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广州市越秀区不同中医体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探讨出现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易感体质。方法: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体质分型标准分为9种并进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平和质相比,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降低(P0.05,P0.01),阳虚质全程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升高(P0.05),阴虚质、血瘀质RMSSD均降低(P0.05,P0.01)。与平和质相比,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降低(P0.05,P0.01),阳虚质、痰湿质LF/HF均降低(P0.01),湿热质、血瘀质LF/HF均升高(P0.01)。结论:对于还没出现糖尿病的"未病"老年人,体质为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者,必须重点防范。对于已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特别是后三者,可通过控制血糖、调节饮食、规律作息、运动锻炼等手段,从改善体质入手,防范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T3、T4在缺血性心肌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对99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中医各证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100例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99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组的T3明显降低(P<0.05)。各中医证型组中,T3水平按照阳虚血瘀水停证、阳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证的顺序增加(均P<0.05)。LVEF按照阳虚血瘀水停证、阳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证的顺序增加(均P<0.05)。T3水平与LVEF呈高度正相关(r=0.754,P<0.01)。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外周血中T3水平明显降低。T3和LVEF按照阳虚血瘀水停证、阳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证的顺序明显增加。T3水平与LVEF呈高度正相关。因此,T3与LVEF可以作为缺血性心肌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6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660例2000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病房以DPN为第一诊断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特点,同时以中医证型为四分类反应变量,对自变量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60例DPN患者中医证型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阴虚血瘀(39.24%,259例)、阳虚血瘀证(29.39%,194例)、痰瘀滞络证(19.24%,127例)、阴虚风动证(12.12%,80例)。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血瘀证比例随病程延长有升高趋势。不同证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FCP)、收缩压(SBP)、血清总胆固醇(TC)、24小时尿蛋白总量(24 h UC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虚血瘀证比较,阴虚血瘀证Hb A1c升高,SBP、SCr、BUN及24 h UC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1、0.001及0.007),阴虚风动证24 h UCP亦降低(P=0.34)。多分类Logistic回归示:以阴虚血瘀证作参照,Hb A1c是阳虚血瘀证的反向影响因素,8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8 h UAE)是危险因素;阴虚风动证危险因素为TC、SCr;痰瘀滞络证危险因素为SCr。结论DPN患者血糖控制差与阴虚血瘀证有关,阳虚血瘀证患者病程可能更久并与SBP控制不佳及肾功能恶化有关,DPN合并糖尿病肾病者更易出现阳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4.
吕晓鸿 《新中医》2016,48(4):79-80
目的:探讨彩色B超在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瘀组38例、气阴两虚组29例、阳虚血瘀组33例,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彩色B超检查左室舒张功能,测定并比较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E/A及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结果:4组间E、A、E/A、IVRT值变化不全相等,各指标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组、气虚痰瘀组及阳虚血瘀组的E值、E/A值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P0.01),3组中气阴两虚组的下降幅度最大,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阴两虚组、气虚痰瘀组及阳虚血瘀组的A值、IVRT值均较对照组上升和增加(P0.05,P0.01),3组中气阴两虚组的上升、增加幅度最大,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B超检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索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临床特征,为糖尿病肾病"病证症关联"的规范化研究及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Ⅲ~Ⅴ期患者,将患者按证候特征分别分为气虚组、血虚组、阴虚组、阳虚组、气郁组、血瘀组、湿浊组和内热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临床特点。[结果]随着病情进展,血虚组和阳虚组所占比例逐渐上升,阴虚组和内热组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其中血虚组、阳虚组和血瘀组病程明显较长(P0.05)。在临床特点分析中,在本虚证候中,血虚组和阳虚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较低(P0.05),24 h尿蛋白定量值较高(P0.05),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较高(P0.01);血虚组血红蛋白(Hb)较低(P0.01);气虚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P0.05)较高。