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早期尿常规阴性)46例,采用液相透射比浊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儿CysC及尿微量蛋白系列[转铁蛋白(TRF)、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NAG/UCr)、免疫球蛋白(IGGU)/UCr、白蛋白(ALBU)/UCr、α1-微球蛋白(α1MU)/UCr],同时检测尿常规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CysC、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6例HSP患儿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异常率为80.43%(37/46);血清CysC与尿微量蛋白系列呈正相关,该检测方法有助于发现早期尿常规阴性的紫癜性肾损害。结论尿常规阴性并不能排除肾脏的早期损伤,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且CysC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尿微量蛋白,故血、尿6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肾损伤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ABO溶血症(ABO-HDN)新生儿血清γ-痕迹蛋白(cystatin-C,Cys-C)水平变化及其在判断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状况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入选新生儿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40例.后者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组(18例)和中重度组(22例).测定血清BUN、SCr、β2-MG及Cys-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轻度组血清Cys-C、β2-MG、CC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中重度组血清Cys-C、β2-MG值较对照组及轻度组显著升高(P均< 0.05),CCr值较对照组及轻度组显著降低(P均< 0.05).各组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血清1/Cys-C、1/β2-MG水平与CCr呈显著相关(r = 0.524、0.463,P均< 0.05).血清Cys-C 最佳截断点为1.83 mg/L,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89.5%;β2-MG 最佳截断点为4.87 mg/L,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87.1%.血清Cys-C、β2-MG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血清Cys-C比β2-MG更能反映新生儿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可作为ABO-HDN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敏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指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in C)、尿微量蛋白系列在窒息后新生儿中的变化及意义.评价新生儿肾功能的检测指标.方法 检测2004年9月--2005年9月68例足月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和40例足月非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r、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C、血Cystatin C、尿微量蛋白系列,按不同日龄分3次检测.结果 ①非窒息新生儿血清Cystatin C的平均值为(1.89±0.41)mg/L,血清Cys-tatin C在生后3周内不同日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身高、体重、胆红素之间无相关关系.②窒息组肾小球功能指标中血BUN、Cr、Ccr、Cystatin C、B2-MG明显高于非窒息组;窒息组肾小管功能指标中尿N.乙酰B.D.葡萄糖苷酶(NAG)、α1微球蛋白(α1-MG)明显高于非窒息组.③重度窒息组血BUN、Cr、Ccr、Cystatin C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而肾小管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肾小球功能指标中,尿Alb、IgG与血Cystatin C、血13rMG呈正相关,尿转铁蛋白(TRF)、NAG与Ccr呈正相关;肾小管功能指标中尿NAG、α1-MG与血β2-MG呈正相关.⑤随访发现,血BUN、Cr恢复正常快,尿微量蛋白系列和血β2-MG、血Cystatin C恢复较慢.结论 窒息可引起新生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改变,重度窒息对肾小球功能影响大于轻度窒息,血Cystatin C可作为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临床可通过随访尿微量蛋白系列指标来评估肾小管、肾小球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4.
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窒息新生儿60例按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7例)、重度窒息组(23例);同期选择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窒息组新生儿在人院后第1天,健康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1~3 d抽取外周静脉血3mL,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Cys-C水平,并与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比较.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1.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中,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1.17±0.18)mg/L和(1.51±0.21)mg/L,血清BUN水平分别为(5.17±2.25)mmol/L和(6.89±2.21)mmol/L,血清Cr的水平分别为(52.59±15.80)μmol/L和(69.19±18.30)μmol/L,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BUN和Cr水平分别为(0.91±0.12)mg/L,(4.35±1.20)mmol/L和(46.55±10.63)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BUN、Cr和Cys-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轻度窒息组相比,重度窒息组血清BUN、Cr和Cys-C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1).2.轻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3%、35%和38%;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1%、65%和70%.在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清Cys-C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BUN和Cr的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3.血清Cys-C与BUN和Cr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1,0.84 P.<0.01).结论 Cys-C能较早反映肾脏受损时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血清Cys-C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蛋白水平及其在肾小管间质早期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对3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进行PHB蛋白水平检测,同期正常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蛋白系列[白蛋白/肌酐(ALBU/Cr)、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肌酐(NAGU/Cr)、免疫球蛋白G/肌酐(IgGU/Cr)、α1微球蛋白/肌酐(α1-MU/Cr)等]。