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宏伟  唐罗生  李国栋  游志鹏  姜德咏 《眼科》2004,13(2):103-106,C001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诱导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的活化表达及葛根素(Puerarin,Pue)对NF-κB活化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NF-κB在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意义及Pue对白内障的治疗作用。方法:大鼠晶状体离体培养,分成过氧化氢组(H2O2组)、对照组、Pile处理组(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组不同时间的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的活化表达。结果:随过氧化氢损伤时间的延长,H2O2组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活化表达逐渐增强,与晶状体混浊程度正相关。培养24小时1mmolA、10mmol/l浓度的Pue处理组与H2O2组比较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平均阳性活化表达率和晶状体混浊程度均明显降低。结论:过氧化氢可以诱导鼠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的活化表达。1mmol/l、10mmol/l浓度的Pue可以有效抑制NF-κB的活化表达,有可能对抗或延缓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紫外线(ultraviolet,UV)诱导大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中NF-κB的活化表达及七叶皂苷钠(aescinate)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晶状体离体培养,分成UV照射A组,七叶皂苷钠处理B,C,D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紫外线照射后在RPMI1640培养液里培养3,12和24hLEC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UV照射组LECNF-κB表达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与晶状体混浊程度呈正相关;高剂量七叶皂苷钠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较UV照射组、低、中剂量处理组明显减低(P<0.01),中剂量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与UV照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处理组的NF-κB表达水平与UV照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外线可诱导鼠LECNF-κB的活化;七叶皂苷钠可以抑制LECNF-κB的活化表达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正常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NF-κB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白内障术中60例6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前囊膜组织(白内障组),选取正常供体5例10眼的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取白内障组30眼标本和正常对照组5眼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p65蛋白在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另外白内障组30例标本及正常对照组的5例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NF-κBp65mRNA在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正常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可见NF-κBp65蛋白的弱阳性表达,以细胞质为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NF-κBp65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白内障组NF-κBp65吸光度(A)值为0.1658±0.022,正常对照组为0.2889±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09,P〈0.05)。白内障组NF-κBp65mRNA表达量为1.454±0.081,正常对照组为0.951±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83,P〈0.05)。结论 NF-κB表达水平的升高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密切相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蛋白在正常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探讨NF-kB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显微镜下随机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组织30例为病例组及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可见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以胞质为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上皮细胞胞质和胞核染色呈阳性且以胞核为主.图像分析表明病例组NF-κB P65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09,P<0.05).结论:NF-κB表达水平升高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密切相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PCNA在不同年龄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丹宇  李鹏  李昆 《眼科研究》2003,21(2):175-177
目的 检测不同年龄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 ,探讨白内障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后囊混浊的关系及儿童后发性白内障高发的原因。方法 按年龄段分为小儿组 (<12岁 )及老年组 (5 1~80岁 )。在白内障手术时环形撕囊后获取晶状体中央区前囊膜 ,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PCNA的表达及积分光密度值 ,取其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定性检测小儿组 10张切片中 7张阳性 ,2张可疑 ,1张阴性。老年组 2张可疑 ,8张阴性。定量检测 (积分光密度值 )小儿组为 2 89± 0 5 7,老年组为 2 13± 0 63 (P <0 0 5 )。结论 小儿组晶状体上皮细胞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老年组 ,提示可能为小儿后发性白内障高发的重要因素。通过PCNA表达的检测可能为判断后囊混浊高危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核因子 KB(NF κB)的活化表达及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对核因子κB(NF κB)活化表达的抑制作用 ,探讨NF κB及PDTC在白内障发生、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晶状体器官离体培养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NF κB的活化表达。结果 随过氧化氢损伤时间的延长 ,H2 O2 组晶状体上皮细胞NF κB活化表达逐渐增强 ,且与晶状体混浊程度呈正相关。PDTC可以明显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NF κB阳性活化表达和减轻晶状体混浊程度 ,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过氧化氢可以诱导鼠晶状体上皮细胞NF κB的活化表达 ,PDTC可以有效抑制NF κB的活化表达 ,有可能对抗或延缓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诱导鼠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大鼠晶状体器官离体培养后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NF-κBmRNA的表达.结果随过氧化氢损伤时间的延长,晶状体上皮细胞内NF-κB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培养3h为24.18±8.54,12h为47.58±9.14,24h为62.48±8.22),与晶状体混浊程度正相关(r=+0.897,P<0.001).结论过氧化氢可以诱导鼠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mRNA的表达,后者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维拉帕米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整合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刚  谭少健 《眼科研究》2009,27(6):499-501
