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3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感恩 《中原医刊》2006,33(8):30-31
目的了解本院急诊科10年来急诊心肺复苏(CPR)状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内心肺复苏的水平。方法对1995~2004年在本院急诊科(包括ICU)、门诊就诊时发生心脏骤停(card iac arrest,CA)并在急诊科进行抢救、记录完整的432例患者资料进行院内CPR回顾性研究。对病例数量、疾病种类、CPR相关时间、2h CPR成功率、24h存活率及脑复苏成功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PR病例数量逐年上升;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仍为CPR主要对象,创伤后CPR患者逐年增多;CA时间大于10m in者CPR成功率明显低于10m in内开始CPR者(P<0.01);CPR持续时间与CPR成功率、脑复苏成功率间无关联(P>0.05);早期电除颤者复苏成功率高;全部病例CPR成功率为41.4%,24h生存率为7.2%;脑复苏成功率仅为3.5%。结论CPR成功率与疾病种类、CA后开始CPR时间、早期电除颤等相关;脑复苏成功率仍极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PR机在CA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2014.12~2017.5治疗的102例CA患者分析抢救效果,抢救102例时使用了CPR机.结果:CPR成功41例,CPR时间为(6.32±2.06)min.结论: CPR机能提高CA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超长心肺复苏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肺复苏(CPR)持续时间超过30min者称之为超长CPR[1].超长CPR能使一些心搏骤停(CA)时间较长的患者挽回生命[2,3].我院急诊科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为63例因院前及院内发生的CA、常规CPR失败患者实施了超长CPR,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成败原因,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6年12月~2011年11月有完整资料记录的396例心搏骤停(CA)患者(晚期肿瘤,慢性疾病终末期除外)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PR开始时间,地点、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65例5 min内开始CPR,抢救成功86例,成功率为52.1%;85例5~10 min开始CPR,抢救成功29例,成功率为34.1%;其余140例10 min后开始CPR,抢救成功0例,说明5 min内CPR成功率明显高于5 min后。院内CPR 140例,抢救成功80例,成功率为57.1%;院前CPR 256例,抢救成功35例,成功率为13.7%,说明院内CPR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CPR成功率;2 min内电陆除颤CPR成功率(54.2%)明显高于2 min后电陆除CPR成功率(34.0%);有气管插管CPR成功率(34.1%)明显高于无气管插管CPR成功率(13.0%);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CPR成功率为39.1%,明显高于未接呼吸机(包括气管插管和未气管插管的患者)CPR成功率(10.7%);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尽早正确有效的CPR、电击除颤及熟练气管插管是CPR成功的关键,要提高CPR成功率必须加强专业急救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急救网络,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密切配合,普及全民急救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87例心脏骤停(CA)并实施心肺复苏(CP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39例患者CA发生在医院内,并有急救小组分工协作实施CPR,18例复苏成功,成功率46.15%;B组48例患者CA发生在院外,8例患者复苏成功,成功率16.67%.两组CPR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1);CA后延时插管者复苏成功率为15.63%,即时插管者复苏成功率为37.93%.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教育,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及时气管插管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院前实施心肺复苏术(CPR)的状况 , 探讨针对性策略, 努力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对2006年5月~2007年5月院前急救452 例CPR 的出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例数量、疾病种类、CPR相关时间、CPR成功率及随访中脑复苏成功率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2例CPR 中有95例复苏成功,占21.02%.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仍为CPR主要对象.复苏成功组室颤/室扑的比例明显高于失败组(P<0.01),早期电除颤者复苏成功率高.CPR成功与未成功组在发生心搏骤停(CA)至开始CPR 时间方面有明显差别,超长CPR(即CPR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与CPR是否成功无关联(P > 0. 05),目击者即刻CPR可提高成功率,脑复苏成功率很低.结论 院前急救中应尽早开始实施CPR、电除颤以及规范熟练的基本生命支持(BLS)操作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对于原因不明或自缢、电击、溺水、意外事故而引发的CA要积极抢救生命.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及CPR技术.  相似文献   

7.
肖艳春  孙向阳 《四川医学》2005,26(4):398-399
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CA)原因和心肺复苏(CPR)成败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我院近5年抢救的73例CA临床资料,分析CA场所、时间和CPR开始时间及主要抢救措施与复苏的关系。结果 复苏成功2 9例(3 9. 73 %) ,失败44例(60 . 2 7%) ,低血钾、高血钾、部分医疗操作可诱发CA ,室颤、窦性停搏、迷走张力增高等是CA的直接原因。两组比较,目击或4min内发现CA、4min内行CPR、机械通气、安置起搏器,P <0 . 0 0 5 ,有非常显著差异,电击除颤,脑保护,P <0 . 0 5 ,有显著差异,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P >0 . 0 5 ,无差异。结论 及时发现CA ,4min内行CPR、机械通气、安置起搏器、脑保护,对提高CPR成功至关重要。不提倡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及时去除CA诱因,利于复苏成功。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CA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对心血管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CPR)水平。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急诊、门诊就诊时发生心脏骤停(cardica arrest,CA)并在急诊科抢救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共42例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的CPR开始时间,CPR的持续时间,除颤开始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是否有急救协作小组(医护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参与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ROSC成功率为66.67%,脑复苏成功率为45.24%,2组CPR开始时间(从心脏骤停至CPR开始时间)、人工气道开始建立时间,除颤开始时间(从发生室颤到开始除颤的间隔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比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协作小组参与的CPR成功率显著高于无参与组(P〈0.01)。结论CA发生后尽早CPR、合理应用复苏药物和急救协作小组参与抢救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心肺复苏(CPR)知识及技能掌握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天津市6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CPR理论知识调查问卷,以模拟人为考核工具,记录急诊科医生的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结果: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应答率95. 00%。急诊科医生CPR理论知识得分为(72. 90±10. 25)分,CPR技能操作得分为(65. 96±9. 28)分,且医生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越高,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也相对较高,参加过CPR培训的医生CPR理论知识得分及CPR技能操作得分显著高于未参加过CPR培训的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天津市急诊科医生对CPR基本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技能掌握程度较低,急需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  相似文献   

10.
