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与体外冲击波相关的文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 shoc kwave,fracture healing,nonunion,delayed osseous un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折愈合,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随机对照文章,39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39个实验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可能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各实验给予评价。资料综合:许多临床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对治疗人类长骨骨折后的骨折不愈合,疗效是肯定的,有效率可达到41%~85%,并且具有非侵入性、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等优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其激活了骨不连的生物学状态,出现了一种类似新鲜骨折的愈合过程,加之体外冲击波本身对组织细胞的刺激作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诱导成骨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使骨不连得以愈合。但体外冲击波能量大小、治疗次数、总剂量、是否需要麻醉及镇静药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一种安全有效、非侵袭性、并发症少的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可靠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充分证明该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根据近年来应用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治疗骨不愈合的研究近况,探讨这种微创骨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5-01/2005-12相关骨不连、骨诱导,注射型材料、骨修复的文献,检索词“fracture nonunion,bone induction,carrier,pereuhancou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4-10/2004-10相关可注射型的骨修复材料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骨不连;骨诱导;载体”,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诱导材料。骨不连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不连与骨诱导。②经皮注射型材料,成骨方法。排除标准:①骨感染、骨良恶性肿瘤。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综合:可注射型的骨修复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治疗,具有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其中,自体骨髓及复合物可以通过基质细胞的分化和骨基质的合成,促进骨愈合。骨形成蛋白及复合物作为一种高效诱导成骨因子,可以作用于间充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使其转化为软骨和骨细胞,具有良好的骨诱导特性。磷酸钙骨水泥及复合物作为一种骨传导材料,常作为骨诱导剂的缓释载体,形成复合生物活性材料,使其既具有骨传导能力,又具有骨诱导能力,明显提高了骨缺损的修复效果。骨基质、骨基质胶、胶原(主要是I型胶原)及复合物具有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的双重性能,如与其他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联合应用可望取得更好的效果。实验室研究已经证实成纤维细胞的成骨潜能,而多种骨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促进成骨效果。但临床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还存在着因子来源、费用及其免疫反应和副作用等问题。金葡菌作为一种毛细血管增殖剂,能刺激毛细血管向骨折端长入,近年已广泛运用于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治疗。而脐血和胎盘注射液在促进成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固定方式,并进一步研究解决注射材料的有效性,持续性,载体的选择以及移植部位异位骨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体外冲击波对动物骨不连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部分骨不连经多次手术治疗仍不能愈合,非手术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近年在国外兴起的骨不连非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了解其对骨不连愈合的影响,并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作初步探讨。
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
材料:实验于1997-09/1999-03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制作骨不连模型,以肥大型骨不连动物为实验对象,共32只,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只。
方法:治疗组采用HX902Ⅲ型多功能冲击波碎石机进行骨不连断端冲击波治疗,能量o.54mJ/mm^2,频率60次/min,剂量20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透视下调整碎石机第2焦点分别对准骨不连远、近端边缘相对应部位,各冲击l000次。动物行冲击波治疗后,继续外固定架固定,并自由活动。对照组动物不行任何治疗。继续外固定支架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检查观察骨不连的愈合情况。
结果:纳入动物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摄片: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通过透视发现骨不连处骨折线逐渐模糊,两硬化骨端密度减低,骨髓腔趋于通畅,冲击波治疗前后摄片所见骨不连间隙有显著性变窄。冲击波治疗6周,治疗组6只(6/14)动物骨性连接,12周有12只(12/12)动物骨性连接。对照组治疗12周摄片有1只动物骨性连接。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治疗组骨不连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②光镜检查:治疗组治疗2周时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活跃;治疗6周时骨小梁形成丰富;治疗12周时骨不连愈合好。而对照组一直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成少。③电镜检查:治疗2周时治疗组成骨细胞增生,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其能分泌具有周期性横纹的胶原纤维;治疗6周时形成大量的骨陷窝;对照组有形细胞少,可见破骨细胞活动。
