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肋间神经、胸膜阻滞镇痛(简称“持续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实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导管直视下置于相应开胸切口的肋间神经旁及连同胸管一道置于胸腔 ,用0.25 %布比卡因持续阻滞肋间神经与胸膜而达到镇痛效果 ,并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进行对比。结果持续阻滞镇痛的结果与PCIA结果无显著差异 ,无不良反应 ,无并发症。结论持续阻滞镇痛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实用、效果好 ,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胸外科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更正     
臂从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有时麻醉效果不确切,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虽然有时辅用静脉全麻药也能顺利完成手术,但却增加了麻醉的风险,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穿刺方面的问题(如异感不明显、离神经干太远、没进入神经鞘等),当造成麻醉效果不满意。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肌间沟阻滞法和腋路阻滞法,而锁骨上阻滞法和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因有致气胸的并发症而相对较少应用。选择合适的臂丛麻醉方法,直接影响麻醉的效果,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继宏 《河北医药》2013,(13):2052-2053
肩周炎就是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关节周围的组织疼痛同时肩部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较明确的是由肩关节退变、劳损、外伤、受凉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所致软组织广泛粘连,从而使神经受压迫,引起关节及周围组织疼痛并使活动受限。通常老年人易发此病,年龄多在50岁以  相似文献   

7.
8.
我院于1994-06~1999-08采用臂丛,颈浅丛加局部痛点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患者206例,取得满意效果。初步体会本方法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6例病人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32~76岁。单侧肩周炎患者198例,占96.1%,双侧肩周炎患者8例,占3.9%。病史5日~7年,夜间疼痛72例,占34.9%,三角肌区疼痛40例,占19.4%,肩前区疼痛36例,占17.4%,肩后区疼痛38例,占18.4%,,手指麻木10例,指间小关节疼痛10例,各占4.8%。206例患者中合并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等25例,占12%。全组X线摄片示颈椎C4…  相似文献   

9.
胡贵萍  吴登友 《贵州医药》2007,31(5):428-429
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可以为外周神经阻滞提供客观的定位依据,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包括臂丛神经阻滞在内的各种阻滞技术[1,2].对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单点PNS法并不比其他方法更优越[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手术实用范围及麻醉效果。方法先据解剖用探笔模式测到体表相应位置,再用刺激针模式直至要探寻的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群发生有节律的颤搐,调小电流至接近神经。定位准确后,回抽注射器无回血、液体和气泡即注入局麻药。结果 109例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无痛率(95/109)为88%,轻微疼痛率(11/109)为10%,无痛与轻微疼痛两者达98%。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的神经阻滞,神经定位指标明确、客观,绝大多数患者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疼痛门诊中占有较大比例,而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现大多数腰腿痛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病变和(或)小关节的病变。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症状,选择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对提高门诊治疗质量十分必要。一般治疗方法有牵引、按摩、药物治疗等。现将近年来我院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臂丛神经阻滞加痛点封闭治疗肩周炎115例疗效观察福清市医院施作顺,陈月华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粘连及肩周围痛点封闭治疗肩周炎1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15例中,男54例、女61例;年龄42~75岁,5...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中,甲状腺手术多采用颈丛阻滞,其方法操作方便,效果可靠。但因方法不同,麻醉效果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也有差异,为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阻滞完善率,我们选择150例甲状腺病(囊肿)手术。随机采用三种阻滞法,同时均辅用氟芬合剂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病人,男40例,女110例,年龄18~68岁,ASA Ⅰ~Ⅱ级,术前无心血管并发症。拟于甲状腺瘤(囊肿)摘除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2 麻醉方法术前肌注鲁米那钠0.1、阿托品0.5mg。随机将150例病人分成三组,Ⅰ组用一点(C_4)阻滞法;Ⅱ组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发生双侧阻滞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其处理和预防。方法观察42例腰丛神经阻滞并发双侧阻滞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观察健侧肢体恢复运动的时间。结果 42例患者并发双侧阻滞后,血压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无明显呼吸困难,健侧肢体恢复运动和感觉时间为40~90min。结论腰丛神经阻滞易并发双侧阻滞,应积极预防,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Ⅱ级子宫肌瘤病人,平均分为两组,Ⅰ组25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Ⅱ组25例腰硬联合麻醉组。术中监测BP、HR、SPO2、ECG和手术牵拉以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流动学较平稳,两组病人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腰硬联合组下降幅度明显。HR、SPO2、ECG没有明显改变。Ⅰ组部分病人手术牵拉时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应;Ⅱ组病人骶神经阻滞完善,术中未见恶心、呕吐反应,是一种值得探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任国  李伟  马涛  胡世峰  柳顺锁 《河北医药》2008,30(10):1515-1516
目的 探讨改良微电针麻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12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60例,A组用改良微电针麻仪辅助定位,B组用异感定位,均用0.375%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全56例(93.3%),阻滞不全4例;B组神经阻滞完全46例(76.6%),阻滞不全9例.无效5例,神经阻滞成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改良微电针麻仪辅助定位行臂丛阻滞比异感方法 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组方式 A、B两组各10人 年龄、体重均无差别 都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 经口行气管插管.A组麻醉使用氯胺酮、异丙酚;B组使用氯胺酮、羟丁酸钠 安定.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结果A组和B组相比 A组具有气管插管反应较轻、气道分泌物少、术后清醒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清醒质量高的优点.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侧喉上、喉返神经阻滞用于治疗机械通气中气管刺激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已出现气管刺激征的机械通气患者分成安定组(V组)和阻滞组(B组)两组,每组15人,V组予以静脉注射安定0.2mg/kg,B组则行双侧喉上、返喉神经阻滞.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3.3%(B组)和80%(V组),值得注意的是有效作用时间B组明显长于V组(P<0.01).V组治疗后5min的HR和SBP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25min后出现反弹;B组治疗后5min、25min、45min的HR都有明显下降(P<0.01);B组治疗后25min的SBP开始下降(P<0.05),总体下降得较平稳.结论双侧喉上、喉返神经阻滞是一种治疗机械通气中气管刺激征的有效且作用时间较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0):98-101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120例PFNA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操作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及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麻醉后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BP、SBP、P及SpO2水平稳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麻醉操作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镇痛优良率方面,对照组(88.33%)低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2.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优良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较多的高龄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朱二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516-517
良好的麻醉效果是进行手术的关键。肌间沟神经阻滞术是临床麻醉常用的一种神经阻滞技术。基于上肢神经分布的特点,根据锁骨、上肢的不同手术部位,采用肌间沟不同穿刺点,注入不同容量局麻药达到满意效果。以第六颈椎横突结节为中点,把肌间沟二等分为上、下两部分,锁骨手术在肌间沟顶点穿刺,肩关节及上臂手术在上肌间沟或横突结节处穿刺,前臂及手部手术在下肌间沟穿刺,再根据手术长短,手术部位注入不同容量药物,必要时复合尺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近年来,我科采用肌间沟不同阻滞点,注入不同容量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