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魏英 《临床肺科杂志》2015,(3):419-422,42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alderived factor,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l,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对7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r)、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周围型肺癌的MVD。结果灌注指标BF、BV与MVD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MSCT灌注扫描可以反映周围型肺癌的微血管特点,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和评价恶性结节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96例SPN患者进行MSCT灌注扫描,比较不同病变性质SPN的CT灌注参数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并比较恶性SPN不同分化程度病灶的CT灌注参数。结果恶性结节BV、PS均高于炎性结节(P0.05),MTT低于炎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的BF、BV、PS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P0.01),MTT低于低于良性结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BV≥5m L/100g且PS≥15m L/min·100g为阈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高于BV≥5m L/100g或PS≥15m L/min·100g。TDC曲线类型:恶性结节以速升速降型为主,炎性结节速生缓降型为主;良性结节以缓升缓降型为主。高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的恶性SPN的BF值呈降低趋势(P0.05),BV、MTT、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BF值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387,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BV、PS值联合检测结合TDC曲线形态对SPN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F值测定可反应恶性SPN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接受胰腺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胰腺灌注检查的44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患有胰腺癌分为2组,肿瘤组26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为胰腺癌患者;正常组18例,为非胰腺癌患者。测量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中1例患者灌注扫描失败。肿瘤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68.89±73.42)mL/(100mg.min)、(10.02±3.59)mL/100mg、(8.23±3.26)s、(28.63±9.35)mL/(100mg.min)。正常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173.53±71.33)mL/(100mg.min)、(14.43±3.15)mL/100mg、(7.15±5.45)s、(13.98±8.53)mL/(100mg·min)。2组的BF、BV和PS平均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BF:P<0.01,PS:P<0.01,BV:P<0.05);MTT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CT灌注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临床常用病情指标的关系,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08/2008-01 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入院后2-3 d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因患者移动等致胰腺CT灌注成像失败.30例对照组,其中3例健康志愿者,27例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患者.利用螺旋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BF(血流量)、BV(血容量)、TTP(峰值时间)、PS(表面通透性)等.结果:急性胰腺炎组BF、BV较正常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110.57±60.04 VS 133.55±25.70,156.68±65.11 VS 193.78±27.01,均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重型急性胰腺炎与轻型急性胰腺炎相比,住院时间延长(11.51±8.46 d VS 20.91±8.40 d,P<0.05),而腹痛缓解时间离散度大,虽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CT灌注参数BF、BV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总时间、局部并发症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AP临床常用病情指标存在相关关系,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CT灌注成像(CTPI)的灌注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 40 例临床检查或钼靶检查怀疑有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 64 层螺旋 CT 灌注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成 4 组:正常乳腺组(n=10)、乳腺癌组(n=8)、纤维腺瘤组(n=5)和乳腺增生病组(n=17).采用灌注序列 body perfusion 扫描及 Perfusion 3 body灌注软件处理,分别测量感兴趣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对其相关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乳腺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乳腺癌组比较,其BF、BV及P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其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BV及 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灌注参数平均值与乳腺增生病组比较,其BF、BV及P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组 BF、BV高于增生性疾病组,MTT低于增生性疾病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乳腺癌与增生性疾病的 PS 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乳腺组呈低灌注状态,乳腺癌组呈高灌注状态,纤维腺瘤组及乳腺增生病组均呈较高灌注状态,CT 灌注成像参数 BF、BV、PS与肿瘤 MVD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计算其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TM、肝动脉分数HAF。结果肝硬化组BF、B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硬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HA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硬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TT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不同肝硬化组间变化规律不明显;MTT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能够反映出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定量评估肝脏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的关系,评价CT灌注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行胰腺CT灌注成像120例,其中正常胰腺34例,AP患者86例.