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参照Katafuchi半定量法进行。结果正常对照组儿童血中未检测到PHB蛋白,肾病综合征患儿血PHB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增高(0.203±0.032比0±0,P<0.05)。伴增生性病变肾病综合征患儿血PHB水平明显高于非增生性患儿。血PHB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以及肾小球损伤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r=0.868、0.753,P均<0.001);患儿血PHB水平与尿微量蛋白NAG、IgG呈正相关(r=0.586、0.341,P均<0.001)。结论肾脏疾病患儿血PHB表达明显增高,而且血PHB水平与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所生新生儿肾功能的变化,加强对GDM母亲所生新生儿并发症的认识,从而提高GDM母亲所生新生儿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9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GDM母亲所生新生儿45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早产儿25例,足月儿20例;巨大儿20例,非巨大儿25例.选取同期出生的非GDM母亲所生新生儿45例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早产儿18例,足月儿27例;巨大儿22例,非巨大儿23例.研究对象均于出生72 h内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广州OLYMPUS-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BUN、肌酐(CREA)水平,观察各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BUN、CRE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血清Cys-C、β2-MG均较对照组升高(Pa<0.05);观察组早产儿、足月儿Cys-C、β2-M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a<0.05),而观察组早产儿和足月儿间Cys-C、β2-MG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观察组巨大儿和非巨大儿Cys-C、β2-MG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a<0.05),观察组巨大儿与非巨大儿间Cys-C、β2-MG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结论 GDM母亲所生新生儿较非GDM母亲所生新生儿血清Cys-C与β2-MG水平升高,GDM母亲所生新生儿可能存在早期肾功能损害,且不受胎龄、体质量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1,16(3):122-124
为了解窒息后肾损害的尿微量蛋白变化,我们对56例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尿微量蛋白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感染新生儿入院时及应用氨基糖甙类组、半合成青霉素3、7、14天后尿微量蛋白变化,并与正常健康新生儿对比。发现入院时两组尿微量蛋白无明显改变,用药后,氨基糖甙类组尿微量蛋白升高,最早可发生在用药3天后;半合成青霉素组于用药14天后升高。升高的尿微量蛋白为白蛋白与IgA,反映损害主要在肾小管。认为尿微量蛋白检测有助于及早判断新生儿肾损害,可辅佐尿微球蛋白测定,作为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2009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危重新生儿60例.男36例,女24例;体质量2 300~4 200 g;胎龄35~41周;日龄1~27 d.采用微量血糖仪测定危重新生儿标本中血糖水平;对于高血糖和低血糖新生儿给予相应治疗;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危莺患儿血清胰岛素水平.健康对照组30例按上述同样方法测定相应指标.并进行二组比较.结果 危重60例患儿中糖代谢紊乱26例(43%),其中高血糖21例,低血糖5例.危重新生儿血糖、胰岛素水平[(6.37±4.11)mmol/L、(25.73±14.32)mIU/L]较健康足月新生儿[(4.13±1.73)mmol/L、(4.01±1.73)mIU/L]显著升高(t=2.32,4.76 Pa<0.01),经治疗后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 危重新生儿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及高胰岛素血症,对危重患儿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尽早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诊断并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微量系列蛋白检测对早期发现单纯性肥胖患儿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对4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尿微量系列蛋白进行检测,并对50例健康儿童测尿微量系列蛋白作为对照。同时测血脂及作肾功能检查。结果单纯性肥胖患儿40例尿微量系列蛋白检测发现8例异常,5例清蛋白(Alb)增高,其中1例转铁蛋白(TRF)、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同时增高,3例TRF增高。对其中1例行肾组织活检,结果提示异常。正常儿童50例尿微量系列蛋白检测均正常。结论尿微量系列蛋白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儿童相关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肾血流参数与尿微量蛋白的关系.方法 测定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71例窒息新生儿及20名正常新生儿新鲜尿液中尿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同时抽取全部新生儿静脉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Ca2+、K+、Na+、Cl-,并分别在出生后第1、3、7天测定肾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阻力指数(RI)、舒张末血流速度(EDFV)、时间平均流速(TAMX)、搏动指数(PI).结果 (1)窒息新生儿尿中α1-MG、TRF、MA、Ig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重度窒息组TRF、α1-MG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2)窒息组肾动脉EDFV在第1、3、7天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日龄组肾动脉RI和PI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血流参数EDFV与MA、TRF、α1-MG、IgG呈负相关(P<0.01),RI、PI与MA、TRF、α1-MG、IgG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通过肾血流检测可估计尿微量蛋白的高低,肾血流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外界影响因素少、可连续观察等优点;通过尿微量蛋白的高低评估患儿肾血流,判断有无肾血管痉挛、肾缺血及早期肾损害,可为早期使用肾血管扩张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前瞻性研究新生儿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22例。冰点渗透压仪测定血浆、尿液渗透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抗利尿激素(ADH)、血清及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同时检测血钠、尿钠、血肌酐、尿肌酐、血尿素氮;计算钠排泄分数(FENa)、肌酐清除率(Ccr)、肾衰指数(REI)。对照组为同期肾功能正常的轻型病例。结果本组原发疾病为新生儿窒息12例,占54%。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尿/血渗透压0.95±0.34,血β2-M4.51±1.97(mg/L),ADH14.71±5.04(ng/L)明显增高,Ccr10.5±7.3ml/(min·1.73m2),明显降低,尿β2-M改变不明显。结论新生儿窒息是导致非少尿型ARF的最主要病因。