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历摘要崔××,男,16岁,学生.患者于1981年2月14甘因右上腹痛、纳差、眼黄、尿黄10天而入院.住院前4个月,曾因类风湿病服强的松约3月余.10天前突然右后胸剧痛,止痛药可暂时缓解疼痛。8天前又发生右上腹及右后胸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随后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口周及四肢末梢发绀,心  相似文献   

2.
<正> 周××,男,15岁,学生,住院号:200086。因发冷发热两个半月,巩膜黄染15天于1982年5月10日21时急诊入院。入院前二个半月(2月25日)突然寒战、发热,体温39,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风湿热收当地医院治疗,氢化可地松100mg/日,连用3天,口服阿司匹林,肌肉注射青霉素半个月,体温降低,关节肿痛好转。因胃痛呕吐停用阿司匹林,依据发疹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给地塞米松,10mg/日,数日后体温37上下,关节症状消失,皮疹消退。地塞米松逐渐减量,当减到3mg/日时又觉寒战,体温复升至39~40,衰竭无  相似文献   

3.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6岁,住院号9437。入院日期1977年2月24日,死亡日期1977年3月2日。主诉:右上腹胀痛,气短20天,眼白发黄3天。现病史:患者于1967年和1975年先后发现谷丙转氨酶波动在60单位左右,但无自觉症状,中药治疗一月后,谷内转氨酶恢复正常。1977年1月下旬,在一次较重的体力劳动后自觉乏力纳差。2月上旬出现右上腹胀痛、气短,大便次数增加,每日2次,不成形。谷丙转氨酶56单位。2月15日因症状无改善,且活动后气短加重,再查谷丙转氨酶为108单位,患者无胸痛及咯血。2月26日自觉眼白发黄,来我院查肝功能,胆红质2.4毫克%,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4.
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是EHF的三大主征、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亦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三大主征在EHF病程中交替反复变化,加之本病特有的症状、体征,使EHF复杂、多样性。因此,要了解本病,必须了解休克、出血、肾衰在该病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 病历摘要王××,住院号11231,女性,34岁,汉族,呼盟布特哈旗人,社员,1979年10月31日入院。平素身体健康。1979年10月上旬,无明显诱因颜面浮肿,因无其他不适未加注意,仍参加体力劳动。四日后出现心悸、气短,一周后出现心窝部胀闷和肝区疼痛,尿量减少,浮肿加重。在当地公社医院检查,诊为“心脏病”,应用维生素丙、葡萄  相似文献   

6.
1993年2月6日查房纪要——住院医生请实习医生报告病历。实习医生患者,女,29岁,工人。因头晕、四肢酸痛4个月入院,同时第四次中期妊娠保胎无效并排出死胎,发现巩膜黄染,茶色尿,四肢有出血点。患者婚后曾人流1次,第二、三胎足月妊娠均分娩为死胎,近3年来四肢关节酸痛,尤以双膝和双肘关节为剧,且有脱发,但无颜面红斑,月经量较多,常牙龈出血,下肢有紫癜。入院查体:体温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儿张×,男性,2岁半,住院号:102079。因不规则发热已半月,皮肤、眼白发黄3—4天于1981年3月8日午夜入院。患儿半个月来有不规则发热,开始时低热,3~4天天后体温迅速上升达40℃。伴有呼吸急促,鼻孔张大,但无咳嗽,曾拟诊为肺炎,先后应用多种抗菌药物,体温仍波动于38℃~41℃之间。高热时,患儿意识朦胧,谵语。3~4天来因发现皮肤和眼白发黄,尿色变深,到当地医院检查有贫血和白细胞减少而疑诊为急性白血病转来本院。起病以来无吐泻、惊厥等。患儿为第四胎第四产,足月顺产。婴儿期母乳喂养,断乳以后以粥糊为主。平素健康,无其他病史,也无肝炎接触史。父母非近亲联姻。  相似文献   

