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治疗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ICU内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3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28例).EN和TPN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上臂肌肉周径和肱三头肌皮皱褶厚度,并计算氮平衡. 结果 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 结论 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好地提供营养底物,并有效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肠内外营养支持联合应用在外科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和平  李贺 《安徽医学》2010,31(12):1450-1451
目的对比研究危重症患者肠外营养+肠内营养(PN+EN)联合应用与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后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B)、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以及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差异。结果 PN+EN组患者经EN支持后血清TB、TP、TRF均较EN支持前明显升高(P〈0.05),EN支持后患者的TB、TP、TRF均较PN组明显升高(P〈0.05)。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EN组。结论 PN+EN联合应用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是危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PN组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并观察记录各项营养指标和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第7天体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增加更明显(P〈0.05),EN组的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质时间)均比PN组短(P〈0.05),且EN组的并发症比PN组少。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作为首选的理想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87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组(HHPN+EN)43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4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以及术后疲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TPN组CRP显著高于HHPN+EN组(P<0.05)。两组血清PA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HHPN+EN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术后HHPN+EN组血清IgA、IgM显著高于TPN组(P<0.01);CD3+、CD4+/CD8+亦高于TPN组(P<0.05,P<0.01),CD8+则低于TPN组(P<0.05)。与TPN组比较,HHPN+EN组术后第7天疲劳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轻术后疲劳,营养支持效果优于传统的静脉营养。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可能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5.
胃癌根治术后肠外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对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和肠内外营养联合组(EN+PN组),两组分别为30、34例,对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N+PN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独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TFN、PA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及蛋白的合成,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患者应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6月122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与全肠外营养组(TPN),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7d,EN组各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TPN组、肠道功能及住院时间均优于TPN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兰  张霞 《西部医学》2017,29(11):1555-1559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癌手术的1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肠内营养组(EN组)4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联合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支持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d 3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3组患者术后7d 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N组和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本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胃癌手术患者治疗作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共30例)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共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24~48h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注肠内营养液共7d,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术后8d进行人体相关指标测量,进行支持前后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EN组除1例因腹胀明显不耐受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治愈出院,EN组和对照组在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EN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但两组排便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d两组体重均明显减轻(P<0.01),而术前、术后白蛋白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EN组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与TPN支持相比,EN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恢复,胃癌根治术后EEN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患者营养状态恢复快、对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7例符合人选条件的SAP患者人院后36-48h随机分组作早期肠内营养(EN组,n=19)、肠外营养(PN组,n=18)支持。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治疗后3d及7d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其APACHE-Ⅱ评分、肠功能恢复情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 EN组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早期EN治疗。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血清内毒素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PN组相比,EN组3d、7d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3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与PN组相比,EN组7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肠功能恢复及SIRS改善时间明显缩短(P〈0.05),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周肃梅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99-199
目的:通过循证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组EN)14例与对照组(全肠外营养组TPN)24例。术后24小时分别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PN+EN组在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较T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应联合应用肠内营养,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有利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TPN)支持治疗后人体肠粘膜结构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SAP患者随机分成EN组(20例)和TPN组(20例),在分别采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后,采用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营养支持效果;并用新的微创方法获取活体肠粘膜标本,用普通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肠粘膜结构的变化.结果 EN组患者PAB水平在术后7 d和14 d时高于TPN组(P<0.05),而TRF水平在观察期内各组没有明显差别;光镜下观察,术后14 d EN组空肠绒毛高度高于TPN组(P<0.05),电镜下,术后14 d EN组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高度也高于TPN组(P<0.05),同时也高于自身的营养支持前的微绒毛高度(P<0.05).在TPN组术后14 d还观察到空肠粘膜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脊变粗、粗面内质网和核仁肿胀,细胞紧密联结处出现异物沉淀等病理学改变,而EN组则无上述现象.结论 对SAP患者术后早期实施EN能够保护肠粘膜结构,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T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营养支持不同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每组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EN组治疗2周后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TPN组,而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TPN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助于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舒秀 《中外医疗》2009,28(36):77-7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行手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支持(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营养支持前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组营养支持前后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PN组和EN组的Alb,Prealb和TFN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N组与EN组间各营养指标差异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营养疗法对胃癌患者术后康复很有帮助,且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23例肠内营养(EN)组和20例肠外营养(TPN)组。EN组手术后48 h内经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TPF-D)(商品名:瑞代),TPN组经颈内静脉置深静脉导管静滴,共8 d。结果EN组术后10 d体质量损失较T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糖波动值降低,肛门排气时间短,相关并发症以及营养相关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EN支持营养疗效好,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血糖波动小,住院费用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王文忠  高峰  张丽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3):176-178,19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58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58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EN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PN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少于PN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因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普外科于2006年9月-2011年6月共收治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及全肠外营养组(TPN组),分别为38例和35例患者。EEN组经胃肠营养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TPN组经静脉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营养指标、肝功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体重、血清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同术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患者各项肝功指标较显著高于EE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在术后通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要少于TP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N及EEN均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EEN更具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李雪飞 《当代医学》2010,16(28):33-3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比较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肠内营养(EN)组30例;全肠外营养(PN)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术后第10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P〈0.05)。结论术后EN较PN能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9.
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危重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接受肠外+肠内营养(PN+EN),对照组接受全肠外营养(TPN),2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2、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试验组TLC和IgG营养支持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和CD4/CD8比值也有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EN较TPN更能改善危重病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为危重病患者提供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患者血糖、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45例胃癌并糖尿病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fresubinTmdiabetes,FTD)组21例;TPN组24例术后使用TPN+普通胰岛素注射。术后24h开始给予FTD或TPN,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空腹、餐后、术后3d、7d空腹及EN或TPN后血糖变化。营养指标包括体重(BW)、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血红蛋白(Hb)。【结果】FTD组患者术后空腹及EN后血糖水平波动小,无需加用胰岛素,TPN组患者术后空腹及TPN后血糖水平波动大,胰岛素调整不及时可能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FTD组患者术后机体营养指标优于TPN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并糖尿病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早期使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的同时,不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较完全胃肠外营养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