者,几几然,无时而动作则益甚."本文仅讨论全身自汗,局部自汗如"头汗"、"手足汗"等,另见专篇.  相似文献   

13.
四、传经问题《伤寒论》关于传经的几条条文,有似一日一经的,有的二三日、六七日、十余日尚在一经的,兹据本论及各家对传经的见解而讨论之.《伤寒论》:"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一条说伤寒一日是太阳受邪,脉静则病不发展,若脉数急而有欲吐烦躁等证,则病情发展.钱璜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者,即《内经·热论》所谓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之义也."本论之六经与《热论》不同,钱氏之说非,然本条及下条又均似《热论》传经之说."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医宗金鉴》解释说:"伤寒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  相似文献   

14.
《周易·系辞》中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意即乾道成为阳刚的男性,坤道成为阴柔的女性.《易说卦》中又说:"乾,天也,故称于父;坤,地也,故称于母."从而说明了乾坤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周易》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和变化都是由乾坤的消  相似文献   

15.
带下病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侠  马戈云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45-2846
带下之名始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病理性带下即在《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带下》中有记载:"如其太多,或五色稠杂及腥秽者,斯为病候."  相似文献   

16.
桂在当秋     
<正>桂生南裔,拔萃岑岭。广莫熙葩,凌霜津颖。气王百草,森然云挺。——晋·郭璞桂的神话桂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达两千五百年以上。有关桂的记载,最早见于屈原《楚辞·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其后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亦载有:"尊桂酒,槟八方。"  相似文献   

17.
1 玄府学说的渊源 玄府学说起源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可见,当时"玄府"本指皮肤的汗孔而言.刘河间从狭义的、可及的汗孔进行大胆的想象,推测体内定有类似汗孔但结构更微细的、遍布体内各处的玄微之府--广义之玄府,并指出"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认为:"肺朝百脉".那么,肺到底管的是哪个脉?实际上,肺主要朝的是经络. "朝"通"潮",《素问·五脏生成论》:"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潮汐)也."《难经》开首说:"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中医很早就这么认为了.现在我们想一下这个问题:古代中医为什么没说心一跳脉行多少?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 1.《针灸大成·禁针穴歌》:"孕妇不宜针__,__内亦通论,__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2.《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百病所起,皆始于荣卫,然后淫于皮肉筋脉,故经言:是动者,__也.所生病者,__也."  相似文献   

20.
缪士毅 《养生月刊》2012,33(9):844-845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宋·朱熹).秋风阵阵,桂花盛开,艳溢香融,天芬仙馥,给清秋的大自然平添几分魅力.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桂花的故乡.桂花赋予诗人以灵性,诗人为桂花添光彩.屈原在《楚词·九歌》中就有"奠桂酒兮椒浆"之吟唱.桂花,亦名"岩花",如唐李勃《留别南溪》所云"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而宋范成大的《岩桂》诗则称桂花为"木犀",诗云:"病著幽窗知几日,瓶花两见木犀开."桂花有丹桂、银桂、四季桂之分.金桂花色橙黄,娇艳绚丽,诗人赞之"丹葩间绿叶,锦绣相叠重".银桂清姿雅质,香味最浓,杨万里的"雪花四出剪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看来看去能几大,如何着得许多香?"描绘的就是银桂.宋代吕之声认为在秋天,唯桂花最美,正如他在《桂花》诗中所云:"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北宋谢逸在《咏岩桂》诗中写道:"轻薄西风未办霜,夜揉黄雪作秋光.摧残六出犹余四,正是天花更着香."诗人视桂花是由雪花着香后幻化而成的,独见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