8.
9.
<正>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6岁,住院号23340,于1984年1月6日以复发性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2小时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凌晨4时突感右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初吐物为胃内容物,后为绿色苦水。2小时后腹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不向他处放散。与体位、饮食无明显关系。病后自觉畏寒,无发热。二便正常。6个月前曾有类似发作,持续半天缓解,发作后未出现黄疸。否认胃病、肝炎、肾病史。体检:T36.8℃,P71次/分,R16次/分,发育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全身皮肤、巩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1岁,早上起床后感觉头晕、无力,即来门诊。无发热,神志清,面色苍白,脉搏120次/min,细弱,血压70/40mmHg(9.3/5.3kPa),血糖正常。由于患儿无感染性疾病病史及临床表现,不符合感染性休克,接诊医生考虑有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可能,遂做心电图检查,结果除窦性心动过速外,无其他异常。查血常规也正常。立即予静脉输注等渗电解质溶液,同时请我会诊。  相似文献   

11.
讨论第一次讨论患者住我科后,第3天科内部分同志进行了第一次临床病例讨论,诊断分析如下: 一、胆道系统感染:根据患者粪便常规,集卵检查蛔虫卵甚多,血象白细胞明显升高,黄疸指数及谷丙转氨酶增高。右上腹痛,呈阵发性绞痛,并向右侧腰背部放射,考虑为胆道蛔虫病及胆道系统感染.由于蛔虫钻入胆道刺激奥迪氏括约肌,引起括约肌强烈痉挛而发生绞痛。同时蛔虫可把肠道细菌带入总胆管及整个胆道系统,引起感染。由于虫体阻塞胆道,使胆汁排泄不畅而瘀滞,临床上则出现黄疸,进而损害肝细胞,谷丙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 二、败血症:患者长期应用强地松,容易诱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患者,女,26岁,工人。停经41周,腹痛3小时,于1980年1月31日入院。以往月经规则,末次月经1979年4月17日。停经40余天有早孕反应,4个多月时感胎动。多次产前检查均正常。第一胎,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  相似文献   

13.
黄平 《中外医疗》2011,30(28):84-84
晚期产后出血是产后24h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2周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者,产妇多伴有寒战、低热,且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升高,晚期出血发生率上升,尤其是子宫切口愈合欠佳,切口感染,所致晚期产后出血,严重者致子宫切除,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丧失了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gulation,DIC)是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临庆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难以控制的大量阴道出血、多器官衰竭、低血压和休克,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因此探讨产后出血伴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诊疗方法十分必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3日~2010年4月5日产后出血伴失血性休克的病例资料.结果 发生产后出血61例产妇中有12例发生产后出血伴失血性休克、DIC,发生率19.67%.胎盘因素5例,占42%;子宫收缩乏力1例,占8%.其中剖宫产9例,阴道分娩3例.产妇死亡1例.结论 早期发现、识别和及时采取正确的诊疗手段和方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梗阻性黄疸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在手术解除梗阻后近期并发症较多,其中胃肠道出血是比较常见的。它来势凶险,死亡率高,占重度阻塞性黄疸手术死亡率的7.5%[1]。我们近六年来手术治疗梗阻性黄疸213例,其中11例发生了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为5.2%。经综合治疗,除1例感染性休克合并...  相似文献   

17.
黄疸、贫血     
患者,女,52岁,因腹痛、发腹部疼痛,阵发性加重,伴有发热地医院就诊。查体:右上腹压痛明热、黄疸10天入院。10天前因劳累后,体温39℃。家人发现“眼睛”发黄显,墨菲氏征阳性,脾大肋下2cm;出现上,于当当地化验:WBC16.2×10^9/L,Hb80g/L,HCT19%,MCV105fl,PLT120×10^9/L,Ret7%,肝功能:ALT60U/L,AST68U/L,TBIL226μmol/L,DBIL165μmol/L,LDH659U/L。超声诊断: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超过循环血量的20%,而致急性循环衰竭的现象。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癌出血以及贲门撕裂综合征等。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危急,如救治不及时,会很快危及生命。现将我院1998-09/2003-08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构成骨盆环的松质骨血运丰富,多处和严重骨折后骨折部 位持续出血,形成血肿和凝血块,在院前急救运送伤员和急诊 科诊治过程中,每次搬动伤员均可造成未经固定的不稳定型骨 折部位的异常活动,使凝血块脱落,出血再度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