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发现但临床不能触及乳腺结节的活检手术方法,以期提高活检手术准确性和发现早期乳腺癌。方法:B超引导下在乳腺结节部位注射亚甲蓝泛影葡胺混合液染色并循着色部位行切除活检术,总结手术效果和方法并分析其优势。结果:101例乳腺结节被全部切除,切除标本组织平均重量研究组为30.6g,对照组为117.6g,发现早期乳腺癌2例。结论:B超引导下亚甲蓝泛影葡胺混合物定位乳腺结节切除活检术定位准确、损伤小,手术切除临床不能触诊乳腺结节的成功率高、有助早期乳腺癌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宫颈病变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再行手术治疗(宫颈锥切、全子宫切除、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3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的病理结果完全符合者28例(80%),不符合者7例(20%),不符合者中2例术后病理变重,5例术后病理变轻。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颈管搔刮术弥补了单纯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不足,以其更小的创伤、可重复性、准确性高不失为诊断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 对58例66处乳腺良性肿瘤行B超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乳腺良性肿瘤,术后超声扫描均提示病灶消失.患者乳房上仅留下0.3 cm的微小切口,手术操作简单,平均手术时间35 min.5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轻度皮下淤血或原病灶切除处创腔积血,经处理后均痊愈.其中38例患者随访6~18个月,临床及B超检查均无肿瘤残留及复发迹象.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具有穿刺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于直径3.0 cm以下的乳腺良性肿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但术中应注意确保病灶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4.
门诊手术室是接纳门诊病员手术治疗的场所 ,若手术过程有疏忽 ,病员手术伤口将可能会发生感染。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伤口感染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1999年 1~ 12月 ,通过门诊手术登记统计调查手术共计 6 77例 ,其中乳腺纤维瘤切除 2 6 0例 ,脂肪瘤切除 10 4例 ,皮脂腺囊肿切除 6 7例、疤痕切除 41例 ,恶性淋巴瘤活检 93例 ,其它神经鞘瘤切除、甲状腺叶切除、腮腺浅叶切除、血管瘤切除、疝修补术、坐骨结节囊肿切除 112例。全组无伤口感染 , 期愈合率达 10 0 %。2 管理措施制定了门诊手术管理办法 :加…  相似文献   

5.
肾囊肿发病率较高,一般囊肿直径超过5cm可考虑治疗。特殊部位的小囊肿已应尽早手术干预,肾囊肿的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标准术式为囊肿去顶术。开放手术的创伤较大,恢复慢。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及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日短等诸多优点,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王莉莉  唐晖  彭丽芳  蒋文化  黄蕾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39-4039,4047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阴道镜及宫颈活检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86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并行宫颈锥切,切下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效果。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8.37%(183/186),手术平均时间7.5 min,平均出血量8.5 ml,无继发出血和感染发生;手术标本再次经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论: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可在门诊进行;又可提供较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普通吸引器刮吸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 对58例66处乳腺良性肿瘤行B超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乳腺良性肿瘤,术后超声扫描均提示病灶消失。患者乳房上仅留下0.3cm的微小切口,手术操作简单,平均手术时间35min。5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轻度皮下淤血或原病灶切除处创腔积血,经处理后均痊愈。其中38例患者随访6—18个月,临床及B超检查均无肿瘤残留及复发迹象。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具有穿刺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于直径3.0cm以下的乳腺良性肿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但术中应注意确保病灶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环形电极电切术、球形电极电熨术在治疗宫颈疾病中的临床分析.方法:对经妇科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00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1次成功率96.0%(96/100),手术时间5~20min,平均8min,出血量10~20ml,无一例术中大出血,术后无感染发生.结论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好、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早期诊断宫颈癌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1982年3月至1987年12月经我院内镜检查(包括上消道内镜及结肠镜),并在我院手术的消化道疾病420例,进行内镜及手术对照研究,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本组病例,经我院进行内镜检查,在直视下进行活检或活检加脱落细胞学检查,而后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二、判断标准:分正确、符合、不符合三类;正确——内镜检查与手术结果在病变性质或病变部位完全一致;符合——内镜与手术主要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7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其术前病史、阳性体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发热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术后随访等。手术方式:输卵管妊娠部位切开取胚术、输卵管妊娠破裂清理病灶修补术及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创伤小、出血少、机体恢复快、术后输卵管的再通率高。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明确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不能代替宫颈锥切术作为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前的最终诊断,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在CIN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因CINⅢ同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CKC的患者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CKC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病理结果完全符合者占56.6%(43/76),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占28.9%(22/76),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14.5%(11/76),HPV感染率为63.2%。9例浸润癌患者中有6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同时伴有腺体受累(66.7%),11例原位癌中有1例伴有腺体受累(9.