“四早生存链”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种种因素,寻求提高CPR成功率的相应对策。方法对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院前现场和急诊科内进行CPR抢救成功的18例和抢救失败的84例心跳骤停患者,分析其影响复苏效果的各种因素。结果影响CPR抢救效果的因素主要与原发疾病(原发心脏疾病病死率高,意外因素病死率低)、是否早期获得抢救、抢救措施是否规范等因素有关。结论“四早生存链”的正确实施和原发疾病的救治效果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诊科心肺复苏病人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以及基础疾病与复苏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8~2002年急诊科中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复苏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年中共复苏了62例病人,平均年龄58岁,4l例(66.13%)cPR成功,23例(37.10%)存活出院,CPR后存活与未存活在年龄、CPR持续时间和基础病上有差别,在性别上无差别。CPR前的基础疾病分别是心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意外、钾离子紊乱、药物反应。结论:年龄和基础病是影响急诊科中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病、急性脑血管意外是急诊科中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我院急诊科自1993年1月到1996年1月间心肺复苏(CPR)成功的14例中,以探讨碳酸氢钠的作用。 在CPR过程中,几乎无例外地都继发不同程度地酸碱失衡,并可能因此而导致抢救失败。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238例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正宏  梅林 《四川医学》2011,32(6):880-882
目的了解7年来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急诊科复苏的238例院前及院内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比较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肾上腺素用量等。结果全部患者ROSC成功组占8.4%,两组CPR开始时间(从心跳骤停至CPR开始时间)、发病地点、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上腺素用量、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成功率较低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发病地点及复苏方法密切相关。结论 CA患者成功率较低,与"生命链"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早期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德俊  陈尊发  陈木有  李燕芬 《广东医学》2003,24(10):1117-1118
目的 探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心肺复苏 (CPR)时早期行气管插管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在院前 (含急诊科内 )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98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3 5例 ,在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术 ;B组 3 2例 ,先行胸外按压 (CAB方法 ) 5min无效时即刻气管内插管 ;C组 3 1例 ,行常规CPR或CAB方法 5min以后无效时 ,再行气管内插管。结果 A组复苏成功 2 3例 ,成功率 65 7% ;B组复苏成功 12例 ,成功率 3 7 5 % ;C组复苏成功 4例 ,成功率 12 9%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院前心肺复苏时 ,早期气管插管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心脏停搏(CA)是在急诊科中比较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发生CA后,如果对患者不及时的进行救治,患者的病死率极高。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抢救CA患者的有效措施,在急诊科中经常应用,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对患者原发性疾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本研究探讨硫酸镁在心肺复苏抢救中应用一例,为临床开展抢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2月-2011年3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CA)患者158例作为试验组,2005年5月-2007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CPR至心跳恢复时间、撤机时间、CPR成功率及存活率;比较两组复苏成功后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无论是心跳恢复时间、撤机时间、CPR成功率及存活率以及复苏成功后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CPR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在CPR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7.
心搏骤停(CA)是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CA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min后将发生不可挽回的脑死亡.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挽救CA患者生命惟一途径.也是临床急救医学最困难、最代表水平、最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之一.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一直为临床急救医务人员所关注.现在将我院从2003年到2009年成功抢救的32例C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心肺复苏(CPR)患者血浆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亚基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相关性分析,研究NF-кB与Nrf2/ARE信号通路的关联性,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2017年7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存活超过72 h的CPR患者,分别于心脏骤停(CA)时、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ROSC后2、8、12、24、48、72 h八个时间点采集其外周血,测定血浆中NF-κB亚基p65、TNF-α及Nrf2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判断其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100例CPR成功患者,36例存活超过72 h。Nrf2在CPR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在ROSC后8 h达到最低谷,而NF-κB亚基p65、TNF-α在CPR后均明显增高,分别在ROSC后12 h、8 h达到最高峰。Nrf2与NF-κB亚基p65、TNF-α呈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505、-0.446,P<0.05)。NF-κB亚基p65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531,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NF-κB亚基p65、TNF-α可预测CPR患者预后的严重程度。 结论 CA患者CPR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且炎症反应对预后的影响明显大于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9.
心脏骤停是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发病急骤,病死率高.心肺复苏术(CPR)经过40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在技术与经验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成功率仍较低,尤其生存率更低.国外CPR成功后生存率8%,国内仅2%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与分析影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效率的多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科院前及院内接诊的心搏骤停(CA)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分为复苏有效组(36例)和复苏失败组(57例)。总结分析影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效率的多因素。结果: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基础疾病、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电击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其中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交通意外致伤、CPR开始时间5 min、电击除颤开始时间5 min为危险因素;年龄≤60岁、CPR持续时间≤15 min和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为保护因素。结论:心血管疾病、交通意外致伤、开始CPR5 min和开始电击除颤5 min是影响心肺复苏效率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CPR持续≤15 min和肾上腺素≤5 mg是影响心肺复苏效率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