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肥大型骨不连效果满意,有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近年来应用可注射型骨修复材料治疗骨不愈合的研究近况,探讨这种微创骨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01/2005-12相关骨不连、骨诱导,注射型材料、骨修复的文献,检索词“fracturenonunion,boneinduction,carrier,percutancous”,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94-10/2004-10相关可注射型的骨修复材料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骨不连;骨诱导;载体”,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骨诱导材料,骨不连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不连与骨诱导。②经皮注射型材料,成骨方法。排除标准:①骨感染、骨良恶性肿瘤。②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综合:可注射型的骨修复材料广泛应用于临床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治疗,具有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其中,自体骨髓及复合物可以通过基质细胞的分化和骨基质的合成,促进骨愈合。骨形成蛋白及复合物作为一种高效诱导成骨因子,可以作用于间充质细胞或骨髓基质细胞,使其转化为软骨和骨细胞,具有良好的骨诱导特性。磷酸钙骨水泥及复合物作为一种骨传导材料,常作为骨诱导剂的缓释载体,形成复合生物活性材料,使其既具有骨传导能力,又具有骨诱导能力,明显提高了骨缺损的修复效果。骨基质、骨基质胶、胶原(主要是Ⅰ型胶原)及复合物具有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的双重性能,如与其他力学性能较好的材料联合应用可望取得更好的效果。实验室研究已经证实成纤维细胞的成骨潜能,而多种骨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促进成骨效果。但临床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还存在着因子来源、费用及其免疫反应和副作用等问题。金葡菌作为一种毛细血管增殖剂,能刺激毛细血管向骨折端长入,近年已广泛运用于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治疗。而脐血和胎盘注射液在促进成骨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固定方式,并进一步研究解决注射材料的有效性,持续性,载体的选择以及移植部位异位骨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部分骨不连经多次手术治疗仍不能愈合,非手术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近年在国外兴起的骨不连非手术治疗方法。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了解其对骨不连愈合的影响,并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作初步探讨。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1997-09/1999-03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制作骨不连模型,以肥大型骨不连动物为实验对象,共32只,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只。方法:治疗组采用HX902Ⅲ型多功能冲击波碎石机进行骨不连断端冲击波治疗,能量0.54mJ/mm2,频率60次/min,剂量20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透视下调整碎石机第2焦点分别对准骨不连远、近端边缘相对应部位,各冲击1000次。动物行冲击波治疗后,继续外固定架固定,并自由活动。对照组动物不行任何治疗,继续外固定支架固定。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检查观察骨不连的愈合情况。结果:纳入动物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摄片: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通过透视发现骨不连处骨折线逐渐模糊,两硬化骨端密度减低,骨髓腔趋于通畅,冲击波治疗前后摄片所见骨不连间隙有显著性变窄。冲击波治疗6周,治疗组6只(6/14)动物骨性连接,12周有12只(12/12)动物骨性连接。对照组治疗12周摄片有1只动物骨性连接。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治疗组骨不连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②光镜检查:治疗组治疗2周时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活跃;治疗6周时骨小梁形成丰富;治疗12周时骨不连愈合好。而对照组一直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成少。③电镜检查:治疗2周时治疗组成骨细胞增生,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其能分泌具有周期性横纹的胶原纤维;治疗6周时形成大量的骨陷窝;对照组有形细胞少,可见破骨细胞活动。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肥大型骨不连效果满意,有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液电式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国产液电式及电磁式体外冲击波(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液电式及电磁式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112例, 每月进行X线片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ESW治疗3个月后如骨折处无明显骨痂生长,则再行1疗程ESW治疗。结果:电磁式ESW组治疗56例,3例无效,53例有较明显骨痂生长,骨痂出现时间为4—12周;其中48例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25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 ,治愈率为85.71%。电磁式ESW治疗后观察到肢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少。电磁式组与液电式组比较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磁式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优于液电式ESW机;ESW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疗效可靠、创伤小、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长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3):139-141