目的研究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株SRA01/04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LECs株SRA01/04进行培养并传代,分别以0.02、0.04、0.08mmol/L的维拉帕米作用于SRA01/0424h,经流式细胞仪检测SRA01/04各整合素的阳性表达率。结果整合素α2、α3、α5、β1、β2在人LECs株SRA01/04中呈阳性表达,维拉帕米对其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P〈0.05)。结论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LECs整合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可能阻碍整合素介导的LECs黏附、移行和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α)对体外培养的牛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原癌基因 fos,jun, myb, myc, ras等蛋白产物表达的作用。方法细胞经 10 U/ml TNF-α作用不同时间后,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酶标技术测定蛋白表达。结果经TNF-α作用后,几种原癌基因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增高(P<0.01)。 fos,jun,myb,ras在刺激1h后即达到顶峰,myc在刺激2h后达到顶峰,随后很快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细胞的阳性反应强度增加,细胞核内变化更为明显。结论TNF-α通过激活细胞内原癌基因的表达而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体外对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在MEM培养液里培养3,12和24h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谷氨酰胺注射各组HSP70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酰胺注射各组NF-κB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诱导晶状体上皮HSP70蛋白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RNA干扰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高效特异的方法,近年来在眼科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已逐步应用于青光眼、白内障、新生血管性疾病等的研究中.晶状体上皮细胞作为晶状体中惟一的活性细胞,是白内障形成的基础.本文就RNA干扰技术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代谢、增殖、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等研究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是囊外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移行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有关,探讨相关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Smac对人LECs增生和凋亡的作用及防治PCO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 对HLE-B3细胞株及Smac过表达人LECs株进行培养,将培养的HLE-B3细胞分为PBS组、空质粒转染组和siRNA-Smac3转染组,分别将PBS、空质粒载体和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siRNA-Smac3质粒转染细胞24 h,计算siRNA-Smac3质粒转染率.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5、10、20和50 μg/ml)TGF-β2或200 μmol/LH2O2以建立PCO模型或氧化应激凋亡模型.将细胞分为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活力;将细胞分为PBS组、H2O2组和siRNA-Smac+H2O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的细胞中Smac、caspase-3及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siRNA-Smac3质粒转染细胞后GFP阳性细胞达80%以上,荧光定量PCR筛选出最佳干扰质粒为siRNA-Smac3.siRNA-Smac3转染组GFP阳性细胞率为(72.32±2.31)%,明显高于空质粒载体组的(4.9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42,P<O.001).LECs中Smac mRNA相对表达量为35.21±4.11,高于空质粒载体组的15.2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7,P<0.05).20 μg/ml TGF-β2作用后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98.4±1.7)%、(98.9±0.1)%和(64.2±3.1)%,Smac过表达+TGF-β2组明显低于TGF-β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H2O2组和siRNA-Smac+H2 O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1.2)%、(45.1±4.5)%和(27.5±1.8)%,siRNA-Smac+H2 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BS组、H2 O2组和siRNA-Smac+ H2 O2组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1±0.103、0.715±0.112和0.479±0.209,siRNA-Smac+H2O2组细胞中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 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细胞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9±0.013、0.645±0.102和0.490±0.209,与TGF-β2组比较,Smac过表达+TGF-β2组细胞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3蛋白在siRNA-Smac+H2O2组和H2O2组相对表达量为0.712±0.012和0.973±0.051,siRNA-Smac+ H2 O2组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2,P<0.05);PCNA在Smac过表达+TGF-β2组和TGF-β2组,相对表达量为0.782±0.212,相对表达量为1.126±0.251,Smac+TGF-β2组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TGF-β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c基因抑制人LECs株HLE-B3细胞系的增生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可能用于防治PCO.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人晶状体内的分布,探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中PEDF表达水平与年龄及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性和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中所取前囊膜、新鲜眼库眼透明晶状体样品,冰冻切片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蛋白在人晶状体中的分布,前囊膜标本分别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LEC中PEDF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人晶状体中存在PEDF蛋白,主要分布于前囊下LEC胞浆中。按透明晶状体、轻度白内障、重度白内障及年龄分组分析,人LEC内PED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晶状体由透明变混浊、混浊由轻变重的过程中呈下调趋势(P<0.01),且随着机体的衰老显著下降(P<0.01)。结论:人LEC中PEDF表达随晶状体衰老和白内障发生发展显著下调。  相似文献   

14.
