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59例心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心外科杨文东张广福姜冠华王振祥李凡东梁家立黄建华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4年12月间共手术治疗心室间隔缺损(VSD)959例,现就手术指征、手术处理及术后治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心外科梁家立张广福姜冠华王振祥杨文东李凡东黄建华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5年4月间,共收治心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与关闭不全39例。其中35例行主动脉瓣成形...  相似文献   

3.
自1982年8月至1993年10月,我院共进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90例,属肺动脉瓣下缺损者60例,合并右冠状瓣脱垂者25例。其中有8例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有5例为轻度,属中或重度的3例。用直接缝合缺损者28例,用补片修补者32例。5例伴有轻度AI者仅作了缺损修补术,在伴有中度及重度AI的3例,除作缺损还加主动脉瓣悬吊术。室间隔缺损修补的切口是经肺动脉根部横切口或右室流出道切口。随访2个月至8年,没有死亡或发生新的AI,在5例轻度AI,舒张期杂音完全消失。3例行主动脉悬吊术者效果不佳。作者指出,此型室间隔缺损在病理、诊断及手术治疗方面,与其它类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巧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总结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连续70例婴儿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3~12月(平均9月),体重4~10kg(平均7kg),全组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室间隔缺损位于膜周部57例、肺动脉瓣下8例、肌部流出道4例、膜周干下混合型1例.67例用补片修复,3例直接缝合.结果全组均存活出院,无重要的手术并发症,心功能和健康状况恢复良好.结论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安全,效果良好.室间隔缺损对心肺功能和健康已造成损害以及缺损难以自愈的患儿均应在婴儿期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5.
残余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因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而再次手术治疗26例(27次),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19例(20次),法乐氏四联症6例,主动脉窦瘤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手术死亡7例。本文对残余室间隔缺损的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5年2月至1990年9月,旅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81例,其中并存其他畸形17例(本组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26岁)并存畸形:动脉导管未闭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和动脉导管未闭2例,双腔右心室4例;房间隔缺损8例。术中发现:VSD隔瓣下  相似文献   

7.
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增加了封堵器介入治疗的难度[2],一直是介人治疗探索领域.本院应用北京华陕圣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国产VSD封堵器治疗膜部VSD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同期进行的心脏直视手术方法治疗VSD的资料相比较.  相似文献   

8.
9.
我院于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术 43 7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43 7例患者中 ,男 2 3 2例 ,女2 0 5例。年龄 3~ 2 9岁。体重 11~76kg。 10 5例有活动后心悸 ,气短。 3 8例有运动后发绀。 6例有心律失常。 40例有鼻衄 ,2例浮肿。查体 :胸骨左缘均可闻及收缩期杂音。P2亢进者 175例。X线胸片示有不同程度的肺血管增多。心胸比率 :0 40~ 0 5 0者 94例 ,0 5 0~0 60者 2 2 7例 ,0 60以上者 116例。心电图示左室肥厚者 88例 ,右心室肥厚者5 2例 ,双心室肥厚者 5 5例。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10.
416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时机、修补方法及补片材料的选择.方法 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连续手术治疗VSD 416例,其中男257例,女159例;年龄40天~46岁,平均4.7±3.4岁,其中婴幼儿235例(56.5%);体重3~80kg,平均14.6±11.5kg,10kg以下者187例(45%).直视缝合307例,新鲜自体心包片修补64例,涤纶片修补44例,毡片修补1例,补片修补均采用全周连续缝合;隔瓣后缺损显露不清楚者,可切开隔瓣或切断园锥乳头肌.结果 术后30天内死亡6例(1.4%),主要并发症发生率8.4%.结论(1)VSD手术时机主张“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正确地选择心脏切口,补片以全周连续缝合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残余漏,即使不做超越或转移缝合也能避免Ⅲ°房室传导阻滞.(3)新鲜自体心包片是修补VSD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3年4月~1986年12月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89例,发现并存畸形18例(20.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8例,女10例。<10岁14例,10~15岁4例。并存畸形种类:三尖瓣赘生物3例(均为后天感染性),双腔右心室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3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多发性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先天性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外科诊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21患者存活,1例合并多种并发症者死亡(病死率4.5%)。除3例发生残余漏,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多发性室间隔缺损行手术矫治疗效满意。术前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术中仔细探查,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预防术后残余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作者等报告3例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缺损(2例术后存活,1例死亡),同时结合文献记载的66例予以分析。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死亡率很高,在全部69例中,死亡者34例,存活出院者33例(2例因资料不全未包括在内)。患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病人处于急性血液循环机能不全,不能用保守疗法使病情稳定而作急症手术,基本上是在发病后1个月内手术。这类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很高,25例中只有7例存活。第二类是经过药物治疗已使病情相对稳定,但血液循环紊乱仍十分明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没有标准的诊断和手术方式,且常伴有其它心脏畸形,故手术死亡率较高。手术通常经右房与右室和/或左室联合切口,效果基本满意,但缺乏远期随访报告。本文作者认为左室切口严重损害心功能,应尽量避免。材料与方法 1980年1月至1991年4月,248例多发性VSD中130例为单纯性,分析如下:男66例,女64例,手术年龄18±14个月,体重7.0±4.4kg,61例年龄小于12个月。51例曾行肺动脉环束术,10例伴肺动脉瓣狭窄。其余69例伴严重肺动脉高压,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室间隔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膜部室隔缺损(VSD)用国产室间隔封堵器治疗的资料。结果:2例成功封堵VSD,1例封堵器到位后严重变形,无法封堵,转外科手术。结论:国产室间隔封堵器有实用价值,但质量不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8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断、术式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 82 1例 ,其中补片修复 2 92例 ,缝合修补 5 2 9例。合并畸形 14种 (142例 ) ,需行矫正者 134例均给予手术矫正。结果 :早期死亡 16例 (1 9% ) ,死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结论 :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强调合理掌握手术指证及围手术期心肺支持与保护 ;对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右室双腔心等畸形者强调术前明确诊断 ,术中详细探查及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膜部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Laennec于1826年首次发现后,至1967年共报告110例。Abbotts搜集的1,000例先天性心脏病中,该畸形仅16例,其中7例为单发畸形,9例为复合畸形。由于本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术前往往不易确诊。1962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CAVSD患儿142例,手术年龄2个月~6岁,平均(12.5)个月,中位年龄7个月,年龄<6个月65例,6~12个月43例,12个月以上34例.体质量3.5 ~ 19 kg,平均(7.1±3.3)kg.采用改良单片法105例(73.9%),37例室间隔缺损高度超过缺损宽度50%以上的患儿采用双片法(26.1%).结果:全组手术早期病死率4.9% (7/142),分别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3例,败血症2例.不同手术年龄的三组病例手术病死率分别为4.6%、4.7%和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分组手术病死率分别为3.8% (4/105)和8.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改良单片法组明显低于双片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二尖瓣反流在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VSD应该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3~6个月月龄是适宜的手术时机,改良单片法可适用于大部分病例,有效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瓣膜修复效果于双片法相仿.  相似文献   

19.
1381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5年10月手术治疗VSD1381例,男性835例,女性546例,年龄2天至55岁,平均(4.6±3.2)岁。体重2.5~80(14.5±10.7)kg,<10kg者487例(35.3%)。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必要时应用深低温低流量及改良超滤技术。直视缝合823例,补片修补558例。结果术后30d内死亡24例(其中11例年龄<6个月),死亡率1.74%;晚期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发生率9.7%。结论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效果满意。但<6个月龄的低体重婴儿应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干下型VSD应早期手术,防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术后应重视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监护与治疗,重视对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8例,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