在标实证候中,气郁和血瘀组患者的Hb显著较低(P0.05);血瘀组和内热组的HbAlc较高(P0.05);湿浊组Scr和BUN较高(P0.05或P0.01),气郁组BUN较高(P0.01)。[结论]本病随着病情进展,正气日益亏虚,血虚证、阳虚证所占比例均逐渐增多,内热证占比例均逐渐减少,且与其他证型相比,血虚证和阳虚证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较低,24 h尿蛋白定量值、血肌酐和尿素氮较高;标实证候中湿浊证可见较高的Scr和BUN。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质与B淋巴细胞、FS值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调查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检测患者B淋巴细胞(CD5+、CD19+)及肝脏瞬时弹性硬度(FS)数据,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体质分型涵盖湿热型、阴虚型、气郁型、痰湿型、平和型、血瘀型、气虚型、阳虚型、特禀质共9型;其中HBe Ag(+)患者167例,湿热型占27.54%,均高于其他各型(P0.05);HBe Ag(-)患者58例,气虚型占56.90%,均高于其他各型(P0.05)。CD5+水平比较:湿热型CD5+水平高于气郁型、痰湿型、平和型、血瘀型、气虚型、阳虚型及特禀质,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型CD5+水平高于气虚型、阳虚型(P0.05)。CD19+水平比较:湿热型CD19+水平最高,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型CD19+水平高于痰湿型、平和型、气虚型、阳虚型(P0.05);血瘀型CD19+水平高于平和型、气虚型、阳虚型(P0.05)。FS值比较:血瘀型FS值最高,与其他类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型FS值次之,高于气郁型、平和型、气虚型、特禀质(P0.05)。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的乙肝病毒携带者B淋巴细胞、FS值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临床早期治疗,抑制乙肝病程进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沈阳城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选择前来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就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8例,入选病例均为沈阳城区人口,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和血瘀症评分。结果:1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气虚型33例、阴虚型16例、阳虚型19例、气滞型71例、血瘀型198例、寒凝型37例、痰浊偏寒型34例、痰浊偏热型48例。阳虚证和寒凝型患者的平均血瘀症记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阴虚和气滞证患者记分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均P<0.05~0.01)。阳虚证和寒凝型冠心病患者的重度血瘀症(>23分)例数明显多于总体样本,但上述两种证型的中度血瘀症(15~23分)例数明显少于总体样本,而阴虚型患者的重度血瘀症例数明显少于总体样本(均P<0.05)。阳虚证和寒凝型患者的冠脉平均狭窄程度、平均狭窄支数和平均狭窄记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阴虚证患者的平均狭窄程度、平均狭窄支数和平均狭窄记分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均P<0.05~0.01)。结论:沈阳城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以血瘀型分布最多,但阳虚和寒凝型者病情较重,后两者春、冬季发病居多,血瘀症程度和冠脉狭窄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简称FS值)在不同疾病分期、分级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肝炎肝硬化患者108例,其中代偿期69例,失代偿期39例。制定证候要素辨识标准,判定每位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同时采集患者信息,对患者进行ChildPugh评分,并根据评分进行分级,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检测FS值。比较不同分期及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FS值,并分析患者FS值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 代偿期患者FS值明显低于失代偿期患者(P 0. 01);患者FS值与Child-Pugh得分、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 0. 01)。代偿期患者常见证候要素为阴虚(45例)、气滞(43例)、阳虚(39例);失代偿期常见证候要素为水停(34例)、阴虚(30例)、血瘀(29例),其中血瘀、阳虚、气虚、水停分布两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代偿期患者血瘀、阴虚、湿热、阳虚、水停患者FS值均高于未出现相应证素者;气滞患者FS值低于未出现者(P 0. 05)。失代偿期患者中气滞患者FS值低于未出现者,血瘀、阴虚、湿热、气虚、阳虚、水停患者FS值均高于未出现相应证素者,其中是否出现血瘀、水停、阳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FS检测值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中医证候要素与患者FS检测值有一定相关性,出现血瘀、水停、阳虚时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临床证型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KOA患者1 591例,调查并统计所有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临床证型分布情况,并对2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 591例KOA患者平和质461例(男/女=198/263);偏颇体质1 130例(男/女=130/1 000);平和质和偏颇体质患者的男女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130例偏颇体质KOA患者中单纯偏颇体质患者625例(55.31%),兼夹偏颇体质患者505例(44.69%),均以为阳虚质、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1 591例KOA患者中风寒湿痹型410例(25.77%),肝肾亏虚型1 042例(65.49%),痰瘀互阻型139例(8.74%),肝肾亏虚型明显高于风寒湿痹型及痰瘀互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寒湿痹型明显高于痰瘀互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亏虚型以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风寒湿痹型以平和质、阳虚质及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痰瘀互阻型以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血瘀质为主要体质类型。