游志鹏  姜德咏  李国栋 《眼科》2004,13(3):178-18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吡咯醛二硫氨基甲酸 (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 ,PDTC)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6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 +PDTC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 1、6、12、2 4、4 8、72小时组 ,每组 5只 ,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中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每只大鼠处死前行视网膜电图 (ERG)检测。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在 6小时开始检测到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在 2 4小时表达最强 ,以后逐渐减弱。缺血再灌注 +PDTC组在再灌注 6小时未能检测到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在第 12小时有NF κB和TNF α的表达 ,2 4小时表达最强 ,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 6小时后各期ERG波幅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 +PDTC组 (P <0 0 5 )。结论 :NF κB及其诱导的TNF α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PDTC可能通过抑制NF κB的活性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王钧蔚  王林  葛红岩  刘平 《眼科研究》2011,29(2):145-150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生情况,了解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取人LECs系(HLE283)在含质量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01、0.1、1、10、100μmol/L)分别加入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作为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组,不含地塞米松的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LECs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别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检测LECs中NF—κB/IκB α浓度的改变及LECs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扩增的基因片段与所设计片段大小一致。地塞米松作用后NF—α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77,P=0.004);IκBα蛋白的表达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1,P=0.002)。在同浓度地塞米松组,NF—κB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作用时间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06,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时的NF—κB核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IκBα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ECs的凋亡率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上调IκBα的表达而过度抑制了NF—κB的活性,并导致LECs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调节人眼小梁细胞(human trabecular cells,HTCs)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和基质 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9,MMP-9)的过程。方法采用RT-PCR法和酶谱分析法(zymography)检测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经0ng/ml(对照组)、lng/ml、10ng/ml、25ng/ml TNF-α处理24h后,细胞表达MMP-3、MMP-9的量;运用NF-κB的特异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吡啶(pyrrolidine dithocarba-mate,PDTC)抑制NF-κB的活化,观察TNF-α对体外培养的HTCsMMP-3,MMP-9表达影响的改变。结果运用RT-PCR法和酶谱分析法研究均发现经浓度为1ng/ml、10ng/ml、25ng/ml的TNF-α处理的细胞在mRNA和上清液中活性蛋白水平均能增加MMP-3、MMP-9的表达,各组mRNA/β-actin吸光度比值和条带酶解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前30min加入PDTC,MMP-3、MMP-9的表达量分别较未加入PDTC组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NF-α可上调MMP-3及MMP-9的表达。PDTC能够下调TNF-α对小梁细胞MMP-3及MMP-9的表达,因此推测NF-κB可能参与MMP-3和MMP-9转录的启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培养液内加入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并以高三尖杉酯碱作为对照。测定药物对细胞的半效抑制量 ;观察药物对细胞贴壁和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作用 2 4h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半效量ID50 为 0 78μg/ml,72hID50 为0 63 μg/ml,作用时间对细胞的抑制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2 4h的ID50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 72hID50 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体外试验有抑制作用 ,但作为滴眼液能否作为防治后囊混浊的一种药物尚需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18.
骆驼蓬总碱及其脂质体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明星  利华明 《眼科研究》1999,17(4):275-278
探讨骆驼蓬总碱及其脂质体对兔后囊混浊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改良冻融法制备LTAH。10只健康纯种新西兰白兔分别每眼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并分别注入0.1ml浓度为0.2 TAH及LTAH。观察术后后囊,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视网膜电图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眼局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PF级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随机分组,每组12只鼠(12眼),Ⅰ组为碱烧伤治疗组(Ⅰ A为低剂量组;Ⅰ B为高剂量组),结膜下分别注射0.2 g·L-1、0.8 g·L-1吡格列酮0.1 mL,每天1次.Ⅱ组为治疗对照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 mg(0.1 mL),每天1次.Ⅲ组为空白对照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每天1次.所有大鼠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做力阴性对照,均连续注射2周.观察碱烧伤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4天的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meovascularization,CNV)的发展及PPAR-γ、NF-κB和TNF-α在各时间段表达.结果 PPAR-γ,自烧伤后第 1天开始表达,随着CNV的发生发展,PPAR-γ、NF-κB及TNF-α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Ⅰ B组CNV发生率相比较,Ⅱ组、Ⅲ组明显延迟、生长抑制;Ⅰ A组与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 B组在碱烧伤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CNV生长面积分别为(5.42±0.25)mm2、(8.14±0.25)mm2、(9.67±0.42)mm2,与Ⅰ A组、Ⅱ组、Ⅲ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7天,Ⅰ B组PPAR-γ的表达较Ⅱ组、Ⅲ组明显上升,NF-κB、TNF-α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大鼠CNV的生成,减轻炎性反应且与剂量浓度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后的PPAR-γ,在炎症早期有效阻止NF-κB活化,降低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bFGF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G)在体系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取人晶状前囊膜培养。加入不同浓度bFGF(1μg.L^-110μgL^-1、100μg.L^-1),48h后免疫组化测增殖核细胞抗原阳性面积率,取人晶状体前囊膜免疫组化测bFGF受体。结果 一定浓度(1~100ug.L^-1)的bFGF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