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各检测1次,取其最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56例重症肝炎患者,随AFP水平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但与AF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A)、总胆红素(TBIL)、重型肝炎分期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48例入院时AFP、TBIL、CHE、PA的水平,分析其与预后和肝炎分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31.8%。治愈好转组与无效组入院时AFP、PA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重型肝炎早期患者与晚期患者入院时AFP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FP、PA、重型肝炎分期是判断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及可靠指标,且AFP、PA的信息反应较早,更有助于进行早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和观察甲胎蛋白(AFP)在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对184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用放免法检测AFP。初次发现AFP升高者分别作B超、CT检查,排除肝癌者每3个月复查1次AFP、肝功、B超,连续进行5年追踪随访。结果初次检测184例中除6例重型肝炎外,其他178例AFP均升高。随访中发现AFP稳定上升的3例均发展为肝癌;反复波动和持续低浓度的患者发生肝癌率分别4.2%和6.6%;一过性升高者均未出现肝癌。重症肝炎患者AFP越高病死率越低。结论AFP升高的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动态检测观察AFP的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惠忠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083-1085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重症指标及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SPSS及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自2004—01~2009—01收治的5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重症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着HGF、AST/ALT比值、TBil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随着门A及TC的不断下降患者存活率不断下降,酶胆分离现象的有无存活率分别为17.9%和53.1%,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HGF)、血清AST/ALT比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总胆固醇等是早期慢性重型肝炎重要指标。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及时掌握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周宁  何海明 《武警医学》1995,6(6):344-344
慢性和重症肝炎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检验科周宁,何海明,刘金波,梁芸(扬州225003)慢性肝病时,常伴有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为了解游离甲状腺激素浓度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直接测定了45例慢性和重症肝炎患者血...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时电解质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时电解质的变化情况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8例重症肝炎患者,其中并发低钾血症24例,低钠血症31例,低氯血症33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K^+、Na^+、Cl^-、HCO3^-、Ca^2+及肝功的变化情况,并对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中K^+、Na^+、Cl^+水平存在明显差异,HCO3^-、Ca^2+变化不明显。存活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差异明显,无效患者则无明显改善。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可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的程度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微量血斑点式肝癌特异快速诊断法是解放军兽医大学生化教研室王映强等人于1985年创立的肝癌特异快速诊断法,1988年5月通过部级鉴定,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法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检出率,达93.85%,对非肝癌的其他肿瘤特异性达92.90%,与AFP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有较好的辅助诊断效果。1986年初至1988年4月,我们应用该校提供的方法和试剂,对56例住院肝病患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 本组受检对象56例,其中急性肝炎13例,慢性迁延型肝炎1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3例,瘀胆型肝炎2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肝癌(中晚期)15例。所受检的肝炎病例按1984年南宁全国肝炎会议所定标准进行诊断,各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例AFP均阴性。肝癌病例AFP测定均阳性,B型超声检查及CT检查均发现有占位性病变,其中14例已病故,1例经治疗仍存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0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胰高糖素(Gl)的检测,探讨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G—I疗法)对重症肝炎的治疗意义。结果:重症肝炎组的Glu4.41±0.96mmol/L,Ins:13.91±3.25mu/L,Gl:482.56±158.64ng/L,与正常人对照P<0.01。三者之间调节紊乱,普通型肝炎则无影响。结果提示在重症肝炎中应用G—I疗法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9.