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3.57±50.04)ml·100 ml~(-1)·min~(-1)、(146.61±45.11)ml/L、(148.88±21.16)0.1 s、(119.53±52.36)0.5 ml·100 ml~(-1)·min~(-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P患者的CT灌注参数BF、BV与APACHEⅡ评分、Ransont评分、CRP、CTSI存在相关性(P<0.05),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存在相关关系,提示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肾透明细胞癌血流灌注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58例MSCT灌注扫描数据,使用256彩色直观显示癌组织及对侧正常肾组织血流灌注图,分别计算出肿瘤生长活跃部分及对侧正常肾皮质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PS),并进行对比分析、定量研究.结果 肿瘤生长活跃部分的BF、BV、MTT、PS与对侧肾皮质各灌注参数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反映肿瘤的形态和功能,并能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对老年射频消融肺癌术后患者近期疗效的。方法 60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肺癌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于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检查,比较手术前后CT灌注参数值及能谱CT参数值变化,并对比治疗后缓解、复发者CT灌注参数值及能谱CT参数值。结果治疗后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低于治疗前(P<0.05);能谱CT参数碘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缓解组CT灌注参数BF、BV、PS均低于复发组(P<0.05);缓解组能谱CT参数碘含量、水含量、CT值均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能够客观反映老年肺癌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病灶的灌注程度及血功特点,进而为平均射频消融术的早期疗效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AP患者82例,入院后2~3 d行多层螺旋CT(MSCT)胰腺灌注成像.另选取30名健康人群行腹部CT检查作对照.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比较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变化.结果 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0.57±60.04)ml·100 ml-1·min-1、(156.68±65.11)ml/L、(146.58±29.46)0.1 S、(110.73±62.66)0.5 ml·100 ml-1·min-1,与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而TTP、P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灌注参数BV、BF可用于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描述正常胰腺和胰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探讨灌注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非胰腺疾病(对照)、105例胰腺肿瘤和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进行胰腺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BF、BV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135.24±48.36)ml·min-1·Kg-1、(200.55±54.96)ml/kg和(49.75 4±24.27)ml·min-1·kg-1;胰腺癌分别为(31.77±19.36)ml·min-1·kg-1、(66.84±39.49)ml/kg和(37.64 4±27.14)ml·min-1·kg-1;十二指肠乳头癌分别为(93.04±48.13)ml·min-1·Kg-1、(97.12±89.80)ml/kg和(41.08±18.85)ml·min-1·kg-1;胰腺囊肿的3项参数值接近零.胰腺癌的3项灌注参数均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5);十二指肠乳头癌的BF和BV值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5),而PS值与正常胰腺无显著差异;胰腺囊肿与正常胰腺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正常胰腺CT灌注表现为组织血流量、血容量均匀,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一致的实质性器官;胰腺癌表现为低灌注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降低的肿瘤;十二指肠乳头癌仅表现为低灌注,表面通透性不变;胰腺囊肿内无血流灌注.64层灌注CT有助于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SPN患者73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原发性肺癌者50例(A组)、炎性结节者10例(B组)、结核瘤者13例(C组)。所有患者给予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比病理结果。结果 A组和B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高于C组(P0.05);B组的BF、BV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S高于B组(P0.05)。SPN时间-密度曲线形态:A组在30 s内出现明显的上升,在30 s后达到平衡,一直到180 s,其峰值的维持时间为30~180 s;B组的时间密度曲线呈逐上升型,60 s后达到高峰,仍有继续升高的趋势;C组的时间密度曲线呈平坦型,无明显的高峰。结论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SPN的诊断中,不仅能准确、有效地求出病灶的灌注值,还能获取病灶的动态增强值,其鉴别诊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的114例患者,其中肝纤维化S1~S2期40例,S3~S4期38例,肝硬化36例。选择非肝脏疾病的4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HAP、PVP、TLP、HBF、HPI、TTP及BV。[结果]除纤维化组H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纤维化组、肝硬化组PVP、TLP、HBF、BV灌注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AP、HPI、TTP灌注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各项灌注指标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在肝硬化组中显著高于纤维化S1~S2期、S3~S4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1~S2期、S3~S4期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TLP、HBF、BV灌注参数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各值也随之降低,S1~S2期、S3~S4期患者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HPI、TTP灌注参数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各值随之升高,S1~S2期、S3~S4期患者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1~S2期患者PVP、TLP、HBF、HPI、TTP、BV与S3~S4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获得肝脏形态、功能的信息,准确地反映肝脏双重供血情况,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PVP、TLP、HBF、HPI、TTP、BV灌注参数在肝纤维化、肝硬化不同阶段的明显变化,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肺灌注成像在引导经皮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68例直径3~8cm肺肿块的64层容积CT灌注表现。将主动脉第一时相肺肿块的64层容积CT灌注成像各指标与肺肿块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灌注成像3软件分析测量肿块的血流量(BF值)、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BV图灌注最丰富的肿块部位取活检2~3块定为高灌注组,在BV图灌注欠丰富的肿物部位同时避开没有血供的钙化和坏死区取活检2~3块定为低灌注组。结果高灌注组经皮肺活检的阳性率和最终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低灌注组(P〈0.05)。