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C术后病理检查对进一步治疗起决定性作用,14例原位癌及浸润癌患者再次手术扩大治疗范围,仅行锥切术的62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KC在CIN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能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代替;CKC是治疗CINⅢ较为理想和安全的手术方式,术后应注意病理观察,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对诊断及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宫颈病变患者130例,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并配合LEEP手术治疗,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疗效及患者反应。结果:手术平均时间6min,平均出血量11ml,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3个月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为97.56%,宫颈赘生物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愈率为100.00%。阴道镜下活检和LEEP术标本的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联合LEEP术是诊断和治疗宫颈病变非常有效的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病因学角度探讨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断为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0例进行了手术+药物治疗.19例一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原位复发,二次手术治愈.术后标本病理诊断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 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范围要超过病灶边缘,避免复发.对复杂病例病灶侵犯严重者应行手术+药物治疗,对医源性直接种植可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目前乳腺X线立体定位下常用的两种活检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对行乳腺钙化灶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34例中接受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旋切活检(SVABB)手术243例,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手术91例,通过随访比较两种方式乳腺钙化灶活检情况。结果:SVABB活检方法在组织学低估率低于开放手术活检(P<0.05);乳腺SVABB与手术活检BI-RADS分类中IV(5.59%vs 4.92%)、IVb(27.45%vs 21.74%)、IVc(58.35%vs 4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活检方式在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疤痕大小、乳房皮肤凹陷、乳头移位及术后血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ABB是一种准确、安全、简便的诊断方法,可作为乳腺钙化灶诊断的首选方法,扩大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5.
伍倩微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2):105-106
目的探讨局麻开胸取活检术的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局麻开胸取活检手术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生命体征监测下及患者的神智清醒下完成局麻开胸取活检手术,均成功取出。结论采用局麻下小切口技术开胸取活检,微创,麻醉安全性好,标本阳性率高,减低了医疗费用。手术配合及良好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以及患者术后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隐匿性乳腺肿物手术前B超引导金属导丝定位活检和直接手术活检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切除标本大小方面的差别。方法:A组(手术前B超引导金属导丝定位活检组)63例患者中有68个肿物术前用探头频率为7.5~10 MHz飞利浦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美国巴德金属导丝定位后手术活检。B组(直接手术活检组)31例32个肿物直接手术活检。结果:两组发现肿物时间,肿物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切除标本明显缩小(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金属导丝定位手术切除乳腺隐匿性肿物具有定位准确、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明显优于直接手术活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杰 《现代养生》2014,(10):157-158
目的:探究分析分段小切口用于四肢浅表部位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四肢浅表部位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8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实验组用分段小切口取出钢板,对照组用常规切口取出钢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患者疼痛情况、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术时切口长度以及拆线时间的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由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段小切口对于四肢浅表部位骨内固定钢板的取出术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丁小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7):2373-2374
目的:探讨宫颈原位癌最佳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宫颈原位癌患者146例,将其分为2组,A组为宫颈多点活检+手术共64例,B组为多点活检+leep+手术共82例,对其手术选择与术前、术后病理符合情况予以比较。结果:A组宫颈多点活检准确率81·2%,术后级别升高12·5%。B组宫颈多点活检准确率84·1%,leep术后病理准确率100%。结论: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是初步诊断宫颈原位癌的方法,而多点活检结合leep锥切是诊断宫颈原位癌的金标准,避免了过度治疗及治疗不足。筋膜外子宫全切是无生育要求的宫颈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刀切除术诊治宫颈病变的护理。方法:对2014年1月~6月我院妇科门诊经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检查初步诊断35例各种宫颈病变,采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手术治疗,对术前、术中、术后进行护理。结果:35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后出院。结论:宫颈电切术在诊断和治疗宫颈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手术治疗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5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635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为12.60%;感染部位主要以颅内、呼吸道、皮下、泌尿系统为主,其中最易感染部位为颅内感染,占45.00%,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占26.25%、皮下感染占10.00%及泌尿系统占18.75%;后颅窝手术、手术时间、开放性颅脑损伤、拔管时间、置入植入物、脑脊液漏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手术治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后颅窝手术、开放性颅脑损伤、脑脊液漏等因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对应措施,预防与降低脑部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