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物理治疗进展张长杰1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是骨折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骨折治疗的难题。随着对骨组织生长、修复和生物电现象研究的深入,用物理因子刺激骨的生长,加快修复,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实验研究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体外冲击波刺激成骨作用对骨不连间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有刺激成骨作用的体外冲击波对新西兰大白兔骨不连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动物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二级)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质量3.0-3.5kg,兔龄五六个月,每只动物右前肢桡骨为实验肢,左前肢桡骨为对照肢。无菌操作麻醉下截除双侧桡骨中段1cm,缝合伤口,3个月后摄X线片证实骨不连模型形成。麻醉下采用德国多尼尔小王子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新西兰大白兔实验肢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波焦点能量为0.5mJ/mm^2,频率为70-80次/min,冲击量为8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在透视下调整冲击焦点,分别对骨折远、近端边缘进行冲击。对照肢不作任何治疗。采用数码成像X射线机分别于冲击波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2,4,6,8,12周摄实验肢和对照肢前肢正位X射线片,在计算机上精确测量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宽度;同时各处死动物1只,取骨折间隙组织进行光学检查,选择第2,6,8周组织作电镜检查。比较实验肢和对照肢以及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变化,观察光镜-成骨细胞、骨小梁的数量和排列的形成及电镜-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活跃程度。结果:①X线片检测:实验肢4周后可见骨折问隙密度增高,呈云雾状,间隙缩小。12周后,骨折间隙基本骨性连接,骨纹理出现较规律的纵向排列,髓腔开始再通。对照肢织无明显变化。②组织光学及电镜检查显示:实验肢第3天光镜下可见活跃的圆形或类圆形成骨细胞,间隙两端见大量的微小碎骨屑。第2周见大量的活跃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软骨细胞增生活跃。电镜下可见有丝分裂,胞质内见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第6~8周时成骨细胞继续活跃成骨,骨样组织逐渐骨化,纤维组织逐渐转化成软骨组织,并出现钙化和骨化;电镜下可见大量成熟的骨细胞形成,细胞器消失。第12周见大量新生骨小梁,排列规则、致密,形成成熟的骨结构。对照肢各时问度所取骨折间隙组织无明显变化,未见成骨细胞,可见慢性炎症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冲击波治疗前后动物模型骨不连间隙的变化:实验肢骨折间隙变化治疗前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02&;#177;2.11),(7.05&;#177;1.91),(7.35&;#177;1.24),(7.51&;#177;1.57),(8.62&;#177;1.48)mm;t=2.561,3.543,3.922,5.659,P〈0.05-0.001];实验肢与对照肢治疗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36&;#177;1.89),(6.42&;#177;2.02),(6.40&;#177;2.12),(6.51&;#177;2.31)mm;t=2.376,2.531,3.744,5.126,P〈0.05]。结论:实验肢经冲击波治疗后骨不连间隙成骨活跃,不同时段摄X线片显示骨折逐渐达骨性愈合,说明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治疗骨不连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高压氧对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5 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分为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治疗组,n=83)和对照组(n=32)。治疗组采用ESWT治疗3~5 次,每次治疗冲击计量3000 次,期间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继续观察,随访3 个月以上。结果治疗组总治愈率为78.31%,对照组为12.50%(P<0.01)。治疗组并发症少且轻微。结论ESWT联合高压氧治疗骨折不愈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引起骨折后骨不连的原因很多,体外冲击波疗法被证实为疗效确切的无创性治疗手段,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其作用机制和是否有副效应等相关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4—06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nonunion”.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e.com.cn2001—01/2004—06章,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不连”.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不连方面的章。纳入条件:①随机和非随机实验研究。②临床研究。③个案报道。排除条件:①重复的同一研究。②综述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篇关于体外冲击波疗法的献,16个试验符合纳入条件。其余1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和综述献。资料综合:5个实验298例骨不连患,经过体外冲击波的治疗后骨折端的疼痛减轻或消失,骨折愈合率达40.0%~82.9%。大量体内外实验表明体外冲击波可能是通过诱导成骨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来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通过刺激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和干细胞的补充或激活骨不连愈合的生物学状态,促进骨折愈合。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骨不连的主要方法。大量实验数据证明临床疗效比较显,是一种没有手术风险,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的无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代射的影响及其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体外冲击波作用于骨组织,通过动物组织体外培养3H-TdR掺入放射自显影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19例,骨折延迟愈合22例。结果:证明冲击后1、2周实验侧骨膜组织3H-TdR标记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表明实验侧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明显加强,骨膜成骨作用增强。治疗后12周,22例骨折延迟愈合均愈合,冲击后16周,19例骨不连中,16例愈合。结论:体外击波可促进骨膜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加强骨膜成骨作用,可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13.