良、恶性肿块的BV值、PS值和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容积CT灌注对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能提高经皮肺活检的最终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灌注参数与宫颈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经临床确诊的宫颈癌患者行CT灌注扫描,获得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图,利用基础像在灌注图中相应位置分别测定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选取与灌注部位相对应的手术标本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MVD。结果肿瘤组BF、MTT、BV、PS值分别为84.12±39.41;4.05±1.42;5.46±2.06;13.32±2.68,对照组相应数值分别为52.24±21.35;3.01±0.96;3.69±2.01;10.87±4.06。两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BF值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31;0.604、0.715;0.609,0.513;0.759;均P<0.05)。结论宫颈癌CT灌注参数BF与MVD之间存在相关性,CT灌注成像能比较准确地在活体上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况,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较离体、有创的免疫组化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正常肝脏及肝癌伴肝硬化肝脏的血流灌注情况,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硬化程度定量分级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对21例正常肝脏及32例肝癌伴不同程度肝硬化者的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和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等进行研究,并根据CT形态学分级方法对肝硬化进行轻、中、重度三级划分和分组(轻度组17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研究其CT灌注值差异以及CT形态学分级和Child-Pugh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肝脏比较,肝硬化组BF[(152.37±54.44)比(112.87±36.06)ml·min-1·100 g-1]、BV[(17.81±6.59)比(13.66±3.47)ml/100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轻、中、重度肝硬化之间BF[分别为(138.12±25.39)、(98.47±17.18)、(68.02±14.95)ml·min-1·100 g-1]、BV[分别为(15.98±2.54)、(15.98±2.54)、(9.34±0.74)ml/100 g]、MTT[分别为(9.30±2.07)、(10.95±1.53)、(12.52±1.10)s]、HAF(分别为0.21±0.05、0.29±0.04、0.40±0.08)及IRF To[分别为(5.32±1.98)、(3.52±1.63)、(1.99±0.90)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BF、BV及IRF To值递减,而HAF及MTT递增,CT肝硬化轻、中,重度分级与Child-Pugh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877,P<0.01).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反映硬化肝脏的血流灌注改变,动态CT灌注成像能对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的定量分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怀龙  雷霆 《肝脏》2020,(3):270-272
目的探讨CT全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介入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均于TACE术前3 d进行CT全灌注成像,比较患者正常肝组织与肿瘤组织的HAP、PVP、TLP、HAPI及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HAP、PVP、TLP、HAPI,分析灌注参数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肝组织的HAP与HAPI分别为(30.10±8.69)ml/(min·100 mL)、(22.01±5.03)%显著低于肿瘤组织(81.47±19.86)ml(min·100 mL)、(69.85±15.41)%,PVP与TLP分别为(0.52±18.27)、(148.10±31.11)ml(min·100 mL)显著高于肿瘤组织(40.01±9.88)、(123.10±26.49)ml(min·100 mL)(P<0.05)。Child-Pugh A级患者的HAPI显著低于B级患者,PVP与TLP显著高于B级患者(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AP与Child-Pugh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19,P=0.367);HAPI与Child-Pugh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42,P=0.002),PVP、TLP均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50、-0.489,P<0.01)。结论CT灌注成像可定量反映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估患者肝储备功能,可为TACE术前评估、手术效果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PI)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前、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0例HCC患者,于TACE术前1~3 d、术后30~40 d应用GE LightSpeed VCT XT(64排128层螺旋CT)分别行全肝常规平扫及灌注扫描,运用灌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AF)、毛细血管通透性(PS)等,统计分析相关参数,以评价HCC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TACE术后HCC患者中12例碘油沉积密实,18例碘油沉积不均匀,灌注彩图显示碘油沉积密实区无血流灌注,碘油稀疏区域及碘油缺损区呈不同程度高灌注,TACE术治疗后BF、BV、HAF和PS值较术前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值在TACE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可以无创、动态、定量的监测非碘油沉积区的血供变化,对判断肿瘤组织活性有重要意义,在HCC介入疗效评估及指导后续治疗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肝硬化储备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CT, MSCT)灌注成像技术评估肝硬化储备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动态灌注扫描技术, 对32例肝癌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之肝脏的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对比剂到达时间(IRF To)、门静脉灌注量(PVP)和肝动脉门静脉灌注比率(A/V)等进行研究, 并根据CT形态学分级将肝硬化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组17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 研究其CT灌注参数与肝硬化CT形态学分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三者间的相关性. 典则判别函数分析CT灌注参数对Child-Pugh分级的判别效果, 绘制灌注参数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 界定肝脏灌注参数判断Child-Pugh分级的临界值.结果:肝硬化CT形态学分级与BF、BV、IRFTo、PVP、MTT、HAF、A/V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 r = -0.848、-0.801、-0.652、-0.864, 0.612, 0.822, 0.824, 均P<0.05); CT肝硬化形态学三分级与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r = 0.877, P = 0.001); 典则判别函数和ROC分析显示, 肝脏灌注参数对Child-Pugh分级的判别符合率为90.6%, BF、BV、PVP、判断Child-Pugh分级符合率分别为90.6、87.5、93.8%.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肝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