结论:KOA患者中男性以平和质为主,女性以偏颇体质为主,中医体质与临床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慢性肾炎的防治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炎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及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216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体质分型,并收集黏膜炎症及炎症诱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6例慢性肾炎患者体质以兼夹质30.1%、阳虚质17.6%、气虚质13.4%、阴虚质11.1%为主要类型;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31.9%、气阴两虚22.2%、脾肾阳虚21.8%为常见证型;反复呼吸道炎症在黏膜炎症中最常见(69.9%);脾肾气虚型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气虚质(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为气虚质兼阴虚质(P0.01),脾肾阳虚型主要为阳虚质(P0.01),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为阴虚质(P0.01),阴阳两虚型主要为阳虚质兼阴虚质(P0.01),湿热证主要见于湿热质(P0.01),血瘀证主要见于阳虚质(P0.01);反复呼吸道炎症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多见(P0.001),慢性皮肤炎症在气虚质兼阴虚质及湿热质中多见(P0.05),慢性胃炎与长期大便不成形在阳虚质及气虚质多见(P0.05);气虚质、阳虚质患者易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P0.01);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患者易受饮食因素影响(P0.05);睡眠不佳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多见(P0.05);劳逸因素在气虚质中多见(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四者之间密切相关,从优化体质入手,改变生活方式,消除黏膜炎症,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及现代医学方法多靶点防治慢性肾炎,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从而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并对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中,阳虚质26例(31.0%),血瘀质23例(27.4%)、气虚质12例(14.3%)、气郁质8例(9.5%)、痰湿质8例(9.5%)和阴虚质7例(8.3%)。气郁质与和血瘀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阳虚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气虚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和气虚质与气血亏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多为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和阳虚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正相关,痰湿质和气虚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正相关,阳虚质和气虚质与气血亏虚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90例血瘀及气虚血瘀证病人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查,部份病例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6-K-PGF_1α的同步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血瘀证微循环改变为管袢较模糊,异型管袢增多,血流减慢以粒线流、粒流为主;红细胞聚集增多,血色暗红,有渗出、出血等改变,积分值为3.43±1.13(与正常组比较,p<0.01)。气虚血瘀证微循环障碍更加严重,尚有血色变浅、管袢扩张等改变,积分值为4.48±1.54(与血瘀证组及正常组比较,p<0.01),正常组积分值为1.61±0.96。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血浆TXB_2水平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且气虚血瘀证血浆TXB_2高于血瘀证(p<0.05)。两组患者血浆6-K-PGF_1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TXB_2/6-K-PGF_1α(T/K)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微循环障碍与血浆T/K值改变呈正相关,提示两者有密切关系,微循环障碍与血浆血栓素A_2(TXA_2)—前列环素(PGI_2)平衡失调可能是血瘀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胎漏、胎动不安的常见中医证型以及中医体质类型,并探讨患者体质与证型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符合胎漏、胎动不安诊断标准患者的证型、体质类型等临床资料,对胎漏、胎动不安患者进行证候与体质分型,并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1)本次共调查263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其中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肾虚型137例,脾肾两虚型55例,血热型40例,气血虚弱型25例,血瘀证6例;体质类型分布如下:阳虚质79例,气虚质70例,阴虚质46例,气郁质25例,血瘀质14例,平和质14例,湿热质10例,痰湿质5例,特禀质0例。(2)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各体质类型在各个证型的构成比不同(P0.01),且阳虚质多表现为肾虚型(P0.01),气虚质多表现为脾肾两虚型(P0.05),阴虚质多表现为血热型(P0.01)。结论:胎漏、胎动不安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肾虚证、脾肾两虚证及血热证,主要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虚质及阴虚质,且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分布具有关联性,阳虚质多表现为肾虚型,气虚质多表现为脾肾两虚型,阴虚质多表现为血热型。  相似文献   

14.