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集110例原发性肝癌和152例良性肝病(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血液,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FP、CEA和CA199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和CA199水平分别为(60.6±80.5)μg/L、(22.2±13.9)μg/L、(47.2±28.3)U/L,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CEA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74.6%、49.1%和45.5%,显著高于良性肝病患者;三者联合检测将原发性肝癌检测敏感率提升至92.7%。结论: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率,在原发性肝癌的筛查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AFP、CA19-9及GGT的水平对其疗效评价的可能性。方法:对40例PLC患者采用TACE治疗,检测血清中AFP、CA19-9及GGT的含量,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治疗前后AFP、CA19-9及G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血清的AFP、CA19-9及GGT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首次治疗后6月,CT和DSA检测未发现转移者25例,发生肝内外转移者15例;未转移者连续2次TACE术后AFP、CA19-9及GGT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转移者治疗后AFP及CA19-9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AFP、CA19-9及GGT含量的变化可以评价PLC患者TACE疗效,对肿瘤的转移和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重症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分析其结果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ACL200型自动血凝仪对未经药物治疗的16例重型肝炎患者,35例肝硬化患者,42例未放、化疗肝癌患者及4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 重症肝病三组PT、APTT、TT都明显延长,FIB明显减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重症肝病患者血液处于明显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对重症肝病患者进行有关治疗前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其及早预防继发性出血和抢救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08-2010年间经综合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住院患者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早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速率法测定AFU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5例血清AFU活性增高,异常率为83.3%;20例AFP增高,异常率为66.7%;AFU和AFP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为93.3%。30例健康对照组AFU和AFP的结果均在参考区间内,无异常。结论:血清AFU的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观察、手术后随访以及肝癌普查。AFU和AFP联合检测能提高原发性肝癌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变的肾脏病理改变,我们对本院1980~1992年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变死亡患者的尸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结果1.1一般情况118例患者中,男92例,女26例。年龄1~77岁,其中小儿11例,老年患者28例。1.2诊断标准重症肝炎患者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包括急性重症肝炎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21例,慢性重症肝炎55例。肝硬变患者34例,均尸检证实。1.3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本组患者生前有明确泌尿系病史者仅4例,其中1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输尿管结石,2例慢性肾盂肾炎。118例患…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索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接受TACE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70 例纳入本研究,收集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PIVKA-Ⅱ和AFP的表达水平,按照实体肿瘤应答评估标准(RECIST)评估抗肿瘤治疗反应­­。根据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在1个月时与术前基础值相比的变化情况,以介入术后1个月随访腹部增强MRI观察肿瘤大小为标准,分析其与肝癌介入术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患者AFP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变化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介入术前、术后PIVKA-Ⅱ的下降情况与治疗反应正相关;PIVKA-Ⅱ和AFP联合观察,与肿瘤的介入治疗反应相关性更明显。且PIVKA-Ⅱ和AFP两种肿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IVKA-Ⅱ水平的降低是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且与AFP联合判断,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甲胎蛋白(AFP)、丙酮酸激酶M2(PKM2)和白蛋白(ALB)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38例健康人血浆及3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中AFP mRNA、PKM2 mRNA和ALB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AFPmRNA、PKM2 mRNA及ALB mRNA的表达在肝硬化患者血浆和健康人血浆中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 mRNA和PKM2 mRNA的表达与临床检测指标没有显著相关性,ALB mRNA与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血清白蛋白具有相关性。与甲胎蛋白相比,检测的3种血浆mRNA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高表达更明显。结论检测外周血血浆中AFP mRNA、PKM2 mRNA和ALB mRNA的表达对肝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与疾病病程的关系;观察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对HCC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的影响,分析Treg频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1例HCC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分析Treg频率与HCC进展的关系。对其中34例患者进行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二者的变化规律及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结果HCC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早期患者的Treg频率为6.89%±1.27%,中期患者为9.13%±1.36%,进展期患者为10.12%±2.04%,终末期患者为13.4%±2.81%。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17例肿瘤缓解患者的Treg频率较术前降低,其中7例术前AFP阳性(AFP>20ng/ml)的患者术后Treg频率和AFP水平均降低;14例肿瘤进展患者的Treg频率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中9例术前AFP阳性患者术后Treg频率和AFP水平随肿瘤进展而升高。结论HCC患者Treg频率随肿瘤进展而逐渐升高。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可降低HCC患者的Treg频率;对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A...  相似文献   

17.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IGF1水平变化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4例慢性重型肝炎、46例肝硬化和43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胆碱酯酶进行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0.24±0.15、0.33±0.17和1.06±0.70ng/ml,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与晚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32例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平均低于0.2ng/ml,而存活组12例患者平均高于0.35ng/ml。结论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显著下降,并与重型肝炎严重程度有关,因此可作为判断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5例重症肝炎合并脑卒中的CT表现。经CT扫描证实为脑内血肿伴蛛网膜下腔积血1例,缺血性脑梗塞和出血性脑梗塞各2。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与重症肝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外周血AFP mRNA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治疗前后外周血AFP mRNA定量检测,探讨治疗前后外周血AFP mRNA定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采用分子生物学反转录竞争PCR技术,定量检测了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E治疗前及术后第1、2、3、4、5、6、7、14、28日外周血AFP mRNA水平。结果显示TAE前后外周血AFP m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术后第3日呈最高水平,1周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术后4周1例升高,8例基本相同,6例下降。提示TAE治疗后第3日外周血AFP mRNA水平最高,临床可给予积极治疗,预防肝外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是:A·肝肉瘤B·胆管细胞癌C·肝细胞癌D·胆管细胞囊腺癌E·纤维板层细胞癌2·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正确:A·多数HCC患者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B·HCC大多数乏血供C·70%~80%HCC检测AFP为阳性D·AFP值与HCC肿瘤大小相关,提示肿瘤越大,AFP的产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