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老年性疾病中.因脑血管意外而住院的患者逐年增多,多为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或语言障碍.这些病人一旦人院.只要意识清醒,会不同程度的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安,出现心理烦躁或抑郁等心理变化。病人心理状态的好坏影响疾病的转归,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有的放矢的做了一些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发病急骤 ,致残率高 ,严重威胁着人群的身心健康 ,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理解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全面评估病人的心里、家庭和社会状况 ,搞好心理护理 ,促进早日康复。1 卒中病人的心理评估1 1 恐惧悲观心理 脑卒中起病急 ,病情重 ,所以病人和家属常常恐惧不安。运动障碍的患者 ,因有无能的感觉 ,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言语障碍的病人感到孤独 ,烦躁 ,甚至悲观 ;感觉障碍的病人因自己感觉异常而感到烦躁、忧虑等。1 2 焦虑急躁心理 由于疾病的突然到来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 ,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病区护士以沟通的形式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感受人文关怀,稳定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方法病区护士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病情,与患者见面,对新入院及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疑问、恐惧等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通过病区护士对患者所存在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解答疑问,减缓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治疗过程能积极配合。结论心理护理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护理手段,能够减轻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变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部病变所致智力和肢体运动障碍(如失语、偏瘫等),并伴发一定的心理障碍(如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等)的疾病。在调查中发现70%以上患者对自己目前的心理与身体健康状态难以接受而感不满。通过对57例脑卒中患者住院初期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机体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脑卒中病人数500万~600万,每年新发病例120万~150万,年发病率120/10万~180/10万,病死率60/10万~120万/10万,存活者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高科技的医疗水平下,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整体护理工作,降低了脑卒中病死率,减少了致残率,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250例脑卒中病人分成心理护理组和非心理护理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护理组做心理护理前、后与非心理护理组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脑卒中病人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1),心理护理后病人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1),与非心理护理组比较SDS、SAS也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 对脑卒中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达抗焦虑、抑郁的目的 .  相似文献   

7.
脑卒口中患发病急骤,致残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群的身心健康,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理解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全面评估病人的心里,家庭和社会状况,搞好心理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1产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因素1.1生理因素主要是脑部病变的直接结果,大脑损伤的不对称性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其发生与大脑损害后引起的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因为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节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  相似文献   

9.
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心理护理及治疗效果。方法162例应用阿米替林并心理护理为观察组,150例PSD患者采用阿米替林治疗为对照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两组均以HAMD量表进行评价对比。结果观察组按密尔顿抑郁量袁(HAMD)评价的总分及其中4个因子等抑郁状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抗抑郁结合心理护理较单纯抗抑郁药对PSD疗效佳。  相似文献   

10.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卒中后抑郁,随机分为系统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系统心理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连续观察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肢体恢复功能状况。结果在研究4、8周末HAMD、ADL评分2组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施以系统心理护理的患者躯体功能恢复快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与躯体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抑郁程度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内科护理,干预组47例在内科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抑郁改善程度。结果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第1疗程末、第2疗程末和第3疗程末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病人死亡率已大大减少,但致残率仍高达70%~80%。由于本病多突然发病,因此许多卒中患者由于疾病早期护理不当造成疾病恶化,引起不良后果。令人遗憾。为了促进卒中患者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我们对卒中患者早期予以系统的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合并尿失禁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5-03~2006-07收治的6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脑卒中后合并尿失禁者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结论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的全方位、个体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全国脑血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9个省市脑卒中的病死率为77.16/10万,现今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大为减少,但致残率仍高达70%~80%。忽视早期及较长时间的肢体功能锻炼是导致永久性残废的主要因素,提高患者对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2003-2005年我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心理护理,观察组采取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FMA评分、ADL评分。结果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100.00%,对照组9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M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减轻了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不仅造成患者的肢体残疾和严重心理障碍,对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也具有很大影响[1]。文献报道[2],脑卒中患者致残率最高可达80%左右,患者术后都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期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慢,且生活能力恢复较差,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