Reichert P Rutowski R Zimmer K Urban M Gosk J 《Ortopedia, traumatologia, rehabilitacja》2006,8(5):489-494
Background. Lack of proper union in scaphoid fractures - particularly in the form of pseudarthrosis - is a complication that continues to be an object of concern for orthopedic surgeons. Treatment failures result from non-union or osteoarthritis. Material and methods. In the years 1998-2005 we treated 31 patients in our clinic for delayed union or non-union of the scaphoid. Corticocancellous bone graft (the Matti-Russe method) was performed in 23 cases, the Beck operation in 4 cases, and proximal resection in another 4. Results. We achieved union in every case of delayed union, in 19 cases after the first operation, and in 2 cases after revision procedures. Conclusions. Treatment by corticocancellous bone graft gives good results in the medium and distal part of the scaphiod. In the proximal part it is better to treat by revascularization. 相似文献
14.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体外冲击波技术是利用液电能量转换及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它用于治疗泌尿系、消化系结石已成为十分成熟的技术.而将其用于骨组织,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的报道很少.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验证试验,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果.方法:采用冲击波通过体外聚焦作用于骨组织,了解体外冲击波对骨膜组织代谢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骨膜组织体外培养H~3-TdR掺入放射性自显影结果.临床验证部分通过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16例及骨折延迟愈合16例,观察其冲击治疗后的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冲击1,2周实验侧骨膜组织H~3-TdR标记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0.01),说明实验侧骨膜成骨有丝分裂明显增强,骨膜成骨作用增强.临床验证结果表明,治疗后16周,16例延迟愈合均愈合;16例骨不连患者中13例愈合,另3例也有明显骨痂形成.所有病例冲击治疗后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提示冲击波治疗各种类型的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有刺激成骨作用的体外冲击波对新西兰大白兔骨不连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动物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二级)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质量3.0~3.5kg,兔龄五六个月,每只动物右前肢桡骨为实验肢,左前肢桡骨为对照肢。无菌操作麻醉下截除双侧桡骨中段1cm,缝合伤口,3个月后摄X线片证实骨不连模型形成。麻醉下采用德国多尼尔小王子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新西兰大白兔实验肢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波焦点能量为0.5mJ/mm2,频率为70~80次/min,冲击量为8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在透视下调整冲击焦点,分别对骨折远、近端边缘进行冲击。对照肢不作任何治疗。采用数码成像X射线机分别于冲击波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2,4,6,8,12周摄实验肢和对照肢前肢正位X射线片,在计算机上精确测量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宽度;同时各处死动物1只,取骨折间隙组织进行光学检查,选择第2,6,8周组织作电镜检查。比较实验肢和对照肢以及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变化,观察光镜-成骨细胞、骨小梁的数量和排列的形成及电镜-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活跃程度。结果:①X线片检测:实验肢4周后可见骨折间隙密度增高,呈云雾状,间隙缩小。12周后,骨折间隙基本骨性连接,骨纹理出现较规律的纵向排列,髓腔开始再通。对照肢织无明显变化。②组织光学及电镜检查显示:实验肢第3天光镜下可见活跃的圆形或类圆形成骨细胞,间隙两端见大量的微小碎骨屑。第2周见大量的活跃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软骨细胞增生活跃。电镜下可见有丝分裂,胞质内见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第6~8周时成骨细胞继续活跃成骨,骨样组织逐渐骨化,纤维组织逐渐转化成软骨组织,并出现钙化和骨化;电镜下可见大量成熟的骨细胞形成,细胞器消失。第12周见大量新生骨小梁,排列规则、致密,形成成熟的骨结构。对照肢各时间度所取骨折间隙组织无明显变化,未见成骨细胞,可见慢性炎症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冲击波治疗前后动物模型骨不连间隙的变化:实验肢骨折间隙变化治疗前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02±2.11),(7.05±1.91),(7.35±1.24),(7.51±1.57),(8.62±1.48)mm;t=2.561,3.543,3.922,5.659,P<0.05~0.001];实验肢与对照肢治疗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36±1.89),(6.42±2.02),(6.40±2.12),(6.51±2.31)mm;t=2.376,2.531,3.744,5.126,P<0.05]。结论:实验肢经冲击波治疗后骨不连间隙成骨活跃,不同时段摄X线片显示骨折逐渐达骨性愈合,说明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治疗骨不连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冲击波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基础上,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自体MSCs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观察组)骨不连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并与同期只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每4周复查患肢X线片,9个月后比较愈合率和平均愈合时间.结果 2组骨不连患者接受治疗后均观察到新生骨痂的形成,其中对尺桡骨骨折不连接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胫骨骨不连疗效较差;观察组临床治愈率(88.2%)高于对照组(80.6%);干细胞移植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5.8周,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成骨,结合冲击波的微动力学刺激,可以加速骨痂的形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