张明妍  李启燕  徐静  张燕  高孝谦 《光明中医》2016,(16):2307-230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身体质量指数等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分类,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身体质量指数,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痰湿质、湿热质的患者吸烟多见,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阴虚质、痰湿质患者糖尿病发病多见,与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BMI以痰湿质及湿热质患者较高,与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的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平和质、特禀质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湿热质患者的总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气虚质、气郁质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痰湿质、血瘀质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与阳虚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显著(P0.01);血瘀质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与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相比差异明显(P0.01);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患者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平和质、特禀质、气郁质相比明显增厚(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体质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证型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提供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辨证参考指标.选择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阴虚水犯、心阳虚脱五型,24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CHF患者HRV(SDNN,SDANN)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各中医证型组中从心气阳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犯,到心阳虚脱各组HRV呈依次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0.01).提示CHF患者HRV部分指标变化可作为判定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HRV部分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DN患者16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本证5型:阴虚燥热型18例、肝肾阴虚型24例、气阴两虚型55例、脾肾气虚(或阳虚)型32例、阴阳两虚型35例;标证3型:湿浊证41例、血瘀证51例、痰瘀证33例;另选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N本证、标证及对照组患者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本证中阴虚燥热型T3、FT3、T4、FT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P0.05);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阳虚)型、阴阳两虚型T3、FT3、T4、FT4明显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T3、FT3、T4、FT4水平依次为阴阳两虚型脾肾气虚(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湿浊证、血瘀证、痰瘀证T3、FT3、T4、FT4均低于对照组(P0.05),TSH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N的中医证型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DN进展和转归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2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2DPN病例,收集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空腹C肽(CP)、餐后2hC肽(P2hCP)等指标。遵循《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入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与痰瘀内阻证相似,与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比较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SBP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TC和LDL-C三者相似,痰瘀内阻证与其他3个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Cr、CP较其他3种证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的P2hCP值与其他2种证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顺序,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75-2077
目的:观察偏阴虚组与偏阳虚组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生化指标的特点,探讨中医阴阳调护理论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方法: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偏阴虚组与偏阳虚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生存质量、生化指标有无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阳虚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的得分较阴虚组患者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阳虚组精力的下降更为明显,与阴虚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阴虚证患者的躯体健康得分较阳虚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虚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均高于阳虚组,阴虚组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低于阳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阳虚组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阴虚组,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P<0.01);阳虚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肌酐水平高于阴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化指标与阴阳偏盛有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调整阴阳,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加叩刺治疗阴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患者采用先针刺后叩刺的治疗方法,先取太溪、神门、太白、太渊、三阴交、足三里行提插捻转补法为主,太冲、合谷、血海、丰隆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起针后取膈俞、胰俞、肝俞、肾俞、脾俞梅花针叩刺,隔日治疗1次,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胰岛轴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以及肥胖和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4.8%(95/112),且瘀证为主者疗效优于阴虚为主者[92.9%(52/56)vs 76.8%(43/56),P0.05];治疗前患者FPG、FLP、FINS、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肥胖指标百分率(F%)、肥胖度(A)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水平(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SI低于正常组水平(均P0.01)。治疗后FPG、FLP、FINS、Homa-IR、TC、TG、LDL-C、体质量、BMI、F%、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ISI、HDL-C明显升高(均P0.01)。轻度肥胖者疗效均优于中度肥胖、重度肥胖者,年龄小者疗效优于年龄大者,男性患者疗效优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程10年以内者疗效优于病程10年以上者(P0.01)。结论:针刺加叩刺治疗阴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良性调整患者糖、脂质代谢及脂肪-胰岛轴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清人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蛋白2 (sST2)水平与中医证型、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纳入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16例(试验组),体检健康者26例(对照组)。将试验组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血瘀证4种证型,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分别检测不同证型、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sST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1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气虚血瘀证11例,痰瘀互结证30例,气阴两虚血瘀证43例,阳虚水泛血瘀证32例;心功能Ⅱ级21例,心功能Ⅲ级55例,心功能Ⅳ级40例。试验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为1790. 25(1238. 27,2168. 96)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 32 (592. 23,854. 60) pg/ml (P 0. 01)。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sST2水平低于气阴两虚血瘀证和阳虚水泛血瘀证患者(P 0. 05);阳虚水泛血瘀证患者血清sST2水平高于痰瘀互结证及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P 0. 05);痰瘀互结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清sST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各中医证型间心功能分级分布存在差异(χ~2=33. 466,P 0. 05)。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者血清sST2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 0. 05);心功能Ⅳ级者血清sST2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 0. 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sST2水平越高,且血清sST2水平随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水泛血瘀的演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