非少尿型ARF主要为肾前因素所致,肾小管损害较轻,对ADH有效应,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内皮素(ET)、尿微量蛋白(a1-M、TRF、Alb)在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窒息组在生后第3天、第7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ET,同时测定其尿微量蛋白水平。对照组健康新生儿同期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发现窒息组第3天尿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对照组。第7天重度窒息组尿ET平均水平虽高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但统计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尿微量蛋白( a1-M、TRF、Alb)变化与尿ET呈正相关(P<0.01)。结论 尿ET与尿微量蛋白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指标。新生儿窒息尿ET的增高与肾损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内皮素 (ET)、尿微量蛋白 (a1 M、TRF、Alb)在新生儿窒息肾脏损害中的意义。 方法  窒息组在生后第 3天、第 7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ET ,同时测定其尿微量蛋白水平。对照组健康新生儿同期进行上述检测。 结果  发现窒息组第 3天尿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且重度窒息组 >轻度窒息组 >对照组。第 7天重度窒息组尿ET平均水平虽高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 ,但统计显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尿微量蛋白 (a1 M、TRF、Alb)变化与尿ET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尿ET与尿微量蛋白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指标。新生儿窒息尿ET的增高与肾损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观察窒息新生儿肾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窒息导致体内器官损害的频率以肾脏最高,故窒息对肾功能的损害已广为临床所关注。尿系列微量蛋白特别是其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测定,能敏感地检出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改变。我们选择儿科ICU病房窒息新生儿15例及产婴室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进行尿系列微量蛋白测定,包括RBP,白蛋白(AIb),IgG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观察窒息对新生儿肾功能变化的状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过程中血、尿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测定 17例对照组新生儿和 31例ARF新生儿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血清和尿EGF水平。结果 肾衰组在少尿期和多尿期血清和尿EGF均显著下降 ,恢复期血清和尿EGF水平恢复至正常。肾衰组少尿期和恢复期尿EGF与同期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在新生儿ARF过程中血、尿EGF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 ,反映了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脏的损害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是近年发现的反映肾功能损伤的良好标志物[1],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中Cys-C的浓度,并与血清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对比,进一步证明血清Cys-C是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脏损害的早期、特异、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紫癜性肾炎 (HSPN)临床各型尿 4项特定蛋白排量高低 ,以早期发现其各型肾功能受损程度 ,并分析各型间的临床临床及其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首先对入选的 85例HSPN患儿按照特点表现分为 5型 :其中Ⅰ型2 0例、Ⅱ型 2 0例、Ⅲ型 15例、Ⅳ型 15例、Ⅴ型 15例 ,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 ,对上述 85例患儿及 2 5例健康儿童 (正常对照组 )分别进行尿微量白蛋白 (mALb)、转铁蛋白 (uTf)、免疫球蛋白 (IgG)、α1 微球蛋白 (α1 mG)含量测定 ,同时检测血肌酐 (BCr)和尿素氮 (BUN) ;最后观察HSPN临床各型尿 4项微量蛋白的不同变化。结果 在Ⅰ、Ⅱ型HSPN中 ,当BUN与BCr含量在正常范围时 ,尿 4项特定微量蛋白排量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在Ⅲ~Ⅴ型HSPN中 ,当BUN与BCr有明显升高时 ,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升高更为显著 ,两者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尿特定蛋白可全面地、敏感地反映肾脏的受损情况 ,尤其是肾小管的损害 ,故此检测方法可作为评价肾功能早期损害、判断预后、监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紫癜性肾炎中尿系列微量蛋白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各型尿4项特定蛋白排量高低,以早期发现其各型肾功能受损程度。并分析各型间的临床临床及其之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首先对入选的85例HSPN患儿按照特点表现分为5型:其中Ⅰ型20例、Ⅱ型20例、Ⅲ型15例、Ⅳ型15例、Ⅴ型15例,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对上述85例患儿及25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尿微量自蛋白(mALb)、转铁蛋白(uT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含量测定,同时检测血肌酐(BCr)和尿素氮(BUN);最后观察HSPN临床各型尿4项微量蛋白的不同变化。结果 在Ⅰ、Ⅱ型HSPN中,当BUN与BCr含量在正常范围时,尿4项特定微量蛋白排量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在Ⅲ~Ⅴ型HSPN中。当BUN与BCr有明显升高时,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升高更为显著,两者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尿特定蛋白可全面地、敏感地反映肾脏的受损情况,尤其是肾小管的损害,故此检测方法可作为评价肾功能早期损害、判断预后、监测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血、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Ⅰ)的变化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7例对照组新生儿和 31例 ARF新生儿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血清和尿 IGF-Ⅰ水平.结果显示,肾衰组尿 IGF-Ⅰ在少尿期和多尿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001),恢复期后尿 IGF-Ⅰ水平升至正常,与少尿期和多尿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01, P<0.01);肾衰组恢复期尿 IGF-Ⅰ与同期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 0.425, P<0.05; r=- 0.563, P<0.01);肾衰组血清 IGF-Ⅰ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同时期的 ARF血清 IGF-Ⅰ水平无显著变化.提示在新生儿 ARF过程中尿 IGF-Ⅰ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反映了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